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声音《易》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钟鼓,磬管仓,降福穰穰。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项作六茎,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禹作夏,汤作护,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护,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韶,继尧也。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

  其後周室陵迟,礼乐崩坏,诸侯恣行,竞悦所习,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弥以放远,滔湮心耳,乃忘平和,乱政伤民,致疾损寿。重遭暴秦,遂以阙亡。汉兴,制氏世掌大乐,颇能纪其铿锵,而不能说其义。武帝始定郊祀,巡省告封,乐官多所增饰,然非雅正,故继其条畅曰声音也。

  昔皇帝使伶伦自大厦之西,昆仑之阴,取竹於ㄍ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制十二,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为六。天地之风气正,而十二律定,五声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声者,宫、商、角、徵、羽也。音者,土曰埙,匏曰笙,革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由是言之,声本音末也。

  ○商谨按刘歆《钟律书》:"商者,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五行为金,五常为义,五事为言,凡归为臣。"

  ○角谨按刘歆《律书》:"角者,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五行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凡归为民。"宫谨按刘歆钟律书:"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倡始施生,为四声纲也。五行为土,五常为信,五事为思,凡归为君。"

  ○微谨按刘歆《钟律书》:"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为火,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凡归为事。"

  ○羽谨按刘歆《律书》:"羽者,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五行为水,五常为智,五事为德,凡归为物。"故闻其宫声使人温润而广大,闻其商声使人方正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整齐而好礼,闻其徵声使人恻隐而博爱,闻其羽声使人善养而好施。宫声乱者则其君骄,商声错者则其臣坏,角声缪者则其民怨,徵声洪者则其事难,羽声差者则其物乱。春宫秋律,百卉必,秋宫春律,万物必荣,夏宫冬律,雨雹必降,冬宫夏律,雷必发声。夫音乐至重,所感者大。故日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埙谨按《世本》:"暴辛公作埙。"诗云:"天之诱民,如埙如篪。"埙,烧土为也,围五寸半,长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为六孔。

  ○笙谨按《世本》:"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物生故谓之笙。诗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大笙谓之巢,小者渭之和。

  ○鼓谨按《易》称:"鼓之以雷霆",圣人则之。不知谁所作也。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周礼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鼓、晋鼓皆二面。诗云:"击鼓其镗。"论语:"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管谨按诗云:"管声,萧管备举。"礼乐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象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尚书大传:"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後乃易之以竹耳。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凤皇义也。

  ○瑟谨按《世本》:"宓义作。"八尺一寸,四十五弦。黄帝书:"泰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春秋,师旷为晋平公奏清徵之音,有玄鹤二八从南方来,进于廊门之危。再奏之而成列,三奏之则延颈而呜,舒翼而舞。音中宫商,声闻于天。平公大说,坐者皆喜。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不可。昔黄帝驾象车交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氵丽道,虎狼在俊,虫蛇伏地,大合鬼神于太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暴风亟至,大雨+沛,裂帷幕,破组豆,堕廊瓦,凡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室侧,身遂疾痛,晋国大旱,赤地三年。故曰不务德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今瑟长五尺五寸,非正器也。

  ○磬谨按《世本》:"毋句作磬。"《尚书》:"豫洲锡贡磬错。"诗云:"笙磬同音。"论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者,曰:"有心哉!"钟谨按世本:"垂作钟。"

  秋分之音也。《诗》:"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论语》云: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周景王将铸大钟,单穆公谏:"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律度量衡放是乎生,小大器用于是乎出,故圣人慎之。今王作钟,听之弗及,比之不度钟声不可以知和,制度不可以出节,无益于乐,而鲜民财,将焉用之!"

  谨按礼乐记:"漆桶,方,画木,方三尺五寸,中有椎,上用止音焉节。"书曰:"合止,笙镛以问。"声所以五者,系五行也,音所以八者,系八风也。传曰:八音之变,不可胜听也,由经五艺六而其枝别叶布繁华无已也。

  ○琴谨按《世本》:"神农作琴。"《尚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诗》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雅琴者,乐之统也,与八音并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不离于身,非必陈设于宗庙乡党,非若钟鼓罗列于悬也。虽在穷阎陋巷陋巷,深山幽谷,犹不失琴。以为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故琴之为言禁也,雅之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夫以正雅之声,动感正意,故善心胜,邪恶禁。是以古之圣人君子,慎所以自感,因邪禁之适,故近之。间居则为从容以致思焉,如有所穷困,其道闭塞,不得施行,及有所通达而用事,则著之於琴,以抒其意,以下後人。其道行和乐而作者,命其曲曰畅。畅者,言其道之美畅,犹不敢自安,不骄不溢,好礼不以,畅其意也。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遭害,因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伯子牙方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太山。"顷之问而意在流水,钟子又曰:"善哉乎!"汤汤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为音者也。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空侯谨按《汉书》:孝武皇帝赛南越,祷祠太乙、後土,始用乐人侯调依琴作坎坎之乐,言其坎坎应节奏也,侯以姓冠章耳。或说空侯取其空中。琴瑟皆空,何调坎侯耶,斯论是也。诗云:"坎坎鼓我。"是其文也。

  ○筝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日秦蒙恬所造。

  ○筑谨按太史公记:燕太子丹遣荆轲欲西刺秦王,与客送之易水而设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音,士皆垂发涕+。复为羽声慷慨,而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入秦,事败而死,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疒养>,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从者告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作乐,乃前使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渐离念久畏约毋穷已时,乃退,出装匣中巩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莫不惊愕,不与亢礼,以为上客。使击筑歌,无不涕位而去者。宋子客传之,闻于秦始皇。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高渐离。始皇惜其善击筑,重杀之,乃霍其目。使击巩,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渐离乃以钅公置筑木中,後进得近,举筑朴始皇,不中,于是遂诛。

  ○缶谨按《易》称:"日昊之离,不鼓缶而歌。"诗云:"坎其击缶,宛丘之道。"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太史公记:趟惠王与秦昭王会于绳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曰:"某日秦王与赵王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缶以相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进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玉矣!"左右欲刃,相如张目叱之,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御史书曰:"秦王为赵王击缶也。"

  ○笛谨按《礼乐记》: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於雅正也。长一尺四寸,七孔,其後又有羌笛。马融笛赋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音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材以当过便易持。凉君明贤批把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

  ○竽谨按《礼乐记》:"管,三十六簧也,长四尺二寸。"今二十三管。

  ○簧谨按《世本》:"女娲作簧。"簧,笙中簧也。《诗》云:"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谨按《周礼》:"师氏掌教国子吹。"《诗》云:"以不僭。"乐之器竹管三孔,所以和众声也。

  ○鹿谨按《世本》:"苏成公作篪。"管乐,长尺一寸。《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箫谨按尚书:舜作"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凰之翼,十管,长一尺。

  谨按《礼乐记》:"三孔也。大者谓之笙,小者谓之约。"菰,谨按《汉书》旧注:"菰,吹鞭也。"菰者,抚也,言其节抚威义。

  谨按《汉书注》:"也。"言其声音,名自定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五上·食货四·宋濂
  卷第十·徐鼒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四十八·佚名
  ●王弇州崇论卷之一·李衷纯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纪昀
  重印自序·胡适
  孔琳之传·李延寿
  杨彦温传·薛居正
  薛斌传·张廷玉
  卷五·杨士奇
  卷三十二·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食货四三·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文彦博·唐圭璋

      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生于真宗景德三年(1006)。天圣五年(1027)及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神宗熙宁中,引去。拜司空、河东军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哲宗元祐初,命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

  • 空想(外四章)·林徽因

    终日的企盼企盼正无着落,——太阳穿窗棂影,种种花样。黄雾扼住天的喉咙,鸟唱着,树梢交织着枝柯,——白云阳光投多少个方向,谁管?你,我轻轻的放着香,轻轻的放着香,蓝天里的白云行去,荒街小巷,蛇鼠般追随!绿萍遮住池塘上一层晚梦,紫藤

  • 吴大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大有(生卒年不详)字有大,一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属浙江)人,宝祐间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诗酒自娱。元初辟为国子检阅,不赴。有《千古功名镜》。词存一首,载《绝妙好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杨仲良

      太祖皇帝   收复岭南   建隆元年,南汉宦者陈延寿言于南汉主曰:『陛下所以得立,由先帝尽杀群弟故也。』南汉主以为然。三月丁巳,杀其弟桂王璇兴。   二年。初,南汉女巫樊胡子自言玉皇降其身,因宦者陈延寿以见南汉

  • 卷之六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四月。己卯。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电寄醇亲王、览奏欣慰。应奖三舰洋人。着俟操毕。分别等次。传旨给予宝星。电寄  ○谕内阁、卫荣光奏、清厘荒熟田地拟办情形一摺。所称江苏

  • 第十一册 天命四年七月·佚名

    第十一册 天命四年七月七月初八日,下书曰:&ldquo;奉天承运英明汗谕曰:皇天祐我,授以基业。为国君者,唯恐有失天授之基业而兢兢业业固守之。汗委任之诸大臣等,自总额真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尔等应勤敏恪慎,殚心厥职,严守法度,严东

  •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续缴应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江宁书局收缴违碍书籍,屡经奏明委员解京,并经前署督臣陈辉祖请再展限一年,饬属实力购缴,奏

  • ·请权行团练书·丁曰健

    凡事有经有权,似当随时变通,难胶一定。曩读宪檄安辑地方事宜,有团练乡勇,在台地万不可行,宜兴保甲之法,以乡约义学,柔和其心性,此诚移风易俗要道。某拳拳服膺,日劝文职实力作兴之矣。但台民锢蔽已深,犯乱成习,一时

  • 一四七、虞卿著书考·钱穆

    秦昭王为范睢召平原君,虞卿弃赵相,偕魏齐逃之魏,《史记?范睢传》在昭王四十二年,而《虞卿传》记虞卿与赵谋事皆在秦破长平后。《古史》云:&ldquo;意者魏齐死,卿自梁还相赵,而太史公失不言耳。&rdquo;《经史答问》亦辨之,曰:&ld

  • 八年·佚名

    (壬寅)八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庚戌,以徐憙淳爲兵曹判書。1月2日○辛亥,以李憲球爲刑曹判書,朴永元爲漢城府判尹。1月4日○癸丑,中批,以金左根爲吏曹判書。○給晋州牧渰死人,恤典。1月7日○丙辰,復拜趙寅永爲領議政,以

  • 第二十一卦:《噬嗑卦》·佚名

    噬嗑:亨,利用狱。【白话】<噬磕卦>象征咬合:亨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刑法。《象》曰:雷电,噬磕;先王以明罚赤法。【白话】《象辞》说:《噬磕卦》的卦象是震(雷)下离(火)上,为雷电交击之表象。雷电交击,就像咬合一样;雷有威

  • 说符第八·列子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①,形直则影正。然则在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关

  • 原毁原文·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ldquo;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rdquo;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 卷二·佚名

    △一法品第一之二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於贪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於自心。未离贪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於贪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於

  • 卷第三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一此中一类。随顺造恶怯难论者。作如是言。如上所陈。诸内外事。多种差别。非业为因。现见世间。果石等物。众多差别。无异因故。谓从一种。有

  •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1926年被欧文·戴维斯改编成剧本。居住在长岛的尼克·卡拉韦是中西部地区来的一位年轻人,在纽约市证券交易所工作。跟他家毗邻的一个大院充满了神秘气氛,有关其主人杰·盖茨

  • 帝京岁时纪胜·潘荣陛

    风俗志。清潘荣陛撰。不分卷。荣陛,大兴(今北京)人。雍正间供职皇宫。著有《工务记由》、《月令集览》和《昏仪便俗》等。是书为作者感“皇都品汇万方”而“岁时节令,风土景物”无所记述,乃以其耳目闻见著为是编。约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