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各界欢迎会讲──
一 发端
在全国抗日空气极紧张的时候,承各界诸公能约我来此人民会场作公开讲演,使我有说不尽的欢谢!今天的讲题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这里应先略略的说明佛学的本身是个什么东西。
一、佛法以众生世界为地,菩提心为种,大悲为根,智为全体,力为大用。佛陀为适应众生世界的要求,在众生世界中现身说法,才有佛法传播在世间,因此、我们知道佛法是非离开世间空虚的东西,它是依据人生世界实际的需要才发生的;若比它是一株树木,那末众生世界就是它生长所依的园地了。但是它怎样能生长呢?因为我们各各人都有心的,有心都有向上的志愿,想达到至高无上究竟的真、善、美,这是一切人类的本性如此;譬如流水一样,非流到海里是不止的。这里向上心的究竟完成,即是菩提,菩提就是无上觉的意思。发心求此无上觉的,即是菩提心,也就是佛法之种子。我们虽有此种子,须由闻佛陀说法,如受了春雨日光,才能勃发生长。这种生长,须以大悲为根,以天下人的饥寒为饥寒,一人有痛苦即同我自身有痛苦。再推开说,对于全众生界都起这种同体大悲,才是佛法的根底。每人都是全宇宙、全人类的分子,假使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以全人类为前提,以人的苦乐为苦乐,以人之事情为事情,那菩提才有根本,正如树木有根才能生枝叶花果一样。佛法的自体,简单说,就是智证。它并不是虚妄的假设,她完全是切实了知宇宙人生的真象,知道一切法都是息息相通,而以各各人的内心为主动力。所以有大悲大愿的心,澈始澈终都是智证的,并不是感情的作用。因为它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大悲为增上,智为体干,发为救人救世的作用,故叫做力为大用。
二、佛法非离现实的,非消极的,非逃世的,非迷信的,非怯弱后退的。
它既依人生世界,即不是离开现实人世的。平常人以为佛法不切于人生的实用,实在是一种错误!它是出发于向上心,并不是消极的,而且也不是逃世的;因为它是以大悲心为根本,以人生苦乐为苦乐的。刚才已经说过,他始终祗是明智,更不是迷信的事。人世才是一种迷信的黑漆团,为打破此黑漆团,才有佛法的明智。现在普通的寺院虽或带迷信之色彩,那是随著俗情而变现的,并非佛教本有之真象。佛法由大愿悲智而发生救人救世的精进力用,所以尤其不是怯弱后退的。
三、中华民国今在天灾外患交迫中,须用大力为救济。佛法就是具有如是大力的。今全国民都是在天灾外患交迫之中,所以国人应当共同起来挽救此狂澜;因此我也来略谈力之佛法。我们平常读佛书,常见有“勤”、“勇”、“精进”、“狮子奋迅”、“法门龙象”、“降伏魔怨”等名词,这都是力之表示。今且从“大雄、大力、大无畏”说之。
二 大雄
通常寺院的中殿,都是写作大雄宝殿。大雄、就是大英雄的意思。即如佛的十号中有“无上丈夫调御士”一名,中国的文字上,凡能任大事、建大功、立大业者,称为大丈夫,称佛是无上丈夫,也是这个意思。而称为无上丈夫“调御士”者,因为、中国向以士为上首,能救民于水火,能为国作干城者,都叫做士君子,称佛为调御士者,因为佛对于全人类、全众生界能施种种方便,使由迷转悟,止恶行善,各各都能得大安乐的缘故。在这调御士用的无上丈夫,是谓大雄。又大雄乃是因他的道德高上,智力超人而尊称的,如现在的印度人,亦呼甘地为圣雄──圣雄也就是大雄的意思,──不过用字不同罢了,欲成此大雄,要实行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的十波罗密。如我国之伊尹以天下之任为己任,而施救济,孟子说他是:“圣之任者也”,即是施。伯夷、叔齐、恶色不入目,恶言不入耳,是圣之清者也,即是戒。柳下惠之和,即是忍。墨子之摩顶放踵,教人为善,昼夜不息,就是精进。颜回心斋,能坐忘自己,就是禅定。庄子能明是非平等,小大相齐,即是慧。老子的和光同尘,即是方便。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即是大愿。夏禹能疏九河,使千百年后受他的利益,即是力。周公的多才多艺,即是智。要之、此上的各种圣行,都是大雄所应完备的,要想成为大雄,必具有此诸圣的资格,悲智双运、福慧双修才可以。比方现在的中国,正在天灾外患交迫之中,国人若要救此大难,并不能专呼号叫喊就可以了,必须有共同的中心信仰。这中心信仰的所依,即是中心人物。要有高上的能拯人民于水火,代人受苦的大雄的修养的人物,负此救国救民的重任,领导全国国民,乃可救国难。
三 大力
一、佛十力。佛经上说佛有十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即是决断的知道事理的对与不对。二、知业力,即是决知一切众生的业行。三、三昧力,决知诸禅定与八解脱等。四、知根力,决知一切众生之根性。五、知欲力,能知一切众生之希求。六、知性力,能知一切众生之种性。七、至道力,能知修何种善法得至无上菩提。八、宿命力,能知一切众生过去所经之事实。九、天眼力,能见远近一切事物,不为山川所障蔽。十、无漏力,永断一切烦恼习气而无过失。二、菩萨十力:一、发一切智心坚固,即是发菩提心永不退转。二、不舍众生大慈悲,即是大悲为根,度一切众生不愿舍离。三、具足大悲心,即是使大悲心圆满具足。四、信一切佛法精进。五、慧行禅定。六、除二边智,即是以清净智不住有无二边。七、成就众生。八、观法实相,即是以如实智亲见一切法之实相。九、入三解脱门,即是知一切法空、无相、无愿。三、五菩提分力:一、信、信实、德、能,信三宝清净的功德,此并不是一种迷信,正如孙先生所谓由有思想而有信仰,由信仰而后才发生力量是一样的。二、精进,虽然有了信仰,但是要发生力量,所以要有精进行。三、念,念就是明记不忘。四、定,此上三力都要有定力才能够凝固。五、慧,要有慧才能辨别事理。四、五不思议力:一、定,即是集中精神。比方现在的中国,大家真实团结起来即能御敌;我们个人的心力统一起来,也就能够发生非常的作用了。二、神通,神通即超人的一种不思议的力量。三、借识,此种借识力,很难说明;如现在流行的催眠术,也仿佛是其初步。所以、能够借用他力,这都是二人的心力相通发生的作用。四、善法,例如靠诵经、持咒发生的力。五、愿,即是志愿,能够有了志诚的愿力,无有不成的。因为此五种力量能起非常的作用,所以叫做不思议的力。
四 大无畏
一、佛四无畏:一、说一切智无畏,佛说我是一切知者:因为佛实在是一个智者,能知道一切的,所以无畏。二、说漏尽:因为佛实是诸漏已尽、无有过失的。三、说障道:因为佛是一大觉者,所以能够澈底说明世间何者是障道的而不畏惧。四、说苦尽:因为佛已离一切诸苦,且能知一切众生苦,所以他说明苦的离脱法,使大众如他同样的觉悟而得解脱。此外更有说佛有与此不同的四无畏,即“能持”、“知根”、“决疑”、“答问”的四种。二、菩萨五无畏:一、不活,现在的人都是为了怕生活不了,作乱作恶,但是菩萨并无此怖畏,因为菩萨的一切福德具足,没有怕不能生活的畏惧。二、恶名,现在的人都处处顾面子、要虚名,菩萨则不然,因为菩萨的功德完全无缺,所以他不怕恶的名誉。三、死,菩萨深达法相,知道死不过是生的变化,又因为菩萨福慧圆满,知道自己愈变愈好,死就是进化,所以也不畏死。四、恶道,不作恶业,故更不怕堕恶道。五、众威,因为菩萨于佛法中能真实的修养,知道大地众生乃至诸佛与自己皆是一体,所以虽在大众之中,全没有大众威德的怖畏。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乃是由德全智备所成的,不是聋子不怕雷,尤不是小人的无忌惮可比,乃是于佛法中真实修养才有的。
五 结论
现今要救中国,不在气的发泄,而应有力的修养。然一、力应包括身体力、武器力、经济力、知识力、道德力。身体力和武器力,是显而易见的。如社会中没有经济力,那末、前二种力即不能维持。而最紧要的还是智力,能够有了智力,一切器械可以自造,一切实业可以开发,就不至再求于外人。虽然如此,尤其是少不了道德力,假若没有道德力,那末各人就不免自私自利,不能有共同的信仰而涣散了。二、以知识力、道德力、为余力根本。然则怎样能有此力呢?须有中心的信仰,更要有中心的人物,能够如此,以上的诸力也有了根本了。而今中国民族尤需要者在道德力,中国人的智力并非真实不及欧美各国,实在是因为无有完备道德的中心人物,因此不能建立共同的中心信仰,所以成了“上无道揆,下无法守”了。至于天灾啊,外患啊,都是无有正当的思想和信仰,各人自私自利所造成的,今后若不从道德的根本上建立起来,虽是经济充足,枪炮坚利,有何用处!所以、非有真实的道德造成中心的信仰,是不能救国救民的。所以、我们对力的准备,应当从“道德力”准备起。若问什么是中华民国国民应准备的道德力?记得戴季陶先生近来有两句话最好,颇可为国民道德的标的,且用作结束吧:“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化城记)(见海刊十三卷二期)
猜你喜欢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佛说帝释所问经·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中国宗教徒联谊会赞辞·太虚 卷第三十五·智旭 沙弥尼律仪要略·读体 卷第七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七·智旭 卷四十七·佚名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卷第三(本末合)(尽毗卢遮那品)·慧苑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智顗 卷五百八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