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揔二万八千偈)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众德山  稽首达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众  掣斯论主及吾师

  我将萤耀助阳光  随力弘宣对法藏

  为利群生法久住  愿以威神见护持

  分别界品第一

  七义。谓智圆满。断圆满。利他圆满。方便圆满。应供圆满。期心圆满。方便圆满。

  由敬法故常乐听闻。由听闻故发生闻惠。由闻惠故发□思惠故。发起修惠故生无漏惠。由无漏惠能断诸惑。为诸惑断故即证[卅/卅]。故名所为之利益。

  七义者。颂言一切种冥灭。是知圆满。诸灭是断圆满。拔众生出生死泥者。利他圆满。敬礼如是者。应供圆满。如理师者。方便圆满。由佛世尊有胜方便说如理教利有情故。论我者当说者。期心圆满。欲造论故。对法藏者。立名圆满。揔摄七义。颂曰。

  智断及利他  方便期造论

  立名对法藏  揔七义应知

  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于此五法所知境中。世皆不了。唯佛独悟。永断诸惑故。极远时者。谓过去未来三阿僧祇劫外声闻独觉不能知。何以得知。如昔有一人。于舍利子边求出家。时舍利子观二阿僧祇劫。此人无出家善根。遂不许。此人诣佛以求出家。世尊观之。出僧祇外此人有少善根。遂许出家。说偈言。

  彼人解脱种  我观极微细

  犹如诸矿中  真金隐兹住

  目连观其母。不知生处。往问佛。佛告。汝母生在摩利支世界三千界外。如是多种分别中。声闻等智皆不了达。

  修福及智所得果。皆为利他非自利。犹月光净照十方。世尊悲愿亦如是。又颂云。

  回施之福及利己  自修回施二福德

  复因利乐诸有情  如上众多福智聚

  果证非他遂自得  行愿福及回施福

  自他俱利不唐捐

  如是虽说自利从因及果亦能利他人。有颂言。

  乳母甘膳用资身  为子获安非为己

  佛修福智趣菩提  本为利生非为自

  颂云。

  时雨虽普降  无种芽不生

  佛虽化世间  缘阙不得果

  又颂。

  善知识者谁  谓佛令生智

  离放逸恶行  违此即舍离

  对法宜如生得惠与闻惠为因。闻惠与思为因。思惠与修惠为因。修惠与漏惠为因。漏惠与涅槃为因。以此义故得名对法。以能增长闻等惠故。或诸有为悉皆弃舍。唯乐涅槃故名殊胜。苦集道谛为涅槃惠。佛教依法不依人。颂曰。

  若离择法定无余  能灭诸惑胜方便

  由惑世间漂有海  因此德佛说对法

  论曰。若离择法无胜方便能灭诸惑。佛告阿难。我在依于我。我灭度无别所依。应依杖经。勿令忘失。

  佛云。老耄出家持吾三藏。甚为难得。三藏一经二律三杂藏。

  昔迦叶佛时有一苾刍。聪明博学具闲三藏。尝以语业毁骂出家在家人等。为鸱鸺鱼狗诸禽兽等。命终之后。承此业报。生于海中。受大鱼身。其形甚大。有十八头具受众苦。世尊出世犹未得脱。后有渔人。其数一千。困捕鱼次。网著此鱼。曳之不出。后数千人同共曳出。见其异类多头形貌可怖。世尊观见知具报终。遂将大众至彼海岸敷座。坐已呼彼鱼云。三藏。汝岂不是过去佛时三藏苾刍。彼鱼闻已涕泪盈目。尔时世尊为说宿因。其鱼生悔更不饮啖。因兹命终生于天上。于彼时中闻法之众各于自乘获大法利。

  五蕴不能摄一切法。是故不依五蕴而说先有染后要其净。净彼染故以先说有漏之法后说无漏。无为颂。

  苾刍意寂静  于事得永断

  能尽生死际  更不受后有

猜你喜欢
  学品第十·佚名
  第十三 禅定相应·佚名
  卷第二十五·德清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第三十四章 十一王章·佚名
  降胎品第三·马鸣
  彻悟禅师语录序·彻悟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李通玄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五十一(玄奘译)·佚名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总目·元来
  第六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0二 晉紀二十四·司马光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上章敦牂(庚午),凡二年。   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三六九年)   春,三月,大司馬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沖、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初,愔在北府,溫常云:「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深不欲愔居

  • ●卷一百八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八十。   起绍兴七年闰十月,尽十一月十七日乙巳。   上皇帝书(阙姓氏。   臣恭惟陛下诏许直言极谏以救阙失臣窃见近年以来凡有投进类皆牵引虚文无有实效可以施於今者闲或有之亦不过州县常谈米盐细务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六月辛未朔诏侍从台谏三衙诸军统制并赴都堂集议驻跸事宜先是言者论今车驾所至虽未能据形胜占上游如古者建国之制而官吏兵卫颇众其积粟聚财之计必有成谋然后六飞可以顺动岁且六月矣似不宜缓伏望内

  • 卷十七·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七 【起庚子晋武帝太康元年尽甲子晋惠帝永兴元年】凡二十五年 【庚子】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元年春诸军并进吴丞相张悌迎战

  • 卷之五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余继登

    太祖谕群臣曰:&ldquo;吾观史传所载历代君臣,或聪明之君乐闻忠谠,而臣下循默奸谄不尽其诚者有之;或臣下不欺能抗颜直谏,而君上昏愚骄暴饰非拒谏者有之。臣不谏君,是不能尽臣职;君不受谏,是不能尽君道。臣有不幸,言不见听,而反受

  • 卷四上·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一上 后妃【谨案帝纪及家人传皆有义例后妃诸王传当亦有之今无疑阙】 昭烈甘皇后 穆皇后【兄懿 懿族弟班】 末帝敬哀张皇后 张皇后

  • 十三、儿童时代的娱乐·包天笑

      在我十岁以前,苏州有什么娱乐呢?就记忆所得,略为述之。  第一、我就要说戏剧了。当时苏州的戏馆,城内只有一家,在郡庙前,就是上文说过,父亲带我去而适逢忌辰的那一家,专唱昆剧的。城外也有一家,在阊门外的普安桥,那是唱京

  •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人的合传。窦婴和田蚡都是汉初权重一时的外戚,灌夫因军功封为将军,他们之间的倾轧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他们三人生平和相互斗争的描述,展现

  • 卷一百四十二·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二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女真上徽宗论女真决先败盟  宋 昭臣闻犬戎之性不可以信义结去来无定叛服不常虽成周盛世犹有玁狁之难故自古御戎未见

  • 蔡德高·周诒春

    蔡德高 字广田。年四十九岁。生于湖北广济。已婚。子四女三。初学于九江南伟烈大学。及山东登州文会馆。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查理斯学校。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一年回国。任九江南伟烈大学教员。民国四年。任

  • 卷三十 玉藻第十三·郑玄

    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衣狐白毛之裘,则以素锦为衣覆之,使可裼也。袒而有衣曰“裼”。必覆之者,裘亵也。《诗》云:“衣锦纟?衣,裳锦纟?裳。”然则锦衣复有上衣明矣。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与?凡裼衣,象裘色也。○衣,于既反,下

  • 卷第一百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第一百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十九祭先圣先师辽史太祖本纪神册三年夏五月乙亥诏建孔子庙宗室义宗传义宗名倍太祖长子神册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

  • 外篇&middot;天运第十四·庄子

    [题解]本篇所论与《天道》、《天地》相近,宗旨在阐述天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其变化是自然进行,没有谁在主宰。而人世之帝王必须与之相顺应。本篇虽以《天运》名篇,而所论却多为帝道、圣道等人间之事,批判仁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八思巴

    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敬礼一切智。教示增上戒学律藏有三种。 第一未得令得仪范 第二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 第三若有犯者令修补法第一未得令得仪范者有四种。能为得律仪作障 能为安住律仪作障 能为增长德业作障 

  • 潘氏沈阳纪程·潘祖荫

    清潘祖荫撰。1卷。潘于同治六年 (1867)以工部侍郎奉命赴盛京勘验福陵牌楼工程,以往返途中日记成是书。其中多有满族兴起时之史事轶闻。有同治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 金箓延寿设醮仪·佚名

    玉皇称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为皇帝延寿仪。

  • 魏郑公谏录·王方庆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