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二十四

 

  卷724_1 【酬友生早秋】唐求

  彤云将欲罢,蝉柳响如秋。雾散九霄近,日程三伏愁。

  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

  卷724_2 【晓发】唐求

  旅馆候天曙,整车趋远程。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

  沙上鸟犹在,渡头人未行。去去古时道,马嘶三两声。

  卷724_3 【客行】唐求

  上山下山去,千里万里愁。树色野桥暝,雨声孤馆秋。

  南北眼前道,东西江畔舟。世人重金玉,无金徒远游。

  卷724_4 【题郑处士隐居】唐求

  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卷724_5 【古寺】唐求

  路傍古时寺,寥落藏金容。破塔有寒草,坏楼无晓钟。

  乱纸失经偈,断碑分篆踪。日暮月光吐,绕门千树松。

  卷724_6 【赠著上人】唐求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

  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卷724_7 【马嵬感事】唐求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

  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卷724_8 【赠行如上人】唐求

  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

  恋山人事少,怜客道心多。日日斋钟后,高悬滤水罗。

  卷724_9 【送友人归邛州】唐求

  鹤鸣山下去,满箧荷瑶琨。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

  渐寒沙上雨,欲暝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

  卷724_10 【和舒上人山居即事】唐求

  败叶填溪路,残阳过野亭。仍弹一滴水,更读两张经。

  暝鸟烟中见,寒钟竹里听。不多山下去,人世尽膻腥。

  卷724_11 【发邛州寄友人】唐求

  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出郭见山处,待船逢雨时。

  晓鸡鸣野店,寒叶堕秋枝。寂寞前程去,闲吟欲共谁。

  卷724_12 【舟行夜泊夔州】唐求

  维舟镜面中,迥对白盐峰。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

  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卷724_13 【山东兰若遇静公夜归】唐求

  松门一径微,苔滑往来稀。半夜闻钟后,浑身带雪归。

  问寒僧接杖,辨语犬衔衣。又是安禅去,呼童闭竹扉。

  卷724_14 【边将】唐求

  三千护塞儿,独自滞边陲。老向二毛见,秋从一叶知。

  地寒乡思苦,天暮角声悲。却被交亲笑,封侯未有期。

  卷724_15 【秋寄□江舒公】唐求

  故人何处望,秋色满江濆。入水溪虫乱,过桥山路分。

  鹤归松上月,僧入竹间云。莫惜中宵磬,从教梦里闻。

  卷724_16 【题杨山人隐居】唐求

  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

  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

  卷724_17 【夜上隐居寺】唐求

  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

  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

  卷724_18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唐求

  门户寒江近,篱墙野树深。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

  卷724_19 【涂次偶作】唐求

  岁月客中销,崎岖力自招。问人寻野寺,牵马渡危桥。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卷724_20 【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唐求

  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卷724_21 【山居偶作】唐求

  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卷724_22 【赠道者】唐求

  披霞戴鹿胎,岁月不能催。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

  鹤从归日养,松是小时栽。往往樵人见,溪边洗药来。

  卷724_23 【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唐求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卷724_24 【题青城山范贤观】唐求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桥滑,

  松织香梢古道寒。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撚新丹。

  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卷724_25 【送僧讲罢归山】唐求

  休将如意辩真空,吹尽天花任晓风。共看玉蟾三皎洁,

  独悬金锡一玲珑。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

  依旧曹溪念经处,野泉声在草堂东。

  卷724_26 【题友人寓居】唐求

  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缭绕城边山是蜀,

  弯环门外水名巴。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

  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

  卷724_27 【伤张玖秀才】唐求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卞玉影沈沙草暗,

  骅骝声断陇城孤。入关词客秋怀友,出户孀妻晓望夫。

  吴水楚山千万里,旅魂归到故乡无。

  卷724_28 【题李少府别业】唐求

  寻得仙家不姓梅,马嘶人语出尘埃。竹和庭上春烟动,

  花带溪头晓露开。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

  何年亦作围棋伴,一到松间醉一回。

  卷724_29 【赠楚公】唐求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般若恒添持戒力,

  落叉谁算念经功。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卷724_30 【赠王山人】唐求

  红藤一柱脚常轻,日日缘溪入谷行。山下有家身未老,

  灶前无火药初成。经秋少见闲人说,带雨多闻野鹤鸣。

  知到蓬莱难再访,问何方法得长生。

  卷724_31 【庭竹】唐求

  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卷724_32 【题常乐寺】唐求

  桂冷香闻十里间,殿台浑不似人寰。

  日斜回首江头望,一片晴云落后山。

  卷724_33 【题刘炼师归山】唐求

  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

  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卷724_34 【酬舒公见寄】唐求

  无客不言云外见,为文长遣世间知。

  一声松径寒吟后,正是前山雪下时。

  卷724_35 【巫山下作】唐求

  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卷724_36 【句】唐求

  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临池洗砚》,

  见《纪事》)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三·彭定求
  马伯升·唐圭璋
  卷十八·阮阅
  第二十出 席卷·李渔
  第十场:《大登殿》·佚名
  第四十二出 驿备·洪昇
  第二折·佚名
  卷五 五十首·赵崇祚
  卷一百四十二·徐世昌
  卷183 ·佚名
  卷四·方回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八百七十三·佚名
  新传奇品·高奕
  第四十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跋 张廷玉等·乾隆

    御极以来抚辰熙绩畴咨僚采一日万几胥待理於渊衷之宥密仰惟宵衣旰食之勤自朝至於日中昃劳亦至矣而操觚拈韵动千百言且日以为程如天之有行未尝间息十余年来存稿之积文笥者盈四千余篇【臣】等及在廷臣工以校刻御制文集请

  • 卷十八·谷应泰

      ○壬午殉难   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次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即召用

  • 卷之四十六·佚名

      顺治六年。己丑。九月。丁巳朔。革户科给事中常若柱职。以劾湖广粮储道牛铨失实故也。  ○八旗每甲喇、添设步兵章京一员。每牛录、添设步兵五名。  ○以山东济南、东昌、兖州等府州县失守。降巡抚吕逢春职

  • 今献备遗卷二十六·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呉与弼呉与弼字子傅江西崇仁人国子司业溥之子也少读伊洛渊源録心慨慕之遂弃举业絶人事独处小楼日取诸经传语録玩味之不下楼者数年余其诗曰九仭始一篑千里方跬步又曰神当通鬼神志当贯金石久之名闻京师累荐

  • 通志卷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魏纪第七武帝 文帝 眀帝 齐王 髙贵乡公 陈留王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徳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太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

  • 卷九十一·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一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货殖传第六十一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於皁隶抱关击橛者【师古曰皁养马者也隶之言着也属着於

  • ●序·文秉

    烈皇昔由藩邸入继大统,毒雾迷空,荆棘满地,以孑身出入于刀锋剑芒之中,不动声色,巨奸立扫,真所谓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者耶!仪监于殷,尽彻诸内奄,政事俱归于外庭,诚千载一时也。然而逆珰遗孽,但知力护残局,不复顾国家大计,即废籍诸公,亦阅

  • 洪迈传·脱脱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幼年时每天读书数千言,过目便不忘,博览群书,即使是杂记小说、佛道等书,无不涉猎。随从两位兄长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只有洪迈不中。绍兴十五年(1145)年才中第,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

  • 纯只海传·宋濂

    纯只海,姓散术台氏,二十岁在太祖帐下近卫军中任职,在征西域诸国的战争中有功。太宗五年(1233),太宗命他佩戴金虎符,任命为益都行省军民达鲁花赤,随大帅太出攻破徐州,擒金帅国用安。九年,因把益都划为皇太子的分地,故调纯只海为

  • 卷九·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九明 黄训 编保治【正德上】陈言治道要务疏【章】臣闻天道以元生万物而圣人体元治万民故即位必称元年而建元必殊徽号葢于天下更新示其所以为治之意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洪武元年九月戊戌朔,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己亥,指挥薛某至东安州,获哈剌赤,斩之,其将校俱降。 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

  • 刘万青·佚名

    刘万青先生小传刘先生字万青以字行湖北黄陂县人也代以武功世其家累叶官勋彪炳江汉先生渊源家学少时弯弓盘马富有尚武精神曾两应武试旋以风会变易于十六岁时弃武而商光绪二十七年来海上经营出口事业志在流通国产于海外

  • 论语集说卷十·蔡节

    宋 蔡节 撰子张第十九【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集曰致犹委也已语助也见危则致命见得则思义能决择于死生义利之际也祭则思敬丧则思哀笃于本也其可已矣犹云若是其亦可以为士矣此特

  •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乡饮酒义郑注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乡宜作卿周官乡大夫兴贤能之后退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乃所以终前事为后举张本不得为饮国中贤者尹吉甫饮御诸友而张仲在焉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路堵父为客是为卿大夫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七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七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摄品第六之四三世及三世说事。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六识识。一切使使。欲界苦苦。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比智

  •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重显

    参学小师允诚等编拈古师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尔是甚处人。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拈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道。

  • 诸子辨·宋濂

    一名《龙门子》,诸子辨伪著作。一卷。明宋濂撰。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刊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宋学士文集》中的一篇,后世乃裁篇单行,有一九二八年北京朴社铅印出版顾颉刚点校本,后又收入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

  • 悼离赠妹诗·左思

    晋代左思作。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虽博学多才,但不得重用,仕途不得意,晚年退居在家,专意典籍,不问世事。现存诗仅14首,多感慨时事及生平,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揭露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显示出蔑视权贵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