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湛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秦湛字处度,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之子。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学,善画山水。词存《卜算子》一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极目天涯百尺楼,人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

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秦湛词作鉴赏

这首词,当中四句具体写怀人,末二句则怀人的基础上集中笔力抒发愈遣愈浓的愁情。全词写景抒情两方面均别具一格,饶有情韵。

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风中胜景。“春透水波明”,以水写春,是说春光已透,水波澄澈如镜。“寒峭花枝瘦”,是说春寒优,所见之花有未开者,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颇为生动传神。以上两句一反当时词坛绮靡凄婉、柔媚香艳的词风,营造出瘦骨凌霜、刚健峭拔的词境。

三四两句直抒词人心中痛苦的离情。这春光明媚的时刻,他看到那瘦小的花枝,不禁忽有所思,这种感情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许这瘦小的花枝幻化为他那恋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觉地极目天涯,想看到恋人曾经居住过的那座高楼。“天涯”,极言其远:“百尺”,极言其高:四字虽很通俗,却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人楼中否”一句,以自言自语的问句,点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表达了他对分别已久的所恋者无限深厚的情意。

过片两句紧承前意,描写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称四合香。“金凫”,即金鸭,指鸭子形的铜香炉。“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本置骰子两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谓之叶子戏。其法中国已失传,流传至日本,称飞双陆,现尚存。词人回忆当年楼中,四和香的烟缕从鸭子形的铜香炉中缓缓升起,袅袅不绝。他和那个女子正作双陆这种博戏,女子玩弄双陆的纤纤玉手,使他历久难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词人只是感情的抒发中顺带说出,自然而又妥贴,这比作专门交代要高明得多。

结拍两句,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此处连用妙喻: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浣;而借以浣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浣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这两句用一个比喻,以后一句加强前一句,使情绪更推进一层;而两句之间,又用两个“情”字构成顶真格,衔接紧密,语气连贯,词人的感情似不可遏止,倾泻而出。因此显得不柔媚、不凄婉,与起首所定下的峭健的基调相一致。这样就把它从传统的花间风格区别出来。

南闲胡仔称秦湛(秦观之子)的词“藕叶清香胜花气”“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这一评语,用以评折此词的艺术特色是十分恰当的。

猜你喜欢
  郑庶·唐圭璋
  真山民集·真山民
  第五出·李开先
  卷四·詹安泰
  金渊集卷四·仇远
  中州乐府·元好问
  卷三百十四·陈思
  卷九十一·朱彝尊
  道乡集补钞·吴之振
  卷二十一·郭元釪
  卷一百九十四·陈廷敬
  巻十·佚名
  再别康桥·徐志摩
  山谷内集诗注原注【年谱附】·黄庭坚
  王沂孙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廖世美·唐圭璋

      烛影摇红   题安陆浮云楼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

  •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臧懋循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元)王晔撰●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七星官增寿延彭祖 正名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楔子〔老旦扮卜儿上诗云

  • 卷七·朱昆田

    題《秋原放牛卷》二首圈角常懸一縹壺,花村草市酒堪沽。每思細雨溟濛裏,寫作騎牛第二圖。○最憶秋田粳稻香,催租吏不到村莊。閒跨烏牸尋鄰叟,橫笛歸來已夕陽。七月十四夜立秋二首我本悲秋客,天涯怯素秋。吳根縈夢寐,海角又勾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柯劭忞

      忽都虎 曲出 阔阔出 察罕 木华黎 塔出 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韩嘉讷   忽都虎失吉,垮垮儿氏。太祖征塔塔儿,虏其部众。得一带金鼻圈之小儿,归于诃额伦太后。太后曰:“是必贵种。”遂养以为子,赐名忽都虎。   十余岁

  • 序·沈德符

    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家庭间又窃聆父祖绪言,因喜诵说之。比成童,适先人弃养,复从乡邦先达,剽窃一二雅谈。或与陇亩老农,谈说前辈典型。及琐言剩语,娓娓忘倦,久而渐忘之矣。困厄名场,梦寐京国。今年鼓箧游成均,不胜令威化鹤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五)·陈寅恪

    此期河东君与卧子之关系已如上述,茲附论河东君此期嘉定之游。就所见材料言之,河东君嘉定之游前后共有二次:一为崇祯七年甲戌暮春至初秋,二为崇祯九年丙子正月初至二月末。今依次论述之。虽论述之时间其次序排列先后有所颠

  • 第一章 缘起·陈寅恪

    ○咏红豆(并序)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适发旧箧,此豆尚存,遂赋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旨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送客筵

  • 卷一·佚名

    兵部题行「兵科抄出两广总督李题」稿(崇祯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行)兵部题行「兵科抄出福建巡抚朱题」稿兵部题行「兵科抄出江西道御史周昌晋题」稿(崇祯元年四月初七日行讫)候代两广总督李揭帖(崇祯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到)兵科抄

  • 提要·明周玺

    臣等谨按垂光集二巻明周玺撰玺字天章号荆山合肥人宏治丙辰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桢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上巻载疏十三篇上于宏治朝者七上于正徳朝者六言皆痛

  •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范晔

    (窦融)◆窦融传窦融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人。七世祖窦广国,是孝文皇后的弟弟,封为章武侯。他的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从常山迁来。窦融从小就是个孤儿。王莽居摄年间,为强弩将军王俊的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被封为建

  • 杜审言传·欧阳修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晋朝征南将军杜预的后裔。考中进士,任隰城县尉,自恃才高,处世高傲而被人妒忌。苏味道为天官侍郎,杜审言参加考判,出来对别人说:“味道必死。”人们惊问原因,审言答说:“他见了我的判文,将要羞死。”又

  • 狄青传·脱脱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1038~1040),西夏赵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敌军打败,士兵

  • 论语商原序·周宗建

    圣贤教世之言皆权也悟有髙下权亦随之因病起方药从病转如诊疾者不问其病坐何家而防以参苓甘术混而投之药良而病愈长矣不乃为设方诸贤大笑乎余幼负钝根长无颛学每有疑义仅一质之家严而愚不能悉记也佣书十年尝为诸弟子所

  • 告国内佛学同志书·太虚

    国内诸善知识均鉴:太虚誓施舍身心以弘佛法,十余年来,对于一切艰难毁谤皆所不顾,想诸公中亦不乏深知者。比年熟察中国之事变,皆从世界各国而来,非世界有力诸国,对于佛法有相当之信解,则中国之佛教,亦必常有摇动不安之形势。故甘

  • 宗镜录卷第四·延寿

    夫所言心法者。云何是心。云何是心法。答。了尘通相。说名心王。由其本一心。是诸法之总原也。取尘别相。名为数法。良因其根本无明。迷平等性故也。辩中边论云。若了尘通相。名心。取尘别相。名为心法。问。此一心法

  • 卷第四·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四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建州董岩禅寺语录 上堂。拈香祝圣竟。乃云。诸昆仲。若论佛法。列位未出禅堂门。博山未出方丈门。早已漏逗了也。又何待打鼓升堂。拈槌竖拂。扬

  • 九 参禅宜观心·正果法师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用功;所谓实悟,必须悟在无所得处。所以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似一物即不中,岂有死执一法能参禅!然而沩山灵祐禅师

  • 师子月佛本生经·佚名

    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猕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