首页 / 正文

卷七百八十九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九

联句

皇甫曾

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以下二首又见皎然集】

曾 昼 郑说【太常寺奉礼郎】 崔子向

人闲宜岁晩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曾】柏台辞汉主竹寺寄?师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昼】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说】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子向】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曾】

建元寺西院寄李员外纵联句

曾 崔子向 郑说 昼

寄隐霜叠客相思粉署人【子向奉上侍御】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曾奉奉礼】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说奉崔秀才】散才徒仰

鲍归梦远知秦【台上】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昼】招揺随步锡髣髴聼行轮【子向奉侍御】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曾奉奉礼】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说奉崔十一】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子向奉】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昼】

严维

中元日鲍端公宅遇吴天师联句【此首又见崔元翰集】维 鲍防 谢良辅 杜奕 李清 刘

蕃 谢良弼 郑槩 陈元初 樊珣 ?丹 吕渭 范淹 吴筠

道流为柱史教戒下真仙【维】共契中元会初修内景篇【防】游方依地僻卜室喜墙连【良辅】宝笥开金籙华池漱玉泉【奕】怪龙随羽翼青节降云烟【清】昔去遗丹竈今来变海田【蕃】养形奔二景链骨度千年【良弼】骑竹投陂里携壶挂牖边【槩】洞中尝入静河上旧谈玄【元初】伊洛笙歌远蓬壶日月偏【珣】青骡蓟训引白犬伯阳牵【丹】法受相君後心存象帝先【渭】道成能缩地功满欲升天【淹】何意迷孤性含情恋数贤【筠】

酒语联句各分一字

维 刘蕃 鲍防 谢良辅 沈仲昌

邱丹 吕渭 郑槩 陈元初 迥【失姓】

山简酣歌倒接?【蕃】看朱成碧无所知【防】耳鸣目眩驷马驰【良辅】口称童羖腹鸱夷【维】兀然落帽灌酒巵【仲昌】太常吏部相对时【维】藉糟枕麴浮酒池【丹】瓮间篱下卧不移【渭】叫呼不应无事悲【槩】千日一醒知是谁【元初】左倾右倒人避之【迥】

一字至九字诗联句

维 鲍防 郑槩 成用 陈元初 张

叔政 贾弇 周颂

东西【防】步月寻溪【维】鸟已宿猨又啼【槩】狂流碍石迸笋穿磎【用】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元初】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叔政】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弇】静聼林下潺潺足湍瀬厌问城中喧喧多鼓鼙【颂】

李益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益 广宣

策杖迎诗客归房理病身闲收无效药徧寄有情人【广宣】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还知一室内我尔即天亲【益】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明将至因话昨宵乘兴联句【以下三首又见广宣集】

益 广宣

九重城接天花界三五秋生一夜风行聼漏声云散後遥闻天语月明中【广宣】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谁问独愁门外客清谈不与此宵同【益】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益 广宣

蟋蟀催寒服茱茰滴露房酒廵明刻烛篱菊暗寻芳【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

益 广宣

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叟【益】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广宣】

兰陵僻居联句

益 广宣 杜羔

潘岳闲居赋陶潜独酌謡二贤成往事三径是今朝【广宣】生幸逢唐运昌时奉帝尧进思谐啓沃退混即渔樵【益】蠹简封延阁雕阑閟上霄相从清旷地秋露挹兰苕【羔】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

益 韦执中 诸葛觉 贾?

野坐分苔席【益】山行绕菊丛【执中】云衣惹不破【觉】秋色望来空【岛】

红楼下聨句

益 广宣 杜羔

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广宣】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参差五陵晩分背八川明【益】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羔】

赋应门照绿苔

益 法振

宫阙何年月应门何岁苔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裵回【益】珠履久行絶玉房重未开妾心正如此昭阳歌吹来【法振】

耿湋

寄司空曙李端联句

湋 王早 辛晃

长安一分首万里隔烟波【早】海上青山暮天涯白髪多【湋】寻僧因看竹访道或求鹅【晃】云树无猨鸟阴崖罩薜萝【湋】醉中留越客兴里眄庭柯【晃】黄叶身仍逐丹霄背未摩【湋】别愁连旦暮归梦绕关河【晃】高柳寒蝉对空阶夜雨和【湋】年华空荏苒名宦转蹉跎【晃】南陌东城路春来几度过【湋】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湋 陆羽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湋】喜是攀阑者慙非负鼎贤【羽】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湋】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羽】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湋】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羽】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湋】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羽】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湋】何事亲香案无端狎钓船【羽】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湋】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羽】

李景俭【字寛中贞元中登进士第官终少府少监】

道州春日感兴

景俭 吕温 吕恭【字恭叔温之弟官殿中侍御史】

始见花满枝又看花满地【景俭】且持增气酒莫滴伤心泪【温】深诚长郁结芳晨自妍媚【恭】啸歌聊永日谁知此时意【景俭】

武元衡

中秋夜聼歌联句

元衡 崔备 裴度 柳公绰 卢放

卢士玫

此夕来奔月何时去上天【备】云鬟方自照玉腕更呈鲜【度】燕婉人间意飘颻物外缘【公绰上相公】诗裁明月扇歌索想夫怜【元衡奉卢侍御】暗染荀香久长随楚梦偏【放】会当来彩凤髣髴逐神仙【士玫】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三百六十七·彭定求
  汪晫·唐圭璋
  {说牡丹}·佚名
  第十四出 写真·汤显祖
  罗米欧与朱丽叶(节译)·徐志摩
  罪与罚(二)·徐志摩
  东海渔歌卷四·顾太清
  卷280 ·佚名
  卷二十四·李攀龙
  菊磵集·高翥
  卷二十五·陈思
  雅颂正音巻五·刘仔肩
  卷八百二十七·佚名
  第一回 是后娘气·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五      休寜孙默编陈世祥含影词下中调鹊踏枝病绪憨病如愁谁见慰着甚来繇陡地思量悔花片片飞春不系燕儿争取愁他坠 翠损红零羞问婢只有菱花是我真

  • 卷164 ·佚名

    李弥逊 再用硕夫韵二首 一丘一壑半生中,旁舍小儿见老翁。 归来赋就晚迳绿,醉时歌罢春灯红。 壮心欲尽孤云薄,昨梦不留寒月空。 茗碗粥盂能事毕,四三朝暮付狙公。 李弥逊 再用硕夫韵二首 北窗

  • 卷五百十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己亥朔,詔新知河州种朴星夜赴任,計會苗履等,過河討蕩作過蕃部。又苗履言兵馬寡弱,不敢自巴贊度河,已申經略司,赴河州與姚雄等會合應援。詔令熙河詳履所申,指揮苗履、姚雄等,遞相照應,

  • ●卷七·魏泰

    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时元参政绛为翰林学士、判群牧,常问三命僧化成曰:&ldquo;吕参政早晚为相?&rdquo;化成曰:&ldquo;吕给事为参政,譬如草屋上置鸱吻耳。&rdquo;元曰:&ldquo;然则其不安乎?&rdquo;成曰:&ldquo;

  • 第三章 衰微时代·佚名

    ○第五十二节 旻宁得袭帝位之原因嘉庆二十五年,颙琰殂,第三子旻宁立,年号道光。推旻宁之所以得袭帝位,有二原因:一、乾隆五十四年,弘历秋犭尔木兰,令诸孙随行,旻宁时方八岁,亦与焉。行至张家湾,弘历亲率诸王校射,旻宁侍侧。俟诸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纪昀

    列传唐 【六十五】○唐六十五高崇文【承简】 伊慎朱忠亮刘昌裔 范希朝王锷【稷】孟元阳 王栖曜【茂元】 刘昌【士泾】赵昌 李景略任迪简张万福 高固【郝玭 史敬奉 野诗良辅】李光进 乌重胤【石洪】王沛

  • 金佗续编卷二十七·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七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录黄元振编绍兴乙卯岳武穆公受命讨杨么初么盗据三苗洞庭之险衆十余万湖南北大被其害而又北连刘豫遥相应和待北骑临江谋欲席卷东下官军屡衂朝廷命公讨之先是靖康初赵

  • 卷之八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八 传第七十二 扎萨克一等台吉察罕喇布坦列传 察罕喇布坦青海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祖墨尔根诺顔为博硕克图济农次子父拉察布号墨尔根岱青以罪削扎萨克不立传拉察布子

  • 裴磝传·房玄龄

    裴輎字逸民,有雅量而见识高远,通古博今,从小知名于世。御史中丞周弼见到他感叹道:“裴輎像一座武库,各种兵器齐全,是当世的豪杰啊!”贾充是裴輎的姨父,上表说:“裴秀有辅佐王室的功勋,不幸嫡子早死,遗孤细弱。裴輎才德英茂,足以使

  • 卷一百七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二 朱批王奕仁奏摺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提督贵州等处学政翰林院编修【臣】王奕仁谨 奏为遵 旨条陈事窃【臣】於雍正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恭请圣训仰蒙 皇上面谕学臣无地方责任有见闻的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一·钱若水

    起雍熙四年五月,尽八月五月甲子定国军节度使崔翰自高阳关来朝召之 也乙丑以容州观察使刘文

  • 卷九·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九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魏 郑谱曰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昔舜耕於历山陶於河滨禹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此一帝一王俭

  • 杂篇&middot;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

    [题解]《徐无鬼》以人名篇。徐无鬼,人名,魏国的隐士。本篇既是以人名篇,又是以篇首三字名篇,此种名篇的方法在先秦著作中多有之,如《论语》的《子罕》篇就是以篇首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人”名篇的,《孟子》的

  • 卷十·佚名

    △如来性品第四之七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纯陀犹有疑心。唯愿如来重为分别令得除断。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当说之当为除断。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

  • 卷十四·彭绍升

    居士传十四李樊牛于商郑马陆李传李山龙冯翊人。唐初官监门校尉。武德中暴亡。而胸微热。家人伺之。寻苏。自言死後有吏摄至一王府。庭中有囚数千。皆枷锁北面立。王坐高牀。侍卫甚盛。山龙既至阶下。王问曰。汝平生作

  • 与妻诀别书·林觉民

    林觉民撰。亦称《寄妻绝笔书》、《与妻书》、《绝笔书》等。载《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写给妻了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中委婉曲折地倾诉了自己对妻子的厚

  • 御选明臣奏议·佚名

    清蔡新等奉敕辑。四十卷,无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敕辑,乾隆年间朱丝栏抄本。清乾隆年间奉勅选编的明代奏议集。约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不仅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而且可以从侧面反映清朝统治者乾隆皇帝对前朝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经略念诵法、五支念诵要行法、五支念诵法。阐说三昧耶、不动尊、如来钩、普通真言、金刚甲胄等五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