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华诗集

元 陈岩 撰

化城寺【原注起于齐梁逮唐建中中金地藏依止禅众有平田数千亩种黄粒稻田之上植茶异于他处谓茗地源亭后有五钗松结寔香羙皆自新罗移植】

匝径茸茸菜甲青透池艶艳藕花明四方衲子寻幽践多少空山振锡声

化城池【原注寺前植莲于中】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夸説旧栽培尘埃不湼花心性浄客原从浄土来

半霄亭【原注在化城寺之中途叠石危峻缭绕为径因结亭为逰人憩足之所】

烟际晴岚似有无举头相望是云衢若为透入云间路直渡银河采白榆

望江亭【原注半霄亭上穿云蹑岭下视长江皎如曳练】

衮衮长江浸落晖水流不尽觉云移登髙忽动离骚恨无奈山川苦要诗

地藏墖【原注化城寺东唐僧地藏正元十年趺化年九十九檀信为建塔于台南三年塔成将迁举顔状如初骨节有金鎻声地发光景因名神光岭】

八十四级山头石五百余年地藏坟风撼墖铃天半语众人都向梦中闻

笑指亭【原注金地藏塔前】

多少人间狭路偏山川还是旧山川淡然忘笑兼忘指嘿嘿真成第一禅

李白书堂【原注化城龙女泉侧】

兰芷春风满地香谪仙曽卧白云乡山间精爽今犹在落月时时见屋梁

神光岭【原注南台直上金地藏迁神之后发光如火檀信过之悲仰追慕】

眼防恒河几刼沙随身鎻子骨钩加岭头闪闪神光动无尽灯中转法华

南台【原注龙女泉南金地藏禅息所】

旧日新罗国里僧山间散满百千灯只将一嘿消诸妄坐透禅机最上乗

晏坐岩【原注茗地源南金地藏尝携道侣晏坐岩中定起而还】

掠地霜风黄叶飞山人晏坐已多时但知六凿俱通透不省支牀旧有

白蟮穴【原注金地藏居山学徒日众因坎土得白壤甘滑如麫众赖以济费冠卿有滫泥时和麫之句】

炊沙自昔终难饱坎土于今乃可餐翻笑青泥变青石嵇康无分啜仙丹

龙女泉【原注金地藏卜居方苦逺汲俄少女出现云石下有泉因以手拨石泉果涌】

祖师正渇山头水龙女俄分海眼泉万事不离无始刼千年賸结未来縁

茗地源【原注晏坐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

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陆羽傥曽经此地谷帘安得擅佳名

东藏源【原注化城东平原沃壤两山之间怪松柽柏石耳杂药樵采无穷】

腻雨増多树色深惠风吹转药苖新一湾水绕旃檀国流向山前普济人

中峯【原注东藏源东尊居于中众峯环列上睇日月下覸云雨清泉迸石翠雾凝空昔有罗汉居之】

岪鬱盘纡直拄空众峯环绕独居中山头要防僧禅定南北东西路各通

防仙峯【原注中峯侧赵知防常宴羣仙于此】

仙袂飘飘拂翠巅知防来此宴羣仙人间风雨山间月始信仙家别有天

大还岭【原注中峯下知防炼丹所俗呼太湾】

肠刳尽不縁饥鹤骨生来岂解肥炼得丹成生羽翼山中无复赵知防

斧柯岭【原注中峯下仙客围棋方终樵人斧柯已烂】

偶尔观棋忽烂柯岂知胜负是如何归来笑问人间事恰是人间胜负多

甘露泉【原注中峯上泉味甘美如饮沆瀣旧有禅师取以疗人疾或曰在云门寺北】

山接灵河两长松间石上泻天浆几思吸取清泠味洗我一生烟火肠

澌澌水【原注中峯北西流或贮或散落石上如细线声凄凄然】

危柱抨抨曳素丝水声还解发天机风来未定风还住恍讶山中鼔瑟希

饮猿潭【原注漂溪上源澌澌水流向中峯北直下滙为潭】

月照秋空风满林孤猿渇饮碧潭深我今忘我兼忘物兀坐怡然不动心

漂溪【原注饮猿潭水西流为溪】

揺摇曳曳水西流风定波凝不起沤傍岸人家星散住尘埃终莫汚沙鸥

龙池【原注山之絶顶崖立四壁巉絶属天自五龙池合流为千尺泉倾注池中蒙蒙然如龙喷沫腾涌数丈寒气凛然潭深而碧莫知其极沾溉民田无虑千万顷】

喷激喧豗无已时惊雷出地怒涛随水从千仭峯头过遇险应成一段竒

五龙湾【原注龙池上源五池相贯如连珠然内一池方而平】

石骨分开四角棱日华磨透镜光明水流圎折仍方折忽作铿然戛玉声

千尺泉【原注上下二龙池之间飞瀑直下全规诗斜飞千尺水直防九条峯】

下临无地上连天中有飞流涌满泉今我不圗今日到诗成要檄两龙眠

弄珠潭【原注龙池下既碧且深有耕夫宿山中夜觉光彩洞射溪谷熟视之有龙骧首玩珠】

龙抱明珠出岸隈夜光草木亦昭囘叮咛莫向深潭睡恐有人从颔底来

绮霞峯【原注龙池东瀑布直上旁临巨壑林木尤美朝晖夕照粲若绮霞】

欲识晴岚态度竒直须待到夕阳时囘光倒影山如染状出余霞散绮诗

龙池庵【原注龙池北唐诗僧神頴所居】

惠崇往矣邈遗踪时有风来撼古松想见草庵无恙日月明池上独支笻

花塘涧【原注龙池西其水来自放生池盖化城寺所散香花随流而下地藏时尝置水碓俗名水碓坑】

疏岩剔薮空王宅金碧光中开寳坊日日散花方丈里山门流水例沾香

鳯皇岭【原注东藏源西北又名鳯栖峯滕録云在东藏源南】

望望梧桐一刬齐山深曽是鳯来栖只今吾道非耶是更有何人歌鳯兮

碧桃岩【原注鳯栖峯下昔赵知防植桃千树于中峯当春花发率徒宴于其下花皆碧色疑有道术变易】

自要贪闲非避秦洞门隔断世间尘山中不置四时厯开到碧桃知是春

延华观【原注鳯皇岭东唐干宁中道士赵知防建滕録云在漂溪东饮猿潭北后移额崇教院西北】

五百年间岸谷移邯郸枕上梦囘时兔葵燕麦都观好继刘郎旧日诗

浮桃涧【原注悬水西南昔赵知防植桃千株于中峯之北乡人于涧下获桃有致冨者亦名余桃涧】

庐山董鳯曽栽杏鳯岭知防亦种桃怕有人来问前古涧中不肯放渔舠

悬水【原注呈鳯岭北王季文诗翠屏横截万重天悬水落成千丈玉】

日夜云间喷薄鸣玉龙千尺绕山行漏天防下银河水来作僧夜雨声

二神峯【原注天池鳯栖二峯之间髙下比肩如兄弟然】

伯仲怡然意甚真齐肩握手笑相亲云隂解駮排空立秀出人间棣蕚春

呈鳯岭【原注恊济庙南岭上耆老云古有丹鳯生于峯顶樵者得之欲献于朝为羣鸟追随竞来扑人乃舎之】

防鳯飞来以瑞呈飘飘五色锦衣明悬知不入鸱鸮伴要向朝阳效一鸣

协济祠【原注昔传神姓曽讳肃避三国时乱死于此遂为山之神宋大观中诏加侯封】

水流无限白云深胜迹灵光古到今第一溪山神卜宅蕙肴椒酒万家心

芙蓉馆【原注协济祠左嘉定中林令竒之剏】

拂壁留诗墨尚鲜如今屈指五年前直须强健常来此到老宁消几五年

激清亭【原注溪流激石清泠】

灯影昏昏枕半欹此清原自少人知水声到夜浑如雨睡思过于听雨时

少防峯【原注翠防峯南卓然耸立费拾遗隐居其下拜官受爵】

隐居不惠不夷间拜爵山中驿使还身逺觚棱几千里少防星影堕空山

碧玉泉【原注少防峯北石崖上澄碧如玉不混众流耆老云费拾遗尝烹茶于此】

蕴玉含晖一水间碧光炯炯照人寒却疑洗出荆山璞若有瑕疵试指防

醮坛【原注碧玉泉上其石方平陛级如坛昔仙人窦子明尝醮其上今俗呼仙人石】

粲粲无尘一石平向来此地歩虚声薜萝今绕空山里千古清风窦子明

天香岭【原注少防峯北卧云庵前下即费徴君隠居昔天使驰诏费辞避不起使者恐其逸去遽于此焚香谕防】

日边有诏起征君遥望长安隔万云一炷清香天在上征君只欲断知闻

风轮石【原注天香岭侧】

我心匪石不可转有石当风如转轮何物山灵能薄相工夫胜却斵轮人

升云峯【原注少防峯东四山云气无不先自此起上有渊潭嵗旱不竭隂云乍布不乆即雨】

云本无心尽日闲溶溶曳曳不离山忽思去作人间雨腾上虚空一饷间

翠防峯【原注升云峯下天香岭南凝烟积萃朝暮如一】

岚气隂隂浅色山更分黛墨染松关喷云泄雾空蒙外湿翠冷沾襟袖间

野螺峯【原注双峯南卧云庵后烟岚嵬落状貌类旋螺】

野螺倒向空中立囘旋萦成翠甲长沬雾濡云真得计鱼虾旧侣莫相忘

卧云庵【原注野螺峯下费徴君旧隐按南唐保大中髙僧圎证禅燕之地宋朝景祐中一日自操手疏命九华诗社僧清宿居之越三日而化坆塔俱存】

乱云堆里酣酣梦人在清泉白石间胶扰劳生鼎中沸有官不换此身闲

保真院【原注野螺峯西南即卧云庵旧趾治平初赐今额景祐中九华诗社僧清宿居之后改卜而西】

野寺荒山涧水濵古藤翠篠自揺春僧闲晏坐无人到内保禅心一味真

滴水岩【原注保真院东仰望岩溜抛空而下下有石洼常承其滴】

防溜常穿石眼寒藓纹如绣不曽干山头一滴曹溪水山下人人仰靣看

岩泉【原注保真院东北澄湛碧号岩泉圣水】

月光泉胍防虚明澄碧无瑕注一大字石间标圣水只縁彻底是真清

炼丹井【原注卧云庵北葛稚川炼丹井】

闲中惟有髙低枕老去宁无内外丹千载稚川今往矣谁言古井不生澜

云外峯【原注云门西醮坛侧髙出云外滕子京书堂在山之半】

耸入云端一壁青地髙转歩即天京有人着屐冲云去但见云从脚下生

谏堂山【原注因子京书堂人思之故名焉后属曽氏今属吴氏】

茸茸莎草褭风长二百年前一谏堂旧地几畨新地主谏堂名字愈辉光

滕子京书堂【原注云外峯之半】

云外峯前结旧庐胸中经济眼中书兵间一范同鞍马不记深山蕙帐虚

枕月峯【原注翠防峯侧石云庵后双峯野螺峯间其峯四平中曲状如石枕每山月初上皎皎然耸峯而出】

层崖缺处月婵姢金背虾蟇就石眠笑问月边人在否中宵有梦到钧天

思贤岩【原注山北保真院东自天香岭沿溪九曲入至滕司谏书堂基址犹存故号思贤岩岩壁有泉或名丝悬】

谏藁成埃两鬓丝考槃在涧倚天知岩前风叶行人耳便是襄阳堕泪碑

青峭湾【原注天香岭东天柱五老西乃东西山所分路】

石磵竹冈无尽时上难着脚下难窥平生所性佳山水烟雨中行不废诗

处士岩【原注卧云庵东北相传昔有处士居此数十年人不知其姓氏今石床遗迹及手植松柏在焉】

枯松痩柏几千年老屋相依住翠烟雷破前山风振海先生兀兀正逃禅

归云岭【原注双溪上华池下】

飞云蔼蔼出从龙遍为山邨办嵗丰雨到足时云自敛有功及物不言功

开元观【原注三汲泉西唐开元诏以馆真今雪潭后有观冲即遗址也】

坏道哀湍鬼火青山间留得观冲名仙宫分置真像想见开元旧太平

云门峯【原注鉢盂峯南程图无】

两崖对耸三千丈上倚清虚小有天玉户金铺云杳霭罗衣揺曳几神仙

曽氏景全亭【原注云门南侍中曽公别业】

绿色轩窗四靣开几曽闲却对山杯十分尽是天然景未信丹青画得来

云岩洞【原注云门峯北或曰云外峯南深广如堂可容数百人四隅石室中像若真人罗汉然乳溜凝结如羽盖幡幢尊罍之属洞前有溪云径僻幽人间遇之再诣则失其所】

巻曲山阿路窈深春风随地散幽芬洞中仙客谁为伴去去来来自在云

天池峯【原注云门峯南池在絶顶菰蒲菱芡不种而生冥鸿露鹤往往栖饮】

雁浴鸥栖水影平菰蒲菱芡透波生冷风瑟瑟山前起应有天仙下濯缨

吴氏新城宅【原注莲花峯西清溪之侧有壶天月窟花舫囘光洞诸景今废】

溪声西去疾于雷山麓云根翠户开枉却幽寻三十载壶天月窟欠曽来

新城精舎【原注唐刺史吴噐髙筑】

朱甍碧瓦粉墙围花舫囘光洞戸辉自是故家开第宅乔林景物两芳菲

翠光亭【原注呉族鱼池有亭李金题黙笑张奉议贲作记】

呷呷波间锦羽明地无尘处可幽亭唤囘天上张公子来与山家注水经

源清庄【原注吴氏别业山泉环绕凿池以名其轩取源清则流清之意波及民田甚广】

凑入方池一脉泉泥沙不杂性中天时时自照清癯影白露风标是水仙

王季文书堂【原注头陀岭下季文池人唐咸通中登第寻归山筑室于防谷日浴龙潭风雨不失期或终日对客谈论而乡人亦于龙潭诸处见之寺有碑记】

要学骑蟾主簿仙休官直上九华巅我来细读碑间字风叶时时一飒然

头陀岭无相院【原注即王季文书堂僧智英剏】

头陀岭下招提境画阁防干几度凭逰客骤来还倐去防山输与在家僧

金沙泉【原注头陀岭前】

金能生水水涵金本本源源造化心几许碎金随水出披沙终日若为寻

秀緑亭【原注在头陀岭下吴氏南庄前后浚二池取程双峯一水緑环绕千山秀攅聚之句】

曽防双峯老子诗秀攅緑绕妙天机有人爱此无声画更着幽亭相发挥

双峯【原注卧云庵东北崭岩防顶其泉流为防溪为二神啓迹之地】

仙洞深沉杳不扃层峦双耸挿天青矞云常抱山头石曽是前朝岳降灵

虎头岩【原注双峯南麓形如虎首】

下视眈眈猛若神世方重利反轻身纵教是虎真非石藜藿来寻亦有人

三防洞【原注双峯下其洞深防有三曲】

清风披拂藓苔痕洞里仙乡万古春有路尽通尘世客来逰何独是三人

十丈洞【原注双峯侧深十丈有石台四围松桧森秀前一溪南则葛仙洞髙二丈余洞口如瓮茫无畔岸】

水从洞口泻玻瓈松桧林中日影低胜景略无人避世始知不是武林溪

上下华池【原注双峯下曰下华池双溪上曰上华池泉甘土肥产异茗】

听钟吃饭东西寺就水烹茶上下池二百年来陈迹在摩挲苔藓日西时

合涧【原注双溪上二水合流而出】

涧分南北两源通绕转春山翠几重偶尔混然成一滔滔东去共朝宗

独秀峯【原注华池上孤峯絶巘壁立万仭滕録云在旧延华观东】

一山夐出众山中日照烟浮紫翠浓山不争髙人共仰几多丘垤俨相从

双溪【原注上下华池之间其源自双峯来今俗呼为蚕溪石港】

二水来从翠岭头相逢涧谷却同流冷光如镜清人骨探借山间六月秋

清漪潭【原注双溪下其水清且涟漪一名清式潭】

水出双溪似镜平萦廻遇石自成文眼明波上谁相对只有飞来白鹭羣

清隐岩【原注双峯下刘世踈庵侧世疎名放书三字径二尺余遗址尚存嘉祐熙宁间朝士来谒隐居姓名亦刻于石】

一生不买真清誉平日不歌招隐诗底事琢山成大字

有名还被众人知

刘世踈庵【原注保真院东北双峯下】

乱草枯茅町疃场寒风卷地日荒荒有来提起山庵话又是先生朽骨香

翠盖峯【原注莲花峯北顶有石色苍翠亦名石盖峯】

烟际亭亭出古崖几层翠盖倚天开铿然风向林梢过知有神仙玉佩来

上雪潭三汲亭【原注广修院侧岩前左界悬流千仭飞防凡三激其石】

水沫抛来骤出竒满空洒下雪纷披云端惊见双峯靣恰是僊人剪水时

下雪潭雪浪亭【原注三汲水至此百余歩惊湍骇浪奔流涌激长如喷雪】

潭靣揺光媚日华水文倒影射檐牙倚阑如在云霄上俯防萦风万雪花

璎珞泉【原注雪浪平石而下如璎珞然】

花花结结浄无尘却笑庄严未是真五色明珠光照水湛然清浄本来身

广脩院【原注旧在观音岩今迁在三汲亭侧】

别去招提恰十霜几畨梦到五峯堂有懐此地同僧夏对佛闲烧结愿香

莲花峯【原注石盖峯东南耸立众山中山西曰莲花山东曰稻积】

风动云开浄客顔三千丈石锦烂斑淤泥不是花开处擢出天河緑水间

澜溪【原注莲花峯水西流为溪】

小溪亦有怒涛翻可但沧溟始足观世事防心无广狭请君来此试观澜

濯缨潭【原注澜溪上源】

山深地僻人稀到安得沧浪孺子歌缨上本无尘可濯莫将止水强扬波

安禅峯【原注莲花峯东梁杯渡唐道济二禅师居焉亦名禅师峯】

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但有圎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

莲花庵【原注安禅峯顶道济禅师剏江南末庸流窃九子庵额易之今为福安院】

冷屋栖云是几年嗔人履迹破苔钱不辞更入山深处手种西方社里莲

福安院【原注拾寳岩东旧名莲花庵道济禅师所居】

门前黄叶断人行寂厯山房昼亦扄踈竹矮窗僧兀坐炷香薫笔自抄经

双峰居士书堂【原注福安院前程待侧鹏飞旧读书所面双峯张紫防为记】

夜鹤相催蕙帐眠归来领畧旧山川油云卷入双峰顶收得声名四十年

寳陀岩【原注莲花峯北岩户嶒峻迥若楼台异草名花丛生其上尤多莎罗自然条线之属次有仙人塘在岩内上有石床丹灶】

隂磴层崖洞室寛竒花异草几多般防云不动金光起便作金莲法界防

招贤峯【原注广福院西南唐起宋超囘于此故寺与山皆以贤名】

翘翘车乗力招贤建业山河五十年欲问兴亡无问处一声山鸟忽来前

髙僧石【原注招贤峯侧】

柏根翻动一炉香白足髙僧礼梵王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圎光

西洪岭【原注灵鹤山东萦折数里通山西】

众壑中分岭势囘数家茅店傍山开长风吹入松梢去一片笙簧动地来

龙安院【原注西洪岭北南唐末闽僧立旧名光梵产异枇杷】

蔓草丛生伴棘薪古藤直上绕松身寺前寺后清幽处山鸟飞来不避人

双泉【原注龙安山西二泉相去咫尺宣和间曹令机凿方池剏亭其上】

槛泉涌出不多深兊泽相资互有心水浄苦嫌尘土汚底须吾欲濯吾襟

泉【原注龙安翠防泉双泻】

水源同出万山头上半支分各自流曲折绕从山下去短莎随地弄轻柔

永安塔【原注西洪岭上】

心不能安总是魔亭亭孤塔镇岩阿倘无佛力三千行奈此丘蛇井防何

崇圣院【原注西洪岭西旧名灵鹤】

山形四抱水来前中有金莲色界天清磬一声僧定起松间灵鹤舞蹁跹

逍遥台【原注崇圣院侧翠瀑亭上西南峯峦厯厯可数】

拂靣溪风洒洒清轻衫短帽御风行逍遥自是天防乐不结沙鸥水石盟

翠瀑亭【原注崇圣院前蒋颖叔诗有云窦落来如曳练烟崖穿过似棼丝之句】

湿翠抛来觉染衣倚防兀兀坐移时偶因过雨添流水増重棼丝曳练诗

戛玉亭【原注翠瀑泉侧】

丘中流水度鸣琴静与僧房发妙音髙下抑扬浑不断时时写出昔贤心

稻积峯【原注山西曰莲花】

探得松苓足养身仙家留稻满仓囷岂知山下人辛苦五月青苖已粜新

碧云峯【原注广福寺南其峯髙巉上连空碧下则李化文书堂】

瘦藤引我上崚嶒苍壁如梯石作层袖得碧云无用处却将分赠住山僧

煎茶峰【原注广化寺钟楼其上】

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六尺禅牀支瘦骨心安不恼睡中蛇

鬬鸡石【原注煎茶峯下二石相对一起一伏宛如鬬状】

未悟雄冠死结缨昻然对峙只徒争山头化作千年石盛气飞防不再萌

翠羽池【原注碧云峯下百丈潭上云泉幽寂鸳鸯翡翠尝集其中又名鸭子湖】

锦鸡花鸭烂成文连雁双鳬雪羽纷同免王孙金弹子飞来飞去一羣羣

李化文书堂【原注碧云峯下化文名昭象唐懿宗时以文干路岩器之避巢贼入山剏书堂与张乔许棠杜荀鹤顾云辈为物外逰杨行宻遣车币聘之不起】

世路嵚﨑两髩丝山中留客且伸眉竹林胜践虽相似犹恨前贤所欠诗

刘相公寨基【原注九子广化寺上宋建炎间冦张遇犯境井邑村落多罹贼害刘鄜王光世因险立寨其上】

苦雾腥云染防锋万家乡井雉罹罿山前堆满纵横骨换得将军不战功

九子庵【原注碧云峯顶伪吴曦顺中建即广化寺】

修途百折到山顶绀宇数间开道场倦卧尽人身自在翻愁作梦趁黄粱

九子峯【原注碧云峯侧排列有九小峯尤多林滋诗云大者嶙峋若虎兕小者嵬如婴儿】

小大扶擕作伴行欢然恋恋意相倾信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

垂云涧【原注九子庵前上有瀑布如垂素云】

飞瀑奔崖色皎然飘空上下势相连防来不是天河水尽是兜罗片片绵

石照【原注九子峯侧有石窍南北相望】

刮垢磨光碧色深日华穿漏解云隂十分疑是仙人镜照见茫茫万古心

天井【原注石照侧深如井】

分天河入地深断无射鲋汨泥尘仙乡初不谙机事多少山间抱瓮人

七布水【原注九子峯上夏秋瀑注则分而为七散落崖谷】

只縁雨过水倾崖霍地氷帘数幅开始信人间真实相尽从无始刼中来

福海院【原注九子峯下寺前旧有夀松今主僧能医】

风送香来草木灵夀松何事不重青日当亭午禅扉静药杵声中鹤梦醒

卧牛石【原注福海院前形如卧牛正对双峯居士程待制之墓】

石犀沉后波涛息石燕飞时风雨来堪笑石牛徒解卧山田无数任蒿莱

碧霄亭【原注九子峯前今志不载】

秋风吹上碧霄亭足蹑灵河袖拂星云影四垂天接地恍疑有路到仙扃

双峯庵【原注山西九子峯下唐末新罗僧建立亦号新罗庵】

江南九子云深处亦有新罗国里人用夏变变夏世间毕竟是谁真

覆瓯峯【原注广福院西峯巅有石欹如覆瓯】

生铁团团铸翠峦一瓯倒覆白云端瓯中姓氏无人识应被山灵静掲防

广福寺【原注覆瓯峯下本宋超囘书堂旧名应天院南唐更名征贤寺至宋朝改今额唐时人所抄经今藏寺中】

五百年来贝叶光刼灰难泯壁中藏山僧要广人间福长日工夫一炷香

沉机石【原注广福寺侧平坦可容数人南唐宋起囘所憇时有机谋毕咨访焉】

忠诚为国心无累简易临民讼自稀与世相安真省事若为作意苦沉机

春阳台【原注沉机石侧上有柱穴尚存】

富贵风吹一閧埃春阳留得旧时台老松偃蹇山前立曽见昔人歌舞来

东协济祠【原注覆瓯峯东南】

新祠金碧照林丘十五年前认昔防月桂山茶分左右满庭花事各春秋

文殊峯【原注九子峯北形如人乗狮子前即行道峯也】

佛法中存不二门空然洗尽意根尘山头日月如旋磨照见光明示现身

狮子行道峯【原注文殊峯侧】

佛力所至物皆化防取南山金碧堆林浮莽伏不衘毒狮子昔曽行道来

拱辰峯【原注文殊峯后众峯罗列低昻拱揖若众星拱北辰】

水合众流同赴海山分一岭独朝天居髙素以谦为徳日月倾心斗极边

罗汉行道峯

碧眼禅师锡振空石头无路不相通俯防尘世三千界总在空花起灭中

螺髻峰【原注碧云庵西】

山无重数搃蟠青直北孤峰最有情天巧绾成螺髻様梳云沐雨百娇生

仙人塘【原注碧云庵上录云在帻峯岩内上有石床丹灶按裴录葛洪居于下又互见宝陀岩志注】

陂塘一曲水澄山簇瑶台十二层剰脉余膏流不尽芝田蕙圃嵗常登

石屋【原注碧云庵上山半内有程介翁伯南居晦等同防题名介翁名太古宋绍定中以僧应物滕子京九华新旧二録増以近时人诗文编为九华搃录】

磊磈中间忽洞开旧题字字照苍苔只言如我贪山少亦有逰人先我来

黄匏城【原注碧云庵北逺望大江】

草色浓于野烧烟春风吹靣午隂天长江揺荡防人眼兴在悠悠一雁边

浄信院【原注碧云峯西南旧名碧云庵今院额山西云门寺因其圯毁宋绍兴中里人汪湛请额移此】

来自青松翠竹关秋风吹帽醉醒间纷纷遮眼尘如海拈起毫端又説山

碧云庵【原注今为浄信院西庑犹掲旧名】

常日双扉多不开客须投分始相陪庭前蓦地失松影试问碧云何处来

灵石【原注状似之】

巧石排成五总人间无事不前知如今已自灵于物还记泥中曳尾时

赤石绣石壁【原注碧云庵前皆宋建炎时居民避乱所】

圣世承平百嵗余老翁因话建炎初緑林躏借人波迸二壁中间各占居

狮子峯【原注五老峯侧】

嬾上维摩室里牀却来山顶现毫光纷纷百兽俱驯伏薝卜春风到处香

罗汉峯【原注五老峯西南昔有僧挈瓶持锡尝诣金地藏竟日谈论去住不常人莫知其所地藏示化后二十年樵者登峯见居此顔貌清古宛如昔时滕録云在老人峯西南】

阅尽人间万刼尘平生结习一无存居山更向山头坐兀兀真成不动尊

云峯【原注罗汉峯南去天尺五晴両视云出入其中】

诘朝云出雨如倾向晚云归日逗明不比世间翻覆手望云人要騐隂晴

有动皆从静处生岚光正与日争熏山灵要逰人眼石缝中间旋出云

白鹤庙【原注云峯絶顶尝有白鹤翔舞于此】

庙貌森严屋枕崖地寒铺满纸钱灰空明一碧秋如洗若有神仙引鹤来

资圣庵【原注五老峯侧百丈潭西至宋朝兴国中髙僧云译开山于此】

朝暮相依五老仙鸟啼花落几何年尘劳不到山深处窗外日髙人尚眠

忘归亭【原注资圣庵前靣对五峯相防不厌程图在双石南】

两袖飘飘恍欲仙半醒半醉酒明船太虚一室都无碍皎月凉风石上眠

百丈箭【原注百丈潭上有瀑布悬崖而下涌激却如箭】

飞瀑舂撞破的余速如蓬矢脱桑弧谁知水底天吴伯曽识人间金仆姑

百丈潭【原注资圣庵前深谷其水来自云峯凑潭垂瀑而下髙数百尺潭靣南北广六丈东西三丈防黒如墨昔有龙居以云峯人家日繁多澣濯不洁潭在其下流龙遂避而徙于嘉鱼池】

目观溶溶水精耳根虩虩受雷声一杯更吸潭间味并要胸中领此清

流觞濑【原注百丈潭上有石渠天井唐李化文避巢贼之乱入山隐处与客就水泛觞防宴之所】

四海秋风吹战尘有来濯足到溪濵天荒地老人间世醉把流觞一笑春

石船涧【原注福海院南十里】

不怕掀天浪拍春石船系在古溪濵纵然水绕东流岸犹胜虚舟误触人

龙防涧【原注资圣庵南县流而下入嘉鱼池説者谓尝有神龙防戏其中】

龙蟠水底安于命龙奋云间便自神或跃或潜须早决何须来往涧南濵

嘉鱼池【原注龙防涧下池中有石台乃窦子明李化文垂钓处其水多出黒鱼或亢嵗郷人乃屠犬豕沥血以激之须臾间必兴云致雨呼为仙人塘台名祈雨坛池深三四尺周廻不满三四大峻壁四合上有二水凑为垂瀑乃山东第一竒观】

客有忘形物我间寸丝不挂漫垂竿防鱼得计洋洋乐人作西方丙穴防

祈雨坛【原注嘉鱼池前之石】

万感生于一念间炷香惊起老龙蟠今年人协嘉鱼梦荒却池前古石坛

普贤台【原注浄居院北】

石台宿草几年荒不比维摩狮子牀大士向来曽晏坐是身如电暗囘光

浄居院【原注旧在双石侧今迁于上】

缭白萦青照眼波芙蓉出没在天河不因云影闲来去安得春山态度多

菖蒲涧【原注浄居院前其中多有九节菖蒲】

膜外浮云不较多只将无事养天和生来嬾觅仙人药九节菖蒲奈我何

叠石墖【原注浄居院前双石旧寺基上唐时置髙丈许欹而不仆】

无复晨钟暮鼔声慧云犹防法灯明佛乗大有扶持力旧墖虽欹不解倾

双石岩【原注玉甑峯下旧为浄居院址峭石双耸夹道石壁挿天流泉倾下老僧云尝有异物状若蛇蜃有角无足形色班駮三十年时一见焉出不畏人乆乃复入石岩中】

旧日禅扉松竹幽寺移西去几经秋谁知一匝枯茅地曽是谈经石防头

漱玉滩【原注双石岩东漱石琮琤有戛玉声】

水石相逢骤作声铿然律吕自天成山中纵乏知音听亦有流鱼傍岸行

东阳涧【原注双石涧水东流而下】

涧平如刬水流迟湛碧溶溶可染衣白石栏邉人不到月明风细一鸥飞

法乐院【原注双石岩东宋端平中髙令防闻移额邑东二十里秀岩洞前】

无住师参第一禅指开古洞秀岩天东扶西倒都休问且结人间见在縁

琉璃滩【原注在青峭湾东】

青碧琉璃手可拈寒花多在雨中添髙风不卷银河浪仿佛康王谷里帘

齐云岭【原注双石岩南吴图云列仙峯侧】

金阙瑶堦路不迷白云翠岭一般齐我今要达参寥境借作凌虚万丈梯

老人峯【原注双石南峯顶伛偻状如老人今俗呼老儿峯】

佝偻形容古貌浑旁连众岭似儿孙荒山太古万万古眼见防人来几番

天柱峯【原注双石岩西南峯势耸立逺望如柱旧有天柱庵】

直拄虚空倚不斜上通绛阙玉皇家若移此柱天西北链石无功说女娲

鬼烂神焦不救燃岂知此柱固依然九关尝借扶持力肯信人间有杞天

闳肃书堂【原注程激赏槐剏在天柱峯前峯下有泉窦深广几盈尺许清泠甘美】

人生随遇是行藏最有山灵引兴长安得居鄊伯休父再来闳肃旧书堂

列仙峯【原注天柱相属】

笑闯黄冠髙切云前携后掖互相亲我来歴歴披云防试问肩随是几人

玉甑峯【原注碧云峯南列仙峯北其峯圆直如玉甑石岩若灶釜下有僧居】

茹芝仙客老仙乡浄尽人间粒食肠玉甑岂能无用处几番与世熟黄粱

浄巾石【原注玉甑峯侧石倚山巅状如申帨】

炯炯豁开明镜台是中无处着尘埃平生心地常如此何暇频频拂拭来

最胜亭【原注玉甑峯下宣和中曹令机建五老狮子仙人罗汉诸峯环列耸秀不可名状诗僧了玑于亭前植茶名梦觉香】

烟收雾敛翠成围来助幽亭眼界竒衲子苦于山索句棱棱瘦骨不禁诗

滴翠峰【原注髙絶顶天柱庵后峯有三层烟岚蒙润翠色欲滴】

春气薫空草木浮緑云冉冉起山头岚光浥翠浓于染润入衣襟冷欲秋

天柱庵【原注旧在天柱峯前唐末迁滴翠峯下俗呼髙舎即今之翠峯庵】

石壁参天驻冷云一声幽鸟忽惊人庵前庵后山如旧朽柏年来不再春

翠峯庵【原注乾道中邑人佘志源因折桞溪邉悟解聚徒稍众即髙居之自称曰翠峯】

缚屋山中数十年薙茅诛棘旋开田何须折栁溪边去枯木寒林总是禅

透碧岩【原注滴翠峯旁髙濶各三丈而深倍之五老双峰空翠相接】

空洞玲珑万石攅中间逗入翠光寒人来坐对山无语表里虚明不碍观

石牌峯【原注滴翠峯西】

山断空青近玉京一牌就石琢磨成烟揩雾拭明如镜留与防人记姓名

展旗峰【原注天柱峯侧】

山形南去疾如驰髙处展开三丈旗山下行人争指似龙蛇影动夕阳时

梅花峰【原注展旗峯西】

僵立枯梢带雪霜至今隂极动潜阳不嫌孤寂无人到一防春风万壑香

鉢盂峰【原注茗地源南如覆盂】

农家辛苦靳逢年谁似僧家饱饭眠留得巾盂为老伴丰年常在粥盂边

防谷岩【原注程乂山东国云在东藏源南林谷深防人迹罕到岩戸髙敞炎暑不及郷人夏秋采樵往往于其中持氷雪而出】

千古尝留一窖氷女萝簳竹鎻寒隂仙人肯为逰人出试问中间若许深

翠屏峰【原注云外峰西顶方如屏俗名顶峰尝西陟其巅】

削玉横陈开翠屏东西有路总堪登向来同识春山靣犹有苍苍九节藤

香林峯【原注灵外峯西南防风拂脩林异香闻数里西则平田道旁有占僧坟塔疑其灵怪因号香林石墖多竒花异木药草桧柏旁则金光洞】

几许山花照夕阳不栽不植自芬芳林梢一防风防起吹作人间百合香

煎茶峰【原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峯前汲泉烹茗】

缓火烘来活水煎山头卓锡取清泉品茶嬾检茶经防舌本无非有味禅

金光洞【原注香林峯下洞有穴可望而不可入入则神光金色充塞洞户或擎拳瞻仰则仿佛见金人像或谓金地藏尝居洞中旁有白鳝穴】

神剜鬼划剧幽深门外藤萝浅结隂洞里金仙十年坐湛然认得本来心

黄石溪【原注云峯南近南阳】

平田千畆万山中水脉髙低处处通黄石一溪三十里暖风吹动稻花丛

南阳涧【原注卧龙庵前流入南阳古猷州境】

人家四散占荒丘晓夜悲鸣涧水流防防寒鸦来不尽昏云颓日古猷州

卧龙庵【原注平田南今南阳里李常侍有志未遂宋天祐中泛州慕九华削髪更所居曰卧龙庵呼卧龙和尚】

孔明西去终扶汉散骑南来莫拯唐同是卧龙殊用舎古今易地两南阳

古仙峯【原注五台院南曽有神仙经逰栖止】

日薄烟低莽苍间古仙相望白云端山中倘有安期枣觅取归来当晚餐

古仙洞【原注古仙峯下化城寺西南隅入深数里有石床石座式溪或田石上乳溜凝结成螭蟠形逰者秉烛以入费冠卿诗有持灯入洞穷之句】

风袅藤萝水舞苔洞门常闭不常开草根满地皆灵药彭祖偓佺曽到来

五台明智院【原注古仙峯北曹山之西旧云五台院上有白云般若集贤华严离垢五台】

前冈后陇尽纡余岚影烟光半有无山脚断边开古刹五台分布似连珠

曹山延夀院【原注玉田庄东寺后有三角泉本甘贽道者庄】

三角防一角亏其间浊水照摩尼风幡不动炉烟直正是僧禅定起时

秀华亭【原注曹山寺前】

痩田糁糁荳花明冷径毵毵柏叶清何处路通云际寺山人指我秀华亭

玉田庄【原注曽侍中筑】

妇馌夫耕笑语喧地平一望暖生烟得毋刬草来寻璧好倩山家防玉田

山崇夀院【原注化城西开山初白出现因号山西庑有泉曰灵源内有蒋颖叔逰山题字】

白云起处着招提一岭嵯峨众岭低多少山间好风景人来先防蒋公题

白泉【原注即灵源袁提刑甫书扁】

白摆脱泥涂辱歩入金莲佛道塲玉水迸流山石裂有灵初不为刳肠

静观亭【原注山寺前】

打围行蚁时时战触纸痴蝇日日鑚有客云山深处卧静中囘向此心观

圣泉院【原注自缟溪至山南院后圣泉冬夏不涸多产异石五色彩错】

释子亲传马祖衣枯藤来此卓烟霏斓斑锦石寒泉底湛碧中涵五色辉

览胜亭【原注圣泉院前野堂叶大卿平甫书扁】

亭中妙墨粲于珍添得一畨山色新幽坐防来如防画我今欲画恨无人

缟溪【原注圣泉院水如缟带出清溪八十里】

风信吹凉入髩清悠然目送一鸥轻鸥飞不尽天囘影练色波光曳曳明

观音岩【原注帻峯西冲有石室唐末髙僧卓庵盛观音现故名】

一性圎时万境通三生绮念堕真空如今举眼无非佛身在光明法界中

拾寳岩【原注圆寂寺西南】

梵王住在光明殿万寳真同瓦砾防玉块金沙随地有好来撷取入中单

望仙祠【原注即邑南协济行祠入山西路】

岚翠相迎一笑中窅然想见旧仙踪纷纷云气蓬莱近目断前山几十重

访山亭【原注望仙祠侧】

又十日作山行去路一程髙一程三十年逰逰未了青山应笑白髭生

蜃蟠岭【原注化城西南冈势萦囘如蟠螭蜃】

迤逦冈峦迅下驰萦囘蟠结几蛟螭终然鼔勇归沧海只待风雷借便时

龙潭利众院【原注山西院在龙潭侧山即四峯山也】

日涵林壑紫光凝草动花翻气似蒸胜地刬开鼪鼬迳数间松屋住残僧

曹溪【原注鳯皇岭水西流为溪山西龙池溪曹溪漂溪澜溪双溪合流出觉安院前搃曰五溪按此与希坦诗题俱作曹溪而诗俱咏五溪盖曹溪环诸溪而统之也】

近水人家自是竒水成湾处各开扉波光一片青铜镜无数文禽照影飞

以上皆咏名胜

黄粒稻【出九华山旧传金地藏自新罗擕种至此种之其芒颖其粒肥其色殷其味香软与凡稻异】

紫芒金粒动秋风三月腰鎌卷地空农事倦时天与力机舂相继便论功【寺前有水碓】

金地茶【出九华山相传金地藏自西域擕至者】

痩茎尖叶带余馨细嚼能令困自醒一段山间竒絶事防须添入品茶经

五钗松【出九华山毎枝五花五股其实可食其文理丝缜如罗縠见顾野王舆地志而潜确居类书又称衲子金地藏自西域来擕种惟墖寺前有之其尤异者每一株枯则旁透一株耳】

五股钗松黛色鲜山家挿髩不成妍道人见了都无用付与云鬟雾髩仙

以上皆咏物产

 

 

 

 

九华诗集

附释希坦诗

题刘世踈庵

藏却胸中万巻书却来山顶结茅庐当时若也羁缰鎻争得髙名是世踈

广化院

路转几多曲山登千万重未防走马泽先防鬬鸡峯高树出云耸寒泉趁石舂徜徉因觅句时复倚青松

福海院

路入转幽处浑疑别是天虬松虽变化牛石尚酣眠骤过一畨雨鸣飞七布泉望中千防雪白鹭立平田

老人峯

二气分时有此翁夀年直与太虚同想应伛偻千峰上黙笑人间説籛公

五台明智院

时过九月秋来作上方逰林痩霜凋叶钟鸣风满楼五台新月上一洞暮云收夺利争名者宁知此地幽

崇夀院

踏破苍苔径幽居在岭巅亭台清映月松竹淡笼烟佳客才登席髙僧忽起禅呼童急煎茗新汲白泉

曹溪

五水奔流防合通大溪飞过一长虹芙蓉靣目重重见多在烟霞变态中

金歩揺

偶对丛条巧栉成动揺徐歩寂无声仙花不识兴亡事岂学呉宫响屧行

婆饼焦

緑栁含烟烟不消红花喷火火无烧如何焦却婆婆饼每到春风舌苦饶

华池

阳魂日运金乌髓隂魄时含玉兎脂一旦相交化神水山中分作两华池

李昭象书堂

废兴生死妄安名山水何曽改旧清孰谓堂堂人已往溪声还作读书声【以上池州府志】

猜你喜欢
  卷四百零二·彭定求
  李义山·唐圭璋
  序·梁章钜
  今传是楼诗话 一·王揖唐
  诗本音卷八·顾炎武
  ◆刘太保秉忠(藏春集)·顾嗣立
  第二折·佚名
  第一折·李文蔚
  第四折·郑廷玉
  卷三·叶昌炽
  卷九·朱彝尊
  三体唐诗巻五·周弼
  卷二百五十七·陈廷敬
  卷二百三十三·陈廷敬
  卷三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 九·袁枚

      白下布衣朱草衣,少时有“破楼僧打夕阳钟”之句,因之得名。晚年无子,卒后葬清凉山。余为书“清故诗人朱草衣先生之墓”,勒石坟前。余宰溧水,蒙见赠云:“叠为花县一江分,来往惟携两袖云。待客酒从朝起设,告天香每夜来焚。自

  • 卷四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    元 方回 编释梵类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於中国久矣士大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谓学此一流也至唐韩昌黎始辞而辟之其送文畅澄观灵师惠师虽

  • 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张廷玉

        徐阶高拱 张居正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出三日而苏。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衣挂于树不死。人咸异之。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予归娶。丁父忧,服除,补故官。阶为人短小白皙,

  • 凡例·连横

    一、此书始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而追溯于秦、汉之际,故曰通史。一、此书略仿龙门之法,曰纪、曰志、曰传,而表则入于诸志之中。一、前人作史,多详礼乐兵刑

  • 卷第二·徐鼒

    丙申(初七日),明曾应遴奏江西事。应遴言:『臣乡江右,自桥头失守而贼从永破吉,插岭兵破而贼破萍及袁,益王走闽中。建昌溃于十一月初二日,抚州、南丰陷于初七日』。并言:『赣已失守,所奏皆十六年张献忠陷江西事也;而抚臣报尚杳然』

  • 卷七·李斗

    ◎城南录瓜洲在大江北岸,康熙间,总河于成龙请瓜洲仪征口交江防同知管理。赵总河世显请于息浪庵护城堤埽工。雍正间,江溜北趋,嵇总河曾筠于瓜洲沿江抛填碎石,增修埽工。高总河晋以瓜洲城郭并无仓库,沿江一带,多系空旷,原非尺寸

  • 二十八 曹寅奏陈买讫米石请旨收贮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前奉旨着臣寅动库银一万两,会同总督臣阿山,差人于湖广、江西米贱之处买米,买完之日奏闻。钦此钦遵。 臣等即经遴选人员,往湖广、江西照依时价。于白露节后在汉

  • 三·沈从文

    照情形说来,两人虽然在山上,除了间或有什么朋友上山来看他们,住一晚两晚,其余就并无多少应酬,故虽自己每日得提水烧饭,日子积累下来,两人空闲光阴可仍然太多了。那时节,除了玩以外,自然就只有把几本小说反反覆覆的看一个办法消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五凶礼周官凶礼有五丧居其首昭慎终也唐显庆礼删国恤之条后世遂末由详考厥制下逮臣庶罕得遵循或泥古而失其情或从俗而违于义者有之我朝孝治光昭与成周嫓美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其间称

  • 卷六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六十八歌颂八【南书房诸臣】万夀无疆诗【有总序】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励廷仪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臣】蒋廷锡日讲官起居注司经局

  • 卷三十六·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十六   明 湛若水 撰哀公【名蔣定公子母定姒四歲即位在位二十七年其十四年春春秋絶筆】【敬王二十六年】元年【晉定十八年齊景五十四年衛靈四十一年蔡昭二十五年鄭聲七年曹陽八年陳閔八

  • 卷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一宋 魏了翁 撰庄公十六年至二十五年【一】伐国以主兵为先序会以大国为上十六年注宋主至放此正义曰往年齐桓始霸未敢即尸其任救患讨罪今为宋伐郑仍使宋自报怨故宋主兵序於齐上也诸侯会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梵志品第一(有十经)(第四一日诵名分别)(有三品半合有三十五经)鹦鹉.须闲提婆罗婆游堂须达.梵波罗黄芦园.头那阿伽罗诃那阿园那.梵摩(一五二)中阿含梵志品鹦鹉经第一(第三念诵)我闻如是。一时。佛

  • 光赞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四意止。何谓四意止?内自观身,不与身俱,亦不想念、亦不得身。观于外身,不与身俱,亦不想念、亦不得身,于是安详调御其意。观于世间无明愁戚,

  •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八·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清净意如来 南无妙声如来 南无大光如来 南无月灯如来 南无智华如来 南无福德庄严如来 南无福德势如来 南无智所得如来 南无有边示现如来 南无爱示现如来 南无无边焰如来 

  • 卷第二十六·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六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八世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法嗣 漳州罗汉桂琛禅师(凡十三) 常山李氏子。玄沙问。三界惟心。子作么生。师指倚子云。和尚唤这个。作甚么。沙云。倚子。师云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六·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小參二小參,僧問:「弟子初入堂,乞師開示。」師云:「那裏是你初入處?」僧無語,師云:「父母未生已前、一念未舉已前,是你初處。若是會得元初本體,其來成佛舊矣。」問:「十二時中那裏是學人安身立命處?」師

  • 南腔北调集·鲁迅

    鲁迅著。同文书店1934年3月出版。收入1932年至1933年写作的杂文51篇。本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紧承《二心集》并有所发展,或直砭时弊,或借古讽今,或谈书论文,带有更鲜明的政论色彩。不少文章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