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揔二万八千偈)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众德山 稽首达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众 掣斯论主及吾师
我将萤耀助阳光 随力弘宣对法藏
为利群生法久住 愿以威神见护持
分别界品第一
七义。谓智圆满。断圆满。利他圆满。方便圆满。应供圆满。期心圆满。方便圆满。
由敬法故常乐听闻。由听闻故发生闻惠。由闻惠故发□思惠故。发起修惠故生无漏惠。由无漏惠能断诸惑。为诸惑断故即证[卅/卅]。故名所为之利益。
七义者。颂言一切种冥灭。是知圆满。诸灭是断圆满。拔众生出生死泥者。利他圆满。敬礼如是者。应供圆满。如理师者。方便圆满。由佛世尊有胜方便说如理教利有情故。论我者当说者。期心圆满。欲造论故。对法藏者。立名圆满。揔摄七义。颂曰。
智断及利他 方便期造论
立名对法藏 揔七义应知
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于此五法所知境中。世皆不了。唯佛独悟。永断诸惑故。极远时者。谓过去未来三阿僧祇劫外声闻独觉不能知。何以得知。如昔有一人。于舍利子边求出家。时舍利子观二阿僧祇劫。此人无出家善根。遂不许。此人诣佛以求出家。世尊观之。出僧祇外此人有少善根。遂许出家。说偈言。
彼人解脱种 我观极微细
犹如诸矿中 真金隐兹住
目连观其母。不知生处。往问佛。佛告。汝母生在摩利支世界三千界外。如是多种分别中。声闻等智皆不了达。
修福及智所得果。皆为利他非自利。犹月光净照十方。世尊悲愿亦如是。又颂云。
回施之福及利己 自修回施二福德
复因利乐诸有情 如上众多福智聚
果证非他遂自得 行愿福及回施福
自他俱利不唐捐
如是虽说自利从因及果亦能利他人。有颂言。
乳母甘膳用资身 为子获安非为己
佛修福智趣菩提 本为利生非为自
颂云。
时雨虽普降 无种芽不生
佛虽化世间 缘阙不得果
又颂。
善知识者谁 谓佛令生智
离放逸恶行 违此即舍离
对法宜如生得惠与闻惠为因。闻惠与思为因。思惠与修惠为因。修惠与漏惠为因。漏惠与涅槃为因。以此义故得名对法。以能增长闻等惠故。或诸有为悉皆弃舍。唯乐涅槃故名殊胜。苦集道谛为涅槃惠。佛教依法不依人。颂曰。
若离择法定无余 能灭诸惑胜方便
由惑世间漂有海 因此德佛说对法
论曰。若离择法无胜方便能灭诸惑。佛告阿难。我在依于我。我灭度无别所依。应依杖经。勿令忘失。
佛云。老耄出家持吾三藏。甚为难得。三藏一经二律三杂藏。
昔迦叶佛时有一苾刍。聪明博学具闲三藏。尝以语业毁骂出家在家人等。为鸱鸺鱼狗诸禽兽等。命终之后。承此业报。生于海中。受大鱼身。其形甚大。有十八头具受众苦。世尊出世犹未得脱。后有渔人。其数一千。困捕鱼次。网著此鱼。曳之不出。后数千人同共曳出。见其异类多头形貌可怖。世尊观见知具报终。遂将大众至彼海岸敷座。坐已呼彼鱼云。三藏。汝岂不是过去佛时三藏苾刍。彼鱼闻已涕泪盈目。尔时世尊为说宿因。其鱼生悔更不饮啖。因兹命终生于天上。于彼时中闻法之众各于自乘获大法利。
五蕴不能摄一切法。是故不依五蕴而说先有染后要其净。净彼染故以先说有漏之法后说无漏。无为颂。
苾刍意寂静 于事得永断
能尽生死际 更不受后有
猜你喜欢 学品第十·佚名 第十三 禅定相应·佚名 卷第二十五·德清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第三十四章 十一王章·佚名 降胎品第三·马鸣 彻悟禅师语录序·彻悟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李通玄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五十一(玄奘译)·佚名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总目·元来 第六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