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窦融)

◆窦融传

窦融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人。七世祖窦广国,是孝文皇后的弟弟,封为章武侯。他的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从常山迁来。窦融从小就是个孤儿。

王莽居摄年间,为强弩将军王俊的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被封为建武男。妹妹为大司空王邑的小妻。家住长安中,出入贵戚,交结乡里豪杰,以任侠行义驰名;然而服侍母亲兄长,抚养弱小的弟弟,在修仁行义。

王莽末年,青州、徐州一带贼起,太师王匡请窦融为助军,一起东征。等到汉兵起,窦融又从王邑败于昆陽下,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王邑举荐窦融,拜为波水将军,赏黄金千斤,引兵到新丰。王莽败,窦融率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赵萌以窦融为校尉,很器重他,举荐窦融为巨鹿太守。窦融见更始新立,东方还在扰乱,不想出关,想到高祖父曾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也为武威太守,几代人都在河西,知道当地的风俗习惯,就独对兄弟们说:“现在天下的安危还不可知,河西富饶,以黄河为带很是牢固,张掖属国有精兵万骑,一旦发生紧急事变,杜绝黄河渡口,就足以自守,这是我们遗留子孙后代的好地方啊。”兄弟们都同意。窦融就在当天求见赵萌,辞去巨鹿太守,要求到河西去。赵萌向更始说了,于是得为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大喜,即带着家属到西北去了。到了张掖,安抚结交当地豪杰,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很得四方民众的欢心,河西很快地归附于他。这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和所有州郡豪杰,窦融都与他们厚交善待。

等到更始败,窦融与梁统等计议说:“今天下扰乱,不知结局如何。河西险要处在羌胡中间,不同心协力就不能自守。权力都是一般大,又没有一个统率。应当推举一人为大将军,共保五郡安全,以观察时局的变化。”商议已定,对大将军人选互相谦让,都以窦融世代任河西官吏,受大家敬重向往,于是就共推窦融代理河西五郡大将军职务。这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都是孤立无所党属,就共同以书信告示他们,二人即解下印绶辞去。

于是以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辛肜为敦煌太守,厍钩为金城太守。窦融仍居属国,兼任都尉职务不变,配备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俗朴实,而窦融等政治也宽和,上下相亲,安然富裕。修兵马,习战射,明边防烽火警报,遇到羌胡侵犯边塞,窦融经常亲自率军与诸郡一起赴救,都能如期到达,常常打败入侵者。后来匈奴也吸取了教训,很少再来侵扰。而依附在塞内的羌胡都震慑亲附,安定、北地、上郡等地遭到凶饥的流浪人口,都络绎不绝地来归。窦融等远道听说光武即位,就心想东向洛陽,因河西相隔遥远,无法自通。这时隗嚣先用建武年号,窦融等人受正朔,隗嚣都假其将军印绶。隗嚣外顺人望,内怀异心,派辩士雍率游说河西说:“更始当了皇帝,很快就败亡了,这是一姓不能再兴的效验。今如认定一个主子,与其建立依属关系,一旦受其控制,自己手中的权力就丢失了,以后如遇到危险,就后悔莫及了。现在豪杰竞争,胜负未决,当各据地盘,与陇、蜀合从,高可像六国一样成一国之王,下也可以像赵佗一样做个南海尉哩。”窦融等于是召集豪杰及各太守一同计议,其中胆智之士都说:“汉继承了尧的宗统,历数修久。现在皇帝姓号见之于河图赤伏符图书,自从前世博物道术之士谷子云、夏贺良等都揭示汉当再受符命,很久以前就说了,所以刘子骏改易名字为刘秀,望能应验符运。到了王莽末年,道士西门君惠说刘秀当为天子,于是准备立刘子骏。事情发觉后刘子骏被杀,观看的老百姓说‘:刘秀真是你们的主子啊。’这是不久前暴露出来的,有智之士所共见的。不讲天命,我们姑且以人事来评论:现在称帝的有数人,而洛陽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观符命而察人事,天子之位他姓大概是不相敌的。”诸郡太守各有宾客,有的赞成,有的反对。窦融详加比较分析,于是决策东向。

五年(29)夏,派遣长史刘钧向光武呈上书信献上马匹。先是,帝闻河西完整富裕,地接陇、蜀,常想把窦融招来以逼隗嚣和公孙述,派使者向窦融通书信,恰好在路途上遇到刘钧,就一同返回。帝见刘钧十分欢喜,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就叫他回去,赐窦融玺书说“:诏令代理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慰劳你镇守边塞五郡,兵精马壮,仓库充实,百姓富裕,对外挫败了羌胡的入侵,对内使百姓获得了幸福生活。威德流闻,我为之虚心相望,只是道路隔塞,令我悒悒不已!长史所奉书献马都收到了,深知你的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陽,天水有隗将军。蜀汉相攻,权力在将军手中,你举足左右,就见轻重。以此而言,想相厚结难道有限度吗?诸事都为长史所见,将军所知。王者更迭而兴,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如想立齐桓晋文之业,辅佐微国,当努力完成辅佐功业;如要想三分鼎足,连横合纵,也应当视时而定。天下没有统一,我与你不在同一地域,不是互相吞并的国家。现在的议者,必有任嚣效法赵佗制七郡之计。王者有分土的但没有分人民的,自己好好处理自己的事情罢了。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有便来信。”于是授窦融为凉州牧。玺书既到,河西都感惊震,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网罗张立之情。窦融即再派刘钧上书说:“窦融暗自思忖,有幸托先君的末属,蒙恩为外戚,世代二千石。到我这一代,又列都尉,滥充将帅,守卫西北一隅。以委质于郡就易为辞说,以纳忠于君就易于出力。书信不足以深达至诚,所以派遣刘钧口头向你披肝沥胆。我把表里都显露出来,丝毫没有隐瞒。而玺书却盛称蜀、汉二主,三分鼎足之权,任嚣、尉佗之谋,令我痛伤。我窦融虽没有见识,还知道利害的分界、顺逆的区分。岂可背真旧之主,侍奉奸伪之人;废弃忠贞之节,而为倾覆郡国之逆行。抛弃已成之基业,而求毫无希望的利益呢。这三者虽然是问一个狂夫,还知道何去何从,而我窦融独何以用心呢!谨遣同母兄弟窦友到京,口头陈述我区区之意。”窦友到高平刚好隗嚣反叛,道路阻绝,只得返回,另派司马席封从小道到洛陽呈上书信。帝再遣席封赐书窦融、窦友兄弟,对他们安慰鼓励非常周到。窦融既已深知帝意,就写信给隗嚣责让他说:“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亲遇危运之世,国家不利之时,将军守节不邪,奉事本朝,并长子隗恂委身于国,无疑的诚心,于此可见。窦融等所以欣然敬佩将军崇高的忠义,愿意为将军效力,正是为了这个缘故。

而后来将军为了一时的私忿,改变节气另图大事,君臣之间兵戎相争。抛弃已成之功,另造难成之业,背山东之义,通西蜀之谋,百年累计起来的成果,毁之一旦,岂不可惜!是不是你下面的人贪功献计,以至如此呢?融实在为之痛惜!当今西州地势局促,人兵离散,辅助别人容易,自创局面很难。假如走错了路还不回头,听到道理还在迷惑,不是被南面的公孙述所吞并,就只有加入北面卢芳的一伙了,依靠虚交而改变强劲对手,依赖远方的救援而轻视眼前的劲敌,看不到有什么好处。融听说智者不危害众人来举事,仁者不造**忠义来徼功。今以小敌大,对众人安危怎么说呢?弃子徼功,对你子之义又怎么说呢?而且你当初臣事本朝,稽首北拜,是忠于臣节。后来遣子入朝,流着眼泪送别,是慈父的恩情。一下子把忠臣之节慈父之恩全都抛弃,叫吏士们怎样看你呢?忍心抛弃骨肉,叫留子又怎样想你呢?自起兵以来,转相攻击,郭城都成了丘墟,生人多死于沟壑,今天残存下来的,不是从刀缝中逃过来的,就是些流亡的单身。到现在伤痍之体还没有痊愈,哭泣之声还在耳际哀鸣。幸赖天运稍为缓和了一点点,而将军又要重生灾难,这是要使久病者不得恢复,幼孤者再罹流离痛苦,其为悲痛,尤足怜悯心伤,言之使人酸鼻!庸人尚且不忍,何况仁者呢?融听说为忠容易,但要忠得适宜实在很难。替人忧虑得太过分了,难免是以德取怨,我知道我将以言获罪于将军了。区区所献,望将军省悟。”隗嚣不接受,窦融就与五郡太守砥厉兵马,上疏请示出师日期。帝非常嘉美窦融的举动,就赐窦融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

诏书回报说“:每追念外戚,孝景皇帝出自窦氏,定王,景帝之子,是我的先祖。以前因魏其一言,得继正统,长君、少君尊奉师傅,修成很好的德行,延及子孙,这是皇太后神灵,上天保佑汉朝啊。从天水来的人,传写将军责让隗嚣的书信,痛入骨髓。叛臣看到了当股忄栗惭愧,忠臣看到了当酸鼻流涕,义士看到了当心明眼亮,不是忠孝诚恳,怎能这样?德薄的人怎么能忍受!

隗嚣自知失掉河西帮助,族灭之祸就将到来,想进行挑拨离间,造谣惑众,以便转相解说勾结,以成其奸。又京师百官,不了解国家及将军本意,多采取虚伪,夸大荒诞胡说,使忠孝失望,传言失实。毁誉之来,都不是偶然的,不可不思。现在关东盗贼已平定,大军今当全部向西,将军请秣马厉兵,以等待会师。”窦融接到诏书,就与诸郡守率兵进入金城。

起初,更始时,先零羌封何诸种杀了金城太守,占了金城,隗嚣遣使贿赂封何,与他结盟,准备使用他的部众。窦融等因此出兵,进击封何,大破其军,斩首千余级,得牛马羊万头,谷数万斛,因而依据黄河耀武扬威,以等待光武的到来。后因大兵没有进发,窦融才退还。帝以窦融说到做到,更为嘉奖,诏令右扶风修理窦融父亲坟墓,用大牢祭祀。几次派遣轻骑往来,馈赠四方美味食品。梁统就使人刺杀张玄,因此与隗嚣断绝,都解下所假用的将军印绶。

七年(31)夏,酒泉太守竺曾以弟报怨杀人而离郡,窦融秉承帝意拜曾竺为武锋将军,以辛肜代竺曾为酒泉太守。秋,隗嚣发兵侵犯安定,帝准备亲自西征,先告诫窦融出兵日期。正好遇雨,道路阻塞,且隗嚣兵已退,就停止了。窦融到了姑臧,被诏罢归。窦融恐大兵延久不出,就上书说:“隗嚣听说你将率大军西征,窦融派兵东出,士兵騷动,计议不予抵抗。隗嚣将高峻之流都想逢迎大军,后来听说大军已退,高峻等复起了疑心。隗嚣扬言东方有变,于是西州的豪杰们再往附从隗嚣,隗嚣又引公孙述将领,令他们守城门。窦融孤弱,介于陇蜀之间,虽有陛下威灵,还须从速救援。国家当其前,窦融兵促其后,缓急交错使用,首尾互相照应。隗嚣势蹙迫,进退不得,就必定破他了。假如大军不早进,久生疑窦,那么外长寇仇志气,内示困厄虚弱,再使谗邪有机可乘,臣实在忧虑,请陛下哀怜。”帝深表赞美。

八年(32)夏,光武亲自西征隗嚣,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辆,与大军会师于高平第一城,窦融先派遣从事先问会见礼仪,这时军旅更迭兴起,诸将与三公错于道,有的背着使者喁喁私语。帝听说窦融先问礼仪,很高兴,就以此向百官宣示。于是大排酒宴举行盛大宴会,引见窦融等,待之以特殊礼节。拜其弟窦友为奉车都尉,从弟窦士为太中大夫。于是共同进军,隗嚣部众大溃败,所有城邑都归降了。帝以窦融高功,下诏以安丰、陽泉、蓼、安风四县封窦融为安丰侯,弟窦友为显亲侯。就依次封诸将帅“:武锋将军竺曾为助义侯,武威太守梁统为成义侯,张掖太守史苞为褒义侯,金城太守厍钧为辅义侯,酒泉太守辛肜为扶义侯。”封爵完毕,光武东归,派窦融等都西还镇抚原郡。窦融以兄弟并受爵位,久在西北镇抚一方,恐惧不能自安,几次上书请求派人替代。诏书回答说“:我与将军如左右手一样,你几次要求退位,为什么不晓人意呢?希望你勉励循教士民,不可擅自离开部队。”等到陇、蜀平定,诏窦融与五太守来京师奏事,官属宾客相随,车子千余辆,马牛羊遍野。窦融到,至洛陽城门,呈上凉州牧、张掖郡国都尉、安丰侯印绶,帝令使者退还侯的印绶。引见,就诸侯位,赏赐恩宠有加,倾动京师。数月,拜为冀州牧,十余日,又迁升为大司空。窦融自认为自己不是老臣,一旦入朝,位列功臣之上,每次召会进见,容貌和说话口气卑恭到了极点,帝因此更加亲近厚爱他。窦融小心翼翼,一直不能自安,几次辞让爵位,并求侍中金迁转达至诚。又上疏说“:窦融年五十三,有个儿子十五岁,性格顽劣驽钝,融朝夕教他学习经艺,不让他观看天文,见谶记,目的是使他恭敬严肃不惹是非,能循规蹈矩走正道,不愿他有才能,更何况是传给他以连城广士,让他享有诸侯王国的特殊待遇呢?”因而再次请在闲暇时接见他,帝不许。

后来朝事完了,窦融小心翼翼退到座后,帝知窦融又想辞让,就使左右传他出去。他日会见,迎窦融说:“前几天知公想辞职还乡,所以让你大暑天回家自便休息。今日相见,宜讨论他事,不得又讲辞职的事。”窦融因此不敢再陈请。

二十年(44),大司徒戴涉因所荐举的人偷盗黄金下狱,帝以三公参与职事,不得已避嫌免去窦融大司空职。

第二年,加位特进。

二十三年(47),代陰兴行卫尉事,仍加特进如故,又兼领将作大匠。弟窦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掌管禁兵。窦融再次请求辞职回乡,帝经常赏赐钱帛,掌管皇家饮食的太官时常送来珍奇食品。窦友死后,帝怜悯窦融年老气衰,派遣中常侍、中谒者到窦融卧室勉强劝进酒食。窦融长子窦穆,娶内黄公主,代窦友为城门校尉。窦穆子窦勋,娶东海恭王强女氵比陽公主,窦友子窦固,也娶光武女涅陽公主。显宗即位,以窦融从兄之子窦林为护羌校尉。窦氏一家有着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的特殊恩宠,都在同一个时期。自祖到孙,在京城官府邸第相望,奴婢上千,在众多亲戚功臣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永平二年(59),窦融从兄之子窦林因犯罪被杀。帝于是几次下诏书切责窦融,以窦婴、田虫分祸败的历史事实相训戒。窦融惶恐请归乡里,诏令归府第养病。岁余,接受窦融呈上卫尉印绶,赐养牛,上樽酒。窦融在宿卫十多年,年老了,子孙放纵胡为,多有不法。窦穆等与一些轻薄儿相交往,属托郡县干扰政事。因封在安丰,想让姻戚们都占据原来的六安国,就假托陰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休妻,而以女儿嫁刘盱。五年,刘盱被弃妻家上书报告情况,帝大怒,就将窦穆等的官职尽行罢免,诸窦中为郎吏的都携带家属回乡下老家,只窦融一人留在京师。窦穆等西至函谷关,有诏又将他们全部追回。适逢窦融去世,

时年七十八岁,谥曰戴侯,送了很多钱财帮助办理丧事。帝以窦穆不能修整高尚自己,而拥有大量财富,就常令谒者一人监护其家。谒者面奏窦穆父子自从失势,几次口出怨言,帝令他带家属回原郡,只有窦勋以氵比陽公主女婿得以留在京师。窦穆以贿赂小吏的罪名,被郡逮捕归案,与子窦宣都死在平陵狱中,窦勋也死在洛陽狱中。很久后,诏令接回窦嘉夫人与一个小孙子居洛陽家舍。

十四年(71),封窦勋弟窦融为安丰侯,食邑二千户,继奉窦融后嗣。和帝初,为少府。等到窦勋子大将军窦宪被杀,免就国。窦嘉卒,子窦万全继嗣。万全死,子会宗继嗣。窦万全弟子窦武,别有传。史官评论道:窦融开始以豪侠为名,在风尘中挺拔而出,投会天的间隙,遂由王侯之尊蝉蛲而出,终于荣膺卿相的显位,这真是徼功趋势的人啊。等到他爵位崇高完满,又能把权宠搁置在一旁,诚惶诚恐好像自己实在不得已,这又是何等的聪明啊!我曾经独自详细品味此子的风度,虽然他经纬国家的才能不足多谈,而进退去就之礼则是很值得说说的哩。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 天禧四年(庚辛,1018)·李焘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第二十二册 天命六年五月·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来保
  第72章 拿着人民当仇敌的蒋介石·冯玉祥
  三九 广思堂·周作人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司马迁
  王振传·张廷玉
  胡俨传·张廷玉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梁启超
  卷之二十三  革除遺事四(明)黃佐 撰·邓士龙
  卷二十六·佚名
  卷三百十五·佚名
  瑞异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彭定求

        卷590_1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李郢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   珊瑚树碎满盘枝。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崖崩苇岸纵横

  • 第二场 《三击掌》·佚名

    王 允 (白):两鬓白发似银条,枯树林崖飒风摇。所生三花无一子,闪得老夫无下稍。(白):老夫王允,于唐为臣,官拜一品首相,年老八十,所生三花,今乃二月二日,曾为三女一在十字街头,高搭彩棚,飘彩择婿。不料绣球落入丐儿薛平贵之手,我想吾女

  • 卷一百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一百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水云诗钞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後为黄冠师南归幼主平原公及从降驸马右丞杨镇丞相吴坚留梦炎参政家铉翁文及翁提刑陈杰与王昭仪清

  • 卷七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韦庄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遗】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疋马塞垣老一身如鸟孤归来辞第宅却占平陵居即事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姬人养蚕昔年爱

  • 御选宋诗卷五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一七言律诗七程俱九日写怀节物惊心两髩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畆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栁萧萧噪暮鵶别后有怀子我追用巾字韵作寄漉酒空峩五栁

  • 重订曲海总目提要·佚名

    黄文旸《曲海目》,通行的祗有扬州画舫录卷五的转载本。这一卷题名《重订曲海总目》,见于清管庭芬的《销夏录旧五种》。据管庭芬跋语,说是“得之于西吴书贾,而重订者不知何人”。或以为即出于管氏之手,但缺乏根据

  • ●史通会要上·陆深

    ○建置第一 史者国家之典法也自君王善恶功过与其百事之废置可以垂劝戒示后世者皆得直书而不隠故自前世有国者莫不以史职为重 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黄帝之世仓颉沮诵实居其职夏则终古商则髙势孔甲尹逸皆其选也周官大备则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佚名

    二帝通论尧舜之德【张谓 温公 范文正公 刘执中 颍滨 东坡 荆公】尧舜之德张谓曰尧有天下七十载将逊于位久难其人伯支许由全其节而固让羲仲和叔审其才而固辞帝德合于天天命归于帝帝尽善也我其试哉由是宾于四门纳

  • 苏耮传·欧阳修

    苏耮,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能背诵。二十岁考中进士,补任乌程尉。武后封禅嵩高山,要求荐举贤人才,升苏耮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说一日千里,王佐之才,苏生就是这样的人。”再

  • 伯帖木儿传·宋濂

    伯帖木儿,钦察人,至元年间充任哈剌赤,入宫为皇帝护卫亲军,因为人忠勇谨慎而授武节将军,负责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征叛逆乃颜时隶属于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麾下,败乃颜于忽尔阿剌河,追至海剌儿河。乃颜部将

  • 卷八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左拾遗田锡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疏曰臣伏念自忝谏垣今已周岁无一言可裨时政无一善上荅君恩盖以陛下

  • 天方性理图传卷四·刘智

      概言  第四卷乃发明第三卷未尽之意,人极之超妙也,有顿有渐。圣凡之分科也,有天有人。知其顿,不知其渐,则其顿不可以为法。盖顿起者,一二人之路。渐入者,千百人之路也。安于凡,不希于圣,则无论天事人事,皆自弃之矣。盖知耻

  • 第一章 7·辜鸿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性作用)说:“大丈夫当如欣赏女

  • 南岳道阶法师小传·太虚

    ──五年九月在普陀山作──南岳自慧思大师以来,称为僧海,教宗诸祖,历朝光阐其间,道香芬馥播天下,山中人亦弥重乎实学真修,首出之硕僧,往往为一代师,万世法,我心仪之者多矣。想见流风遗韵,千古宛然,孰谓今末法之时哉!而顷年则我阶

  • 宗镜录卷第二十五·延寿

    夫一代时教。了义诸经。虽题目不同。能诠有别。皆目一心之旨。终无识外之文。凡挂一言。尽归宗镜。横周法界。皆同此释。如称妙法莲华经者。妙法即是绝待真心。称之曰妙。莲华以出水无著为义。即喻心性。随流堕凡而不

  • 弟子规·李毓秀

    初名《训蒙文》。传统蒙学读本。清代李毓秀编撰。后由儒生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是一部对学童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和学习指导的蒙学教材。全书共1080字,以孔子《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脱了轨道的星球·张资平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1931年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家乡在岭南,高祖父在前清开绸缎庄发了财,但到祖父、父亲这两代家道中落。父亲为谋生曾到过南洋,但回家为祖父奔丧连丧葬费都不够匆中一贫如洗,父亲

  • 中阿含经·佚名

    佛教经典。汉译四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六十卷。共收阿含部经典十八品二百二十二部。因每部经的篇幅适中,故名;一说因其所述义理合乎中道,故称之为“中”。主要论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