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

隆庆三年十月辛丑朔孟冬享 太庙

○钦天监进隆庆四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颁赐文武群臣

○遣中官祭司井之神

○命岁给晋府旌德王知火□敖妃迟氏养赡米一百石辅国将军新壉夫人崔氏新臣□空夫人魏氏知荻夫人冯氏奉国将军知□言厂炎□淑人田氏知消淑人郝氏知□方□焱□淑人安氏新土□□淑人曹氏各五十石新土□长恭人李氏知□□廿炎□恭人辛氏各三十石

○总督两广都御氏刘焘以海寇既平辞免兼理福建军务并言广东伸威兵备兼制福建漳泉系一时权设请改复旧衔 上皆从之

○升光禄寺寺丞周逊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

○慧星见于天市垣色苍白芒指东北长二尺余至二十日灭

○壬辰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城忻伯赵祖征祭 永陵

○以岁多灾异年谷不登谕礼暂免庆成宴于是礼部言庆成大宴乃郊禋盛典 上以昭承 帝下以惠浃群工国家虽灾不得已者也且 皇上登极以来彝章首举费不甚繁辍而不行是谓阙典惟 上仍赐举行以从群望不允礼科都给事中三之垣等复以为请得旨待明年行

○甲辰户部覆巡抚凤阳侍郎赵孔昭河道都御史翁大立都给事中刘继文御史王友贤等奏请令凤阳淮安扬州三府所属州县及徐州属县改折漕粮各以被灾轻重为多寡仍各酌量免其存留者兑运每石七钱改兑六钱嘉靖四十五年以前带徵并隆庆二年以前应徵者暂停以俟豊岁其淮安大河高邮徐州仪真邳州扬州等卫通州海州泰州三所亦视灾伤重轻改折屯粮 诏如议行

○兵部覆总督京营戎政镇远侯顾寰等奏三大营官军不满九万视 祖宗设兵之数才三之一议以各卫所原额营掺官军悉为清勾务满十万不足则以先年召募逃故名额补之 诏如议

○先是虏入大同塞七日引去总督陈其学巡抚李秋各言本镇探得虏情预为之备以故虏无所利总兵赵苛等先有邀击皆有俘斩功宜加赏录而巡按御史燕儒宦言虏自入境来我兵无敢发一矢与之敌者攻陷堡塞杀掳人畜甚多宜正诸臣玩愒之罪于是都给事中张卤等劾奏边臣欺罔请严究如法兵部请下御史勘实以闻 上乃令总兵官赵苛等戴罪防秋参将袁世械等属御史提问及给事中查铎御史王圻等复以为言又令其学及秋俱待罪任事候勘至处分至是儒宦勘上状言始虏谋犯我谍者实先知之守臣亦不惮征缮以待虏顾谓陵京重地议令苛戒备紫荆关遏其南下苛遂提兵苛遂提兵远屯参将方琦等皆不设备游击施汝清等又畏缩不前遂令怀应山阴之间任其蹂躏陷堡塞大者二所小者九十一所杀掠男女及创残者数千人掠马畜粮刍以万计我军虽尝出边稍有擒斩然竟未接一战原任总兵胡镇及游击文良臣稍能驱逐不致败事而功不胜过其能自保而有劳勋者惟有总兵麻锦参将麻贵葛崇三人而已苛又不自引咎乃逞故昏以欺督抚督不察而过听以欺 陛下此三臣罪可胜言哉然臣又惟虏入不数日寻即引去虽纵横两路而不敢睥睨三关是则三臣防御之力且秋视事未三月履布未遑罪尤可原上得旨赵苛避事殃民本有常刑姑降实级三级陈其学降俸二级李秋夺俸半年胡镇文良臣各降一级麻贵赏银二十两麻锦葛柰各十两方琦等六人皆谪戍施汝清等九人下御史问又以镇巡官或不宜于本镇 命兵部同吏部议更置之

○乙巳庆成王知奏欲捐常禄脩先世陵寝事下工部覆议以晋府禄粮例属河东运司办纳今王所捐乃累年逋负非见在也如听其请则必下追徵之令以扰百姓宜勿许 上是部臣言

○命辽东都司佥书署都指挥佥事王元掌山西都司事升四川宁越守备指挥佥事杨一方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云南都司事凉州备御原任指挥佥事卢汉仍以为事官充庄凉游击将军

○丙午裁革唐府崇府右长史各一员开封漳德卫辉怀庆四府通判各一员沔池县丞一员原武县主簿一员归德汝宁南阳三府知事检校各一员归德府睢州陈留封丘扶构商水沈丘河阴汜水宁陵永城夏邑鹿邑虞城考城柘城十四县儒学训道各一员汝宁府税课司广积仓各大使一员

○庆成王知薨 上辍朝一日治丧葬如例

○以雹灾免宣府前等卫所城堡延保永宁一州县屯粮有差

○以水灾免浙江临海天台黄岩仙仙太平宁海上虞余姚诸暨萧山嵊山阴会稽勤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丽水青田龙泉缙云松阳遂昌云和等县存留钱粮绍兴府南京仓粮俱改折六钱从巡抚谷中虚奏也

○总督狭西三边都御史王崇古奏本年秋防各镇官兵拒敌边外斩首四十二级夺马畜二百五十余匹乞核赏有功者以示激劝巡抚延绥都御史李尚智人言七月时虏犯把都河口等处官军拒战出边各有俘斩都指挥徐国阵亡并乞恤录如例 上命赏总兵吕经参将李世威闻三接游击王廷政等各银两有差总兵官董一奎都指挥李拜俟秋防竣日听崇古并叙

○庚戌 命贵州都司佥书署都指挥佥事吴子忠充四川叠茂南路游击将军升京城巡捕中军指挥佥事田永署都指挥佥事佥永辽求都司事

○辛亥长阳王宠游薨 上辍朝一曰治丧葬如例

○升分巡口北道山西按察司副使方逢时为布政司右参政仍兼副使分巡如故

○以水灾免征凤阳淮安扬州三府及徐州鉄麻料价银一年

○壬子巡按广东御史杨标言故参将耿宗元愤官兵战怯欲以军法治之遂为周云翔等所杀而当事者谓之残暴莫有为之昭雪者参将马良汇所部兵多缺伍侵饷银二千六百有奇贪黩无厌而吏不敢问请恤录宗元治良汇之罪以昭劝惩兵部请从其言乃赠宗元都指挥使革良汇任下御史按问

○癸丑裁革河南嵩县新设参将一员时河南抚按官李邦珍等奏嵩县故设守备一员后以盗故增设一参将而移守备于南阳今地方宁谧宜革参将仍以守备弹压之便故有是命

○甲寅以延绥镇靖堡龙州城等处脩边工完赏总督王崇古巡抚李尚智总兵赵苛及管粮副使杨锦银两有差

○以水灾免山东沂莒胶滨武定宁海平度济宁东平临清漕濮德州武城馆陶沾化利津费剡城益都寿光诸城沂水高密昌邑潍蒲壹海豊安丘临胊蒙阴博兴高苑即墨福山临淄乐安昌乐日照青城鱼台蓬莱栖霞昭远阳信邹平新城淄川济阳峄钜野定陶单嘉祥曲阜汶上阳谷寿张郓城泗水邹范德平章丘长清肥城齐河商河历城长山临邑平原滋阳东阿曹滕宁阳金乡武城平阴夏津观城掖莱阳文登黄县各存留粮临清济南安东三卫莒州所各屯粮灾十分者改漕粮十之五减临德二仓米麦每石银二钱灾九分者止减二仓粮无二仓米者减边粮如其数

○己卯修理 泰陵裬恩殿等完工奉安 神位遣公徐文璧行祭告礼

○先是狭西西乡县贼何免等叛 上命抚臣张师载督兵逐捕而令郧阳四川抚臣济师夹剿之七月间贼亡走尖峰山官军追之杀免于老君山下其余党奔窜通江县移结山寨势复猖獗师载等以闻得 旨贼等再炽其饬三省抚官严督兵备等官速行剿灭有推诿怠缓以致滋蔓者巡按御史奏治之

○丙辰两淮巡盐御史李学诗以盐场水灾请扣留商人正盐纳银每引一分及挑河银二万两赈恤灶丁从之

○戊午 诚孝昭皇后忌辰遣伏羌伯毛登祭 献陵

○命中军都督府佥书署都督佥事郭琥充总兵官镇守山西并提督鴈门等关

○辛酉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傅宠论劾礼部尚书高仪往事 先帝尝请撰文叩坛科道请 中宫还位仪不为申请郎中戚元佐条陈宗藩事宜且格不行职业久废宜赐罢免仪上言撰文坛原非正谊臣因仍旧习不能匡救臣之罪也 中宫还位科臣论之屡矣臣亦累覆请随奉 明旨俟后疾愈还宫事在禁掖非外庭所能悉方今宗室蕃衍禄粮难继因时通变臣亦朝计夕虑不遑宁居即元佐条陈诸事皆臣平日所与讲究之言业已奉 旨行各王府及两京九卿科道议奏然后会官廷议请自 上裁盖国家大政应尔慎重非敢推诿若谓臣职掌所关臣亦何能辞责乞罢臣以谢言者 上以仪端慎任事令安心供职毋遽以浮言求去

○工科给事中陈吾德条陈广中善从事宜一明赏罚言往岁总兵官汤克宽纵贼贾祸纳贿安民宜速正典刑不当留狱守备李茂才力战死事难恤其子而本官未加褒录请赠祭如例一复兵防言广东滨海者十郡而七住设兵三路岁编民船防守法甚善顷者令民船纳税而改设六水寨专守南头撒藩墉而独顾门户以致赋横行海上宜移船及兵仍布之三路各以守备统之用防边海一处船户言东筦新会顺德三县有乌漕横江船千余艘有警刷取兵壮气精所向成功自浙直征倭调至三四百艘南渡之败船户且尽乃议官造夫以乌合之众掺所不素习之舡何救缓急宜兴复民免其刷掳纳税以往时轮差之法行之则可以收勇力待功守一禁私番言满伽剌等国番商素号犷悍往因饵其微利遂开濠境诸澳以处之致趋者如市民夷襍居祸起不测今即不能尽绝莫若禁民毋私通而又严饬保甲之法以稽之遇抽税时苐令交于澳上毋令得至省城违者坐以法一补协借言广东岁额兵饷不满十万而近复增六水寨之兵益苦不支往年浙直闽蜀有事则令广东协济今广东告匮宜今四省还补旧额无重困方一禁虚冒言将官虚募兵士冒支廪饷者甚众宜尽厘革一议抚剿言岭表抚剿失策曾酋余党既未尽殪而抚民林道乾犹据下浍宜令当事者悉心图之务绝祸本一恤忠勤言巡抚熊桴承 命入境正山海纵横之日兵食两乏重以叛卒通倭人心岌岌而桴奋身督兵触犯瘴疠屡成奇捷竟以身殒宜大加褒恤毋泥常格事下户兵二部覆议可行 上皆从之乃赠茂才都指挥同知以桴及克宽功罪下所司议处

○甲子遣礼部右侍郎王希烈祭 三皇于景惠殿 遣太医院官祭 先医之神

○总督运侍郎赵孔昭奏留各司府减存料银三年修造浙江等五厂及清江卫河二厂艚船从之

○纪功御史王宗载续勘上广东擒剿海寇曾一木功 命赠故巡抚都御史熊桴兵部右侍郎给与祭葬赏布政使等官熊汝达等知府侯必登等参将晏继芳等各银两币有差

○参将王诏子之野以生擒贼首曾一本升授指挥佥事世袭余阵亡被创者各以差恤赉

○命福建行都司掌印署都指挥佥事罗继祖充左参将分守广东高肇韶广等处宣府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王国勋充右参将分守本镇南路顺圣蔚州等处

○乙丑升湖广按察司按察使何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以水灾免河南开封等府所属州县及宣武等卫所屯粮仍改折漕粮有差

○丙寅户部覆御史王友贤奏请核诸州县发仓赈贫者必使民得实惠毋以虚文塞责又除辖泗州高淳漂水二县寄养磨乳犍母牛一百三头以苏被灾之民从之

○丁卯升山东布政司左参政吴承焘为湖广按察司按察使

○己巳 上亲视牲于南郊

○录鹻场孤山二堡边获功阵亡被创官军蒋承勋等三百六十一人升赏优恤如例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脱脱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七十九·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四·焦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李心传
  康熙四十二年一月至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五十八·杨士奇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杨士奇
  卷之四百二·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皇王大纪卷八·胡宏
  颜竣传·李延寿
  王之诰传·张廷玉
  ●读律心得卷之一·刘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章 别妻赴京·屠隆

    【逍遥乐】〔生上〕竟不容高卧。王路兼程催似火。行行忍别碧山阿。秦京迢递。帝阙嵯峨。极目关河。送我红尘道。夺我白石嵓。野人穿薜茘。身不惯朝衫。自家蒙朝廷诏征。有司日夜催迫上道。不容辞免。只得

  • ◆潘高士音(待清轩遗稿)·顾嗣立

    音字声甫,天台人。生十岁,闻崖山之变,昏迷不食者累日。长而绝意进取,衣服礼节,皆仍宋时之旧。掇野蔬以自给。或劝之曰:夷、齐尚矣,陶靖节心虽为晋,未尝不食粟,今何自苦乃尔!于是躬耕世田十余亩,非其力不食也。筑室南洲山中,扁其轩

  • 谷城山馆集卷一·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古乐府【本调】叙曰唐人不为古乐府是知古乐府也辞声相杂既无从辨音节未会又难于歌故不为尔然不効其体而时假其名以达所欲出斯慕古而托焉者乎近世一二名家至乃逐句形模以追遗响则唐人所吐弃矣余尝为郊庙

  • 读礼通考卷二十·徐乾学

    丧期二十国恤三藩王入继大统服先君【追崇本生附】汉书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十三嵗嗣立为王成帝无子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征定陶王立为皇太子谢曰愿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书奏天子

  •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一月。己酉。谕内阁、袁世凯奏、举劾属员一摺。直隶南宫县知县吕调元、长垣县知县赵惟庆、大名县知县杨鸿仪、署定兴县知县候补知县朱贞保、均着传旨嘉奖。沙河县知县吴鸿祺、习气颇深。驭下

  • ◎谈狐一·李定夷

    嘉兴南门外丝行街万生酱园,某日之晚,后埭之空屋,忽而起火。红光满室,颇形危险。幸为时尚早,由五龙坊救火队竭力灌救,始克扑灭。惟此室空阒无人,缘何起火,咸莫得其真相。邻右遂讹传为狐仙作祟,千切不可触犯其怒。讵知翌日晚间,又

  • 跋·钱士馨

    予往草左萝石传,得传信录而萝石之大节复箸于海内。嗟夫!右铭不典,乃有桃简之祸!自东晋以后,世之所传为信史者,大都魏收官氏之志而!巳奚始今?日微一二孤臣遗老,以所见闻识桑海之变,更阅数百年后,先朝人物,当无复有知之者!然则信史之

  • 耶律觌烈传·脱脱

    耶律觌烈,字兀里轸,六院部蒲古只夷离堇之后。父耶律偶思,也是夷离堇。起初,太祖为于越时,觌烈因为诚实、宽大仁恕而得到器重和任用。即位之后,觌烈因为兄长耶律曷鲁掌管宿卫,得以入侍皇上,参与政事。神册三年(918),曷鲁逝世,皇

  • 卷八 礼三(吉礼 )·龙文彬

    ◎郊礼配位洪武元年十一月庚子、冬至,始祀上帝于圜丘。有司议配祀,太祖谦让不许,亲为文告太庙曰:“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有未就,政治有关失;去年上天垂戒,有声东南,雷火焚舟、击殿吻,恐无以承上帝好生之

  • 卷四十七·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七 字学 总序 人文既作则有字书生民日用之至切者也古之六书不过记其制字之义後世八法既生始求工於点画间而去古意远矣虽然学者不可以不习也盖六书本也八法末也专於八法而不核之以六书则昧

  • 论语精义卷五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五下 宋 朱子 撰 乡党第十 伊川曰孔子之道发而为行如乡党之所载者自诚而明也由乡党之所载而学之以至於孔子者自明而诚也及其至焉一也 又曰论语为书传道立言深得圣人之学者矣如乡党形容圣

  • 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第二分散花品第二十七之二复次憍尸迦。汝先所问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当於何求者,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求。不应离色求。不应於受想行识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求。如是乃至不应於一

  • 降伏三界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三·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一切法平等最胜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谓贪无性故。瞋亦无性。瞋无性故。痴亦无性。痴无性故。诸法亦无性。诸法无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性。若人於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闻受持读诵记念者,是人设

  • 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太虚

    ──十四年初春在武昌佛学院讲──近百年来,风行一世,而影响于世界人心最钜者,厥为进化论。然谚云: 江河日下,人心非古,则又反对进化而主乎退化。但二者虽异其进退,而世间万有为变化的、非固定的、则同认无异也。故世间万有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二卷举盲人说象譬 明佛性不即六法不离六法义 明佛性十二因缘信等 辨菩萨不退相日食一麻一豆等事 出菩萨以身施众生发愿事 出菩萨为众生受苦不退事 出天海八种不思议譬师子吼品之第

  • 白鹤传·佚名

    《白鹤传》又名《韩仙宝传》,版心为《新刻韩仙宝传》,光绪九年癸未(1883)重刊,版存保宁府观音堂,上海图书馆有藏本。内容有“白鹤童思凡受贬,仙芦柴惹祸投胎”等共12回,最后一回为“林英度归观音座,婶母度为土地婆”。

  • 困知记·罗钦顺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罗钦顺著。包括前记2卷,156章,续记2卷,153章,附录1卷。为与人论学之书。所以以“困知”命篇,谓其治学“始则不得其门,中则疑决,晚岁用功愈坚,自知愈审,兢兢业业,惟恐其入于他歧而不出耳”(《原序》

  • 救疾经·佚名

    亦称《救护众生恶疾经》、《救护疾病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佛见三人身患恶疾,莫知所由,乃遍请过去七佛及密迹金刚,知因犯三宝,故得恶疾。经中叙述了偷取三宝物、不敬三宝所犯诸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