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及翁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全宋词》据《钱塘遗事》卷一辑其词一首。

●贺新凉·游西湖有感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

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文及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恢复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愿。

“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小,溶量浅。然而这一弯湖水,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为加强语气,作者连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历朝君王固循保守腐朽生活。“一勺”与“百年”形成了数字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从北宋亡国的事实引出沉痛教训,语气转为忧郁,如同在哭泣。洛阳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荣,有各种奇花异石、园林胜景,它的兴废,标志着天下的治乱盛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高亭大榭,烟水焚燎,化而为灰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本词回首洛阳花石尽”好像化用此语而影射北宋末年的历史。徽宗赵佶为建造寿出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带收取奇花异石,扰乱百姓,直接引发方腊起义,最后,金兵终于灭掉北宋王朝,故都沦陷。作者有感于此,眺望北方,洛阳花石已化为灰烬,汴京宫殿亦已成为黍离之地,淹没于迷茫烟雾之中,岁月渐久,南渡君臣也已将它遗忘。“回首”二句通过回忆和想象“洛阳花石”和“黍离之地”,盛衰互相对比,抚今追昔,讽刺意义已十分明显,“更不复,新亭堕泪”“更不复”三字领起,递进一层,由微婉的讽刺转而直接抨击现实。繁华的故都已荒败不堪,南渡君臣又不思收复,甚至没有一个空发感叹的人存在!作者内心的悲愤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亢奋激越。

“簇乐红妆摇画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景象。面对这种场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犹萦绕在耳边,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却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全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

以上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愤苦闷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评论时事。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国的凌云壮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愿望。澄清志,见《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充分表现作者欲挽狂澜、澄清中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磻溪未遇”和“傅岩未起”,分别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傅说的典故,指明必须大力起用贤才才能振兴国运,谋图规复,“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两句,回答结合,腐败不堪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只想倚仗长江天险,这种盲目求安的心理,给予辛辣的讽刺。“衣带”指的是长江之狭窄不足凭借。“便都道、江神堪恃”是对一班昏庸君臣亡国论调的揶揄讽刺之词。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南宋国力衰弱,朝廷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却一味寄情于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剧了社会政治的危机。孤山林处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一生不做官。他生当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达,可以说是清高的表现。但南宋后期国家危机四伏,这班士大夫却以忘却国事互相标榜,这无疑是消极逃避责任的表现,因此难怪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见作者内心的忧愤之情!

这首词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叹句,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问,如“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如:“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通过发问表感慨,如:“千古恨,几时洗”。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这是辛氏词人“以文为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此词总起来看,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陈政事书》。

猜你喜欢
  吴蒙庵·唐圭璋
  全闽诗话卷九·郑方坤
  卷三十·董康
  ●飞丸记目录·张景
  第一齣~第十齣·王錂
  第四十出 仙忆·洪昇
  第四折·佚名
  第一折·石君宝
  第四折·高文秀
  第二折·关汉卿
  卷四百五十六·陈廷敬
  卷二百六十一·陈廷敬
  卷六百六·佚名
  卷二十·范成大
  朱服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赵尔巽

      ◎舆服二   皇帝冠服 皇后冠服太皇太后皇太后附 皇贵妃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福晋以下冠服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士庶冠服   崇德二年,谕诸王、贝勒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杨士奇

    洪熙元年冬十月丙寅朔享太庙 遣中官祭司井之神 升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费瓛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赐敕谕瓛曰卿皇祖旧臣效劳守边十有余年恭勤不懈蕳在朕心今特升尔右为军都督府左都督仍镇守甘肃尔其益笃忠勤善抚士卒严固边

  • 靖康要録卷十一·汪藻

    二年正月一日上朝见贺太上皇帝于延福宫文武百官僧道等诣南城贺二帅传令谢之金帛所括数未足敌使数驰使谯责二尹于是遣何防见二帅商量元数今城中悉公私所有不及百一意指恳到尼玛哈大怒诃诋之 敌遣使十一人入贺圣防差礼

  • 刘处让传·薛居正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祖父刘信,追赠太子少保。父亲刘瑜,追赠太子少师。后梁贞明初年,张万进统帅兖州,刘处让服侍他,担任亲校。张万进据城反叛时,后梁派大将刘寻阝讨伐他。当时唐庄宗驻军在麻口渡,张万进秘密派刘处让向庄宗请

  • 卷四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盛事【十六 辟雍一】【臣】等谨案诗歌育才必务以人君之夀为颂如泮水三章以芹茆喻多士之景从即继之曰锡难老顺长道盖以祈君多夀乃获恒承教泽咸顺此

  • 卷一百六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人物志四十大臣传二十六【满洲正白旗五 珠满 玛哈达哲勒肯 乌达禅 徐元梦法喇 佛伦 荆山 开音布 常鼐】珠满珠满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勒

  • 哀公(元年~十四年)·谷梁赤

    哀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角斗角而知伤,展道尽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四·黄晖

      譏日篇   盼遂案:篇中「人生飲食無日,鬼神何故有日」,此最為扼要語。   世俗既信歲時,而又信日。舉事若病、死、災、患,大則謂之犯觸歲、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歲、月之傳既用,日禁之書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之」

  • 榕村语録卷十三·李光地

    诗诗经道理不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南从齐家起雅则治国平天下颂则天地位万物育郊焉而天神格庙焉而人享然其理不外于修身齐家大指如此至从来説诗的藩篱有説不通处须与破除不然都成挂碍且如周南召南以为皆被后妃之化之诗

  • 尧曰篇·王夫之

    一 小注云&ldquo;理之在事而无过不及之地也&rdquo;,乃自已用中后见得恰好如此,非天下事理本有此三条路,一过、一中、一不及,却撇下两头,拿住中闲做之谓。中者,天之德也,天德那有不周遍处!无过者,消镕著世之所谓过而皆无之也。

  • 提要·戴溪

    【臣】等谨案春秋讲义四卷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累转太子詹事景献太子命类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通鉴各为説以进此即其春秋说也书中如有齐襄迫纪侯去国为托复雠以欺诸侯以秦与楚灭庸为

  • 卷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学三省察 知行 致知存得此心便是要在这里常常照管若不照管存养要作甚麽用【以下论省察】问自来见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歩不合道理便觉此心慊然前日侍坐深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三云何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于修作意如应安立。随所安立正修行时最初触证。于断喜乐心一境性。谓善通达修瑜伽师。最初于彼依瑜伽行初修业者。如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月氏天子便白佛言。唯然世尊。至未曾有。菩萨大士所行难及。如是像类观察诸法。志于所趣终始没生。坐起语言亦无想念。佛言譬如天子幻师所化来往周旋。坐起经行而出言教彼无想念。如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智严译)·佚名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终南山至相寺上座将军师智严重翻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城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四十二亿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人。是时世尊自念命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即告长老大目健连

  • 第一回·胡兰成

    《般若心经》是极简洁地概括印度文明的一部佛经,恰如《大学》之概括了中国文明。心经凡二百六十二个字,大学原文亦不过二百六十个字,且两者都约成于两千五百年前。与此同时,两千五百年前产生的事物中,还有几何学的自理。那

  • 古微书·孙瑴

    三十六卷。明孙瑴编。瑴字子双。中国古代阴阳数术及谶纬迷信之学流传颇广,自隋禁图谶以后,其书大多不传。宋代只有易纬数种,至明代,所能得见者更是寥寥无几。瑴曾杂采旧文分为四部,统称“微书”。一曰“焚微”,辑秦以前逸书

  • 贤首五教仪·续法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