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御选四朝诗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

御选四朝诗二百九十二卷康熈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庻子张豫章等奉

勅编次凡宋诗八十七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诗二十五卷作者三百二十一人元诗八十一卷作者一千一百九十七人明诗一百二十八卷作者三千四百人每代之前各详叙作者之爵里其诗则首帝制次四言次乐府歌行次古体次律诗次絶句次六言次杂言以体分编唐诗至五代而衰至宋初而未振王禹偁初学白居易如古文之有栁穆明而未融杨意等倡西昆体流布一时欧阳修梅尧臣始变旧格苏轼黄庭坚益出新意宋诗于

时为极盛南渡以后击壤集一派参错并行迁流至于四灵江湖二派遂极而不复焉金人奄有中原故诗格多沿元祐迨其末造国运与宋同衰诗道乃较宋为独盛元好问自题中州集后诗曰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诸谢韵尤高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岂虚语乎有元一代作者云兴虞杨范揭以下指不胜屈而末叶争趍绮丽乃类小词杨维桢负其才气破崖岸而为之风气一新然讫不能返诸古也明诗总杂门户多岐约而论之高启诸人为极盛洪熈宣德以后体叅防阁风雅渐防李东阳稍稍振之而北地信阳已崛起与争诗体遂变后再变而公安三变而竟陵淫哇竞作明祚遂终大抵四朝各有其盛衰其作者亦互有长短而七百余年之中著作浩繁虽博识通儒亦无从徧观遗集至于澄汰沙砾披检精英合四朝而为一巨帙势更有所不能矣我

国家稽古右文石渠天禄之藏既逾前代我

圣祖仁皇帝防心风雅典学维勤

乙览之余咸无遗照用能别裁得失勒着鸿编非惟

四朝作者得

睿鉴而表章即读者沿波以得奇于诗家正变源流

亦一一识其门径

圣人之嘉惠儒林者宁浅尠欤乾隆四十六年四月

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三百九十二·彭定求
  十八家诗抄·卷十·曾国藩
  第二十一出 缄愁·李渔
  卷三丁亥·孙元衡
  第三折·郑光祖
  醒呀!·闻一多
  卷一二·郭则沄
  卷第二十二·陈与义
  卷528 ·佚名
  断肠集·管庭芬
  卷五·吴之振
  卷三百十九·陈廷敬
  ●赤壁游·沈泰
  ●白香集卷下之一·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冲 淡 张暢 何偃 江智渊·沈约

    殷淳,字粹远,陈郡长平人也。曾祖融,祖允,并晋太常。父穆,以和谨致称,历显官,自五兵尚书为高祖相国左长史。及受禅,转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复为五兵尚书,吴郡太守。太祖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竟陵王师,迁护军,又迁特进、右光禄大夫,领始

  • 帝纪第四 世祖纪·魏收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太祖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

  •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欧阳修

    昔者,尧命羲、和,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至舜,则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而已。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亦由古者天人之际,推候占测,为术犹简。至于后世,其法渐密者。必积众人之智,然后能极其精微哉。盖自三代以来详矣。诗人所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一·陈厚耀

    右春坊右谕徳陈厚耀撰周史周本纪【节文】周自武王受命克殷【徐广曰武王定位元年嵗在乙酉六年庚寅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使召公营洛邑居九鼎焉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成康之际天下

  • 卷七兵政·郑观应

    炮台尝闻泰西水师战法以兵船为用,以炮台为体。有兵船而无炮台,则能战而不能守,外强有余者而内固恒患不足;虽有守口巨舌,而无前后炮台为屏蔽、为救应,则亦必为敌乘,此兵家之至言也。迩来欧洲各国炮台营构日精,往往不惜工费。前

  • 卷一百八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夏四月丁巳朔 车驾次凤阳亲祀 皇陵 是日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庚申 车驾次大店北京广平府邯郸县民诣行在言县累岁水灾田穑不收而有司徵刍粮如故民多流徙乞以钞币折收 上曰民既乏食钞帛何从出命户部核

  • 卷一百十二·杨士奇

    永乐九年春正月壬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甲子 上谓兵部尚书方宾等曰建文时赋役繁重两江广西福建多有啸聚作乱为害乡里朕初即位不忍捕戮遣官招谕悉能听从各还生业今天下平宁朝廷纪纲法度已定

  • 卷之七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彦传·李延寿

    李彦字彦士,梁郡下邑人。祖父李光之,任魏淮南郡守。父李静,官任南青州刺史。  李彦少年时就有气节操行,喜爱读书,仰慕古风。孝昌年间,入朝为官。孝武帝入主关中,李彦兼任著作佐郎修起居注。大统初年,授通直散骑侍郎之职,又改

  •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晏婴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日晏不罢。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侻音托,简易而不驵,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其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

  • 读书续録卷十二·薛瑄

    穷理之言出于易以致知格物为穷理始于程子天地生物之心流行于四时无一时之间断伊尹言顾諟天之明命见天人合一之理自是而后圣贤之言天命者皆原于此周张程朱之前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自有大学书以来发明致知格物为穷理之

  • 思辨録辑要卷四·陆世仪

    格致类学字虽兼知行然毕竟知一邉多观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及仕而优则学句可见阳明良知之说胜至有训学为觉者良可叹也读书不费精神且能长精神凡言费精神者皆不善学者也程子则老而衰斯言大有味在读书当思致逺若不知致逺便为

  • 论语精义卷二上·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论语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二上 宋 朱子 撰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伊川解曰忍为是则何所不能为也 范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自上以下降杀以两而

  • 平书卷三物宜篇上·王源

    左传昭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又吴赚余皇使长鬣者三人杜预谓与吴人异状诈为楚人岂楚故多长鬣与哀十一年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亦异状之证或断发者犹多耳魏书宋齐谓魏为索虏以其辫发也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

  •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五·安慧

        尊者安惠造  分别根品第二之一(论卷第三)  颂曰。  传说五于四  四根于二种  五八染净中  各别为增上  论曰。眼等五根至闻声别故。颂云。  譬如明眼人  能避现险难  世有聪明者  能离

  •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揔二万八千偈)·安慧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众德山  稽首达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众  掣斯论主及吾师  我将萤耀助阳光  随力弘宣对法藏  为利群生法久住  愿以威神见护持  分别界品第一  七

  •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神会

    问:本有今无偈,其义云何?答曰:据涅槃经义,本有者,本有佛性(胡适本有今无者三字,可从。),今无佛性。问:即言本有佛性,何故复言今无佛性?答:今言无佛性者,为被烦恼盖覆不见,所以言无。本无今有者,本无者,本无烦恼,今有者,今日具有烦恼,纵使恒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