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0.韩翃:送中兄典邵州

官骑连西向楚云,朱轩出饯昼纷纷。

百城兼领安南国,双笔遥挥王左君。

一路诸侯争馆榖,洪池高会荆台曲。

玉颜送酒铜鞮歌,金管留人石头宿。

北雁初回江燕飞,南湖春暖著春衣。

湘君祠对空山掩,渔父焚香日暮归。

百事无留到官后,重门寂寂垂高柳。

零陵过赠石香溪,洞口人来饮醇酒。

登楼暮结邵阳情,万里沧波烟霭生。

他日新诗应见报,还如宣远在安城。

这里选的是韩翃的一首七言歌行。本来是应当连接写的,我现在把它每四句分为一段,段与段之间空出一行,这样,全诗被分为五段,每段是一首七言绝句。读者就容易看出全诗是用三首平韵绝句和二首仄韵绝句交织而成。每四句的音调,无论平韵或仄韵,都完全符合于七言绝句,而不是古诗。但这五段连起来,却是一首七言歌行,或说七言古诗(七古)。这种形式的七言歌行,其特征是以律诗的音调,用入古诗。在盛唐、中唐诗人的七言歌行中,此种作法比较多见,高适的《燕歌行》恐怕是其先例。

现在按照每四句一个段落的次序来讲,亦就是按照每一首绝句来讲。诗题是“送中兄典邵州”。“中兄”即仲兄,是作者的二哥。“邵州”,即今湖南省邵阳市。“典邵州”,即去邵州作刺史。做州郡的行政长官,用“典”字,汉代人称为“典郡”。去做县令、县长,该用“知”字,汉代人称为“知县事”。到了明、清二代,不用县令、县长,而改称“知县”,又不用“州、郡”,而改名为“府”,于是古代的郡守、刺史,都改称为“知府”了。

韩翃是河南南阳人,他的二哥从南阳到邵州去上任,大约先向西行,沿汉水南下,渡长江,经湖北而入湖南,过长沙而抵邵州。这是从诗中所叙地理方位推想出来的。

第一段四句是一首平韵七绝。叙述他的二哥带着从人骑马出发,向西行,入湖北境。每到一城,都有乘坐朱漆车轮的地方官员为也迎送。邵州是个大州郡,管领着一百多个城市,还兼管着安南国。这是夸大得不合事实了。邵州本来是邵阳县,唐贞观十年,升为州。天宝元年,改为邵阳郡。乾元元年,又改为邵州。从县而州,是由于户口增多。从郡改为州,这是唐代政区名称改来改去的结果,与户口增减无关。在唐代,邵州全境东西为四百七十里,南北为三百七十六里。一共只有两个县:一个是邵阳,一个是武岗。两县的民户,在开元年间,一共只有一万八千户(据《太平寰宇记》)。邵州既没有一百个领县,更统治不到安南国。大概韩翃的地理知识很贫乏,把他的二哥吹捧得不像一个刺史,而像一个藩王了。第四句不甚可解。《唐书·百官志》云:“汉制,丞郎见二丞,呼曰左君、右君。”丞与郎,都是七八品的小官,见到尚书左丞,就尊称为左君,见到尚书右丞,就称为右君。此句中所谓“王左君”,也许是指王维,“双笔遥挥”,是指他二哥能诗,不亚于王维。但王维的官职是尚书右丞,似乎应该称王右君才对。也许他的二哥擅长书法,故比之为王羲之,但王羲之的官职是右军将军,也不该用左君。我怀疑此句原文应是“右君”或“右军”,否则,这个“王左君”就待考了。

第二段四句是一首仄韵七绝。设想他二哥经过湖北时的旅途情况。一路上的诸侯(即地方官)都争着供应住宿和伙食。到了洪池,有盛大宴会;到了荆台,听到美妙的歌曲。洪池,今曰洪湖;荆台,即楚国的京都,即今江陵。到襄阳,有妓女给你唱《襄阳白铜鞮》(襄阳民歌),给你劝酒。在石城(今锺祥县),有人设宴张乐留你歇夜。这一绝中所提到的地方,都在今湖北省,但南北次序,並不符合地理现实。

第三段四句又是一首平韵七绝。设想他的二哥行到湖南境内的情况。南来过冬的北方大雁都回去了。江上有燕子飞了。这是春天。所以下句说南湖春暖,该换春衣了。湘君的祠庙,闭门对着空山。在傍晚,渔翁在庙里烧过香,都回家去了。湘君、渔父,都见于《楚辞》,是湖南的典故。

第四段又是仄韵七绝。设想他的二哥到邵阳后的情况。到官就职之后,公事随时办讫,一切都没有积压。官署中高柳垂荫,十分闲寂。第三句“过赠”二字不可解,恐有误字。零陵属永州,在邵阳之南三百多里。这里作者又弄错了地理方位,他的二哥到邵阳去上任,决不会过零陵的。大约他把邵阳误为祁阳了。石香溪,想必在零陵,也没有关系。第四句是说他二哥的治绩优良,使少数民族也对他有好感。在封建时代,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每年春节或腊日,州县官都要请少数民族的头人来喝酒。他们肯来,就表示拥护。州县官以此作为自己能“安抚蛮夷”的政绩。“洞”字或写作“峒”,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山谷,现在称为“坝子”。

第五段以一首平韵七绝作结束。傍晚在酒家楼上为你饯行,从此相去万里,水有苍波,山生烟霭,使我将时时怀念邵阳,好比和邵阳结了情分。不久以后,希望你有新作的诗篇寄来,正如古代诗人谢宣远在安城时常有诗寄给他的堂弟谢灵运一样,这是已把他的二哥比为谢瞻(字宣远),而自比为谢灵运。

这首诗,就内容而论,不是一首好诗。它只是一段一段堆砌着闲文,没有真挚的思想感情。但从形式上看,显然是作者有意在尝试这一种新体歌行。在作者的诗集中,还有《别汜水陈尉》、《寄雍邱窦明府》、《赠别华阴道士》等好几首七言歌行,也都是用平韵仄韵绝句交织而成。或者二平二仄,或者三平三仄,或者三平二仄,也有二仄一平的,篇幅长短不等。歌行长篇转韵,一般都是平仄交互的。平韵转仄韵,仄韵转平韵。以平声韵开始的,也以平声韵结束。以仄声韵开始的,最好亦以平声韵结尾。但作者有一首《送巴州杨使君》,以仄平仄三个绝句组合,这更是突出的形式尝试。

这种用许多绝句组成的七言歌行,向来没有人注意。高适的《燕歌行》,评讲者不少,但也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形式特征。因此,我选讲韩翃此诗,作为中唐诗人追求文学新形式的一个没有被发现的例子。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

猜你喜欢
  晁补之·唐圭璋
  解昉·唐圭璋
  第九章 拜官供奉·屠隆
  辛亥三十六首·许南英
  第一出·叶小纨
  第五出 忠佞异议·王世贞
  楔子·王实甫
  第三折·关汉卿
  乙集第三·钱谦益
  跋·周权
  卷二十七·佚名
  卷十八·高棅
  卷二十一·郭元釪
  秋月·徐志摩
  玉川子诗集目录·卢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栲栳山人诗集卷上·岑安卿

    (元)岑安卿 撰 ○古诗【五言】 古意四首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清霜忽飘零雕悴在顷刻 寳刀不断水线溜可穿石君看城门轨要非两马力为学不苦心虚谈政何益伟哉大禹功犹思寸阴惜 浚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正德元年三月辛巳朔 孝肃太皇太后大祥 上诣几筵行祭礼遣驸马都尉崔元祭 裕陵○命狭西都司都指挥使阎纲充右参将分守宁夏东路地方○壬午孔氏子孙应贡生员孔承诏以车驾幸学乞随众观礼许之○升山东左布政使陶琰为都察院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万历三年八月丙寅朔上御皇极殿传制遣官祭 先师孔子○大学士张居正题翰林院日讲官王家屏同申时行等轮记注起居翰林院侍读罗万化编纂章奏○丁卯狭西慧济扯巴寺差番僧八名甘州北关寄住哈密卫都督米儿阿黑麻等十五名俱赴

  • 八八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各馆纂修拟定各书完竣日期等清单进呈片(附清单)·佚名

    八八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各馆纂修拟定各书完竣日期等清单进呈片(附清单)乾隆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臣等遵旨将各馆现在纂办未竣各书,于何时可以全竣之处,交查各馆,并着查明未进卷数,酌定各书完竣日期,据实声覆。兹据各该馆纂

  • 谢承后汉书卷一·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灵帝纪○○一灵帝善鼓琴,吹洞箫〔一〕。(孙。王。汪)──御览卷五八一○白帖卷六二 〔一〕天游按:隋书经籍志曰谢承书「无帝纪」。孙志祖据此云:「谢书无本纪,此及伏后二条,当是志传中语。」然汪辑有灵帝纪、伏后

  • 宇文士及传·欧阳修

    宇文士及别名仁人,京兆长安县人。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

  • 卷十八·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十八明 黄训 编吏部【文选下】灾异陈言疏【马文升】文选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礼部咨节该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官刘缨等各题称四川云南

  •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黄鸿寿

    宣宗道光十八年,冬十一月,授湖广总督林则徐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办海口禁烟事件,兼节制广东水师。鸦片烟本属药材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言阿芙蓉,自唐贞元时代,阿剌比亚商人以罂粟输入中国,至明万历十七年,列入关税表中。栽鸦

  • 124.一意孤行的苻坚·林汉达

    苻坚在王猛生前对王猛是言听计从的,但是他却没有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cháng)。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

  • 四十一年·佚名

    (乙未)四十一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春正月1月25日○壬戌,獻納申靖夏疏論:湖西左道京試官金有慶,不由直路,拕過家鄕,盤桓郡邑,淹延時日。湖中士風偸薄,每疑考官行私,而有慶作事謬妄,乃至於此。宜趁未開場前拿推,以嚴科場。從之,代送他試

  • 卷二百二十八·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九诸侯相朝蕙田案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不及邦交之文者详于王朝略于邦国也至大行人始述岁问殷聘世朝之制而其仪节则掌于司仪其牢礼则详于掌客先王之于诸侯使之联其

  •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学讲──文化、是改善人类生活,使之向上进步的。这种文化的功用,虽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

  • 卷六十七·佚名

    释闻持品第四十五之下【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希有!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所谓为一切众生行般若波罗蜜,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云何诸菩萨摩诃萨具足修行般若波罗蜜?&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若菩萨

  • 摩诃止观卷第六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六上第二体思假入空破法遍者。即为三。一明思假。二明体观。三明其位。思假者。谓贪嗔痴慢。此名钝使亦名正三毒。历三界为十。又约三界凡九地。地地有九品。合八十一品。皆能润业受三界生。初果犹七反

  • 卷第四·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四 婺州宝林禅寺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师受请。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师云。斩钉截铁。进云。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云。随邪逐恶。进

  • 一 集·佚名

    第一 色等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中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即回答世尊:&ldquo;大德!&rdquo;世尊曰:&ldquo;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更能抓紧男子心之色者,诸比丘!此即妇人

  •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佚名

    道教书。此经以“本真”命名, 旨在论述“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认为自天地开辟, 育养万物,上世淳朴,人不迷本真, 故能长寿。后世风浇俗薄,人迷失本真,故体衰寿短。上圣开示,遂兴三教,儒务本,道守本,释返本。三

  •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石君宝

    杂剧作品。简称《紫云庭》。石君宝作。今仅存曲辞和简单的科白,并有残缺,故细节已难详考,剧情大致叙述官家子弟完颜灵春与说唱诸宫调的女艺人韩楚兰相爱,被其父及韩母拆散。韩守志不移,后两人相约私逃,流落外乡,卖艺为生。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