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姚宽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姚宽(1105-1162)初为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以父荫补官。秦桧当政,以怨抑不用。后以贺允中、张孝祥荐,入监进奏院六部门,权尚书户部员外郎兼权金、仓、工部屯田郎,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卒。《宋史翼》有传。有《西溪居士集》五卷(已佚)、《西溪丛语》二卷。周泳先辑《唐宋金元词钩沉》,有《西溪乐府》一卷。

●生查子·情景

姚宽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

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

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

姚宽词作鉴赏

这是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从她和情郎“相见两悠扬”,以及分手后便“踪迹无寻处”的情况看,他们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结合。在封建社会里,夫妻关系以男子为中心,象这首词所反映的结合方式,只会给痴心的女子留下永无止尽的思念与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别时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设想中的别后“相思”,当比一般的送别词包含更多的伤心与痛楚。

这首词由八句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艺术魅力。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心雕龙。比兴》就有“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的话。不同形式的比喻手法交换使用,还可以使文势变幻,形成错综美。这首词首句“郎如陌上尘”,次句“妾似堤边絮”,并非各以一物为喻,而是互文见意,言妾亦如陌上尘,郎亦如堤边絮。尘与絮悠扬飘荡,无辙可循。尘与尘相遇,絮与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无法觅其踪迹。把两个人遇合方式的特点,通过尘与絮的“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体现出来,喻义明确,词篇的表现力因此加强,引人入胜。

下半阕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也是用比喻,不过是暗喻而已。以雨喻泪,宋词屡见。稍别致者,如胡铨《如梦令》“眼雨欲晴时,梅雨又来相恼”,出“雨”字而不见“泪”字,以“眼”字点出;吴城小龙女《清平乐》“泪眼不曾晴”则出“泪”字而于“晴”字对面见“雨”字。本词此句“泪”、“雨”并见,以连绵的秋雨喻不断洒落的泪珠,取喻显明,亦足动人。至于“酒面扑春风”,字面本于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而谓女子酒后,脸上绯红,有似春风扑人。象“酒面扑春风”这类比喻,本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就不甚显著,作者不仅不把相似点说出,反而用叙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实写两种相关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想真正理解词人的真实意图,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这种比喻,修辞学上称为“曲喻”,古人称之为“不似之似”或“象外句”。《冷斋夜话》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无可的两句诗,好像是一写寒雨一写落叶,实际上是一个不用比喻词、不写相似点、而直接以雨声比落叶的曲喻。同样,“酒面春风”似乎是即写酒又写风,其实是借春风比酒后脸的情态。曲喻虽不尽一般比喻之易于理解,可是因为其“曲”,所以含义更隽永,更耐人寻味,用之于诗词,情趣也就更浓。在结构安排上,这阕词既表现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段落层次十分清晰、显明。词篇写别时情景,自然以描写告别场面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两句为中心,上半阕为别时的感慨,末二句设想别后的情事,篇幅虽不长,却容下了别情离绪的各个方面。

在上半阕中,一、二句各自设比,三、四句补叙所比的内容,作为比喻,四句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从措意的过程分析,其间的条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两句向对方提出“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的疑问,这又同上半阕的别时情绪遥相呼应。通过这种呼应,一方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无限忠贞,另一方面又对男方的爱情表示了担心和疑虑。这种“救首救尾”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篇结构更加谨严,而且揭示主题方面,显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彭定求
  补遗 卷九·袁枚
  ◆王处士鉴(明卿集)·顾嗣立
  白氏文集自记·白居易
  外集·陈与义
  九华诗集·陈岩
  卷二百三十四·陈思
  卷首二·乾隆
  卷一百三十一·曹学佺
  卷一百九·陈邦彦
  卷三百四十八·陈廷敬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一·张说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二·黄庭坚
  第二场·田汉
  长门赋 并序·司马相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赵匡义、郑恩同上)(赵匡义云)符家园圃真堪赏,柳绿花红景物奇。某赵匡义是也。这个是郑恩兄弟。俺两个去符彦卿花园内赏玩新春之景,与兄弟酒肆中多饮了几杯酒,来迟了些。兄弟,兀的士户人等都散了也,俺回家去罢。(郑恩云)二

  • 梁启超·龙榆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正月二十六日生。为南海康有为弟子。光绪间,与有为鼓吹变法,世号《康梁》。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民国初,一任财政总长,旋复漫游欧陆。晚岁主讲清华大

  • 卷一百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一百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水云诗钞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後为黄冠师南归幼主平原公及从降驸马右丞杨镇丞相吴坚留梦炎参政家铉翁文及翁提刑陈杰与王昭仪清

  • 卷五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李羣玉新荷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隂巳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疎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初月二首灧灩流光浅娟娟泛露【一作雾】轻云间龙爪落帘上玉钩明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

  • 卷四 鲁语上·左丘明

    1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数以用民无不听,

  •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秋七月丙申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丁酉 上谕行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庆曰朕切于爱民屡戒郡县之官不许横取一毫前滦州知州何敬诛求剥削赃贿巨万已寘诸法近代州同知安损武清知县李潜等仍蹈覆辙饕餮贪残无异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隆庆四年三月戊辰朔孝肃皇后忌辰遣新宁伯谭国佐祭 裕陵○复除工科右给事中韩楫于兵科○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姜继曾福建按察司副使柴涞俱布政使司右参政继曾浙江涞广西○命真定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管英充分守山海关参将

  • 十国春秋卷三十八·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前蜀四列传髙祖顺徳皇后周氏 顺圣皇太后徐氏翊圣皇太妃徐氏贵妃张氏 夫人萧氏后主废后髙氏 皇后金氏 元妃韦氏贵妃钱氏顺妃苏氏昭仪李氏【李玊箫】宫人刘氏顺徳皇后周氏许州人也武成元年髙祖即帝位册

  • 韦珍传·魏收

    韦阆的族弟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赠安远将军、雍州刺史。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出仕任京兆王元子推的常侍,转任尚书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蛮地首领桓诞归诚,朝

  • 吴汝纳传·刘昫

    吴汝纳,澧州人,原韶州刺史吴武陵的侄儿。吴武陵考中进士,攻史学,与刘轲一并因有史家才识在史馆任职。吴武陵撰有《十三代史驳议》二十卷。由尚书员外郎调出朝廷任忠州刺史,改任韶州刺史。因贪赃,被贬为潘州司户时死去。吴汝

  • 卷十八·郑玄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建,立也。立天神地?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目吉礼于上,承以立安邦国者,互以相成,明

  • 天志上第二十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

  • 符瑞第十六·苏舆

      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西狩獲麟,受命之符是也。然後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間,而明改製之義。一統乎天子,而加憂於天下之憂也,天下所患。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極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隨天之終始,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為,極理以

  • 提要·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传大全      诗类提要【臣】等谨按诗集传大全二十卷明胡广等撰亦永乐中所修五经大全之一也自宋以后言诗者皆宗朱子集传其荟集众説以相阐发者毋虑数十种往往得失互见学者旁参博考亦

  • 卷六·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六 上海黄中松撰 假以溢我 毛传训假为嘉溢为慎本尔雅释诂也郑笺假训同而溢训为盈溢之言陆氏释文曰慎本或作顺按尔雅云毖神溢慎也不作顺字王肃崔灵恩申毛并作顺解今考尔

  • 卷二十七·道世

    △至诚灾第十九(此有八部)▲述意部第一夫至诚所感,无神弗应;大士运心,无机不赴。励己剋意,尽未来际。所以一一弘誓,莫不忍智相应,心心广博,皆在阿惟越致。自非立行重於松筠,起愿逾於金石。殁命护持,深心救济。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

  • 台湾府志·高拱乾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

  • 黄箓救苦十斋转经仪·佚名

    述科仪。黄箓斋拯拔地狱罪根,开度九幽七祖。其中有服气内修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