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一十五

 

  卷315_1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朱放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

  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

  卷315_2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朱放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卷315_3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朱放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卷315_4 【送著公归越(一作皇甫曾诗)】朱放

  谁能愁此别,到越会相逢。长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石床埋积雪,山路倒枯松。莫学白道士,无人知去踪。

  卷315_5 【秣陵送客入京】朱放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

  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

  卷315_6 【灵门寺赠灵一上人】朱放

  所思劳旦夕,惆怅去湘东。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卷315_7 【江上送别】朱放

  浦边新见柳摇时,北客相逢只自悲。惆怅空知思后会,

  艰难不敢料前期。行看汉月愁征战,共折江花怨别离。

  向夕孤城分首处,寂寥横笛为君吹。

  卷315_8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作章八元诗)】朱放

  昨辞天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三月暖时花竞发,

  两溪分处水争流。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卷315_9 【竹】朱放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卷315_10 【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卷315_11 【毗陵留别】朱放

  别离非一处,此处最伤情。白发将春草,相随日日生。

  卷315_12 【题竹林寺】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卷315_13 【答陆澧】朱放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卷315_14 【杨子津送人】朱放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卷315_15 【山中谒皇甫曾】朱放

  寻源路已尽,笑入白云间。不解乘轺客,那知有此山。

  卷315_16 【剡山夜月(一题剡溪舟行)】朱放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

  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卷315_17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朱放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卷315_18 【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朱放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卷315_19 【乱后经淮阴岸】朱放

  荒村古岸谁家在,野水浮云处处愁。

  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卷315_20 【送张山人】朱放

  知君住处足风烟,古寺荒村在眼前。

  便欲移家逐君去,唯愁未有买山钱。

  卷315_21 【别李季兰】朱放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卷315_22 【游石涧寺】朱放

  闻道幽深石涧寺,不逢流水亦难知。

  莫道山僧无伴侣,猕猴长在古松枝。

  卷315_23 【新安所居答相访人所居萧使君为制】朱放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卷315_24 【送魏校书】朱放

  长恨江南足别离,几回相送复相随。

  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人行知不知。

  卷315_25 【送温台】朱放

  眇眇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卷315_26 【句】朱放

  爱彼云外人,求取涧底泉。

  风吹芭蕉拆,鸟啄梧桐落。(并《诗式》)。

  

猜你喜欢
  卷九百零二·彭定求
  补遗 卷二·袁枚
  第三出 忧嫁·李渔
  辛丑、壬寅五十一首·许南英
  元艺圃集原序·李蓘
  《东京赋》原文·张衡
  卷262 ·佚名
  卷十六·郭知达
  原序·殷璠
  卷六·钱子正
  御选元诗卷六十六·康熙
  御选元诗卷六十一·康熙
  ◆剧话序·李调元
  双溪集巻四·杭淮
  ●咏雪集句序·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邦基·隋树森

    李邦基,生平、里籍均不详。所作散曲中云:“献书北队挟策南州”;“半世磋跄,忘怀诗酒”;“多玉偷香,寻花问柳。放浪行,不自羞”。可能为其自我之写照。明·朱权《大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

  • 提要·刘崧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嵩撰嵩字子髙初名楚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十三年手勅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嵩七歳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

  • 卷三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七贾棱贾棱贞元八年进士第诗一首御沟新柳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隂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褭褭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刘遵古刘遵

  • 八集 二卷·钱德苍

    琵琶记分别(旦上)【谒金门】春梦断,临镜绿云撩乱。闻道才郞游上苑,又添离别叹。(小生上)苦被爹行逼遣脉脉此情何限!(合)骨肉一朝成拆散,可怜难舍??。(旦)官人,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霜鬟,竟不念八旬之父母。功名之念一起,甘旨

  •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却说粤东西两省,自洪杨荡平后,尚有余党孑遗,当时虽幸逃性命,本心终是未改,隐名韬姓的溷了几年,联络几个老朋友,免不得又来出头。什么三点会,三合会,统是藏着洪天王的姓,想与洪天王复仇。革命党人,利用这班会党,密与通信,叫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三月戊辰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致祭 裕陵○巡抚浙江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刘元霖以疾乞休不允○升宣府守备胡世芳为大同游击○兵部题修葺应州城南关从之以总督王世扬巡抚梅国桢请故也○庚午吏部等衙门尚书等官

  • 刘牢之传·房玄龄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曾祖父刘羲,奉侍晋武帝,以善射著称,做过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武将的才干,官至征虏将军,以勇猛雄壮著称。刘牢之面色紫赤,胡须与双目生得奇异,望之惊人,而且深沉刚毅,足智多谋。太元初年(376),谢玄镇

  • 卷一百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 朱批马觌伯奏摺 雍正元年四月十三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元年四月初一日准军前兵部通图知会内称各营兵部噶

  • 道赋第十二·桓谭

    余少时学,好离骚,博观他书,辄欲反学。扬子云工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谚曰:「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孔子言:「举一隅

  • 卷四·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四明 陈士元 撰田则考邻里乡党朱子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又曰二十五家为州元按周制有乡遂二法王畿六乡六遂大国三乡三遂次国二乡二遂小国一乡一遂乡以治国中遂

  • 生命的歧途·梁漱溟

    昨日阅某生日记云:&ldquo;人生有三件事,革命、文学与醇酒妇人,三者得一,亦算值得;三者苟能兼而有之,则人生之愿足矣。&rdquo;又云:&ldquo;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因以前中国无敌国外患,大家闲散,才来讲这鸟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相品第三  佛告父王。云何观佛耳。佛耳普垂埵旋生七毛轮郭众相。及生王宫初穿耳时。令两耳孔内外生华。此莲华中及耳七毛。流出诸光有五百支。支五百色。色出五百化佛。佛五菩萨。有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佚名

    大唐三藏那提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悉帝城胜德林中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无央数。又与无量婆罗门毗舍首陀并诸长者。各各皆是大众之首。与其同类来至佛所。又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一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四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颂曰。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

  • 卷第三十五·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五目录 大鉴下第十八世 &middot; 育王光禅师法嗣一十四人 &middot;灵隐之善禅师 &middot;净慈居简禅师 &middot;径山如琰禅师 &middot;天童派禅师 &middot;东禅观禅师 &middot;上方铦禅师(已上六人

  • 第一集 天·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一集 天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序 延康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真定府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成德军府事。马(防)撰 黄檗山头。曾遭痛棒。大愚肋下。方解筑拳。饶舌老婆。尿床鬼子。这风颠汉

  • 端溪砚史·吴兰修

    清吴兰修撰。三卷。首卷记端州产石各坑;次卷论石质,并详琢砚、藏砚诸法;卷三记开坑及余事。

  • 金石文考略·李光暎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 (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 (1729)金介复序,称此书编撰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