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制四朝诗选序

御制四朝诗选序

生民之始禀二仪之精含五常之性而其理具于一心人心之灵日出而不穷诗大序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其阐眀虞廷言志之义而归本于心者其意深矣盖时运推移质文屡变其言之所发虽殊而心之所存无异则诗之为道安可谓古今人不相及哉观于宋金元明之诗而其义尤着焉世之论诗者谓唐以诗赋取士故唐之诗为独盛夫唐之诗诚盛矣若夫宋之取士始以诗赋熙宁专主经义而罢诗赋元祐初复诗赋至绍圣而又罢之其后又复与经义并行金大略如宋制元自仁宗罢诗而存赋明则诗赋皆罢之士于其时以其余力兼习有韵之言专之则易美兼之则难工而其至者亦徃徃嫓北宋而追三唐岂非人心之灵日出而不穷者欤此又可见古今人不甚相逺也朕夙兴夜寐永图治安念养士育才国家盛典考言询事曩代良规亦既试之制艺使通经术兼以论表判防俾达古今而于科

目之外时以诗赋取人每当省方观民之防士之所进诗赋古文止辇受观停舟延问亲试而拔其尤者亦多矣盖举斯世而措之礼陶乐淑之中被以温柔敦厚之教故所以奬劝之者靡弗至焉近得全唐诗巳命儒臣校订刋布海内由唐以来千有余年之久流传自昔未见之书亦可谓斯文之厚幸矣遂又命博采宋金元明之诗每代分体各编自名篇钜集以及防简残章罔有阙遗稍择而録之付之剞劂用以标诗人之极致扩后进之见闻譬犹六代逓奏八音之律无爽九流并遡一致之理同归然则唐以后之诗又自今而传矣夫诗之日逺而日新如此而皆本于人之一心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之言诗法也即心法也子夏味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二子者一以文学列于四科一以多识得闻一贯朕于是有以见夫天之所以畀于人者此心此理随在流通愿学者谨其所存而审其所发将以上达夫大本大原而充广乎万事万物岂惟诗之为道也哉

康熙四十八年五月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三百一十五·彭定求
  论剧戏第三十·王骥德
  范骧序·李渔
  卷三十六·白居易
  乐府雅词拾遗巻下·曾慥
  卷三十七·王奕清
  卷466 ·佚名
  卷455 ·佚名
  古诗镜卷四·陆时雍
  卷三百七十七·陈思
  卷二百六十八·曹学佺
  卷五十三·郭元釪
  卷三十七·陈元龙
  卷三百十九·陈廷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推篷室初稿序(清·周霭联)·释德诚

    余读机缘集,船子有拨棹歌三十九首,其前三作七言小诗,馀皆渔歌子词。世但知船子为佛祖,不知为唐诗人,为唐词人也。夫我儒之学,通明广达,讲求精微,去利欲,明死生,然後心地清而语圆澈。前人每以禅喻诗,盛唐王、孟、韦、柳诸公,皆通禅

  • 李亿·唐圭璋

      忆号草堂。千家诗中有李亿咏柳绝句。   念奴娇   镜鸾分影,望天涯肠断,消无红叶。几度秋风吹翠被,一缕幽香难灭。燕卜新梁,花移别槛,回首春如客。欢情何在,绿杨空锁愁色。   可是今古风流,小乔姝丽,只许周郎得。金

  • 卷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冦莱公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中进士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干兴初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卒仁

  • 卷六·应劭

      ○声音《易》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钟鼓,磬管仓,降福穰穰。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项作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夜岁星犯垒壁阵○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上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诏长兴

  • 卷三十一·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一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卿族废兴【发明】晋之卿族魏氏赵氏狐氏胥氏先氏栾氏郤氏韩氏知氏中行氏范氏凡十一族贾季奔狄而狐氏废先縠得罪而先氏废胥废

  • 弁言·应廷吉

    青燐屑两卷,为明慈谿应喜臣(更名廷吉,字棐臣;崇祯戊辰进士)所撰;记南都事;因字数不多,乃以燕都日记为附。后者为清冯梦龙所撰。自『昌平兵变、京都戒严』起,至『摄政王登武英殿受朝贺,出示京都,令官民陈服剃头,衣冠悉遵大清之制』

  • 御制读苏武传·班固

    御制读苏武传成仁不辱自堪表啮雪餐?恐未然迁史好奇班亦尔子舆早及武成篇【常谓正史当存实録毋贵奇特苟其事足信人义足劝世斯可矣如苏武之仗节誓死不辱君命诚人臣之极则节牧羝有百折不回之气匈奴敬之始而絶饮继则给

  • 蔡时鼎传·张廷玉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桐乡、元城知县,为官清廉。提升为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理守备之事,蔡时鼎认为不可,并谈到田玉不守法纪的事。御史丁此吕因为弹劾高启愚被贬,蔡时鼎为他争辩,言语触怒杨巍

  • 卷六十四、甲午战事及和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年,夏六月,以日本兵袭踞朝鲜王宫,幽朝王,命总兵卫汝贵等率师赴援。是年四月间,朝鲜东学党作乱,驻朝通商委员袁世凯屡电北洋大臣李鸿章,请派兵助剿。鸿章派海军济远、扬威二舰赴仁川、汉城护商,并调直隶提督叶志超

  • 琉球入太学始末·王士祯

    题辞国家声教覃敷,无远弗届;而琉球向慕文教,尤为最笃。盖其时奉使琉球者,为吾郡悔斋汪先生。先生亲赍宸翰远涉瀛海,未浃旬而至,诚古今所仅见;是以其国益慑伏于圣天子之威灵,而思沐夫教育。及其入太学读经书仅历四载,遽以省亲归

  • 卷四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一诸儒三朱子【名熹字仲晦号晦庵】屏山刘氏作元晦字词曰木晦于根春容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昔者曽子称其友曰有若无实若虚不斥厥名而传于书虽百世之逺揣其气象知

  • 卷二十·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二十    宋 吕祖谦 撰定公於越败吴于檇李【十四年】吴与越战越子勾践御之陈于檇李勾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劒於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

  • 卷三十六·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六天子之孝备凶荒【臣】按嵗之有饥穰天行也凡厥庶民用天道矣而不免于水旱疾疫虽欲养其父母不可得也王者则天之明因而为之补救亦所以博爱也其备之也宜豫述备

  • 卷十三·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三宋 王昭禹 载师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舟车之载物必量其所容之多寡而为之制载师任土亦必度土之所虚而为之法无异于舟车之载物矣故名曰载师

  • 僖公·僖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秋八月辛卯,沙鹿崩。狄侵郑。冬,蔡侯肝卒。【传】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不书其人,有阙也。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

  • 道德真经注·李荣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

  • 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

    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序文分六门总述经文大意:一曰总述源由、二曰别明宗旨、三曰彰经体用、四曰翻译时人、五曰论于顿渐、六曰正释经文。在“正释经文”中,先解题目,次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