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八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

孔温业

孔温业冀州人长庆元年进士第大中後历官中书舍人天平节度使诗一首

鸟散余花落

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共看飞好鸟复见落余花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雨余飘处处风送满家家求友声初去离枝色可嗟从兹时节换谁为惜年华赵存约

赵存约长庆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判官兵乱被害诗一首

鸟散余花落

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坐来惊艳色飞去堕晴霞翅拂繁枝落风添舞影斜彩云飘玉砌绦雪下仙家分散音初静凋零蘂带葩空阶瞻翫久应共惜年华窦洵直

窦洵直长庆进士诗一首

鸟散余花落

晚树春归後花飞鸟下初参差分羽翼零落满空虚风外清香转林边艳影疎轻盈宜雪舞髣髴似霞舒万片情难极迁乔思有余微臣一何幸吟赏对寒居

陈标

陈标长庆二年登进士第终侍御史诗十二首

公无渡河

隂云飒飒浪花愁半度惊湍半挂舟声尽云天君不住命悬鱼鳖妾同休黛蛾芳脸垂珠泪罗韈香裾赴碧流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秦王卷衣

秦王宫阙霭春烟珠树琼枝近碧天御气馨香苏合啓帘光浮动水精悬霏微罗縠随芳袖宛转鲛绡逐宝筵从此咸阳一回首暮云愁色已千年

偼伃怨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飘零怨柳凋眉翠狼籍愁桃坠脸红凤辇祗应三殿北銮声不向五湖中笙歌处处回天睠独自无情长信宫

饮马长城窟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氷滑恐伤神金鞍玉勒无顔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江南行

水光春色满江【一作湖】天苹叶风吹荷叶钱香蚁翠旗临岸市艶娥红袖渡江?晓惊白鹭聨翩雪浪蹙青茭潋灔烟不怕江洲芳草暮待将秋【一作春】兴折湖莲

长安秋思【一作白紵歌】

吴女秋机织曙霜氷蚕吐?【一作吞线】月盈筐【一作箱】金刀玉指裁缝促水殿花楼弦管长舞?慢移凝瑞雪歌尘微动避雕梁唯愁陌上芳菲度狼籍风池荷叶黄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

春官南院粉墙东地色初分月色红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莺飞出瑞风莫怪云泥从此别摠曾惆怅去年中

焦桐树

江上烹鱼采野樵鸾枝摧折半曾烧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轸青瑶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

寄友人

杜甫在时贪入蜀孟郊生处却归秦如今始会麻姑意借问山川与後人

啄木謡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徧庭槐未肯归终日与君除蠧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僧院牡丹

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

蜀葵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一作轻】处祗缘多

袁不约

袁不约字还朴长庆三年进士第李固言在成都辟为幕官加检校侍郎诗一卷今存四首

离家

步步远晨昏凄心出里【一作独出】门见乌惟有涙看【一作问】雁更伤魂宿酒宁辞【一作添愁】醉回书讳苦言野人应怪笑不解爱田【一作乐丘】园

送人至岭南

度岭春风暖花多不识名瘴烟迷月色巴路傍溪声畏药将银试防蛟避水行知君怜酒兴莫杀醉猩猩

长安夜游

凤城连夜九门通帝女皇妃出汉宫千乘宝莲珠箔卷万条银烛碧纱笼歌声缓过青楼月香气潜来紫陌风长乐晓钟归骑後遗簪堕珥满街中

病宫人【一作张祜诗】

佳人卧病动经秋帘幕繿縿不挂鈎四体强扶藤夹膝双环慵整玉搔头花顔有幸君王问药饵无徵待诏愁惆怅近来销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

愁声秋遶杵寒色碧归山【深秋】 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寥回【客去】

李余

李余蜀人工乐府登长庆三年进士第诗二首

临卭怨

藕花衫子柳花裙多着沈香慢火熏惆怅妆成君不见空教緑绮伴文君

寒食

玉轮江上雨丝丝公子游春醉不知翦渡归来风正急水溅鞍帕嫰鹅儿【汶江谓之玉轮江】

长安东门别立马生白髪 霁後轩盖繁南山瑞烟发尝忧车马繁土薄闻水声【并见张为主客图】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长庆中第进士擢累侍御史左司员外郎武宗召入翰林为学士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出为邠宁节度使懿宗复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咸通二年出为凤翔节度使以太傅致仕诗二首

至日上公献夀酒

候晓天门辟朝天万国同瑞云昇观阙香气映华宫日色临仙籞龙顔对昊宫羽仪瞻百姓献夀侍三公化被君王洽恩沾草木丰自欣朝玉座宴此咏皇风

贺收复秦原诸州诗

一?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鎻诸关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南浦花临水东楼月映风【镇劒南经忠州寻乐天遗迹作见纪事】

李敬方

李敬方字中?登长庆进士第大和中为歙州刺史诗一卷今存八首

遣兴

果窥丹竈鹤莫羡白头翁日月仙壶外筋骸药臼中云归无定所鸟迹不留空何必劳方寸崎岖问远公

劝酒

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只忧【一作因】连夜雨又过一年春日日无穷事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烽候惊春塞缧囚困越吟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

天台晴望【时左迁台州刺史题一作喜晴】

天【一作到】台十二旬一片雨中春林果黄梅【一作垂杨】尽山苗半夏新阳乌晴【一作朝】展翅隂魄夜飞轮坐冀【一作望一作喜】无云物分明见北辰

闻高侍御【一作郎】卒贬所

西京高院长直气似吾徒走马论边备飞声感庙谟官移人未察身没事多诬寂寞他年後名编野史无

题黄山汤院【并序】

敬方以头风痒闷大中五年十二月因小恤假内再往黄山浴汤题四百字

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沙暖泉常沸霜笼水更温不疏还自决虽挠未尝浑地啓岩为洞天开石作盆常留今日色不减故年痕隂焰潜生海阳光暗烛坤定应邻火宅非独过焦原龙讶经冬润莺疑满谷暄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及物功何大随流道益尊洁斋齐物主疗病夺医门外秘千峯秀旁通百潦奔禅家休问疾骚客罢招魂卧理黔川守分忧汉主恩惨伤因有暇徒御诫无喧痒闷头风切爬搔臂力烦披榛通白道束马置朱幡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慢游登竹迳高步入山根崖巘差行竈蓬茅过小轩御寒增帐幕甃影尽璵璠不与华池语寜将浴室论洗心过顷刻浸髪迨朝暾汗洽聊箕踞支羸暂虎蹲濯缨闲更入漱齿渇仍吞气燠胜重絸风和敌一尊适来还蹭蹬复出又攀援形秽忻除垢神嚣喜破昏明夷徵立象既济感文言已阂眠沙麂仍妨卧石猨香驱蒸雾起烟霿湿云屯破险更祠宇凭高易庙垣旧基絶仄足新构忽行鵷胜地非无栋征途遽改辕贪程归路远折政讼庭繁兴往留年月诗成遗子孙已镌东壁石名姓寄无垠

太和公主还宫

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胡笳悲蔡琰汉使泣明妃金殿更戎幄青祛换毳衣登车随伴仗谒庙入中闱汤沐疏封在关山故梦非笑看鸿北向休咏鹊南飞宫髻怜新様庭柯想旧围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凤去楼扃夜鸾孤匣掩辉应怜禁园柳相见倍依依

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囬

李囬字昭度本名躔擢长庆进士辟扬州掌书记迁监察御史会昌中以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俄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劒南西川节度以与李德裕善贬抚州长史诗三首

享太庙乐章

受天明命敷佑下土化时以俭卫文以武氛消夷夏俗臻往古亿万斯年形于律吕

天长路别朱大【庆余】山路却寄

驿骑难随伴寻山半忆君苍崖残月路犹数过溪云

寄酬朱大後庭夜坐留别

十夜郡城宿苦吟身未闲那堪西郭别雪路问青山常【一作韦】楚老

常楚老长庆进士官拾遗诗二首

祖龙行

黑云兵气射天裂壮士朝眠梦寃结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墓接骊山土未乾瑞光已向芒砀起陈胜城中鼔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咸阳少帝空随汉家马

江上蚊子

飘揺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疑双緑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一作幅】轻绡围夜玉

一从黄帝葬桥山碧落千门鎻元气【天上行诗话总龟】

李甘

李甘字和鼎长庆末进士擢第太和中官侍御史贬封州司马集一卷今存诗一首

九成宫【一作华清宫】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平曾

平曾穆宗时人唐以府元被黜者九人曾其一也长庆初同贾岛辈贬谓之举场十恶曾後谒李固言於蜀幕中皆名士曾轻忽无所畏遂献雪山赋李览命推出不旬日再献鯸鱼赋曰此鱼触物而怒飜身上波为乌鸢所获奈鲂鲤笑何李览之遂不至深罪卒以恃才傲物没于县曹诗三首

谒李相不遇

老夫三日门前立珠箔银屏昼不开诗卷却抛书袋里正如闲看华山来

留别薛仆射【薛平仆射出镇浙西主礼稍薄曾留诗讽之】

梯山航海几崎岖来谒金陵薛大夫毛髪竪时趋劒戟衣冠俨处拜氷壶诚知两轴非珠玉深愧三缣恤旅途明日过江风景好不堪囬首望勾吴

絷白马诗上薛仆射【薛仆射闻曾出境追还縻留数日又献絷白马诗薛曰若不留绊行轩那得观其毛骨遂以殊礼相待】

白马披鬃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雪中放去空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控耳边寒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孙阳仔细看

景审

景审南阳人长庆中有善书名诗一首

题所书黄庭经後【泥金正书】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暮鵶不噪禁城树衙歌未残兵卫秋【见张为主客图】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

猜你喜欢
  李天骥·唐圭璋
  京镗·唐圭璋
  卷之一·王羲之
  楹联剩话·梁章钜
  第四回 因践梦救难许身·陈端生
  第四折·李好古
  歙县汪立名编年谱旧本·白居易
  卷十二·贯休
  卷一百五十二·徐世昌
  巻上·姚合
  卷七十五·冯惟讷
  卷十六·冯惟讷
  卷一百三十九·陈思
  卷十一·徐倬
  ●赤壁游·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侯克中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艮斋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六 元 侯克中 撰 挽史丞相开府 早驱貔虎定封疆晚握枢机坐庙堂名重一时羊叔子功高千古郭汾阳历朝事业麒麟画遗表精诚日月光义胆忠魂何处见太行山色郁苍苍 挽

  • 卷二百四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七麫类五言古槐叶冷淘        【唐】杜 甫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麫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筯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愿随金騕褭走

  • 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四刘禹锡荆州歌二首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靑伴乘暖着轻衣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濶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骑【一作猎兽

  • 卷一百四十一·志第九十四·乐十六等·脱脱

        ◎乐十六   ○高宗郊祀大礼五首   《导引》   圣皇巡狩,清跸驻三吴,十世嗣瑶图。边尘不动干戈戢,文德溥天敷。灰飞缇室气潜嘘,郊见紫坛初。归来赦令楼前下,喜气溢寰区。   《六州》   双凤落,佳气

  • 尚史卷七十三·李锴

    列传五十一秦诸臣传公孙枝公孙枝字子桑秦大夫也事穆公穆公九年【僖九年】齐防我师纳晋恵公夷吾公谓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

  • 卷六十八·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八乾隆二十四年二月丙辰议购买俄罗斯马匹事宜喀尔喀亲王桑寨多尔济奏言查内地商民于恰克图购买俄罗斯皮张等物又于布里雅特以布疋茶叶换易

  • ●皇朝通典卷之六十八·佚名

    兵一 ○兵一 (臣)等謹按歷代設兵各有因革損益惟唐府兵為較善我朝八旗之制開國之初先編立四旗以統人眾尋以遠近歸附日廣增建為八旗然猶統滿洲蒙古漢軍之眾而合於一也其後戶口日繁又編蒙古八旗設官與滿洲等編漢軍八旗設官

  •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八王礼考【十四】巡幸乾隆三十年正月上奉皇太后南巡先是二十八年十二月谕曰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合辞具奏请於乾隆乙酉年再举南巡之典以慰臣

  • 卷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八 朱批佛喜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十一日四川布政使【臣】佛喜谨 奏为遵 旨据实密奏事窃【臣】钦奉 圣主密谕闻罗殷泰操守平常尔到四川留心察访密奏钦此钦遵【臣】到任之後查川省地丁税课钱

  • 礼三三·徐松

    后丧三温成皇后【宋会要】仁宗至和元年正月八日,贵妃张氏薨,治丧于皇仪殿,诏近臣、宗室入奠。移班奉慰帝于殿东楹。特辍朝七日。命参知政事刘沆为监护使,入内内侍省内侍押班石全彬、勾当御药院刘保信为监护都监,殿前都虞候

  • 第五节 风 俗·吕思勉

    《汉》《隋》两书《地理志》,皆详述当时各地风俗,而唐以后之史阙焉。杜氏《通典》,本《禹贡》九州,益以南越之地,各言其风俗,其辞甚略,然与《汉》《隋》两书校其同异,亦足见风俗变迁之迹也。今录其说如下:雍州曰:“雍州之地,厥田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九户部二十四国家仓庾之设徧于天下两京直隶并各布政司府州县各都司卫所及各王府皆有仓具列于後预备仓亦附见不备録云诸司职掌凡天下设置仓厫其在各该卫所常存二年粮斛分为二十四厫收贮以备支

  • 第十五章 41·辜鸿铭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辜讲一位盲乐师(名字叫做冕)来拜访孔子,当一起走到台阶前,孔子对他说:“小心台阶。

  • 书传卷十七·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顾命第二十四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毕公高周之同姓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颒水发大命当齐戒沐浴今有疾不能洮颒水而已洮盥也颒颒面也相被冕服冯玉几相相礼者以衮冕服被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上·道宣

      护法下 正传十 附见五。   唐升州兴国寺释昙选传一。   隰州沙门释明赡传二。   唐终南山智炬寺释明赡传三。   唐京师胜光寺释慧乘传四(道璋)。   唐京师大总持寺释智实传五(普应 法行)。   唐终

  •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各界欢迎会讲──一 发端在全国抗日空气极紧张的时候,承各界诸公能约我来此人民会场作公开讲演,使我有说不尽的欢谢!今天的讲题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这里应先略略的说明佛学的本身是个什么

  • 康熙连城县志·杜士晋

    记载连城县的山川形胜、政事沿革、户籍赋役、风俗淳漓、人文盛衰以及先贤之范迹,物产之丰约,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是了解和研究连城县的重要文献。

  • 华严游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