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琚传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石琚沉稳厚重好学。他的父亲叫皋,做郡吏,廉洁自重,可以称为长者。皋随从鲁王..母攻打青州,青州人坚持守卫不投降。..母对此很是恼怒,等到破了城,命令皋统计城内百姓人数,打算让诸军士分别掠夺他们中富有的人。皋设法延缓这件事。..母责备他,皋说:“大王将要代表朝廷安抚平定郡县,应当让百姓安居,没有必要去侵害使他们痛苦。如果攻取了城邑而又去残害城中的人民,那末尚未攻下的城中百姓必然拼死守卫来抗拒我们。皋延缓执行命令,怎么敢逃脱罪责。”..母感悟了,于是下令说:“胆敢有侵犯城中百姓的人,以军法论处。”..母又指着自己的座位对皋说“:你的子孙中一定有居此座位的。”皋随后据守定州,唐县人王八阴谋作乱,把唐县人姓名都登记注册,有数千人,他的同党拿着名册去到各州散发,皋主持调查处治这件事。当时已是冬天,皋抱着册籍上厅回话,佯装是拜伏在王八之下,却把册籍倒在炉火中,全部焚烧,让王八不能再得到这些人的姓名,只是把为首的关押起来,其余的都释放了。

石琚长到七岁,读书过目就能背诵,已经以博通经史见长,并会写词章。天眷二年(1139),石琚考中进士第一名,先后任弘政、邢台县令。邢台太守的亲属在县里贪暴无度,搜刮民财,以献给太守满足他的欲望,独有石琚一样东西也没给他。不久,太守因贪赃倒台,使他的副职都牵累治罪,石琚秉公办事,被命改任秀容县令,后又被提升为行台礼部主事,奉召做左司都事,连续升到吏部郎中。贞元三年(1155),石琚因父亲丧事离职,丧期未满又任命为本部侍郎。世宗以前就听说他的名气。大定二年(1162),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仍然保留本部侍郎职务。石琚奉命详细制定典章制度,石琚上疏六件事,大概内容是严正纪纲,严明赏罚,亲近忠直,疏远邪佞,节省不急之务,废除无名之役。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意见。石琚于是迁升吏部尚书。石琚从员外郎干到尚书,不曾去吏部,有十年时间。选择编纂典章时间长了,凡是宋国、齐国更换授受官职的规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注解释,能逐一屈指而数出官职的等次,当时号称是详明。不久,石琚拜参知政事,石琚再三辞让,皇上说“:依卿的才能声望没有人认为不可以的,你为什么要推辞呢?”右丞相苏保衡监护十六位工役,皇上诏令苏保衡和石琚共同管理要办的事,并赐给二十四面银牌,允许他们合理规划。皇上对石琚说“:这项工程不要再给百姓添麻烦,工匠都要给雇金,不要让贪官污吏趁机谋取私利,以引起民怨。卿等要尽心竭力,这才称朕的心意。”徒单合喜平定陕西,石琚奏请绕过秦、陇两地,以便安抚百姓,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石琚母亲丧事,不等丧满又任职,进拜尚书右丞。天长观遭灾,皇帝诏令有司修缮,有司毁掉百姓居室而扩大天长观,费钱三十万贯。蔚州采地蕈,服役的一千几百人。石琚向皇上汇报了这些事,皇上说:“从今天起凡是号称御前侍候的人,都要禀报情况。”石琚和孟浩回答说:“圣上如此训教,真是百姓的福分啊。”当时,朝中讨论禁止张网猎捕狐狸、兔子等野物,计算猎捕的数目,要治捕猎之徒的罪。石琚上奏说“:因捕猎禽兽而治这些人的罪,恐怕不是陛下的愿望,对他们打一顿棍子然后释放也就可以了。”皇上说:“是这样。”时间长了,石琚又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皇上问宰相“:古代有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百姓进言而没有顾忌的人,现在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了呢?”石琚回答说“:怎么能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是没有得到上报罢了。”皇上说:“应该尽心寻访推举他们。”

世宗将要到郊外去祭祀,讨论配享问题,石琚说:“配享的事,归神明做主。从外边来的无主不止,所以推论祖考来配天,同样尊贵他们。《孝经》上说:‘郊祀后稷以配天。’汉、魏、晋都是以一位皇帝与天相配。唐高宗开始尊崇高祖、太宗两位皇帝与天相配。唐垂拱初年(685),以高祖、太宗、高宗并列与天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废除几位皇帝同配的礼规,单以高祖配天。宋太宗时,以宣祖、太祖配天。宋真宗时以太祖、太宗配。宋仁宗时,有司请求以三帝并配,于是以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并配。在此之后礼院讨论与天、地要相对应,神无二主,应当以太祖一人去相配。这是唐、宋改变古代规矩以三位帝王配天,而终于最后还是依照古代规矩以一位皇祖与天相配。将来到郊外祭祀应该与古代礼规相符合,以一位皇祖配天。”皇上说:“唐、宋的做法不足以作为法典,我朝只尊奉太祖皇帝配天。”石琚曾经请求皇上命令太子学习政事,有人诬陷他说:“石琚企图用恩惠讨好东宫。”世宗观察石琚并没有别的企图,就把这话对他说了,石琚对皇上说:“臣本来是个孤儿,承蒙陛下提拔,任职执政,兼有师保的责任。臣有愚见认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应当让他知道民政的事,于是才那样建议。”因此请求解除少师的任命。十年(1170)二月,祭土地神,有司上奏请求皇帝在祝版上签名,皇上问石琚:“应当署名吗?”石琚说“:过去有这种先例。”皇上说“:祭祀典礼,卿等要慎重对待这件事,不要让后世讥笑。熙宗尊谥太祖,宇文虚中制定礼仪,以使朝廷按常规礼仪行事。当时朕虽然年少幼稚,也觉察到其中不对的地方。”石琚说:“祭祀是大事,不是过去有先例不敢任意行事。”

皇上对石琚说“:女真人往往居住四通八达的地方,不理解居住在里巷中人的苦处。卿曾经做过丞簿,对民间什么事不知道?凡关系到利害的事要积极汇报。”皇上与宰相大臣讨论铸造钱币的事,有人认为铸钱费工数倍,想采取坑冶金银的办法,皇上说:“山河的利益可以交给百姓,只有钱币不能让民间私自铸造。如果财产货款流布四方,与在官府有什么不同?”石琚进言道“:臣听说天子的财富藏在天下,正像泉源的流通罢了。”皇上问石琚“:古代也有百姓铸钱的事吗?”石琚回答说:“让百姓自己铸钱,那么小人贪图厚利,钱越发轻微令人讨厌,古代所以禁止百姓自己铸钱。”

当时在民间往往有人造谣惑众,这些人互相勾结图谋不轨,事发之后都伏法被杀了。皇上问宰相大臣说“:南方还有许多人不顺从,这是为什么呢?”石琚回答说“:南方的无赖之徒,假托解释宣扬道教,拿妖术幻术来迷惑人。愚民无知,于是触犯法律。”皇上说:“如僧人智究就是这样的。此辈不足以对他们怜悯,但由军士去追捕,劳民伤财,危害到良民,不如杜绝在萌芽状态。”智究,是大名府僧人,同寺僧人苑智义对智究说,《莲华经》中记载五浊恶世佛出在魏地,《心经》中有“梦想究竟涅..”的话。你的法名叫智究,正巧照应了经文,先师藏瓶和尚知道你有这个福分,也做了颂子给你。智究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图谋作乱,遍游大名、东平州郡,假托化缘,诱骗迷惑愚昧的民众,暗中结成奸党,议定将在十一年(1171)十二月十七日先拿下兖州,在峄山聚会,以“应天时”三字作为旗号,分别去攻取东平各州府。到了那一天半夜,智究派同党胡智爱等人,去到旁近军营抢劫甲仗,军士击败了他们。当时还有傅戬、刘宣也在阳谷、东平叛变。这些人都伏法被杀,同案牵连的有四百五十多人。

宗室子弟中有的人不胜任当官做事,世宗想授给他们闲散官职,按职位发给俸禄,以赡养使他们自足,拿这想法问宰相大臣说“:比前代怎么样?”石琚回答说“:尧帝亲近九族,周代皇家九族和睦,都是帝王盛事啊!”石琚对这类事多是持顺从态度。

十三年(1173),石琚上表请求辞去官职。十六年(1176),石琚再次上表乞请辞职。皇帝都没答应。参知政事唐括安礼违背皇上旨意,出任横海军节度使,数年皇帝不再召见他。石琚在偏殿从容地对皇上劝谏道:“唐括安礼忠诚正直,久在外地任职。”世宗深深感到是这样,于是将唐括安礼从南京留守任上召进京任尚书右丞。石琚曾举荐室绍先作为右司员外郎,绍先中风暴死,皇上很是惋惜,对石琚说:“这是卿推举的人才啊!”再三感叹这件事。

十七年(1177),石琚拜平章政事,被封莘国公。第二年(1178),又拜右丞相。整理《起居注》的移剌杰上书说“:朝廷上奏议事把一般官员隔离在外,史官也不能听,没办法记录。”皇上问宰相这件事,石琚和右丞相唐括安礼回答说“:古代的史官,对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记录,用来儆戒人君,没有谁不敬畏。周成王剪桐叶当作圭,戏封叔虞,史佚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说话就要记入史书。’从这件事看出做人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得记录,不能回避啊!”皇上说:“朕看《贞观政要》,唐太宗与臣下讨论事情,开始议了什么,后来结果怎么样,这可以证明史臣在旁记下来而写在史书上的。如果恐怕遗漏什么事,那么可以选出谨慎守密的人担任这件事。”上朝奏事议事回避一般官员,而不回避记注官从这时开始。

石琚以年老体衰多病为理由坚决要求辞职,皇上说:“朕知道卿年纪老了,勉强为了朕而留职,再等一、二年,朕将考虑这件事。”皇上对宰相大臣说“:朕是天子,从来不敢专行独断,每件事情都要广泛征求卿等的意见,可行的就行,不可行的就禁止。”石琚和平章政事唐括安礼上奏说:“好问,思路就开阔;自己说了算,思路就狭小,陛下这样做,是天下极大的幸运。”石琚留职一年,又上表辞职,皇上才准许了。皇帝诏令石琚的一个孙子做..门祗候。石琚当即遵命动身回归乡里。许久之后,世宗对宰相大臣说:“了解一个人是最难的事,近来文职官员的选用大多不得其人。只有石琚当丞相时,往往推举出能胜任的官员,左丞移剌道、参政粘割斡特剌推举提升的武职候选人,其中很有一些人才。朕常常因为不能遍识人才而不满足。这是宰相的职责,左右近侍虽然常有人举荐,朕不敢轻易相信。”又说;“近来刺史、县令许多缺员,应当选择精明干练的人任命,资历级别不到任用有什么害处呢?”又说“:只有石琚最知人善任。”

唐括鼎任定武军节度使,皇上对他说“:好久不见石琚了,他的精力比以往如何?你到任后要去探望他。”显宗也惦念着石琚,在石琚生日的时候,显宗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二十二年(1182),因病在家里逝世,享年七十二岁。他的谥号是“文宪”。泰和元年(1201),衍庆宫挂上了他的画像,诏令配享世宗庙廷。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张廷玉
  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十二·赵尔巽
  卷一百七十一 表十一·赵尔巽
  ●崇禎長編卷之十六·汪楫
  ●卷一百三十五·徐梦莘
  第二十八回 萧耨斤挟权弑主母 赵元昊僭号寇边疆·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第六十七卷 忠节 一 一·缪荃孙
  一 从园说起·周作人
  赵昌言传·脱脱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卷六十四·佚名
  (上魏下山)盗殺安、宜等案·佚名
  209.钟相杨么起义·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敦儒·唐圭璋

      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元丰四年(1081)生。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擢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喜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 刘伯亨·隋树森

    刘伯亨,一作刘百亨,瞽者,为书会艺人,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朝元乐 柳底风微,花间香细。作阵蜂儿惊起,偷看酿出残花蜜。成群燕子交飞,掠波闲补巢泥。日升林光莹,雨洗山明媚,雕轮绣鞍作对儿家来,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不着编辑人名氏前有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四序所采不满百家而题曰千家葢务夸摭拾之富如魏仲举韩柳

  • 卷三·吕诚

    ●钦定四库全书来鹤亭集卷三(元)吕诚 撰和顾玉山诗韵春来世事益艰危怪底闲情强赋诗杨柳愁空陶令宅荷花吟徧白家池眼前陵谷惊迁变客里江山喜护持两度寄书烦慰藉相从深愧负幽期题庐山道士云松诗卷道人结屋云松间白云为室

  • ●江阴城守纪卷下·韩菼

    长洲慕庐氏韩菼编大清移营邓墓。孤城死守,外兵屡败,内亦杀伤相当;用炮打北城,彻夜不息,城垛陷数丈。应元命石匠往外取石料,匠难之;再拜遣之,匠为感动。修固后,严御如初。外兵依邓墓深林以避矢石,折门窗屋木为浮桥,渡河逼城下。城

  • 宋史全文卷十七上·佚名

    宋高宗三己酉建炎三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在扬州。资政殿学士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丁亥,金人陷青州,又陷潍州。辛卯,陕西都统制邵兴及金人战于潼关,败之。乙未,京城留守杜充袭其统制官张用于城南,不克,将官李宝为所执。丙申,张守

  • 卷之四百八·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八月。戊午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谕内阁、鹿传霖奏、监犯结伙反狱。戕伤官弁登时格毙捕获多名分别拟办一摺。本年五月十三日四

  • 一二九二 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二九二 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二日三通馆为移会事。前经本馆奏明皇朝三通全书缮写四分归入四库空函,并缮交武英殿刊刻颁行,照例咨取供事十二名到馆,一体上紧赶办。等因,奏准在案。

  • 卷七·汪越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序〕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國。〇孚遠曰:項羽封諸將爲王,漢王初興,不能一申古制,易侯而貶其爵,亦勢也。故末年有白馬之誓,高祖本意見矣。〔扶柳〕高后姊長姁子,侯。〇師古曰:平旣呂氏所生,不

  • 十国春秋卷六十四·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汉七列传陈偓 卢膺 邓伸 李璵陈偓史失其世系歴官至户部侍郎干和二年知政事越王昌旣遇害中宗于是择相于朝臣遂以偓同平章事偓居职无所短长充位而已卢膺仕髙祖为工部侍郎大有中加太尉与谢宜清等出使

  • 李邦宁传·宋濂

    李邦宁字叔固,钱塘人。初名保宁,宋时一小太监。及宋朝灭亡,便随瀛国公见世祖,留在内廷供职。为人机敏,很合帝意。帝令他学蒙古语及诸蕃语,能较快通解,于是更得到信任,授御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礼部尚书,提点太医生事。成宗即位

  • 卷四十四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四下 朱批宜兆熊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八日署理直隶总督【臣】宜兆熊协理直隶总督【臣】刘师恕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等清查各属仓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六·王日休

      修净土者。宜随其所以为善。以资修进之功。故此卷名特为劝谕。若不识字。全赖慈仁君子发菩萨心。为彼解说。此布施之大者。先后之序乃自近及远。或自急及缓。不拘其人高卑。  劝士人  士人或有未深读书遂登高

  • 百年钻故纸·佚名

    唐朝古灵神赞禅师,本来在福州大中寺受业,后来出外行脚,因受百丈禅师的指点而开悟,但之后又回到大中寺。曾经教导他的师父问他:&ldquo;你离开我这,在外头学了些什么?&rdquo;   神赞回答:&ldquo;没有什么特别的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四·法藏

    名号品第三亦作四门分别 初释名 二来意 三宗趣 四释文初中三。先分名者自下明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谓从此至第六会来。辨说所修五位之圆因成十身之满果。令诸菩萨解此义相故以为名。二会名者名普光法堂会。然释有

  • 医暇卮言·程林

    医论著作。二卷。清程林(云来)辑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此书以辑录医林掌故、笔记为主。程氏以天人合一之理,分述治法、本草、养生、气功等内容。书中以五脏之积为例,介绍治积宜先理气之法。以医话体裁论述日月星辰、

  • 奇症汇·沈源

    医案。清沈江辑。八卷。江字岷源,号抱元子,秀水(浙江嘉兴)人。居职太医院,因母疾辞归,以医术救疾济贫,喜钻研疑难证治。此书成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按人体部位分为耳、鼻、舌、面、项、喉、心神、胸腹、身背、手足

  •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智操

    20卷,清智操说,德昊编,(依驹本印)《寒松操禅师语录》当刻成于康熙中叶,智操去世后不久。智操生前曾梓行其师百愚净斯的全集,附人《嘉兴藏》。智操示寂后,其弟子德吴等编次其语录、机缘问答、偈颂、杂著等,并由众弟子德费、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