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枋得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幹办公事。景定末,以忤贾似道,追两官,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明年,元兵东下,信州不守,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日日麻衣蹑屦,东向而哭。宋亡,居闽中,屡荐不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而北,至大都,不食而死,年六十四。

门人私谥文节,世称叠山先生。有《叠山集》十六卷。《宋史》有传。词见《叠山集》卷三。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谢枋得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谢枋得诗词鉴赏

这首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1289年,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为了向朝廷取媚,强迫词作者北上,在寒食节,作者过郓州,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词的上片,由寒食节起笔,表达对祖茔冢柏的眷念之情。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讲的是十五年来,到寒食节“皆在天涯”,而不能祭扫祖茔尽孝。这是作者的回忆。枋得于宋德祐元年(1275)出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元军攻陷信州,枋得改名换姓入建宁唐石山中,后又隐居闽中,一直未回故乡江西弋阳。到现在已十五年。字面是说寒食节,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国破家亡的回忆。用“皆在天涯”写沦落飘泊,无家可衣,四字包含了血泪经历。“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承起句写十五年飘泊之中每逢寒食的思想感情,分两层意思:前二句是说在“雨濡露润”的天气里,思念着“宰柏”。“宰柏”,坟墓上的柏树,也称“宰树”、“宰木”。寒食节是祭扫祖茔的日子,经常是细雨濛濛,故云“雨濡露润”,这种情况最容易引起在异乡飘泊的人的“宰柏”之思。后两句说在“风柔日媚”的天气里,却又“羞见飞花”。“飞花”指的是热闹的景象,而无家可归之人,则不忍着,也“羞见”,——国破家亡,自己无力挽救,因而只能埋名深山,岂不羞对“飞花”!这两层意思总起来是说作者无时无刻都在思国念家,痛苦不堪。一个“叹”字领起四句,“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三句,仍从寒食祭扫着笔。“麦饭”、“纸钱”、“只鸡”、“斗酒”,皆是祭品,祭扫完毕,便被那些乌鸦喜鹊所取走,这里,作者则说自己不能用“麦饭”等物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几”,屡次,与“十五年”互相照应。这三句写得仍然很悲痛。对祖茔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故国的怀念,更是对自我不幸遭遇的感叹。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为上述情况寻找原因。“我”是指“天”;“他”则是指蒙元贵族。从字面上看,好象是放达,实际上是悲愤而且故意用作反语“不由乎我(天)”,正是“由我(天)”,“不由他”正是“由他”,作者既怨天又尤人。这里用反语的原因,倒不一定在于当时作者身在蒙元贵族统治之下,枋得是个性格刚烈无所畏惧的人。反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用于嘲弄讽刺。

上片虽沉痛悲愤,但其基调却显得低沉。下片则变为至大至刚,充满了视死如归的精神。“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鼎”,这里指丹炉,道家在丹炉内炼丹,丹成可以飞升:“紫府”,道家称仙人所居之地,“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宫阙。这两句是说自己对于自己的去处早在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为家了。枋得这次北上,早已有了死亡的准备,所以才有如此言语。“想前人鹤驭,常游绛,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就此意作进一步发挥。四句用一“想”字领起,滔滔而下,表明是作者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神仙或得道之士每骑鹤上天,游于绛阙,其乐无穷;而世俗之身,当如“蝉蜕蛇解,游于太清”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黄沙”)。他不想苟且偷生,屈节苟活,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以下就“寒食”本题,再表白自己的志向与气节。“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词句”男子正当如是“,是肯定语气,故以”那“”即“”也“足成七字句,并以叶韵,赞羡庸珏他们的爱国正义行动,表示自己作为好男儿正当仿效他们的精神,效忠宋室。另一方面,”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则就此次被迫北上强令降元做官而言。”昼锦“,用指富贵还乡。”过家上冢“,即还旧居,祭祖坟,指的是夸耀邻里的事。作者概以”又何必“一语抹煞之。”待“表示将来可以实现之意,即今已断言并无可能,因此不仅多此一举,言辞杀辣,不留余地。”上冢“一语,也是就寒食祭扫事生出,与”守坟“、”修墓“,同回应上片所说情事,紧扣题意。

这首词作者先抒发思乡之情,继而抒发自己报国之情,全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这首词精彩之处,在于注重心理刻画,含有感染力,因此是具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一百一十三·彭定求
  李演·唐圭璋
  蔡京·唐圭璋
  寿涯禅师·唐圭璋
  ◆揭侍讲傒斯(秋宜集)·顾嗣立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臧懋循
  鲍溶诗集卷二·鲍溶
  卷一百九十七·徐世昌
  御选历代诗余总目·王奕清
  卷227 ·佚名
  沧浪集补钞·管庭芬
  卷十七·陈焯
  卷四百七十六·陈廷敬
  ●霓裳续谱 卷二·王廷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十五·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律詩三 ◆七言律詩三◆ 友人邀飲即席賦贈 簡答友人 簡余省三 壽金總戎毓崑七秩雙慶 五月望後熱甚憶李廉衣柯東巖園居卻寄 寄答邊選拔趙珍二首 立秋日攜近詩過天峰飲 弔錢中和 送葬 辭館 賀同年張

  • 卷一·林朝崧

    开元寺双塔歌(以下乙未)泉州杂诗六首避地泉州作所居洪衙埕即清初洪经略承畴故第,今尚有祠堂在焉清源山送三兄绍堂东归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寄怀八叔父允卿(以下丙申)杂忆二首电线出门题杨寿若明经(鸿乔)悼亡诗后二首奉赠吴肃

  • ●卷六·李绛

      ○论盐铁月进   元和七年,盐铁使王播,每月进奉钱帛数万贯,谓之月进。李绛奏曰:   陛下新降德音,断四方正税外进献,天下无不闻知,海内无不歌咏,事光史册,声布华夏。今盐铁使王播,每月进纳钱帛,不知何以为进?若奉公无私,安得

  • 卷之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进稽古録表·司马光

    臣光言窃以九州四海一日万防将察知民物之性情盖布在文武之方防虽历年多而举其大要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敉宁方夏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延登老成亲近观讲发论语章句探经艺之同归诵寳训丁宁宪祖宗

  • 第二七三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二·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备派散役,至迎接之期,赍所需用物件伺候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为特饬拨办事。照得新任镇宪不日按临,所有执事,应赴前途迎接,合行饬拨。为此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

  • 一二九二 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二九二 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二日三通馆为移会事。前经本馆奏明皇朝三通全书缮写四分归入四库空函,并缮交武英殿刊刻颁行,照例咨取供事十二名到馆,一体上紧赶办。等因,奏准在案。

  •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四·高晋

    目录天章【十四】乾隆二十 年乙酉御制古今体诗 钦定南廵盛典卷十四天章【乙酉 江南 山东 直】诗回跸至蘓州廿日如杭来往途翠华回复驻姑蘓一天霁色皆喜色万姓难诬实不诬瞻就何曾有所避遮留宁忍弗云俞【近行宫门

  • 严观韶·周诒春

    严观韶 字凤成。生于广东香山。永久通信处。上海靑年会。已婚。初学于檀香山。为檀香山丽记报经理。光緖二十九年。自费游美。光緖三十四年。入鄂海阿大学。习商业。宣统元年。入埃瓦省立大学。宣统二年。入芝加哥大

  • 卷三·李衡

    一日召对选徳殿.奏事毕.上因与论禅.乃奏云所谓禅之说.儒家亦有之.但今人只于释氏留意.殊可怪.昔周公亦坐禅.惟孟子能知之.上愕然.又徐奏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岂

  • 卷八·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八明 黄道周 撰腊月将还浦守墓诸友固请一防于是林非着为政非着因问先儒谓学有三弊溺于文辞牵于训诂惑于异端茍无此三者则必归于圣人之道矣今国家以制义取士士亦从制义应试虽无异端之惑而训诂

  • 卷十三·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三     元 李廉 撰文公【周顷王元年】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毛伯衞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公羊【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

  • 毛诗正义序·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唐孔颖达撰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縁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懐舒愤闻之者足以

  • 卷二·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学二存养 持敬 静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以下论存养】古人言志帅心君须心有主张始得心若不存一身便无所主宰心在羣妄自然退听人精神飞心不在殻子里面便害

  • 周官禄田考卷中·沈彤

    吴江沈彤撰公田数制王畿及畿内外国邑之地皆主于田田有公有私私田民所受公田则禄所自出也故考周官及内外诸侯官之禄者更必尽知公田之约数王畿地方千里为方百里者百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为田六十四万井

  • 六 禅宗的五家七派·正果法师

    这里所说的禅宗五家七派,都是指的南宗慧能以下分宗分派的情况。自初祖达磨五传而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北宗行于北地,数传而绝。南宗行于南地,普传既广,改变了师弟单传的做法,往往一师传几个弟子,各为

  •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是南齐重要文学家王融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用典遵循着严密的次序, 手法繁复而多变, 构筑起一种富于建筑美感的多层文学形态。

  • 释门正统·宗鉴

    佛教史书。南宋嘉熙元年(1237)宗鉴编纂。八卷。据此书卷七载,原为宋嘉定年间(1209—1224)吴克己撰,未脱稿而病故。宗鉴得吴本后,搜罗增益,重新分类,勒成八卷。此书参照正史体例,以记述天台宗师资源流和人物事迹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