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蠲戏斋诗话(五)

  赵尧生犹是江湖诗人,陈散原用力甚勤,失之沾滞,俱无胸襟。沈寐叟胸襟较高,而学义山、韩、孟,失之艰涩。郑孝胥较笨重而站得住。谢无量先生胸怀超旷,惜亦学仙习气,未免以服食射养为大事,而悉心以求之。故余赠诗有云:“还丹驻世应无疾,天眼观身是众缘。”意谓身是四大合成,不妨土木形骸也。谢先生天资高,知吾微讽之意,故答句云:“观生何日不乾乾?”此语亦易及,而出句“伐鼓四邻闻坎坎”,以卦名叠字相对,却亏他想得到。 

  说王壬秋题扇诗云:此人一生学《老》、《庄》,故其论扇,以为见捐者恒为纨素,常见者反在蒲葵。至于文人画家之所题绘,往往藏之箧中,备而不用。总之,其意以为用者不好,好者不用而已。颇得老庄之旨,然非有道者之言也。 

  沈培老有胸襟,有眼光,近体亦学义山,古诗则学昌黎,而玄义纷纶,气格峻整,虽所作不多,以较王壬秋为高,然亦终是未熟,尚费气力。 

  沈培老论诗有“三元”之说。“三元”者,元嘉、元和、元祐也。余为增开元,成“四元”。元嘉有颜、谢,开元有李、杜,元和有韩、柳,元祐有王黄。透此三关,向上更无余事矣。 

  金香严叟于诗早学湘绮,晚师乙庵,而其得力乃在东野,时与乙庵并称,拟之韩孟。乙庵所谓已透元祐、元和二关,但余末后元嘉一关,过此便大事了毕者是也。 

  洪樵舲先生为人笃厚,诗从义山入手,惜稍为所缚,止于晚唐。吾尝劝其作古诗,又见沈培老为题其诗集数行,亦欲其进而求之《楚辞》、《文选》,融会禅理、玄言。惜其不及试也。 

  肇安法师和余兰亭诗,理致高绝,故是奇作。而运词稍朴,微似有憾。师之所存,岂在区区文字之末,正复以此弥见真味耳。 

  赵尧老古诗不多见,近体偶有率易处,吾未能知其所诣也。 

  谢无量一九二0年见寄诗,绰有逍遥之致,庶几正始遗风。夫随流妙尽于无住,体物莫神于会寂。无住则遗照,会寂则忘功。照遗则有无俱遣,功忘则物我齐丧。若此者,缘应万殊,湛合恒一,复何滞者。 

  谢无量窦圌山长篇信是奇作。读之洒然如置身飞仙亭,尽睹云岩之胜,讽咏反复,使人泠然有御风之想,真足以忘世矣。及读其哀独秀诗,又愀然以悲。以彼才士,天下之好,岂独交旧之感而已。然使独秀有知,得此诗可以不憾。 

  无量五言力追大谢,近体亦逼少陵。今风雅荡然,出之可以振起颓俗。 

  谢无量先生近作五言廿首,一片天机,空灵动荡,的是天才。 

  谢无量先生《青城山杂诗》超妙自然,全不费力,如行云流水。求之今日,殆无其俦。 

  谢无量先生说李义山《贾生》诗云:“贾生但知有政治经济,汉文毕竟高超,二千年来帝王,几人解问鬼神事耶?”其言超旷玄远。 

  自来以理语入诗最难,唯渊明能之。朴而弥隽。沈尹默先生五言风神标格,深得力于陶公。亦不刻意唯取其貌,是以为高。

  蒋苏盫近作有句有篇,不少佳构。稍恨肉胜于骨,下字未及精纯。欲更进于此,气格当力求其高,音节必益期其朗,而简去凡近习熟语不用,自能迥出常流。五、七言古宜留意盛唐高、岑、王、李,学其清壮顿挫,宁瘦无腴,然后泽以玄言,乃可优入晋宋,勿自安于小成也。

  词不足学,声律亦要自悟。词本乐府之极变,深于唐诗者,不患不能词。然其流近靡,唯太白为祖,以其不靡。李后主是词中子建,《花间》、《草堂》虽风华绝代,实亡国之音。两宋名家,何烦具举。苏、辛颇有风骨,不善学则近粗,莫如先学诗为能识其源也。

  赵尧夫词大有功夫,无一首率易之作,四五十岁已自成就。集凡三卷,上卷稍逊,中卷渐胜,末卷弥见精彩,亦晚而益工也。如咏园蔬杂花数十阙,无一不佳。读书多,用事精切,盖毕生所读书皆用之于词矣。惜格调不甚高,可为名家,不可为大家。其于诗卒无所成者,亦以此故。太白词格之高,亦以其得力于诗者深耳。

  赵尧生先生词,在清代当成一家,虽细密不及朱彊邨而雄壮有得于辛稼轩。《生日》一首可见,即此一篇,足当传世矣。

猜你喜欢
  蔡柟·唐圭璋
  ●第二十出 断袖·孟称舜
  第四十二出 吴刎·梁辰鱼
  白莲集卷四·齐己
  渚山堂词话卷二·陈霆
  二集卷七十六·乾隆
  卷十·佚名
  卷二十九·陆游
  卷522 ·佚名
  卷五十·查慎行
  卷下·杜本
  巻十六·袁表
  卷五·陈焯
  卷三十七·佚名
  卷三十五·徐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蔡柟·唐圭璋

      柟字坚老,南城人。自号云壑道人。宣和以前人,没于乾道六年(1170)。壮年以诗著,曾纡吕本中辈皆与之倡和。尝为袁州通判。有云壑隐居集三卷,词有浩歌集一卷,今不传。赵万里有辑本浩歌集。   鹧鸪天   病酒厌厌与睡宜。

  • 儿歌·周作人

    小孩儿,你为什么哭?你要泥人儿么?对面杨柳树上的三只黑老鸹,你要布老虎么?也不要泥人儿,也不要布老虎。哇儿哇儿的飞去了。

  • 卷一百四十五·徐世昌

    宋晋宋晋,字锡蕃,号雪颿,溧阳人。道光甲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有《水流云在馆诗钞》。过七里泷望钓台作万笏拱危石,孤台瞰远江。星犹临帝座,天为筑鱼矼。祠庙论终古,功名骇急泷。清风如未远,瞻眺拓篷窗。张良

  • 《黄楼赋并叙》赏析和鉴赏·苏辙

    苏辙的这篇《黄楼赋》是属于散文赋的范畴。散文赋是继六朝骈赋和唐代律赋之后出现的新的赋体。论思想内容的深厚和艺术技巧的成熟,当推苏轼的《前赤壁赋》,然而,苏辙的《黄楼赋》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宋代的散文赋中,也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七景泰元年十二月辛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省郊祀牲○升陕西都指挥佥事后能为都指挥同知以杀获番贼功也○诏停徵四川所属明年户口盐钞○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言报效有功文职官吏已送吏部升秩今胡虏

  •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赵季译注【说明】《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

  • 第五讲·孙中山

    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由欧美传进来的。所以我们近来实行革命,改良政治,都是仿效欧美。我们为什么要仿效欧美呢?因为看见了欧美近一百年来的文化雄飞突进,一日千里,种种文明都是比中国进步得多。比方就武器一项说,欧美近年的

  • 卷六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桓公传元年盟曰节音义渝羊朱切【朱毛本误未】疏自此以后不书郑人来归许田者【自监本误目】经二年宋督节疏与夷是督之君【下言字误主】会于邓疏释例以此

  • 卷二百六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六十刑部尚书秦?田撰凶礼十五防礼仪礼士防礼【郑目録云士防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于五礼属凶 疏此诸侯之士也士有上中下及行防礼其节同但铭旌有异耳郑直

  • 第2章 树头铜钲·胡适

    铸材成器之方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ldquo;不要抛弃学问。&rdquo;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

  • 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二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如化者,诸所变化皆无实色。亦无实受想行识。诸所变化皆无实眼处。亦无实耳鼻舌身意处。诸所变化皆无实色处。亦无实声香味触法处。诸所变化皆无实眼界。亦

  •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佚名

    尔时佛告诸大众:&lsquo;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rsquo; &lsquo;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延寿

    夫万行教法。总约心解者。只如诸佛所说经教。皆以名句文身。诠表。方成法义。云何但明一心而已。答。今且先约古德。机应合说。质影双明。佛言。自从光耀。终至鹤林。不说一字。汝亦不闻。此是佛密意说。约本真法体。

  • 卷第七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通品第二十八之余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出生无量阿僧祇色身庄严智通知一切法远离色相无

  • 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晦堂祖心

    侍者 子和 录门人 仲介 重编师上堂。时在法座前。大众集定。良久微笑曰。便恁么休去。已是欺谩。还相委悉么。有则便好乘时。如无。且莫错向水中拈月。遂升座。焚香。奉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龙图永固。凤历长新

  • 北海集·綦崇礼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

  • 乐郊私语·姚桐寿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

  • 左氏传续说·吕祖谦

    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此书是续《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之未及,故名为《续说》。此书为吕氏晚年所作,其体例一仍《传说》,亦随文解义,但其议论则稍不及《传说》之阔大。卷首《纲领》称“《左传》字字缜密”,“一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