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七

曹松

九江送方干归镜湖

一樯悬五两此日动归风客路抛湓口家林入镜中谭

余云出峤咏苦月欹空更若看鳷鹊【一作游支岛】何人夜坐同

庐山访贾匡

西城疾病日此地少?君古迹春犹在遥泉夜尽闻片时三处雨九叠几重云到者皆忘寐精神与俗分

顾少府池上【一作顾少府池亭苇】

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正午回鱼影方昬息鹭身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

一樯千里外隐者兴宜孤落日长边海秋风满故都掩关苔色老盘迳叶声枯匡岳来时过迟回絶顶无

曲江暮春雪霁

霁动江池色春残一去游菰风生马足槐雪滴人头北阙尘未起南山青欲流如何多别地却得醉汀洲

立春日

春饮【一作日】一杯酒便吟春日诗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鸟啭星沈後山分雪薄时赏心无处说怅望曲江池【一作寜无剪花手赠与最芳枝】

宿溪僧院

年少云溪里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露白钟?定萤多户未关嵩阳大【一作有】石室何日译经还

石头怀古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虽寛百姓土渐缺六朝坟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浙右赠陆处士

静节灌园余得非成隐居长当庚子日独拜五经书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门前是京口身外不营储

哭胡处士

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白衣归北路元造亦遗才世上亡君後诗声更大哉

赠余干袁明府

一雨西城色【一作城邑】陶家心自清山衔中郭分云卷下湖程公署闻流水人烟入废城难忘楚尽处新有越吟生

赠雷乡张明府

任官征战後度日寄闲身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废田教种糓生路遣?薪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中

岳阳晚泊

轻帆下濶流便泊此沙洲湖影撼山朶日阳烧野愁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沈浮是际船中望东南仭仭【一作万里】秋

览春牓喜孙鄠成名

门外报春牓喜【一作羡】君天子知旧愁浑似雪见日总消时塔下牡丹气江头杨柳丝风光若有分无处不相宜

巳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一作渔】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作波间】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乱夜入洪州西山

寂寂隂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一作尉】而今不姓梅

送僧入庐山

若到江州二林寺遍游应未出云霞庐山瀑布三千仭画破青霄始落斜

送僧入蜀过夏

师言结夏入巴峰云水回头几万【一作凡几】重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重【一作领里】只如冬

江西逢僧省文

闽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蛮锡挂埀松白云逆性都无定才出双峰爱五峯

高僧不负雪峯期却伴青霞入翠微百【一作七】叶岩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风生碧涧鱼龙跃威【一作锡】振金楼鷰雀飞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

水精念珠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轮时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几度夜深?不着瑠璃为殿月为灯

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一作逢】无鴈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一作带】月囘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一作向】被春催

春草

不独满池塘梦中佳句香春风有余力引上古城墙

金谷园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夏日东斋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南朝

三篱【一作离离】盖驰道风烈一无取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

言怀

出山不得意谒帝值戈鋋岂料为文日翻成用武年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朶又一朶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锺陵寒食日郊外闲游

可怜时节足风情杏子粥香如冷饧无奈春风输旧火遍教人唤作山樱

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璋】

竹林啼鸟不知休【一作秋】罗列飞桥水乱流触【一作飘】散柳丝囘玉勒约开莲叶上兰舟酒边旧侣真何逊云【一作歌】里新声是莫愁若值主人嫌昼短应陪秉烛夜深游

别湖上主人

门系钓舟云满岸借君幽致坐移旬湖村夜叫白芜鴈菱市晓喧深浦人远水日边重作雪寒林烧後别生春不辞更住醒还醉太一东峯归梦频

赠广宣大师

忆昔同游紫阁云别来三十二囘春白头相见双林下犹是清朝未退人

锺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顔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寒节锺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湄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踘儿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

江外除夜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寜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囘

七夕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一作寒】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一作翠】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一作南】射翠楼

罗浮山下书逸人壁

海上亭台山下烟买时幽邃不争钱莫言白日催华髪自有丹砂驻少年渔钓未归深竹里琴壶犹恋落花边可中更践无人境知是罗浮第几天

天台瀑布

万仞得名云瀑布远看如织挂天台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欲知便是银河水堕落人间合却回

桂江

未识佳人?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南中有锦囊鸟】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僊乡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南海

倾腾界汉沃诸蛮立望何如【一作如何】画此看无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寛文魮隔雾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万状千形皆得意长鲸独自转身难

洞庭湖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惟留小朶峯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刼余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霍山【在龙川县】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一作西土文殊曾印迹大中皇帝旧参禅】月将河汉分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直是画工须阁笔况无名画可流传

巫峡

巫山苍翠峡【一作夹】通津下有?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覩芳尘

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关遥秦鴈断家近瘴云低候马春风舘迎晓月溪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後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秪拟应星眠越絶唯将丽什当高勲磨砻清浊人难会织络虚无帝亦闻鸟道未知山足雨渔家巳没镜中云他时莫为三徵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拜访陆处士

万卷书边人半白来惟恐降玄纁性灵比鹤争多少气力登山较几分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将知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

岭南道中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半川隂雾藏高木一道晴蜺杂落晖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春日自吴门之阳羡道中书事

胜异恣游应未遍路岐犹去几时还浪花湖濶虹蜺断柳线村深鸟雀闲千室绮罗浮画檝两川丝竹会茶山眼前便是神?事何必须言洞府间

将入关行次湘隂

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神鵶乱噪黄陵近候鴈斜沈梦泽空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

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堦前未放岩根断屋下常教海眼通本为入来?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他时忆着堪图画一朶云山二水中

广州贻匡绪法师

口宣微密不思议不是除贪即戒痴祗待外方缘了日争看内殿诏来时周回海树侵阶疾迢逓江潮应井迟必竟懒过高坐寺未能全让法云师

赠道人

住山因以福为庭便向山中隐姓名阆苑驾将鵰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

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活得枮樵耕者知廵方又欲向天涯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旁养龙池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荔枝时节出旌斿南国名园尽兴游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他日为霖不将去也须图画取风流

李郎中林亭

秪向砌边流野水樽前上下看鱼儿笋蹊巳长过人竹藤径从添拂面丝若许白猿垂近户即无红果压低枝大才必拟逍遥去更遣何人佐盛时

夜饮

良宵公子宴兰堂浓麝薰人兽吐香云带金龙衔画烛星罗银凤泻琼?满屏珠树开春景一曲歌声绕翠梁席上未知帘幕晓青娥低语指东方

驸马宅宴罢

粉墙残月照宫祠宴阕银瓶一半欹学语鸎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吊建州李员外

铭旌归故里猿鸟亦凄然已葬桐江月空回建水客传为郡日僧说读书年恐有吟魂在深山古木边

吊李翰林

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昔朝曾侍元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山木易高迷故壠国风长在见遗编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

山中

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衆心惟恐地无剩吾意亦忧天惜闲白练曳泉窗下石绦罗垂果枕前山樵夫岂解营生业贵欲自安麋鹿间

山寺引泉

劈碎琅玕意有余细泉高引入香厨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一作秋】河漏泄无

友人池上咏芦【第五句缺一字】

秋声谁种得萧瑟在池栏叶涩栖蝉稳丛疎宿鹭难歛烟宜下 飒吹省先寒此物生苍岛令人忆钓竿

商山

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木弓未得长离手犹与官家射麝香

荆南道中

十月荒郊雪气催依稀愁色认阳台游秦分系三条烛出楚心殊一寸灰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风回如何住在猿声里却被蝉吟引下来

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

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夹道夭桃满连沟御柳新苏舒同舜泽煦妪并尧仁佳气浮轩盖和风袭缙绅自兹怜万物同入发生辰

吊北邙

山下望山上夕阳看【一作明】乂曛无人医白髪少地着新坟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东归聊一吊乱木倚寒云

及第勅下宴中献坐主杜侍郎

得召丘墙涙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门前送勅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半夜笙歌教泥【一作洗】月平明桃杏放烧春南山虽有归蹊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梢云

殊质资灵贶陵空发瑞云梢梢含树影【一作彩】郁郁动霞文不比因风起全非触石分叶光闲泛灔枝彩静氛氲隐见心无宰裵囘庆自君翻飞如可托长愿在横汾

白角簟

角簟工夫巳到头夏来全占满床秋若言保惜归华屋秪合封题寄列侯学卷晓冰长怕绽解铺寒水不教流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

碧角簟

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纎尘蝇行只恐烟黏足客卧浑疑水浸身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

滕王阁春日晚望

凌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浪势平花坞帆隂上柳堤

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防一日春【李肇国史补云曲江大会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观焉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移日故曹松诗云云】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吟窗杂录】 鹿眠荒圃寒芜白鸦噪残阳败叶飞【锦绣万花谷】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升庵外集】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七

猜你喜欢
  储泳·唐圭璋
  苏琼·唐圭璋
  第三章 仙翁指敎·屠隆
  人物·老舍
  第三折·关汉卿
  卷522 ·佚名
  古诗镜卷十·陆时雍
  国手·闻一多
  三家宫词巻中·毛晋
  卷七十一·曹学佺
  卷八十一·吴之振
  唐音巻十四·杨士弘
  卷三十六·方回
  季候·徐志摩
  第二節 四聲·王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萧相领祗候上,云)小官萧何。自从与樊哙商议那韩信之事,不想差一使去,果然赚的韩信回朝,将他斩了。只是他手下有一蒯彻,闻知他屡劝韩信,不要灭楚,与俺家三分天下。近日又劝韩信不要入朝,好生无礼。本待拿将此人,一并杀坏。争奈

  • 山谷外集诗注卷六·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六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仕路风波双白髪闲曹笑傲两诗流故人相见自青眼【见阮籍传】新贵即今多黑头【晋王珣与谢玄俱为桓温所重温曰王椽当作黑头公杜诗

  • 第十七回 岐沟关曹彬失律 陈家谷杨业捐躯·蔡东藩

      却说贺怀浦父子,好谈边事,共守朔方。怀浦曾任指挥使,即太祖元配贺皇后胞兄,子名令图,出知雄州。他因契丹主幼,委政萧氏,似属有机可乘,乃请即出师,北取幽、蓟。计非不是,但彼有耶律休哥,试问有谁人可制耶?太宗遂命曹彬为幽州

  • 卷之一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八四禀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佚名

    户粮税总书陈荣,禀举郑镜清等三人为庄书具禀案下户粮税总书陈荣,为选举妥充,恳恩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注)。缘蒙前宪方遵照宪饬,原设有庄书额缺,以便稽查逃粮、越占等弊,业经各前宪举充妥办在案。但前庄书

  • 王朴传·欧阳修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年轻时考中进士,为校书郎,依附后汉枢密使杨..为宾客。杨..与王章、史弘肇等人有矛盾,王朴看到后汉刚建不久,隐帝年龄小,又懦弱无能,任用小人,杨..身为大臣,和将相的关系恶劣,王朴预感到必然发生内乱,于是离开

  • 花茂传·张廷玉

    花茂,巢县人。最初跟从陈聎先,不久归附太祖。随大军平定江左,消灭陈友谅,平定中原、山西、陕西,累积功劳授予武昌卫副千户。征讨西蜀,攻克瞿塘关,进入重庆,攻下左、右两江和田州,晋升为神策卫指挥佥事,调任广州左卫,平定阳春、靖

  • 第二十章秩序问题·孙中山

    一百五十二节秩序问题之定义秩序问题与权宜问题之别者,在直接关系当议之事件,而有所改正,或完备其进行之手续者。如言语离题,或动议不当其序,或论及个人,或破坏议法,皆其类也。主座亦有出乎范围者,如按其所不当接之事,或不接其

  • 瑞异三·徐松

    水灾【宋会要】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七月,河决郑州荥泽县、孟州温县,诏民田被水灾者悉蠲其租。 淳化四年九月,梓州言:「涪江水涨二丈五尺,壅不流,陷州城,坏居人庐舍、官寺、仓库万余区,溺死者甚众。」诏赐溺死者人铁钱三千,孤穷乏

  • 第7章·老子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2)。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3)。【题解】这里反映了老子没落阶级的“自私”特点,用“无私”作幌

  • 卷二·张洽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宋 张洽 撰桓公【名轨惠公之子隠公之弟母仲子史记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元年春王正月【春秋书王所以统诸侯正天下也桓公弑君自立故自三年以后不书王元年书王以天道王法正桓公之罪盖桓公虽

  • 指月录卷之三·瞿汝稷

    西天祖师(诸祖事迹参传法正宗等传录)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泽。母号香至。过去世为金师。值毗婆尸佛般涅槃。四众起塔。有贫女得金珠。恳金师。为补塔中佛像金面缺处。相与发愿。世世为无

  • 佛说大乘稻秆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具寿舍利子。往弥勒菩萨摩诃萨经行之处到已。共相慰问。俱坐盘陀石上。是时具寿舍利子。向弥勒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弥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十回向品(从二十五经一半尽三十三经)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长行中亦二。谓位行位果。行中亦三。谓牒释结。今初牒名征起。谓所修事善皆悉顺入坚固法性故。下文云。则为随顺真实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即随

  • 四教义卷第十二·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三引众经论证诚明圆教位者。大涅槃经明月爱三昧。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明渐渐增长。又从十六日至三十日。光明渐渐灭尽。月光渐渐增长。譬智德十五摩诃般若光明。渐渐灭尽。譬十五断德。无累

  • 金银岛·斯蒂文森

    (又译《宝岛》)。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83年。这是一部海上探宝的惊险小说,作品描写机智勇敢的少年吉姆·霍金斯偶然从一个死去的店客比尔的遗物中得到一张海盗头子弗林特生前埋藏大批赃物的指示

  • 节增三字经·佚名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

  • 华严法界玄镜·澄观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