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储光羲诗鉴赏

生平简介

储光羲(707-约760),唐著名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天宝十年(751)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

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

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

储光羲诗鉴赏

这首诗是储光羲《杂咏五首》的第四诗。诗人以清新流丽的语言,描绘钓鱼湾春意盎然的风光。

首句,表明诗中的人物是一位垂钓者,在这大好的春光里,他悠闲自得地在河湾里钓鱼。一个“绿”字,描绘出钓鱼湾草木葱茏、翠色欲流的迷人春色。

次句,描绘杏花纷纷飘落。雪白、粉红的杏花,与青绿的草木相映照,色彩鲜艳多姿。一个“乱”字,表现出杏花的繁盛、纷乱,渲染春意的深浓,真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二句,由写岸上风光转到写水上景物。这两句细腻地表现了自然景物之间微妙的关系,诗意曲折而丰富。因为河道弯曲而形成了一个深潭,潭水非常清澈,使垂钓者以为潭水很浅。浅水里是不会有鱼的。但垂钓者蓦然看到水面上荷叶在摇晃,才恍然这清潭里有鱼儿在游动,只不过密密的荷叶覆盖着水面,看不见鱼儿罢了。

既然水中鱼儿很多,可见潭水并不浅,垂钓者只是“疑水浅”罢了。十个字,意思紧密勾连而回环曲折,从表现清潭、绿荷、鱼儿的关系之中,传达出动人的诗意;同时,还抒写了垂钓者对于大自然的浓烈兴味。

在储光羲之前,南朝梁代诗人谢朓的《游东田》诗中有“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就描写了鱼和荷的关系,写得生动活泼。储光羲的“荷动知鱼散”或许受了谢朓“鱼戏新荷动”的启发。但比较起来,谢朓写鱼戏引起荷动,未免太过直露,储光羲写得含蓄婉曲,情趣更浓。以上四句诗,诗人先后通过描绘“绿湾”、“杏花乱”、“潭清”、“荷动”、“鱼散”,渲染了钓鱼湾清幽的环境和浓郁的春光。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两句出人意料地告诉人们:垂钓者,意不在钓鱼,又不在赏春,而是在等待知心的朋友。这真是凭空出奇,将诗引向新的境界,使诗更有情趣和韵味。诗的结构也显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曲折变化之妙。

在语言上,首句“垂钓绿湾春”造语有奇趣。五言诗每句限制五个字,所以诗人在这句诗中省略了状·1520·《唐诗鉴赏大典》

语副词,以使诗句富于弹性。我们也就可以按照字面的排列,把这句诗中的“绿湾春”,看作是“垂钓”的宾语,这就是说,他垂钓的不是鱼,而是一湾浓绿的春色。这样解释,这句诗的诗意就更浓了。

田家杂兴(其六)

储光羲

楚山有高士,

梁国有遗老。

筑室既相邻,

向田复同道。

糗糒常共饭,

儿孙每更抱。

忘此耕耨劳,

愧彼风雨好。

蟪蛄鸣空泽,

鶗鴂伤秋草。

日夕寒风来,

衣裳苦不早。

储光羲诗鉴赏

“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首句点出诗中的主人公楚山,即商山,汉代商山有四个有名的隐士,人称“商山四皓”。梁国即梁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梁孝王常把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辞赋家请到梁园里住。这里借“楚山高士”和“梁国遗老”比诗中村居的老人。以下几联写他们房屋相邻,一同赴耕,有干饭同享以及热情待客的情景和生活。“愧彼风雨好”借用《诗经·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句意,对来客表示感激,“蟪蛄”即寒蝉,“ 鶗鴂”即杜鹃鸟,这两句用寒蝉和杜鹃鸟声,表明秋天已至。

这首诗着重从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表现农民待人接物真诚、热情,心地纯朴。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的老人们筑室相邻,向田同道,有干饭共同分享,有儿孙互相照拂。客人来了,他们不只是高兴地款待,甚至还表示感激,忘记了耕田锄草的劳累,诗人抓住几个日常生活的细节,朴朴素素地写出来,便亲切动人地表现了农民们的善良淳厚。诗的后四句,还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和贫苦。尽管是浮光掠影的表现,也是难能可贵的。诗人在山村隐居期间,亲自参加了一些劳动,对农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性格作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才能够写得亲切富有情趣。沈德潜认为储光羲的诗学习陶渊明诗而得其“真朴”。他在评这首诗时说:“此种真朴,右丞(王维)田家诗中未能道着。”(《唐诗别裁》)这个意见是中肯的。这首诗接触到一些农村的现实,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又学习陶诗的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所以就给人以真朴之感。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

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

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

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

前村酒可赊。

储光羲诗鉴赏

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中间四句都是景物描写。其中有诗人一路访问、游览的行踪,也有山村农民愉快地劳动的场面。

诗人穿过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过小桥,边走边观赏清涧两岸盛开的野花。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渲闹的声音。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接着,诗人步入桑树林。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和平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对诗人的谈话。他告诉来访的客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以农民自己的语言,描写他们以辛勤劳动换来的丰足生活。语言朴素而有情趣,形象而逼真地表现了农民的口吻和心理。

江南曲(其一)

储光羲

绿江深见底,

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

舟轻不畏风。

储光羲诗鉴赏

江南曲: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的性格和气魄。

首句“绿江深见底”,描绘江水碧绿,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见底。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够看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

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字虚设。“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直”字活画出高浪陡然掀起,直冲云天之势。“翻空”,进一步渲染浪涛之猛烈,而且是无数的高浪飞涌起来,拍击天空,简直要将天空掀翻击倒。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风”,但我们从翻空的高浪中看到了“风”的形象,感受到它的气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口气轻松、平易,但份量很重。

十个字非常有力地表现了水乡人民藐视风浪、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驾一叶轻舟,在大风大浪中恣意遨游。

一般来说,表现雄强的力,需要用悍峭、豪放的笔墨。但有时候,轻淡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更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储光羲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江南曲(其二)

储光羲

逐流牵荇叶,

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

轻轻动画桡。

储光羲诗鉴赏

这首小诗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行动细节,表现他们爱情的欢乐、热烈和深挚。

前二句,描叙一对青年情侣合乘一叶小舟,在河上快乐地遨游。他们时而飞快地划动船桨,追逐着流水;时而把船摇到铺满荇菜的水段,高高兴兴地牵动、采摘鲜嫩的荇叶;一瞬之间,他们又沿着曲折的河岸,把小船划进芦苇深处,攀摘那青青的芦苗。“逐流水”、“牵荇叶”、“摘芦苗”,这一连串的行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一对热恋的情侣欢乐、幸福的情态。诗人没有静止地描写环境,而是巧妙地通过情侣的活动自然地引出水乡的风物。这荇菜飘浮、芦苇轻拂的水乡风物,又为情侣谈情说爱制造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气氛。“牵荇叶”这个细节,还具有暗示青年男女欢爱的妙用。《诗经》中的《关睢》这首描写爱情的著名诗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通过采荇菜表现爱情。所以,“牵荇叶”这一笔既是实写水乡风物,也有隐喻、象征的意义。

三、四句,以人物的行动揭示他们的热恋之情。

沉浸在欢乐爱情中的恋人,忽然看见江面上游来一对相互追逐的鸳鸯。这对鸳鸯于是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

他们不愿意任何人打扰自己的恋爱,自己当然也不愿意将这一对鸳鸯惊散。因此,他们怀着爱怜、欣喜的感情,轻轻地划动船桨,悄悄地离开了。这一个细节非常富于情趣,它含蓄婉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人对美好爱情的珍惜,表达了他们深沉的爱。

总起来说,储光羲的《江南曲》,语句清新平易,质朴自然,而情真意蕴,富于浓郁的民歌风味。在他的数量众多的田园诗中,这组诗是别具一格的。

江南曲(其三)

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

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

来去逐轻舟。

储光羲诗鉴赏

《江南曲》为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与《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

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

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田家即事

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

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

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

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

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

嗷嗷如道饥。

我心多恻隐,

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

日暮空筐归。

亲戚更相诮,

我心终不移。

储光羲诗鉴赏

“ 即事”一般指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歌,与“即景”不同之处在于有人物与事件。本诗以老农一日耕事为中心,分别写三个层次。首六句为第一层,写不违农时,勤于躬耕。“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借眼前景物写季节紧逼,句式类似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老农要看此”,造句古拗,不避俚俗,“要”意为“切要”“紧要”,表现耕者的急切心情,与“天时”相应。“饭牛”“ 双驾”都是田家用语,“双”者,我与牛也。第二层四句写耕时所见一幅田乌觅食的特写画面。田乌群合乱噪,嗷嗷待哺,一“啄”一饥”,极尽饿态形相。春耕刚开始群乌就如此,前一年的灾荒可知。诗人通过“群乌觅食图”形象地展示了一个特殊的背景,深刻地表现了一页悲惨的历史,即使在“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唐,穷年凶岁,饥及禽鸟,何况人呢!这一惊心动魄之笔,包含比具体画面丰富的意蕴;第三层六句写“我”(老农)的恻隐,“两伤悲”者,伤己悲乌也。“拨食与田乌”,其所拨者不仅是口中食,甚至可能有筐里谷种。空筐暮归,亲戚相诮,足以说明悖于常情常理。而结句“我心终不移”则大有释迦牟尼“割肉啖虎”甘为众生承担苦难的胸怀。

储光羲这首诗的风神骨貌,在于其写实内容与古拙形式,简练的叙事方式,承继汉乐府,虽入唐调,但已洗去六朝体的浮华、铺阵,在近体诗风行之时,五言古风一体,独树一帜。对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来说,它不鹜声律文采,在一片“田家乐”“风光美”新潮中,以沉浑的传统唱法倾诉农家真实况味。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

(十首选一)

储光羲

仲夏日中时,

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

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

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

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

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

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

可以独逍遥。

储光羲诗鉴赏

储光羲这组诗共十首,是他与王维交往期间诗的书录,“偶然作”说明它的随意性和不连贯性,并非严格意义的组诗系列。从诗的内容写法看,也驳杂不一。

首六句描写盛夏干旱,农夫锄苗盼雨,全是日常口语和平淡语气,从行为中写景写人。“看”是一种心情,草木焦枯意喻忧心似焚;“借”是一种心情,当此,盛夏酷暑,为抗旱保苗,应该百倍珍惜的辛苦“工力”也在所不惜了;“望”是又一种心情,如同大旱之望云霓,盼滂沱之解暑渴,却只有浮云薄翳,或仅仅是一种希冀,一种企望,而一“顾”一“误”传神细节,更表现了这种心不在焉的惶惑。

强烈的矛盾情态,以闲淡笔墨白描手法从容叙写,显示出一种大巧若拙的简古风格与质朴气度。

中间四句写农民从田间归来,神情疲惫,“悲困极”三字下得十分沉重,照应上文;而“兄嫂共相譊”则加深孤苦无依气氛,引起下文。“共相”兼指兄嫂唱和;“譊”,指争辩,引申为责骂。这个农夫孤苦无依,既无衣食父母,又无沽酒青钱。这里,“酒”的形象不仅贯通“无钱”与“劬劳”,还应该看作是孤独的象征物和孤独者解闷的伴侣。“劬劳”,指劳累,劳苦。这四句只字未提孤独,而孤独之义自现于字里行间。如果说干旱乃天时灾变,孤独则是人为,叙事深度与抒情浓度相互渗透,富有层次感。

最后依旧是孤独环境与心境的拓展和深化。围绕着末句“独”字,写夜深,写星汉,写寂寥虚庭,写三五高柳,这彻夜不眠的愁人,这无法排遣的悲哀,将四周的氛围渲染得更为沉重。黑白分明的层次,朦胧幽暗的背景,构成一幅立体的写意画面,将实景虚化了。“逍遥”,反语,或可解“穷开心”;确切地说是“反拨”,就是用特殊色调构成对比,可以取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第一折·宫天挺
  草上的露珠儿·徐志摩
  巻七·顾瑛
  卷240 ·佚名
  七言巻三十八·洪迈
  卷二十二·冯惟讷
  卷八·王琦
  卷三十二·乾隆
  卷二·曹庭栋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一·张说
  卷五·林朝崧
  91.三家咏史诗十首·施蜇存
  卷一·张籍
  卷三·吴景奎
  第十三出 李婆送聘·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724_1 【酬友生早秋】唐求   彤云将欲罢,蝉柳响如秋。雾散九霄近,日程三伏愁。   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   卷724_2 【晓发】唐求   旅馆候天曙,整车趋远程。几处晓钟断,半桥

  • 跋·房祺

    河汾诸老诗集跋河汾诸老诸集者乃大同路儒学教授房先生之所编也予一日得之惜乎诸老一代高名百年清气已尝遍白于天下是集未尝流布也皇庆癸丑夏特命工锓木以广其传然而诸老之学又岂专乎诗也出处大略巳具前序今书是说以告

  • 卷一百八十三·毕沅

      ◎元纪一 ∷起柔兆困敦四月,尽著雍摄提格四月,凡二年有奇。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呼必赉,睿宗第四子,母庄圣太后,以乙亥八月乙卯生,实宋宁宗之嘉定八年也。岁辛亥,宪宗即位,以同母弟惟帝长且贤,尽属以漠南汉

  • ●卷五·邵博

      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齐衡阳王钧手自细书(五经),置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虽极乱之世,而经籍之传甚广。予曾大父遗书,皆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四年岁次甲子 金熙宗亶皇统四年春正月按是月癸丑朔丁巳燕北使于紫宸殿权侍郎正刺史已上预焉戊午吏部尚书罗汝楫为大金报谢使瀛海军承宣使知合门事郑藻副之以金来贺正故也己未金国贺正旦使完颜晔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可荣可辱,可生可死,而此义必不可失坠”等语。今钦差审问之时,曾静缮写亲供全然改变,求哀乞怜,备极称颂。在曾静将以为荣乎,将以为辱乎?又未知曾静之心,此时愿生乎,抑愿死乎?其争持大义者

  • 石琚传·脱脱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石琚沉稳厚重好学。他的父亲叫皋,做郡吏,廉洁自重,可以称为长者。皋随从鲁王..母攻打青州,青州人坚持守卫不投降。..母对此很是恼怒,等到破了城,命令皋统计城内百姓人数,打算让诸军士分别掠夺他们中富有的

  • 卷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三明 俞汝楫 编列传尚书倪岳倪岳字舜咨应天府上元县人南京吏部尚书谦之子天顺八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元年授编修与修英庙实録秩满陞侍读充经筵讲官丁父忧服阕复任预修文华大训成迁学

  • 卷一百八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钦宗靖康元年左正言崔鶠上奏曰臣伏覩诏书诏谏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此见陛下求治之切也然数十年来王公卿相皆自蔡

  • 卷四·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四理财顺治十年癸巳四月甲寅上谕户部曰比年以来军兴未息催徴烦急兼以水旱频仍深虑小民失所民间充解物料款项烦多以致佥解户赔累难堪向曽量折防项

  • 卷04·吴缜

    《宦者·杨复恭传》云:“王瑰者,惠安太后之弟也”。今案《后妃传》懿宗凡二后,一曰惠安皇后王氏,一曰恭宪皇后王氏。《惠安传》则不载有弟瑰事,至《恭宪传》则载弟瑰事甚详,且又述其被害事,与《复恭传》正合,然则,瑰乃恭宪弟,非

  • 第七章 6·辜鸿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辜讲孔子对学生说:“探索智慧,紧抓信仰,过道德高尚的生活,追求文雅的艺术,从而享受人生的乐趣。”

  • 礼记要义卷第五·魏了翁

    王制上一王制是秦汉时作案郑目録云名曰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此于别録制度王制之作盖在秦汉之际知者案下文云有正听之郑云汉有正平承秦所置又有古者以周尺之言今以周尺之语则知是周亡之后也秦昭王亡

  • 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之二所住内空。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皆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所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太虚

    顾亭林尝以魏晋清谈为亡天下,其所谓天下,盖指人类社会,其所谓亡天下,盖指道德消亡,风俗浇伪,将致社会于崩溃,同陷溺为禽兽之相食也。又谓“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求民

  •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太虚

    朱谦之君作了篇虚无主义,自云:‘是唯心的虚无主义,乃取黑格儿绝对唯心论辨证法,叔本华的厌世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某某的唯力论,颉德进化论,克鲁泡金的无治主义,归纳起来才成功的。与俄国很多是唯物见解的虚无主义不同’。所

  • 新书·贾谊

    也称《贾子》,西汉贾谊政论著作,共10卷58篇(今缺两篇)。隋唐以来多有散失,又多次整理,有人怀疑现存本可能有后人编补,但大体可信。内容主要是根据秦朝灭亡的教训和西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向汉初统治者建议的长治久安之策。“

  • 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元天竺沙门唧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真智等译,出有坏住三十三天,与大比丘,并大菩提勇识,及天主帝释等集。入普观顶髻三昧,从顶髻中,出现如是总持密咒法行。后有赞叹祷祝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