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二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癸丑朔

○丙辰兵部尚书杨博上言比者西北边各有警报以臣计之大抵蓟镇山西为急其防宜预乞申饬各镇守臣在蓟镇则画地分区步兵列墙拒守骑兵按伏应援以守为战在宣府则山南山北增布兵马在宣大则远哨广备清野坚壁在山西则严拒阳方等口在保定则分防紫荆等关以战为守人独石三间房白草川为虏入蓟之路宜责参将刘国哨探驰报又畿辅有警各兵不能卒至乞敕宣大总督江东移驻怀来以备南山一带宣府镇巡官马芳赵孔昭移驻隆庆以便星驰抵关大同镇巡官姜应熊陈其学移驻怀安以便驰人居庸山西镇巡官吴徵杨宗气移驻广昌以便驰入紫荆应援宣镇保定巡抚李迁移驻易州总兵官祝福移驻浮图峪以便驰入涿州仍于京营选精兵堪战者以备调发得旨俱如拟

○丁巳户部尚书高燿购得龙涎香八两献之 上喜即命给价银七百六十两寻以燿用心公务与欺怠者不同加太子少保燿辞不允初大内灾中人有密收得龙涎香者至是会 上索之急燿阴使人以重价购之禁中用 圣节建醮日上之遂大称旨云燿初以贿结严世蕃致位八座其典邦赋以赃秽著闻及是世蕃既败知不为公论所容乃诡遇以要结 上知为固位计盖小人患失如此

○祭先师孔子命大学士袁炜行礼

○戊午祭 太社稷命公张溶代

○己未祭 帝社稷命公朱希忠代

○庚申 孝康敬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泰陵

○福建布政司进龙涎香十八两

○辛酉以明日 孝慈高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

○壬戌万寿圣节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玄极宝殿驸马谢诏祭 奉先殿文武群臣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

○遣彭城伯张熊成安伯郭应乾兴安伯徐梦旸玉田伯蒋荣分祭 八陵都指挥同知陈书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都指挥同知王极祭 孝洁皇后各陵寝

○朝鲜国王李峘遣陪臣姜士相等入贺进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乙丑诏重录永乐大典命礼部左侍郎高拱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张居正各解原务入馆校录拱仍以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同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瞿景淳充总校官居正仍以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同修撰林火□廉丁士羙徐时行编修吕旻王希烈张四维陶大临检讨吴可行马自强充分校官初 文皇帝命儒臣汇稡秘阁书籍分韵类载以便检考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为卷凡三万有奇名曰永乐大典书成贮之文楼其帙甚钜 上初年好古礼文之事时取探讨殊宝爱之自后凡有疑郤悉按韵索览几案间每有一二帙在焉及三殿灾 上闻变即命左右趣登文楼出大典甲夜中谕凡三四传是书遂得不毁 上意欲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每为阁臣言之至是论大学士徐阶曰昨计重录永乐大典两处收藏兹秋凉可处理乃选各色善楷书人礼部儒士程道南等百余人就史馆分录而命拱等校理之

○丙寅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命定国公徐延德代

○戊辰礼部请定来年季秋 大享期及仲春遣祭先农礼得旨大享以九月十二日耕耤礼既罢行其复旧例遣顺天府府尹致祭

○辛未祭历代帝王命侯顾寰行礼

○癸酉以芦沟西南堤坏命工部尚书雷礼往视礼还上言修筑事宜谓芦沟桥东南有大河从丽园庄入直沽下海沙泥淤塞十余里稍东有岔河从固安入直沽下海地势稍高宜先浚大河令水归故道然后缮筑长堤其决口地卑土浮水深流急人力难施而西岸有故堤约长八百丈宜按遗址缮筑仍委干局官九人分为九区并力责成又言桥东西岸甃石不坚当俟决堤工完之日加工缮治报可

○甲戌 宪宗纯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茂陵

○命定国公徐延德祭云雨风雷岳镇海渎山川等神

○丁丑升礼部右侍郎陈升为本部左侍郎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秦鸣雷为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修撰孙世芳为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

○己卯贵州宣慰使宋一清及白纳长官司新添卫小平伐长官司青山长官司程番府木瓜麻向大华三长官司广西镇安府土官男岑缘田州土官男岑太禄泗城州上林长官司向武州四川茂州岳希蓬长官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土舍悦承宗湖广容羙宣抚等司土官各遣人贡马及方物给赏有差

○辛巳命工部右侍郎吕光洵提督芦沟桥工程尚书雷礼仍月一往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列传第五十四·李延寿
  唐本纪第六·欧阳修
  卷八十·志第三十三·律历十三·脱脱
  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赵尔巽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七·佚名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玄宗本纪·刘昫
  仇殷传·薛居正
  王郁传·脱脱
  归旸传·宋濂
  卷第五十三·佚名
  卷七十·佚名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769_1 【观兄弟同夜成婚】郑轨   棠棣开双萼,夭桃照两花。分庭含佩响,隔扇偶妆华。   迎风俱似雪,映绮共如霞。今宵二神女,并在一仙家。   卷769_2 【夏弹琴(一作刘希戬诗,又作刘希夷诗)】刘戬   碧山

  • 第十七章 羣僊会眞·屠隆

    【金珑璁】〔末扮李泌外扮罗公远小外扮邢和璞末上〕匡扶回帝辇。乞恩再返衡山。餐绛雪。驻朱颜。门多鸾鹤驾。讨论服炁还丹。题宝箓。列仙班。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不食千锺粟。惟餐两颗梨。李泌字长

  • 楔子·郑光祖

    (吕布领八健将上,云)其乃吕布是也,领着本部下人马,与张飞相持厮杀。走一遭去。大小三军,排开阵势者。尘土起处。张飞敢待来也。(正末上,云)某乃张飞是也,与吕布交战,走一遭去。来者何人?(吕布云)某乃吕布是也。你来者何人?(正

  • ●慶芝堂詩集卷十六·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排律詩 ◆五言排律詩◆ 壽河間陳太守十四韻 題貞松圖壽謝母蘇節婦 題竹石牡丹圖壽謝母蘇節婦 贈濟南梁太守十八韻 留贈長清何明府淡園二十韻 制藝 癸亥五月二十後酷熱異常死者萬計六月五日恭遇皇

  • 续集巻五·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五    宋 黄升 撰宋词刘德修名光祖号后溪蜀之名士有鹤林文集小词附焉鹊桥仙【畱别】相逢一笑又成相避南鴈归时霜透明朝人在短亭西看舞袖双双行酒 歌声此处秋声何处几度乱愁搔首如何

  • 卷一百二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二十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拾遗七 令狐峘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羣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万舞当华烛箫韶入翠云颂歌当晓听雅吹度风闻澹

  • ●卷八·魏泰

    陈恭公再罢政,判亳州,年六十九。遇生日,亲族往往献《老人星图》以为寿,独其侄世修献《范蠡游五湖图》,且赞曰:&ldquo;贤哉陶朱,霸越平吴。名遂身退,扁舟五湖。&rdquo;恭公甚喜,即日上表纳节。明年,累表求退,遂以司徒致仕。熙宁初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纪昀

    金纪 【二】熙宗海陵○熙宗熙宗皇帝讳亶本讳哈喇太祖孙景宣皇帝子母富察氏天会十年宗翰宗辅希尹入朝与宗干议以自杲薨后安班贝勒虚位已久哈喇 先帝嫡孙当立相与请于太宗者再三乃从之四月庚午诏定为储嗣十三年正月己巳

  • 高礯传·脱脱

    高絗,字穆仲,辽阳渤海人。他聪颖好学,从小就能做曲,同宿舍的人想试试他的才能,让他一天做十个曲子来戏弄他,高絗欣然提笔,不到晚上就做完了,且文雅顺畅。高絗二十六岁时登进士第,但他乞求回乡生活,二年后他调任誋阴丞,后召进京城

  • 兵部·佚名

    驿递由驿递送公文折报也马站每站用马夫骑马飞递公文也南边水路用船则曰水站马头马夫之头目马夫驿站管马之人也站夫驿站所用之人夫驿夫驿站所用之人夫长夫长久雇用之夫也短夫暂且雇用之夫也长解解送兵饷之夫乃本地所派

  • 序·姜宝

    春秋事义全考序予读姜先生所着春秋考叹其能立言不朽云先生蚤从晋陵唐中丞应德学中丞博学能文年少魁天下爲一时学士宗先生受其指亦以春秋魁天下名家既晋读中秘书益精博天下称凤阿先生而不名天子察先生可师遂先后勑视学

  • 卷四·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卷四   宋 吕祖谦 撰僖公讳国恶礼也【元年】国恶只是鲁国臣子所不忍言者所以养臣子爱君之心若公言君父之恶便有弑君之渐诸侯救邢【元年】当初狄伐邢齐已救了何故又救耶盖卫与邢相近始初去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二复次嗢拖南曰五二与十三四业为最后有二种业。一者重业。二者轻业。复有二业。一者增进业。二者不增进业。复有二业。一者故思所造业。二者非故思所造

  •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见世间灾沴起时。遂生飞蝗及与毒虫。乃至蚊虻虎狼处处增盛。致伤苗稼或伤菜果。遂令国内渐成饥馑。恼害众生不得安隐。我今为汝宣说辟除诸恶

  • 卷第五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一如是已辩随眠等性。虽有无量。总建立为三界五部随眠等断。随所系事虽亦无量。就胜位立九种遍知。然断必由道力故得。此所由道其相云何。颂

  • 目次·晦翁悟明

    续藏经 联灯会要宋 悟明集联灯会要目次卷第一 序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竺乾应化贤圣   西天祖师  初祖摩诃大迦叶 二祖阿难陀  三祖商那和

  • 四体书势·卫恒

    又名《四体书传并书势》。书学论著。一卷。晋卫恒撰。成于撰者晚年。卫恒,字巨山,生年不详,卒于晋永平元年(291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官至侍郎。卫氏父子皆能书,卫恒弟卫宣长于篆字与草书,与父兄不相上下;

  • 妙法圣念处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说十善法,及厌离行等。诃酒过失,及十恶等。赞叹护戒,及说天上诸偈,大意与正法念处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