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礀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礀(?-1203)字逸宾,一作逸滨,先世临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遂以为籍。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明昌中,故相马惠迪判开封,以德行才能荐礀,为鹿邑主簿。乞致仕。泰和三年卒。《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四。赵秉文尝集王礀及党怀英、赵沨、路铎、刘昂、尹无忌、周德卿七人诗刻成《明昌辞人雅制》。词存《浣溪沙》一首,或作于荐授鹿邑主簿时。见《中州乐府》。

●浣溪沙·梦中作

王礀

林樾人家急暮砧。

夕阳人影入江深。

倚阑疏快北风襟。

雨自北山明处黑,云随白鸟去边阴。

几多秋思乱乡心。

王礀词作鉴赏

写思乡的词,古往来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这首《浣溪沙》不但没有模仿的痕迹,而且明显地表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李白的思乡是在静夜,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思乡是在深秋,所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王礀的思乡却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典型环境的选择,不能不说别具一番特色。

这首词记的是梦中所见,词中没有过寻的铺阵和渲染,用近于白描的手法,着眼于梦中的景物,写来亲切感人。全篇初看似乎全为写景,仔细玩味,又觉实则句句关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深挚细腻的思乡情怀。

从词的内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为我们指摹了一幅动着淡淡乡悉的水墨画:暮霭苍茫中,几幛农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浓郁苍翠的树阴下,袅袅的炊烟此时也渐渐地升起来了,清澈的江水绕着小村缓缓地流过,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点点的波光中,帆船渐行渐远,只有三五隐约晃动的人影迈向归家的小路,他们大概就是暮归的渔人吧?这是一幅多么悠闲恬静的乡村暮色图呀!

久未归去的家乡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倚阑疏快北风襟“,在这静静的暮色图中,此刻正有一人,倚着栏干,凝神伫立,默默无语,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被这眼前的图画引起了一缕淡淡乡愁?异乡的游子啊,此刻只能梦回故乡!

如果说上片描绘的是一幅静穆的画面,那么下片则由静至动,进一步描摹倏忽万变的梦境。“雨自远山明处里,云随白鸟去边阴”意思是夕阳西下,忽然山雨骤来,顿时刚刚还被夕阳的余晖所照亮的天际变得一片黑暗,鸟儿纷纷入巢,云儿也被黑暗所渐渐淹没,人们也已回到了温暖的家,一时间,天地间只剩下仍旧凭栏远眺的游子,独自面对忽至的风雨,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至此,虽仍是写景,但却句句是情,处处寓含着旅人的乡愁别绪与孤单寂寞。此时当真是“几多秋思乱乡心”了!较之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更别具一番隐忍婉曲的愁滋味,读来不禁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便充盈着全篇的乡愁,更添一层惘怅。这最末一句,即是总领全篇的主线,又使感情的积蓄达到了高潮,揭示了全篇的主旨。实乃点睛之笔。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明白如画,于平淡中见真情,似芳谷幽兰,淡雅而有韵味。

猜你喜欢
  卷五百零五·彭定求
  卷二百三十八·彭定求
  卷四十八·阮阅
  蠲戏斋诗话(五)·马一浮
  第二十四出 赴任·李渔
  卷二十七·白居易
  提要·释英
  卷九·侯克中
  寒山子诗集·寒山
  卷445 ·佚名
  色彩·闻一多
  卷四十 【藩属】·陈衍
  巻十二·文珦
  诗女史纂卷之十二·田艺蘅
  第四回 大相公设心祭父 商三官托梦显灵·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无党·唐圭璋

      元党,西州士人。   临江仙   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烂银盘透碧琉璃。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试问嫦娥还记否,玉人曾折高枝。明年此夜再圆时。阖开东府宴,身在凤凰池。

  • 词苑丛谈卷十二·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外编苏小小者钱唐名娼也盖南齐时人其墓或云湖曲或云江干古词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今西陵在钱唐江之西则云江干者近是宋时司马槱才仲初在洛下昼寝梦一美姝牵帷而歌曰妾本钱唐江

  • 后集卷二·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二    元 孙存吾 编祝元美【上饶人】贽王从又御史志士身未达端居若无为一朝立清要扫决浮云披王君北方彦绚练丹凤姿经纶有术业大节能素持青骢入南台白柬晨霜飞惟时摠六职百职不敢堕鹰鹯

  • 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一·柯劭忞

      韩林儿 张士诚   韩林儿,永年人。其先本栾城人,世以白莲社烧香惑众。父山童,尝为童子师,人称为韩学究。至正初,山童倡言天下将大乱,弥勒佛出世。愚民私相附从。颖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

  • 第五卷·王方庆

      ○或奏公阿黨親戚  或奏公阿黨親戚者,太宗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其事,乃言者謬妄。彥博奏:「魏徵人臣,須存形跡,不能避遠嫌疑,為人所道,雖情在無私,事亦可責。」乃令彥博以此旨責公。因謂之曰:「君前後諫爭,凡數百條,豈以小

  •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吏部鬻官盖时时有之,惟庆邸时则定价招徕,明目张胆,较为显著耳。初,庆邸贿赂公行,外省官吏,几无不以贿得者。言官哗然,朝旨终不问。及振大爷之杨翠喜案出,御史江春霖辈上疏力击,反得罪官之结果,言路益愤。诸谏台会议松筠庵曰:“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代序一 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陆小曼

    我认识陆小曼,是2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京暂住,胡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到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l

  •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在《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李袭吉传·薛居正

    李袭吉,自己说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后代,父亲李图,为洛阳令,所以居家洛阳。李袭吉在乾符末年应进士举,遇战乱,逃避到河中,服事节度使李都,提升为盐铁判官。到王重荣任节度使时,不喜欢文士。此时是丧乱之后,士族绅士多逃难到汾、晋

  • 汪克宽传·张廷玉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以比拟的。后随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教,求学之心更切。元泰定中(1326),乡试中举,而

  • 241.五人墓·林汉达

    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他的官员和徒子徒孙统统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有的专门干特务杀人的勾当。民间给他们起了一些绰号,叫做“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

  • 第二篇 改过之法·袁黄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於厚者常获福,过於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 张弛·方以智

    吾既叹代错之几,明公因反因之故,而益叹一张一弛之鼓舞者天也。弓之为弓也,非欲张之乎?然必弛之养其力,乃能张之尽其用。急时张多乎弛,已必弛多乎张,明矣。由邵子四分用三、摄三于一推之,天地炼物于冬,而长养之于春夏秋;人之呼吸

  • 第五章 节欲·佚名

    伊川先生谓张绎曰。吾受气甚薄。三十而浸盛。四十五十而后完。今生七十二年矣。较其筋骨。与盛年无异。皆平日寡欲有以致之也。绎曰。先生岂以受气之薄而厚为保生耶。伊川曰。吾以忘生循欲为深耻。蝶交则粉退。蜂交则

  • 卷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三王制王制者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制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其书采集秦以前古书所载而又杂取传记之说故与周官孟子不尽合程子曰孟子时载籍未经秦火然

  •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三十一年夏在汉藏教理院讲──关于支那和尚在西藏的公案,在民国十四五年前,有藏人从青海写信来问我,对于相传中国有位禅宗和尚曾到西藏被破而回的意旨,当时不知详细,以或许去的和尚不见得于禅宗很高明;也许西藏当时,非禅

  • 谈龙录·赵执信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