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三

李绅

江南暮春寄家

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一作料】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一作漏】长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揺扬此际【一作北除】昏【一作魂】梦清斜月满轩房履屣步前楹剑戟森在行重城宵正分号鼔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报国未知効惟鹈徒在梁裵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吟君白雪唱慙愧巴人肠

山出云

杳霭祥云起飘扬翠?新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回崕时掩鹤幽涧或随人姑射朝凝雪阳台晩伴神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上党奏庆云见

飞龙久驭宇真气尚兴云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从风忽萧索依汉更氛氲影彻天初霁光鲜日未曛表祥近【一作来】自远垂化聚还分宁作无依者空传陶令文

华山庆云见

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气色含珠日晴光吐翠雰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羣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

西陵沙岸回流急【西陵渡在萧山县西二十里钱王以陵非吉语改曰西兴】?底黏沙去?遥驿吏递呼催下?棹郎闲立道齐桡犹瞻伍相青山庙【卢文辅伍子胥祠铭曰汉史胥山今名青山谬也】未见双童白鹤桥欲责舟人无次第自知贪酒过春潮

华顶

欲向仙峰炼九丹独瞻华顶礼仙坛石标琪树凌空碧水挂银河映月寒天外鹤声随绦节洞中云气隐琅玕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见天台胜蹟录】

莺莺歌【一作东飞伯劳西飞燕歌为莺莺作】

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

赠毛仙翁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曾师轩黄友尧汤混迹和光佐周武周之天子无仙气成武康昭都瞥尔穆王麤识神仙事八极轮蹄方逞志鹤髪韬真世不知日月星辰几回死金鼎作丹丹化碧三万六千神入宅仙兄受术几千年已是当时驾鸿客海光悠容天路长春风玉女开宫院紫笔亲教书姓名玉皇诏刻青金简桂窗一别三千春秦妃镜里蛾眉新忽控香虬天上去海隅刼石霄花尘一从仙驾辞中土顽日昏风老无主九州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一作狼】虎我亦玄元千世孙眼穿望断苍烟根花麟白凤竟冥寞飞春走月劳神昏百年命促奔马疾愁肠盘结心摧崪今朝稽首拜仙兄愿赠丹砂化秋骨

和晋公三首

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愿假罇罍末膺门自此依貂蝉公独步鸳鹭我同羣插羽先飞酒交锋便着文穷隂初莽苍离思渐氛氲残雪午桥?斜阳伊水滨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成【一作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柳二首

陶令门前罥接?亚夫营里拂朱旗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垂丝【一作丝垂】

千条垂【一作杨】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愁见花飞狂【一作狂飞】不定还同轻薄五陵儿

题白乐天文集【乐天藏书东都圣善寺号白氏文集绅作诗以美之】

寄玉莲花藏缄珠贝叶扃院闲容客读讲倦许僧听部列雕金榜题存刻石铭永添鸿宝集莫杂小乘经

答章孝标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来诗有金汤镀了之句】

朱槿花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艶繁花满树红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至潭州闻猿

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万里人湘浦更闻猿夜啸断肠无泪可沾巾

江亭

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红蕉花

红蕉花様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忆汉月

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扬水浔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莫道淮南悲木叶不闻揺落更堪愁

闻猨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端州江口连云处始信哀猿伤客心

赠韦金吾

自报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劒重横行接舆也是狂歌客更就将军乞一声

长门怨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龟山寺鱼池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年鬐鬛尽生天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髪多缘是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袛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

赋月

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爲韵

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濶圆满中秋玩争诗哲玉兎镝难穿桂枝人共折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君咏风月夕余当童稚年闲窗读书罢偷咏左司篇【韦应物爲滁州刺史有登北楼诗绅後爲刺史继和存句止此见方舆览胜】

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三

猜你喜欢
  蔡確·唐圭璋
  第二出 呼嵩·李渔
  ◆一愚禅师子贤(一愚集)·顾嗣立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杨珽
  一、上古至五代之戏剧·王国维
  记忆·闻一多
  卷377 ·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曹学佺
  卷三十二·陈焯
  玉山名胜集巻二·顾瑛
  卷五十九·郭元釪
  卷二十六·郭元釪
  卷三百十一·佚名
  74.张祜:诗十首·施蜇存
  美人赋原文译文·司马相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一·戴亨

    余自癸酉春自楚入燕至甲戌秋始歸里舊侶相見備詢遊歷余曰吾此行有三得泝九江得見廬山道經齊魯得見泰山居都下得見遼東戴遂堂先生然亦有三憾過廬山而未觀瀑布過泰山而未登日觀見先生而未獲讀其全集盡聞其緒論也蓋余自童

  • 卷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冦莱公集雨中书事一雨起前浦霏防向暮秋谁方眠钓艇我独在江楼山晦峰峦隠烟凝岛屿幽何当见晴旭一得泛回舟夜懐寄友生遥夜独无趣恍然思故交泉声飞石壁星影落

  • 卷二百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六杜甫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爲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後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

  • 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张廷玉

        ◎食货六   ○上供采造 采造 柴炭 采木 珠池 织造 烧造 俸饷 会计   采造之事,累朝侈俭不同。大约靡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其事目繁琐,徵索纷纭。最钜且难者,曰采木。岁造最大者,曰织造

  • 卷九十八·志第六十五·柯劭忞

      ○兵一   △宿卫之制佥军之制 军户   蒙古起朔方,兵制简易。部众自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尽佥为兵。非其部族者,谓之探马赤军。及取中原,佥民兵谓之汉军。得宋降兵,谓之新附军。   世祖至元七年,始定军籍及补

  •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四·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亭林氏编辑  永历纪略  帝讳由榔,桂王常瀛第四子,神宗孙也。初封永明王,隆武既崩,立于广东。在位十三年,崩于缅甸。  隆武元年丙戌八月,帝既及于难,广西巡抚瞿式耜、总督丁魁楚、兵部尚书吕大器、李永茂

  • 辽史拾遗卷十六·厉鹗

    钱塘厉鹗 撰补选举志一科目契丹国志曰太祖龙兴朔漠之区倥干戈未有科目数世后承平日久始有开辟限以三嵗有乡府省三试故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有秀才未愿赴者州县必报刷遣之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分焉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一·徐紘

        (明)徐纮 撰    礼部侍郎章恭毅公神道碑铭  尹直    南京礼部侍郎章公既薨之四年其孤南京礼科给事中玄应除丧来告于朝曰臣之先臣纶卒遂蒙遣官谕祭有司营塟宠终之恩渥矣第赠若谥未荷赐焉惟陛下哀怜嘉

  • 张济传·魏收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他的父亲张千秋,是慕容永的骁骑将军。慕容永被消灭之后,张千秋前来投奔大魏。太祖对他很优厚,授予他建节将军之职,赐爵成纪侯。张千秋随从太祖外出征伐,屡有显著的功绩。登国末年去世。张济广泛涉猎书传

  • 床兀儿传·宋濂

    床兀儿,土土哈之第三子。奉诏随太师月儿鲁与海都叛军战于百搭山,有功,拜昭勇大将军、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大德元年(1297),承袭其父亲职位,率领北征诸军越过金山,攻八邻之地。八邻之南有答鲁忽河,其将帖良台以该河为屏障,并沿河

  • 播州土司传·张廷玉

    遵义府,就是播州。秦朝时该地为夜郎的且兰,汉朝时隶属于....郡。唐朝贞观中年,改为播州。唐朝乾符初年,南诏攻陷了播州。太原的杨端响应招募收复了播州城,为播州人所信服,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杨端的子孙都世代占有该地。宋朝

  • 高拱传·张廷玉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当选庶吉士。第二年授予编修。穆宗住裕邸,出阁讲经读书,高拱与检讨陈以勤同为侍讲。世宗忌讳提册立太子的事,景王没有去封国,朝廷内外很是担心。高拱在裕邸侍奉九年,教诲太子日益

  • 卷三十四·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十四   明 湛若水 撰定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弟在位十五年】【敬王十一年】元年【晉定三年齊景三十九年衛靈二十六年蔡昭十年鄭獻五年曹隱公通元年陳惠二十一年杞悼九年宋景八年秦哀二十

  • 卷二十九·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九   宋 王与之 撰春官宗伯上项氏曰春官以治教之始在于礼象天地之化始于春○郑锷曰自舜命伯夷典三礼其官曰秩宗周人因名曰宗伯説者谓宗尊也伯长也天下所宗者惟宗于礼此礼所以为尊也近

  • 历史与神·钱穆

    就自然界演进的现象来说,好像应该是先有了人生,然后有历史。但就人生演进的立场来讲,应该是先有了历史,然后始有个人的人生。极明白的,孔子不能产生在印度,释迦不能产生在中国,双方历史不同,因而双方的个人人生也不同。同样理

  • 十七、国师三唤·慧开

      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国师云:“将谓吾辜负汝,元来却是汝辜负吾。”   无门曰:国师三唤,舌头堕地。侍者三应,和光吐出。国师年老心孤,按牛头吃草。侍者未肯承当,美食不中饱人餐。且道,那里是他辜负处。国清才子贵,家富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箫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弃乐弃苦者。”问曰:“何谓弃乐弃苦?”答曰:“于四禅定中弃乐心苦心。又言:‘弃名乐名苦也。’”问曰:“乐心苦心于第四禅言,何时得弃?”答曰:“于第四禅定门中弃也。”问曰:“何处身苦灭尽?”答曰:“

  • 三家世典·郭勋

    一卷,明郭勋撰。郭勋,明初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奉命镇守两广,因而收集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武定侯郭英三家之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等编为《三家世典》,所记史实事迹,大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