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廿五折 表忠

【玉女步瑞云】[旦上]血尽啼鹃,幸遇东风换转,涓滴是九重恩眷。老身吴氏,自夫主忤骂权,被奸党造谋诬陷,逮系到京,惨受酷刑,囊首狱底。幸得孩儿血疏叩阍,少伸冤抑;扶柩归家,权厝墓舍,丈夫虽成今日之忠名,妻孥受尽颠连之苦况。目今新主登极,大振乾纲;魏贼正法戮尸,**七等定罪。世界重新,朝野欢庆。向日冤陷诸忠臣,谪戍者悉已召回复职;惨死者尽皆宠锡表扬。孩儿前日回家说,我相公亦有恩诏到苏赠谥,荣封三代,赐茔谕祭,立祠建坊,全家受荫,泉壤生光。昨日吴县陈县尊着人报知,说今日寇府尊同本县赉诏到舍,已遣孩儿出外打听,待他归时,便知端的。[小生衣巾上]九天雨露洪恩重,万里山河气象新。[揖介]母亲在上,府尊、县尊已赉诏到门快了。昨日县中报文说:今日满门封赠,如今母亲该穿戴冠帔接诏才是。[旦]既如此,我儿亦应穿戴儒冠、员领出来。[小生]晓得。[旦拭泪介]艰难臣节千秋泪。[小生]郑重君恩一纸书。[同下][外、末吉服,付扮礼生赉诏,丑、老抬匾额,书“清忠风世”,生、贴扮执事,一杂铺兵、二厢撑黄伞、蓝伞,同行上]

【胡元令】[合]龙飞九天,宇宙开生面。鳄祛九渊,朝野湔夙怨。气吐东林,名扬茂苑,翻尽三朝要典。天诏遥宣,黄童白叟齐笑喧。介节墓碑镌,清风祠宇专。忠魂丕显,亿万载人臣知劝,人臣知劝。[作到介][喊介]圣旨下。[旦冠帔,小生儒巾、员领,急上跪迎介][外]奉圣旨宣读诏书。[旦、小生参差跪介][外、末两旁立介][外读诏介]圣旨已到,跪听宣读。诏曰:孤情之所独抗,得死而成;正气之所不徂,造生弥永。兹尔原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周顺昌,希圣行清,择节维苦。始触权而酿祸,旋兴大狱而罹凶。今者捩轴既旋,(衮厶换口)钺并设。碑踣元,大升公正之群;墓显汤阴,恍见孤忠之气。用特赠尔太常寺卿,谥忠介。妻吴氏封为淑人。祖冠、父可贤,赠一如其官。子茂兰,荫中书舍人,赴京纂修国史。仍着有司营葬建祠,焚黄致祭。呜呼!学圣人之中,宁存狂狷;睹忠臣之报,弥愧奸回。钦哉,谢恩![众]万岁!万岁!万万岁![旦、小生起,小生换冠带介]请过圣旨。[净扮老仆应接介][外、末]分付展挂遗像,下官们奉旨致祭。[净挂像介][外、末]叫手下,就此陈设祭筵,焚黄展拜。[外、末拜,旦、小生答拜介][付赞礼介]

【画眉序】[众合]酹酒奉皇宣,一束生刍敬陈奠。想英灵如在,长啸然。成就恁一代冠裳,续完了千秋文献。容台从此身不死,啧啧普天声羡。[外、末]拜奠已毕,礼生分付把祭筵撤进者。[付随口说下][众应介][旦]泉下孤忠,动蒙天鉴;又蒙两位大人立祠赐祭,营墓建坊。既慰在天之灵,复锡全家之庆。恩荣已极,衔结难酬。二位大人请上,受我母子一拜。[外、末]下官们也有一拜。[各拜介]

【前腔】[旦、小生]苦节得垂怜,白屋春生及黄泉。喜长宵复旦,寒烬重燃。营高冢,稳卧麒麟;起新祠,杂陈瑚琏。二天从此恩不朽,衔结犹惭报浅。[外、末]下官就此告辞。[小生]即当诣台叩谢。[外]九泉开白日,[末]六翮起青去。[同众下][旦]我儿!皇恩浩荡,荣赠祖先;亡者有知,定当含笑泉壤矣!

【双声子】[合]幽魂显,幽魂显,遥拍手红云辇。覃恩遍,覃恩遍,齐稽颡长生殿。缀简编,被管弦,一忠风世,五义歌传。【尾声】绿窗共把宫商辨,古调新词字句研。岂草草涂鸦伧父言。

中国古典悲剧必有代表人民的光明结尾,或现实的,或幻想的,以起劝善惩恶的作用。这并不影响全剧的悲剧性质和悲剧气氛,而是浪漫主义精神在悲剧创作中的体现。此剧现实的封妻荫子虽属旧套,但亦远胜于幻想的“大团圆”,令人心快。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七出 得实·李渔
  江月松风集卷二·钱惟善
  第十四折 荫吴·李玉
  《词综》(卷三十六 补)·朱彝尊
  卷十三·唐圭璋
  四集卷六十五·乾隆
  卷333 ·佚名
  精华録巻八·王士祯
  卷二百七十五·陈思
  卷八十·陈思
  卷四百六十八·曹学佺
  卷五十二·陈元龙
  御选明诗卷二十四·康熙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七·黄庭坚
  卷三十二·施元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唐圭璋

      味词意,作者当为南宋人。   喜迁莺   春寿太守   光风转蕙,正中和节过,艳阳春半。暖日瞳昽,瑞烟蓬勃,还是生申华旦。保釐东土三载,分却九重霄旰。政成也,且凝香燕寝,雍容方面。   堪羡。德望重,敌国隐然,不假长江险

  • 小诗五首·刘半农

    (小病中作)一若说吻味是苦的, 过后思量总有些甜味吧。二看着院子里的牵牛花渐渐的凋残, 就想到它盛开时的悲哀了。三口里嚷着“爱情”的是少年人, 能懂得爱情的该是中年吧。四最懊恼的是两次万里的海程, 当初昏昏的过去了,

  • 卷一·贡奎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卷一(元)贡奎 撰杂言志士常惜日达人宁慕名廖廖宣尼圣长歌愧耦耕六籍矧已残纷纭起亡嬴守经汉儒者策世何所成圣功苟云效致泽希阿衡赫赫金仙化奈矜势方行归与畎亩乐岂系辱与荣璞玉不自售匣镜翳空尘岂

  •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班固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

  • 列传第二十一 张裕·李延寿

    茂度仕爲宋武帝太尉主簿、扬州中从事,累迁别驾。武帝西伐刘毅,北伐关洛,皆居守留任州事。出爲都督、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绥静百越,岭外安之。元嘉元年,爲侍中、都督、益州刺史。帝讨荆州刺史谢晦,诏益州遣军袭江陵。晦平,西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五上·陈厚耀

    秦昭襄王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史秦本纪 樗里疾封蜀郡严道县因号严君】昭王立樗里子益尊重樗里子将伐蒲【卫地】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二卷 兴学·缪荃孙

    历代学制 学 额学校之设,肇于唐虞,备于成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故大江以南挟策缀文之士积而日盛。本省文治光昭,礼乐明备,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者,所以尊孔

  • 第一章 绪言·李叔同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 第51章 阻碍献金救国增加抗战力量的蒋介石·冯玉祥

    起初我看着吃不饱、穿不暖的士兵们实在是可怜,又加上军财两部,一天都在那里嚷着“没钱没钱”,我就发起了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我自己卖字献金,写一副对子多少钱,写一个横匾多少钱,写四扇屏多少钱。价钱定出之后,找我

  • 延载·周绍良

    №延载001【盖】失。【志文】大周故河东柳府君墓志并序有陆沉王孙谓当途公子曰:嗟乎嗟乎!人之高下,其犹荣咎焉!仆虽愚劣,为子略陈万一耳。公子曰:盖闻大圆著象,廿八宿为纲;十万著形,卅六郡为纪。然则汾晋之域,尧禹

  • 耶律挞烈传·脱脱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六院部郎君袅古直之后。朴实稳重,足智多谋,有担负重任之才。四十岁还未出来做官。会同年间,任边部令稳。应历初年,升任南院大王,平均赋税徭役,劝导百姓耕织,部人得到化育,户口大量增殖。时逢周人侵犯汉国,由挞

  • 卷五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八柔远人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二月庚子先是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图汗疏言自康熙元年罗卜臧变

  • 问辨録卷六·高拱

    ○论语问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注云美其学之博而惜其无所成名也然否曰无所成名者谓人莫得而名也何请惜若以为惜则所谓民无能名者亦惜之欤葢既曰大哉孔子则所谓博学而无所成名者皆所以赞其大也此亦知圣人者

  • 佛说难提释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行在俱舍梨国。树名尼拘类。是时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便难提释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

  • 万法归心录卷下·佚名

    禅分五宗僧问。达摩西来直指一心。因甚六祖以下。枝分五派。各家独立门庭。施设差别异相。师曰。如金作器。器器皆金。似火分灯。灯灯是火。虽然枝茂叶盛。其根本乎一体。汝若智眼洞明。自然了法无二。临济(镇州慧照

  • 深衣考·黄宗羲

    清黄宗羲解释、辨证深衣制度的著作。1卷。深衣之制,见于《仪礼》及郑注孔疏。因时代久远,历代注家都不得要领。此书前列已说,后附深衣经文,然后并列朱熹、吴澄、朱右、黄润玉、王廷相五家图说,各指其谬误,总之务在出新。故

  • 文原·宋濂

    明代文章理论著作。宋濂著。《文原》分上下篇。上篇推究文章的来源,论文的本体。“吾之所谓文者,天生之,地载之,圣人宣之。本建则其末治,体著则其用章。”下篇探求写作的方法,指出“为文必在养气”。剖析文章的利病,以“四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