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章秩序问题

一百五十二节秩序问题之定义秩序问题与权宜问题之别者,在直接关系当议之事件,而有所改正,或完备其进行之手续者。如言语离题,或动议不当其序,或论及个人,或破坏议法,皆其类也。主座亦有出乎范围者,如按其所不当接之事,或不接其所当接之事。以上各种破坏秩序之端,所以常因而生出秩序问题也。此问题除权宜问题之外,超出各顺序之前。

一百五十三节主座之职务维持秩序及议额,为主座第一之职务。此非独指全体之风纪而已,各会员有破坏秩序及违背议法者,皆当纠正之。若主座于此稍有忽略,则会员当提出秩序问题。

一百五十四节秩序问题之效力当秩序问题发生时,在议之各事皆为之间断,至解决之后乃再复原。若会员在发言中而被搁止,则问题解决之后,彼仍复其位;除非彼自身亦受决而为秩序范围之外者,如此若有反对之者,则彼不能再事进行矣。

秩序问题进行之道,一如权宜问题焉。当时机之至,会员不待正式请得地位,可直起而发言曰:“会长先生,我提出秩序问题。”遂被请述之,述毕则坐。主座当酌断其问题为适当与否,日:“本主座以为此秩序问题发之适当(或发之不适当)。”此宣布谓之为主座之判决,而问题以之为定。如有不服者,可以申诉。惟此问题初不付讨论,不呈表决,此其所以异于动议者也。

因秩序问题为直接关于当议之事者,是故必须立提出于其事发生之时;倘事过情迁之后,则不能再提矣。

一百五十五节申诉若会员有不服主座之判决者,可起而申诉曰:“我将主座判决申诉于众。”此申诉须有附和,如其无之,则主座可以不理。若有人起曰:“我附和之。”则此问题由主座之判决,而移归于众人之表决矣。其呈此问题之方式如下:“主座之判决,可否即为本会之定论?”讨论随之。对于此之讨论,主座有优先权。彼可不必离座而发言,详陈其判决之理由等等而后呈之表决,而宣布之曰:“主座之判决成立。”或曰:“主座之判决打消。”随事而异。此表决即为最终之决议而不能复议矣。由此观之,一切事件,最终决议之权则在会众,而不在主座也。信乎议法家华氏之言曰:“申诉之权,为一切团体自由行动不可少之物。”必如此,则会长乃会场之公仆而不为主宰也。

一百五十六节申诉表决之同数票前一成例,动议之表决得同数票者,则动议为之打消。但在申诉之案,得表决之同数票者,则效力适为相反:此乃维持之而非打消之也。如是则主座之判决,更因之而得成立。其理由为主座之判决,若无推翻之者则作为成立,而同数之表决票实为无效,则不能推翻主座之判决也。如此,则主座不必(多有不欲者)自行投票,以维持其判决之成立者。兹定此为例如下:“对于申诉案之表决同数票,乃成全‘主座之判决可否成立’之问题”。

一百五十七节顺序今复统括附属动议之顺序,列之如下:

(一)权宜问题

(二)秩序问题

(三)散会动议

(四)搁置动议

(五)停止讨论动议

(六)延期动议

(七)付委动议

(八)修正动议

(九)无期延期动议

除此之外,更有他种事件,可于独立动议在议中而提出者,其重要者如下:收回动议及分开议题之动议;举发不足额之问题,规定表决法之动议;限制或申长讨论时间之动议;定时停止讨论之动议;定时散会及定时开会之动议;搁起规则之动议;暂作休息之动议。以上各动议,若发于需要之时,皆为合秩序,其顺序在当前之独立动议之前。

一百五十八节秩序问题及申诉之演明式地方自治励行会适会议之际,序及于新事件,随生如下之行动:

乙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乙先生!”

乙君曰:“我动议于会期告终之日,本会举一午餐会,以联吾人友谊,想诸君必乐从也。”

主座曰:“诸君听着,有动议本会举一午餐会于会期告终之日。”

己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己先生!”

己君曰:“何不称之为早膳?我动议修正删去‘午餐’二字,而加入‘早膳’二字。”

主座曰:“诸君听着……”

乙君曰:“会长先生,我欢纳此议,我总求其有耳,如何称谓所不计也。”

主座曰:“修正案已得接纳,而今之问题为当举一早膳为会期之结束。”

甲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甲先生!”

甲君曰:“我反对此议,因将必多所破费,我知会友中多有力不能胜者,愿本会为城中独一不以饮食为题之会!试观彼之好古会、诗人会、棋客会等常设晚餐会,我知彼等之所欲矣!”

主座起而言曰:“请该会员进归秩序。彼之所言,出乎题目之外,盖批评他会之行为非在秩序之中也。”

甲君曰:“甚善甚善,会长先生。我当勉而进于秩序,但我绝对反对此议!”

丙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丙先生!”

丙君曰:“我绝对赞成之!吾人总需多少交际性质之物,乃可联络会友感情,使之亲切如一家焉。盖把盏言欢,每生同气之感,舍此则结会鲜有成功者也。”

辛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辛先生!”

辛君曰:“我提议将此问题搁置案上。我个人以为……”

主座曰:“搁置之议,为不能讨论者,是故该会员为越出秩序矣!诸君准备否?”

寅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请君言之!”

寅君曰:“主座既言搁置之议不能讨论,又问吾人准备否,按此则为请人讨论矣!”

主座曰:“此足见我会员大为省党,但出之不甚妥贴耳。本主座所问‘诸君准备否’,乃以机缘使散会动议或他秩序问题,顺序在搁置动议之前者,可以提出耳!诸君准备否?诸君之赞成搁置动议者,请曰‘可’!”续而宣布曰:“此议打消。”

戊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戊先生!”

戊君曰:“我提议延期此案之讨议至一星期。”

主座曰:“已有提议延期一星期,诸君准备否?”

癸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癸先生!”

癸君曰:“我提议将此事付委。其委员会由……”

戊君曰:“会长先生!我起秩序问题。付委之议此时不在秩序,因延期之案尚在议中也。”

主座曰:“此举出之甚当。付委之议此时不在秩序,以延期之议之顺序在前也。诸君准备表决延期之议否?赞成者……”云云。宣布:“此议打消。”

癸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癸先生!”

癸君曰:“我今再提出付委动议,其委员会由会长、理财、书记三人组织之。”

主座曰:“诸君听着,此动议,本主座当从而分开之。先呈付委动议,诸君预备否?”

子君坐而言曰:“我以为吾人当在会中结束此事。”

未君曰:“我起秩序问题。”

主座曰:“请未先生述其问题。”

未君曰:“最后之发言者未曾起立而称呼主座!”

主座曰:“本主座为之断定此点举得甚当。务望一切讨论,必当以正式出之。”

子君曰:“我起而就正之!会长先生,我反对付委案,因过于假权与少数人也。”

主座曰:“会众当可训其委员于被委之后。诸君预备否?”

戊君寅君同时并起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戊先生!”

戊君曰:“我提议……”

申君曰:“我起秩序问题。”

主座曰:“请述其秩序之点。”

申君曰:“会长先生!寅先生先成先生而起,或以彼坐位太远,而主座不之觉也。彼岂不应先于戊君而得地位乎?”

主座曰:“本主座当断定此秩序之点提之不适当。本主座见两会员同时并起,而已以地位与戊先生;今除非戊先生退让耳!”

戊君曰:“我既得地位,则不欲让之!会长先生,我动议……”

申君曰:“我将主座之判决诉之于众。”

主座曰:“申先生诉主座之判决,今之问题,为主座之判决可否成立为会中之定论。(讨论可随之。)诸君赞成主座之判决者请曰‘可’!”宣布曰:“已得可决!主座之判决,成为确立。戊先生请复发言!所议问题为付委动议。”

戊君曰:“我动议本会此时散会。”

主座曰:“散会之议已提出。诸君赞成者……”云云。宣布曰:“此议打消。诸君赞成付委动议者……”云云。宣布曰:“此议打消。今本会欲再办何事?”

酉君曰:“会长先生!我见得本会有等会员专图打消彼所不乐之议案,而毫不假以讨论之馀地,有一发言者为达此目的几于无所不至也。”

戌君曰:“我起秩序问题。”

主座曰:“请详之!”

戌君曰:“最后之发言者,侈言个人之事,殊出范围!”

主座曰:“此秩序之点,举之适当。请酉先生就本题范围!”

酉君曰:“会长先生!我诉此判决!我已慎重不提名字,则并未有毫厘违及秩序也。”

主座曰:“申诉提出矣。主座之判决能成立否?赞成者……”云云。宣布曰:“不成立。酉先生已得表决为合秩序,可继续言之。”

酉君曰:“我只欲重要问题能得公平之讨论,而我以为……”

亥君曰:“会长先生!”

主座曰:“亥先生!”

亥君曰:“我动议散会。”

主座曰:“有动议……”

寅君曰:“我起秩序问题。”

主座曰:“请详之!”’

寅君曰:“会员发言之地位,不能由散会动议夺去也。”

主座曰:“本主座断定此点提出甚当,而散会之议为违反秩序。酉先生请复言!”

酉君曰:“我动议将全案由今天起延期两星期。”

卯君曰:“会长先生!我起秩序问题。吾人岂非已经表决不延期乎?岂第二之延期议在秩序乎?”

主座曰:“新事件已中间之矣。第二延期议当合秩序也。诸君预备否?赞成者……”云云。宣布曰:“此议通过。而举一早膳会之问题,延期作为两星期开会日之指定事件。本主座望各会员到时当黾勉齐集,以得详为讨论为是。兹已次及散会时矣。”

酉君曰:“我提出散会。”

主座曰:“赞成者请曰‘可’!”宣布曰:“本会散会。至下星期此日午后二时半再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十八·脱脱
  卷九十·志第六十六·兵二卫所·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焦竑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八·徐乾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一百二十五·郑麟趾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溥仪
  谢晦传·沈约
  信都芳传·李延寿
  麓川土司传·张廷玉
  孙一元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十九·杨士奇
  卷之二十  革除遺事一(明)黃佐 撰·邓士龙
  卷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黄鲁直同佛印禅师上,云)某乃黄鲁直是也,这个乃是佛印禅师。今有子瞻贬在黄州,今遇七月十五日良夜,令人置一只船儿,安排酒肴,请子瞻共俺二人夜游赤壁。令人去请子瞻来也。(禅云)鲁直,趁此风清月白,正好游赏也。(黄云)既然如此

  • 梁山泊李逵负荆·臧懋循

    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元)康进之撰●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杏花庄王林告状 正名 梁山泊李逵负荆第一折〔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凈扮鲁智深领

  • 提要·善住

    【臣】等谨案谷响集三卷元释善住撰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尝居吴郡城之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逺白珽虞集宋无诸人相酬唱集中癸亥嵗寓居钱塘千顷寺述懐诗有髙阁攻书三十年句从英宗至治三年癸亥上推三十年为世祖至元三十一

  •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班固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

  •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陈寿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音髀。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

  • 顺治元年七月至顺治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顺治元年七月,户科给事中郝杰陈四事:一劝农[桑]以植根本,一抚逃亡以实户口,一禁赎货以除苛政,一严奢侈以正风俗。睿亲王以有裨新政,饬部即行。山东巡按朱朗铄言:中外臣工皆以衣冠礼乐,覃敷文教。顷闻东省新补监司三人,俱关东旧臣

  • 第一○三供词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二·佚名

    脱逃跑勇温天送三求宽限据温天送供:现在小的母亲甘愿认赔,因银项未齐,不敢缴案。今蒙提比,总求再限三日,备齐缴案。如无,甘愿坐罪。恩典就是。堂谕:提比,据称:伊母承认,求再限三日呈缴。姑准免究,着仍交差带

  • 第二十九卷明成化(二)·缪荃孙

    九年正月丙辰,镇守淮安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锐奏:“各都司运粮把总、都指挥、千百户等官,多有不畏法律,贪赃害军者。乞皆退回原卫,带俸差操,别选廉干者代之。”三月甲午,敕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拱辰提督操江。癸卯,免淮安府

  • 列传卷第五 高丽史九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洪儒初名术义城府人。 弓裔末年与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同为骑将密谋夜诣太祖第言曰: "自三韩分裂群盗竞起今王奋

  • 卷二十八·司马贞

    <史部,正史类,史记索隐>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八 唐 司马贞 撰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按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太卜之起【按周礼有太卜之官此云由汉兴者谓汉自文帝卜大横之後其卜官

  • 卷二十二·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二宋 彭百川 撰熙宁元佑议论青苖皇佑五年三月命陕西转运使李参专制置解塩代范祥也时参转运五年矣自军兴戍兵苦食不足参视民缺时令隐度糓麦之入预贷官钱麦

  • 卷一百三十七·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九上神宗论种谔擅入西界  刘 述臣昨以种谔不禀朝命擅兴兵马城西界绥州有违誓诏为国生事曾具奏闻乞并同谋人枷送

  • 卷三十·佚名

    △梵志品之二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若复有人所见侵欺。不兴恶怀有瞋怒意。守戒多闻降伏意识。身正影直心平道存。是故说曰: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世所善恶,脩短巨细,无取无与。是谓梵志。世

  •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初分善学品第五十三之二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习近空三摩地。应安住空三摩地。应修行空三摩地。而於实际不应作证。应习近无相无愿三摩地。应安住无相无愿三摩地。应修行无相无愿三摩地。而於实际不

  •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净居天子会第四之二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见被缚将杀。此菩萨魔业增盛非业障。彼应修无碍定修於慈心。以此净除业障。此菩萨是见六地初地。若梦被系在死尸中。是见五地。若被缚至亲里围绕是六地。是魔业不勤修初地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极大巨富。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服天冠璎珞。著无价宝屐。其于中夜。与诸妓女。相娱乐已。各还寝息。忽从眠觉。见诸妓女。或有伏卧。或有仰眠。头发蓬

  • 卷第二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嫌毁轻贱学处第十二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于时实力子苾刍。被众差令分僧卧具及知食次。时友地二苾刍与实力子。积代怨仇业缘未终。此二苾刍共

  • 禹贡论·程大昌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 《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目》沿袭《宋史·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