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乔诗鉴赏

生平简介

张乔,池州人,咸通进士。后隐居九华山,存诗二卷。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

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

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张乔诗鉴赏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851)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 、伊、西、甘、肃、兰、鄯、河、岷、 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大中十一年, 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拥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本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断”是尽 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 ,长空万里, 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 ;“调角”与“清 秋”,其韵味和色彩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 。 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 ,勾画出一个深广的背景 ,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你看那征人倚楼的悠闲姿态,多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呵 !不用“ 守 ”字 ,而用“ 倚 ”字,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春风”,并 非实指 ,而是虚写 。“ 青冢 ”,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象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曳一样,长青永垂 。“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 一带 ,非边地,而曲名《 凉州 》也有作《 梁州 》 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象,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逸的。

颈联“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大漠”和“ 穷边 ”,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 ;而“无兵阻”和 “有客游 ”,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运用 生动的比喻 ,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 ,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 。“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 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 ,思绪联翩。他想: 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 , 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意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 、所见 、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刻;气韵流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正如俞陛云在《 诗境浅说》中所说:“此诗高视阔步而出,一 气直书,而仍顿挫,亦高格之一也。”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张乔诗鉴赏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

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 宣宗大中三年(849),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 ”,就是 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罕见,似乎更可庆幸 。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 ,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 ”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怨。“残 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会引起一位“头白”老人什么样的感触?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迁,使得他垂老无家 。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 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 ”,多少年的殷切 企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 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 ,是永远回不到故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 ”,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 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 ,这层意思却是《 十五从军征 》所没有的 ,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达,更加耐人玩索。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 。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 ,可见旧恨未消。他西向边庭(“向残 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 、战友 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索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 ,然后可谓之能手 ,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 》),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 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韵味。

猜你喜欢
  竹林亭长·唐圭璋
  方君遇·唐圭璋
  卷四十·阮阅
  第十五出 逢怒·李渔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八·邵雍
  楔子·佚名
  薜荔园诗集卷三·佘翔
  郑文焯·龙榆生
  巻二·皇甫冉
  卷287 ·佚名
  卷一百十四·冯惟讷
  卷一百二十六·陈元龙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卷五十三·佚名
  巻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十七·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絶句马周见太宗圗封事朝闻夕拜官新丰无复客衣寒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㑹难闻旧教坊人●渭城●罢独凄然不及新声世共怜今日●王賔客尽江南谁识李亀年山中别寕公归西坞一上香台㸔

  • 冻苏秦衣锦还乡·臧懋循

    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元)无名氏撰●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冰雪堂张仪用智 正名 冻苏秦衣锦还乡楔子〔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

  • 卷330 ·佚名

    宋祁 林鸦 林鸦泊泊飞,剩欲送斜规。 城头八九子,月中三币枝。 嚮晨常自警,邻暝不应移。 王孙无巧弹,此夜正羁雌。 宋祁 凌屯田知和州 坡殿程篇属思精,飘飘老气薄黔嬴。 一台旧服郎官笔,千骑

  • 卷三十·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兵部主事陈焯编彭汝砺【字器资鄱阳人治平二年进士第一授保信军推官历武安彰州书记推官王安石嘉其诗义擢太子中允既而恶之神宗用为监察御史里行首陈十事力争中人典兵

  • 绅士的请客·胡也频

    &mdash;&mdash;两幕剧,后一幕是第二天的事&mdash;&mdash;人物:绅士绅士太太厨子听差(李三)姥姆(陈姆)地点:一个省城中时代:民国十七年某一日第一幕 绅士的客厅布景:一间半新半旧的客厅,其中的陈设,极不统一,有沙发,藤椅,竹榻,和红木

  • 碧云集卷上·李中

    登仕郎守新淦县令知镇事赐绯鱼袋李中春日作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染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髙台旷望处歌咏属诗人寒江暮泊寄左偃维舟芦荻岸离恨若为寛烟火人家逺汀洲暮雨寒天涯孤梦去篷底一灯残不是慿

  • 卷之五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五八呈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一三二三—二八·佚名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呈控北右营字识翁林钰,勒索未遂,陷害伊子,请新竹知县方讯办具呈人吴郑清,住本城保东门街庄,惠安属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具呈状人吴郑清,年八十岁,住本城,抱告

  • 三、上学以后·包天笑

      上学以后,我进步倒也不慢,每天认识方块字,约近二十个字,不到两个月,已认识了一千字了。这些方块字,坊间是依着一部&ldquo;千字文&rdquo;而刊印的,倘再要认识生字,那就有一种在千字以外的方块字了。这些认方块字教法,只认识

  • 耶律袅履传·脱脱

    耶律袅履,字海邻,六院夷离堇蒲古只的后代。丰采俊秀,擅长做画。重熙年间,累迁同知点检司事。驸马都尉萧胡睹为夏人所拘执,袅履奉诏索要,三度往返终于要回,转任永兴宫使、右祗候郎君班详稳。袅履将要娶秦晋长公主的孙女,而母亲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均由特简赞理机务表率百寮补授後请旨兼殿阁及六部尚书衔钦定殿阁名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尚书协办阁务满汉各一人○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满六人汉四人掌

  •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孔子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 处处品第十·佚名

    佛告族姓子。何谓如来所作事业。如来事业有三十二。何谓三十二,则以佛无上之慧。处处如有知。非处如有知。有限无限有为无为靡不通达。彼何谓处。何谓无处。所言非处。无家救济。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欲得可意所欲

  • 答字林報西人問(四則)·太虚

    問一:據佛家之因果必然律,大本因之信仰,是否全無理由?答一:各宗教或其他學派,以根據「現實人物」──果──所推想其未有前之一種大元──因──,無論說為「人格的神」,或「非人格的精神」及「物質」、「虛空」等等,在佛教的真

  •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佚名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邃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忧波提舍。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敬法人沙门昙林。于邺城内在金华寺。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佚名

      唐 不空译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亦名五支略念诵要行法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稽首无碍智  密教意生子  依

  • 坚牢地天仪轨·佚名

    中天竺国大那兰陀寺善无畏奉 诏译(亦名输娑迦罗三藏)尔时坚牢地天及大功德天。俱共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等常摄五根系念至心。我地天及功德天。礼拜恭敬供养及念诵我真言者。我恒

  • 妙林经二十七戒·佚名

    中国道教戒律之书。一名“元始天尊二十七戒”。为之“太上经戒”。据《云笈七签》卷三十八载,言此戒为元始天尊教化四众(出家与在家男女)及一切众生而传,认为:人既求生,必须持戒,“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