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凡例

一唐高祖赐秦王诗云圣德合皇天五宿连珠见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宴见於册府元龟明胡震亨谓唐初无五星联聚之事疑其伪托今删去断自太宗始且一代文章之盛有所自开

一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宫嫔略依唐史序例至南唐吴越闽蜀诸国主附诸王之後妃附宫嫔之後

一郊庙乐章及乐府歌诗分载各集者仍彚编一集以存一代乐制

一唐人新乐府虽见郭茂倩乐府诗集但一时纪事所作非当时公私常奏之曲既巳各载本集应删

一无爵里世次可考者另编

一唐人有正集者既自成卷其或诗止数首不能成卷者另编其或虽不成卷而可以相附者如崔涤崔液附崔湜王勔附王勃之类并附入集後

一释道外国名媛仙鬼诗各另编

一联句分载各集未免冗复应另编一集至於柏梁赓和分载诸帝集中不必编入

一填词同謡谚酒令蒙求另编

一唐人世次前後最为冗杂向来别无善本全唐诗及唐音统籖亦多讹谬应以登第之年为主其未曾登第及虽登第而无考者以入仕之年为主处士则以其卒岁为主若更无卒岁可考则就其赠荅唱和之人先後附入其他或同赋一体或同应省试并以类相从不必仍初盛中晩之旧割裂年代前後悬殊

一六朝人诗误收入全唐者如陈昭及沈氏卫敬瑜妻吴兴神女之类并应刋正

一六朝人诗原集误收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胜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诗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诗之类并应刋正

一唐并无其人而考其诗乃六朝人作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槩删

一唐并无其人而误认题中字为撰人姓氏者如上官仪集中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亦有其人姓名在诗题中而误认为撰人者如王维集中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槩删

一唐音统签有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全唐诗所无本非歌诗之流槩删

一诗前小传但略序其人历官始末至於生平大节自有史传不必冗録

一诗集有善本可校者详加校定如善本难觅仍照全唐统签旧本以俟考正

一全唐诗集或分体或分类或编年止缘唐人撰集及宋人校刻体例不一当时缮写悉依所见本集今仍照全唐写本其太冗杂者略为诠次不必更张

一全唐诗集有一诗而互见数集者止於题下注一作某诗若确有考据可以定其为何人之诗若司空图乐府误入崔橹集之类则删彼归此不必互见

一全唐诗有一人一诗而多一二句则入古诗少一二句便入律诗如张说偃松篇之类亦有同此诗而增减一二句并换题者如李白白云歌之类应附注一诗之末不必重出

一集外逸诗或见於他书或传之石刻应旁加搜采次第补入以成全书

凡例

一古词止五七言絶句故柳枝竹枝浪淘沙诸作花间尊前二集皆收入词类但清平调欵乃曲之类止於七絶应兼存以备一体至於七絶之外别有长短句调者应将七絶槩删以省繁复

一词家相传吕岩梧桐影乃当时所作全唐未收既应补入至於他作乃乩师所录传授承讹有不谐调者亦删去

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翰林院侍讲【臣】彭定求编修【臣】杨中讷【臣】潘从律【臣】汪士鋐【臣】徐树本【臣】车鼎晋【臣】查嗣瑮庶吉士【臣】俞梅等上言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奉

旨颁发全唐诗一部

命【臣】寅刋刻【臣】定求【臣】沈三曾【臣】中讷【臣】从律【臣】士鋐【臣】树本【臣】鼎晋【臣】汪绎【臣】嗣瑮【臣】梅等校对於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谨装潢成帙进呈

圣览者【臣】寅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窃惟讴歌吟咏凡民本以抒情敦厚温柔圣人因之立教四始备於周官五言昉於汉室魏晋六朝渐繁厥制李唐一代兼集其成於时家握隋珠人怀和璧苏张李杜分路扬镳韩孟元刘同工异曲其余专门别集各自名家盘涧闺房尽堪华国传授历於累朝遗轶存於野史但夸其盛莫揽其全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

道迈尧思

性超舜哲

武功定而载戢干戈

文教敷而爰稽典籍每当

万几之暇豫旁通六义之指归发

秘府之珍藏惜斯文之湮弃

特命校讐即颁剞劂一时才藻重荷阐扬百世精灵更

蒙荣造

褒嘉所及风雅同观【臣】等才慙绣虎技媿雕虫西园翰墨忝侍游歌东观铅黄未堪啓发乌焉亥豕因形似而传讹夏五郭公慎阙疑而难补伏愿

乾坤度量寛挂漏之辜编简昭垂增艺文之重【臣】寅等

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御定全唐诗

校阅刋刻官

通 政 使 司 通 政 使【臣】曹 寅

校对官

翰 林 院 侍 读【臣】潘从律

翰 林 院 侍 讲【臣】彭定求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臣】杨中讷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臣】沈三曾曰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臣】汪士鋐翰 林 院 编 修【臣】徐树本

翰 林 院 编 修【臣】车鼎晋

翰 林 院 修 撰【臣】汪 绎

翰 林 院 编 修【臣】查嗣瑮

翰 林 院 编 修【臣】俞 梅

猜你喜欢
  欧阳朝阳·唐圭璋
  朱淑真·唐圭璋
  卷八·陈廷敬
  第七十回 一盏参救回夫主·陈端生
  第二十九出·李开先
  片玉山房词话·孙兆溎
  中州集巻五·元好问
  拟儿歌·刘半农
  ●敦煌歌辞总编卷七·任中敏
  卷六·吴之振
  卷十二·胡文学
  卷七百三十八·佚名
  序·康熙
  淳熙稿卷六·赵蕃
  四言十三首·阮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阮阅

      ●卷十·评论门  杜云:“尔辈可忘年。”“含凄觉汝贤。”“送尔维舟惜此筵。”“汝与山东李白好。”自世俗观之,则为简傲,诗简(家)不然,亦尝有云:“忘形到尔汝。&

  • 明诗评四·王世贞

    王世贞 解学士缙 张中丞楷 张兴化琦 刘参政昌 夏布政寅 张学士以宁 黄五岳省曾 谢文肃铎 廖学士道南 童庶子承叙 桑通判悦 张山人诗 张山人含 刘诚意基 许中丞宗鲁 孙左司炎 王新建守仁 唐太宰龙 张太常羽 徐布政贲

  • 卷二百三十七·表第二十八·脱脱

        宗室世系二十三      《宋史》 元·脱脱等

  •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蔡东藩

      却说窦太后许兄北征,又为弟筑宅,当有一位正直著名的大臣,再加谏阻。看官欲知他姓名,就是侍御史何敞,谏草中大略说是:  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平城之围,嫚书之耻,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高祖吕后,忍怒含忿,舍而不诛。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陈邦瞻

    呉越归地【陈洪进附】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呉越王钱俶遣使来贺即位自是嵗朝贡开宝七年冬十月伐江南诏加呉越王俶为升州东南行营招抚制置使先是俶遣判官黄夷简入贡帝谓之曰汝归语元帅江南倔彊不朝我将讨之元帅当助我无惑人

  • 元经原序·王通

    元经始晋惠帝终陈亡,凢三百年。盖闻夫子曰:春秋,一国之书也,以天下有国而王室不尊乎,故约诸侯以尊王政,以明天命之未改[夫子文中子也周王法];元经,天下之书也。以无定国而帝位不明乎,征天命以正帝位,以明神器之有归[春秋一国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癸丑朔○丙辰兵部尚书杨博上言比者西北边各有警报以臣计之大抵蓟镇山西为急其防宜预乞申饬各镇守臣在蓟镇则画地分区步兵列墙拒守骑兵按伏应援以守为战在宣府则山南山北增布兵马在宣大则远哨广备清野

  • 靖康要録卷二·汪藻

    二月一日皇帝御明堂颁朔 诏聂山充发运使措置军兴粮草应江淮荆浙福建诸路军政兵器并令措置以闻或有差拨并聼聂山节制敢有稽违尽行军法二日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率歩骑万人刼金寨不克而奔三日李纲罢尚书右丞亲征行营司种

  •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佚名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真按:刘统勋、高晋、三宝也。<>者凡例有,乃便读而

  • 卷五十二·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五十二大学士朱轼撰循吏传四晋王恂王恂字良夫东海剡人文义通博在朝忠正累迁河南尹建立二学崇明五经鬲令袁毅尝馈以骏马恂不受及毅败诸受货者悉被废黜恂独无

  • 卷六·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六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庚申遣官赈喀尔喀时土谢图汗以所部六千余人乏食请赈部议不许上特命给以独石仓粟戸四斗遣理藩院及尸部

  • 王伦传·脱脱

    王伦字正道,莘县人,文正公王旦弟王勖的玄孙。家境贫寒没有品行,放任游荡,往来京城洛阳之间,多次犯法,侥幸逃脱。汴京失守时,钦宗来到宣德门,城中民众喧嚣呼叫不断,王伦乘机径直来到钦宗跟前说“:我能弹压他们。”钦宗解下自身佩

  • 逢遇篇第一·王充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缁衣集传四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是书取缁衣一篇各为章目分不烦第一咸服第二孙心第三民表第四好仁第五王言第六禁行第七徳壹第八壹徳第九示厚第十不劳第十一成敎第十二忠敬第十三亲贤第十四慎

  • 卷五百八十七·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又满慈子。有二菩萨。俱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二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具寿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

  • 对治品第三·佚名

    尔时世尊处在大众,犹如日轮光明赫弈隐蔽众星。喻如大龙幡兰椿轮蒨练粲烂。睹之眼眩。思之意乱。威光晃曜色无等喻。犹萤火光日出不现。日月虽有百千光明。方於帝释譬如聚墨。帝释虽有白净妙光。方於大梵王所有光明,犹如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妙辯才莊嚴法門。一心專念彼諸菩薩言辭教海。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細方便。一心專念彼諸菩薩清淨解脫。一心專念

  • 铁骑兵·杨朔

    杨朔著。发表于《解放日报》1943年6月20日,收于《杨朔散文选》。当时,日寇正对我解放区、八路军实行“三光”政策,大搞铁壁合围。这篇报导通过包头附近一班骑兵的一段惊险的经历,歌颂了人民军队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