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七

李翱

洗墨池

剩有临池兴,人称协律郎。至今蝌蚪迹,犹带墨痕香。 【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湖广通志》卷八九。】

朱庆余

惆怅诗

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紫台日落关山晓,肠断君恩信画工。 【见《才调集》卷八。】

张又新

永嘉百咏

滴水卷

滴水县在华盖山西北,流入郡城,涓涓不盈不竭。谢公与从弟书:「地无佳井,赖华盖山北涌出一泉,名为滴水。」即此水也。

滴水泠泠彻碧纱,旱时无减雨无加。澄清好是为官侣,引入孤城一带斜。

郭公山

昔贤登步立神州,气象千年始一浮。南望州如列宿,北观江水似龙(札去木改虫)。

大罗山

越王曾保此山巅,杨仆楼船几控弦。犹有旧时悬冰在,鲛绡千尺玉潺湲。

白鹤山

白鹤山边秋复春,文君宅畔少风尘。欲驱五马寻真隐,谁是当年入竹人? 【见永乐《乐清志》卷二、同治丙寅年刊齐召南纂《温州府志》卷四。】

百里芳

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 【光绪《永嘉县志》卷二一《古迹》。】

周公庙

祠像已加唐衮冕,乐工犹服晋衣冠。 【见光绪《永嘉县志》卷四「横山周公庙」条。】

中界山补序

木榴屿、玉流山也,居海中,去郡城三百里。东晋居人数百家,为孙恩所破,至今湖田尚存。 【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三。】

郑居中

居中,历任左司员外郎、郎中。宝历初除监察御史,改分司东台。后除中书舍人,不就,以疾辞官,恣游名山。开成二年卒。 【(《全唐诗》无郑居中诗,传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

临终作 【题拟】

云山游已(彳扁)。 【《太平御览》卷二二二引《唐书》引。】

吴士矩

士矩,字方之,濮阳鄄城人。溆子。文学早就,喜与豪英游。历任京兆司录、主客员外郎、郎中。大和七年为江西观察使,开成元年入朝为秘书监,次年因赃贬蔡州别驾,改流端州。 【(《全唐诗》卷八八七收士矩诗一首,无传,今据《元和姓纂》卷三、《新唐书》卷一五九、《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五、卷二六、《〈白氏长庆集〉人名笺证》拟传)】

独酌谣

愚夫子不招。 【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三《吴秘监每有美酒独酌独醉但蒙诗报不以饮招辄此戏酬兼呈梦得》自注引。】

赠元微之 【题拟】

永惭沾药犬,多谢出囊锥。 【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自注引。】

开成朝士

几人天上争仙桂,一岁闽南折四枝。 【见乾隆十九年刊鲁曾煜等纂《福州府志》卷六十《文苑》。】

令狐楚

九日黄白二菊花盛开对怀刘二十八

西花虽未谢,二菊又初芳。鬓云徒云白,腰金未是黄。曙花凌露彩,宵艳射星芒。日正开边树,风清发更香。山椒应散乱,篱下倍荧煌。泛酒遥相忆,何由共醉狂。 【见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三五。】

酬苏少尹中元夜追怀去年此夕鄙人与故李谏议郭员外见访感时伤旧之作

直继先朝卫与英,能移孝友作忠贞。剑门失险曾缚虎,淮水安流缘斩鲸。黄阁碧幢惟是俭,三公二伯未为荣。惠连忽赠池塘句,又遣羸师破胆惊。 【见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二八。】

社日早出赴祠祭

满城人尽闲,惟我早开关。惭被家童问,因何别旧山? 【见同书卷十。】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 【《王》作「窦巩中丞副使」】 见示与元 【《王》此下有「稹」字】 相公献酬之什鄙人 【《王》作「余顷」】 任户部尚书时 【《王》作「日」】 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 【《王》作「有」】 篇章多相唱和今因 【《王》作「因题」】 四韵以寄所怀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才推八斗米 【从《王》改】 ,职副旧三台。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何年相赠答,却得在中台。 【录自《四部丛刊续编》影宋本《窦氏联珠集》,以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简作《王》)卷十四所录诗相校。】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海内埏埴(彳扁),汉阴旌旆还。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见《文苑英华》卷二四五。】

重修望京楼因登楼赋诗 【题拟】

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未免愁。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

元和初任礼部员外郎作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 【《吟》作「纳」】 新图。 【见《春明退朝录》卷上。《吟窗杂录》卷四十作初任员外郎作诗。】

萧膺

膺,字次元,侯官人。开成三年登第,仕至大理司直。 【(《全唐诗》无萧膺诗。兹据《登科记考》卷二一引《大典》引《闽中记》、《三山志》录其事迹)】

土圭诗

白日在重云,如何分曲直。 【见宋陈应时《吟窗杂录》卷二九。】

李滂

滂,字注善,闽县人。开成三年及第,终大理评事。 【(《全唐诗》无李滂诗。事迹出处同前人)】

咏愁

应缘心里难停住,化作新丝出鬓边。 【同前。】

陈嘏

嘏,字君锡,莆田人。开成三年进士。累官刑部郎中。诗一首。 【(《全唐诗》无陈嘏诗,传据《全唐文》卷七六○、《登科记考》卷二一)】

霓裳羽衣曲赋附歌

圣功成兮至乐修,大道叶兮皇风流。 【《文苑英华》卷七四。】

裴丹

丹,开成三年为泾令。诗一首。 【(《全唐诗》无裴丹诗)】

重建东峰亭有序

唐永泰元年春二月,江西帅御史中丞季公广琛尝游属城,泊于泾水陵(上山下品)佛庙之东峰,始创亭台焉。明年秋七月,御史中丞袁公(仃去丁改参)复为江淮招讨使,尽殄江西之寇,回军屯于泾上。命前锋破洞贼方清于石埭,捷书始至,公命宾僚燕贺于斯亭,赋诗纪事,凡七首。从事则曰刘公太真为首序,王公纬、高公参、崔公何、陆公渭、郭公澹、苏公(□禹),皆当代之英髦,一时之名士。继唱累累,存乎贞石,迄于今七十余年矣。萝木斯郁,亭台寻坏,人迹罕到,野麋徙游。顾丹不敏,作人兹邑,探幽余闲,杖履及此,乍陟樵巘,芳溪如线,探得遗趾,追琢可披,吁嗟吟哦,不知日夕。乃召缁徒之上首,谓之曰:「大夫官纪功之地,理当严饬,今旷岁芜没,过孰甚焉!矧兹寺也,工徒不匮,物力且完。」遂命深沉夷翳,荟架危槛,构小亭,颐指思图,浃旬而就。木虽大材者必诛,草虽芳微者不薙,山翠匝野而尽出,溪光透灵而下窥。烟岚忽开,日月先照,物外凝想,英豪耳少焉。山前静吟,风韵犹在,以其湮没浸远,今复创理,宜有纪述,以永前休,乃为五言一首十六韵,刻于他石,以附碣侧。开成三年龙集戊午仲秋十四日也。

大贤志勋略,琢石依崔嵬。声容问古今,文字埋草莱。仰想驻旌戟,仍闻建亭台。胡为积岁荒,密迩无人开。顾鄙作吏间,探幽来此隈。披寻忽惊喜,叹咏空徘徊。盼睐得殊境,卑高怯冗材。薙芜碧藓出,芟竹鲜风来。危槛架幽谷,飞轩标胜垓。分明见城郭,毕竟抛尘埃。迭嶂天外展,长溪林际回。平原淡烟境,远壑生云雷。物象宁极已,英灵信悠哉。凄清泛瑶瑟,放浪酣金杯。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永怀紫芝客,眺览期相陪。 【清嘉庆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泾县志》卷三一。】

裴度

新开龙泉晋水二池

方塘含白水。 【见《白氏长庆集》卷三四《又和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诗》注引。】

夏中雨后游城南庄示乐天八韵 【题拟】

何处趁杯盘。 【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二《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自注引。】

开成时儒

送义存出家 【题拟】

光阴轮谢又逢春,池柳亭梅几度新。汝别家乡须努力,莫将辜负丈夫身。

鹿群相受岂能成,鸾凤终须万里征。何况故乡贫与贱,苏秦花锦事分明。

原宪守贫志不移,颜回安命更谁知?嘉禾未必春前熟,君子从来用有时。 【见《祖堂集》卷七。】

法常

法常,俗姓郑,襄阳人。嗣马祖。贞元十二年自天台移住明州大梅山,即梅子真隐所建僧院。开成初院成,徒侣可六七百人。四年卒,年八十八。诗二首。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四之法常为另一人。今从《祖堂集》卷十五、《宋高僧传》卷十一录传)】

答盐官齐安国师见招

摧残枯木倚寒 【《祖堂集》作「青」】 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 【《祖堂集》作「见」】 之犹不顾 【《比事》作「采」】 ,郢人何事 【《祖堂集》作「那更」,《传灯录》、《五灯会元》作「那得」】 苦追 【《比事》作「搜」】 寻。 【见《古今禅藻集》卷七。《祖堂集》卷八作曹山和尚引古人偈,《景德传灯录》卷七、《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七均作偈,《莆阳比事》卷七引《禅林宝传》载唐末闽僧耽章称引此偈,今取以对校。】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茆舍 【《沅湘耆旧集》作「屋」】 入深居。 【见《五灯会元》卷四、《古今禅藻集》卷七。张靖龙云见董庆酉《四明诗干》卷下引《鄞县志》、明李邺嗣《甬上高僧诗》卷首。】

宗密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人。住圭峰,世称圭峰大师、草堂和尚。为华严宗五祖。会昌元年卒,年六十二。诗四首。 【(《全唐诗》无宗密诗,传据《释氏疑年录》卷五、《祖堂集》卷六)】

乐儿本是一形躯,乍作官人乍作奴。名目服章虽改变,始终奴主了无殊。 【见《宗镜录》卷七四。】

座右铭

寅起可办事,省语终寡尤。身安勤戒定,事简疏交游。他非不足辨,己过当自修。百岁既有限,世事何时休。落发堕僧数,应须侔上流。胡为逐世变,志虑尚嚣浮。四恩重山岳,锱铢未能酬。蚩蚩居大厦,汲汲将焉求。死生在呼吸,起灭若浮沤。无令方服下,番作阿鼻由。 【《缁门警训》卷二。】

答复礼禅师《真妄偈》 【题拟】

本净本不觉,由斯妄念起。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止处名有终,迷时号无始。因缘如幻梦,何终复何始?此是众生源,穷之出生死。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 【《林间录》卷上。】

刘禹锡

望赋附宫人忆月之歌

张衡侧身愁思久,王粲登楼日回首。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 【见《刘宾客集》卷一。】

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题拟】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水无心兮人多僻,锢上游兮干我泽。时逢理兮官得材,墨绶繠兮刘君来。能爱人兮恤其隐,心既公兮言既尽。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沈痾痊。划新渠兮百亩流,行龙蛇兮止膏油。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嗟刘君兮去翱翔,遗我福兮牵我肠。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 【见《刘宾客集》卷二《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

祭韩吏部文附诗

岐山威凤不复鸣,华亭别鹤中夜惊。畏简书兮拘印绶,思临恸兮志莫就。生刍一束酒一杯,故人故人歆此来。 【见《刘宾客外集》卷十。】

听轧筝

满座无言听轧筝,秋山碧树一蝉清。只应曾送秦王女,写得云间鸾凤声。 【见《千载佳句》卷下《宴喜门筝》。】

赠乐天

唯君比萱草,相见可忘忧。 【《白氏长庆集》卷三四《酬梦得比萱草见赠》自注引。】

贫居咏怀赠乐天

若有金挥胜二疏。 【同前卷三五《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自注引。】

酬乐天

炼尽美少年。 【同前《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兼咏今怀重以长句答之》。】

贺乐天谈氏外孙女初生

从此引鸳雏。 【同前《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自注引。以上四题皆承陶敏先生见示。】

路单

路单,阳平冠氏人。左谏议大夫路季登之幼子。约于元和、长庆间登进士第,会昌初任桂管观察副使。诗一首。【(传据《旧唐书》卷一七七《路岩传》及《桂林风土记》)】

和元常侍晦除浙东留题越亭 【题拟】

谢安致理逾三载,黄霸清声彻九重。犹辍佩环归凤阙,且将仁政到稽峰。林间立马罗千骑,池上开筵醉一钟。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桂林风土记》。】

卢贞

乐天偶眠诗

放杯书桉上,枕臂火炉前。 【《吟窗杂录》卷二六。】

施肩吾

咏山魈

山魈本是伍家奴,何事今为圣者呼?小鬼不须乖去就,国家才子号肩吾。 【见何光远《鉴诫录》卷八。】

下元歌

契真之道飘飖易,动不动中如有寄。那知有无可超忽,去住玄机此其义。 【《云笈七签》卷八八施肩吾《养生辨疑诀》附。】

赠袁将军

白锦满胸鹰未老,青鳞动匣剑长寒。 【《千载佳句》卷上《人事部将军》。】

太白经附颂

神水华池便是丹,东西高下自相看。劝君莫把凡铅弄,活计生涯便好捐。铅则何妨本自铅,铅中何处觅神仙?东西南北还丹了,争奈仙家不肯传。同色同名合好音,亦能烁烁亦沉沉。乾坤颠倒驱雷雨,龙跃安能出上阴? 【《正统道藏》本《太白经》。】

潘咸

皇恩寺 【题拟】

睿 【别本作「广」】 泽潭来数百年,海山高处有祇园。禅林自是三三 【别本作「山」】 界,尘世谁知十二门。诗客迢迢寻义路,禅翁特特 【别本作「转」】 起谈轩。香炉顶上垂东注,万派分明出一源。 【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淳熙三山志》卷三五,所注别本指上海图书馆藏清红格抄本。原署作者为「潘诚」,今从《全唐诗》以咸为正名。】

宜春头陀

宜春头陀,姓名不详,会昌间结庵宜春之锺村,自称年已一百四五十,村氓彭叟与其善,传其歌辞。诗一首。 【(《全唐诗》无宜春头陀诗)】

经世学,经世学成无用着。山中乐,山中乐土堪耕凿。瘿飘有酒同君酌,醉卧草庐谁唤觉。松阴忽听双鸣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引作「鸠」】 鹤,起来日出穿林薄。 【见《道藏太平部》收《急救仙方》卷六十《仙授理伤续断仙方序》引】

道常

道常,嗣盐官,在襄阳,世称关南和尚。诗一首。 【(《全唐诗》无道常诗,传据《祖堂集》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四。《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之道常,为另一僧)】

乐道歌 【《灯录》作「获珠吟」】

三界兮如焰 【一作「幻」】 ,六道兮如幻 【一作「梦」】 ,圣贤出世兮同 【一作「如」】 。国土犹如水上泡,无常生灭频 【一作「无生灭」】 迁变。唯有摩诃大般若 【一作「般若坚」】 ,坚 【一作「犹」】 如金刚是可羡 【一作「不可赞」】 。软似兜罗大等空,极小纤 【一作「小极微」】 尘不可见。拥之令聚而不聚,拨之令散而不散,侧耳欲闻而不闻,瞪目观之不能见 【一作「而不见」】 。歌复歌,盘陀石上笑诃诃。笑复笑,青萝松 【一作「松影」】 下高声叫。自从顿获此明珠 【一作「获得此心珠」】 ,帝释轮王都 【一作「俱」】 不要。不是山僧独施为,自古先贤作此调。不坐禅,不修道,任运逍遥只摩好 【一作「么了」】 。但知万 【一作「能方」】 法不干怀,无如 【一作「始」】 何曾有生老。 【见《祖堂集》卷十七,注「一作」者,为《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此诗之异文。】

愚公谷人

愚公谷人,姓名不详。武宗会昌间在世。

船子和尚东游泊钓船处

和尚东来泊钓船,一溪秋水月明天。此中定有高人出,为忆前身几百年。 【《续机缘集》卷上。】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八十·彭定求
  卷六百六十一·彭定求
  吴景伯·唐圭璋
  包荣父·唐圭璋
  熊上达·唐圭璋
  ●卷一·陈衍
  窥词管见·李渔
  ◆文太常矩(子方集)·顾嗣立
  人物·老舍
  稿子·刘半农
  卷八百四十一·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御选宋诗卷二十二·康熙
  诗女史纂卷之九·田艺蘅
  提要·胡仲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闻·唐圭璋

      闻字仲益,开封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刑部尚书。乾道九年(1173),参知政事。淳熙元年(1174)卒,赠正献。   瑞鹤仙   赠官妓周韵   醉归来,不悟人间天上,云雨难寻旧迹。但馀香、暗着罗衾,

  • 柳富·唐圭璋

      富字润卿,东都(今河南开封)人。   最高楼   别妓王幼玉   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伊爱我,我怜伊。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东去橹声迟。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   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心下事、乱如丝。好天

  • 宋祁·唐圭璋

      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人,徙开封之雍丘(今河南杞县)。生于咸平元年(998)。天圣二年(1024)与兄庠同举进士,奏名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史,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时号大小宋。明道元年(1032),殿中丞。召试,以本官直史馆。累迁知制

  • 第五回 闻唱思家·蒲松龄

    不说老马被按院拿了问罪,且说张鸿渐在施舜华家,逐日登山玩水。 [玉娥郎]正月里,梅花娇,春风飘,又是春光上柳梢。家家闹元宵,走冰又过桥,他乡人也跟着走一遭。 二月初二是花朝,冻初消,榆钱绽树梢,春风鸟梦摇。不觉三月清明又来到

  • 宾退随笔·罗惇曧

    ◎朝鲜纪恩碑清太宗崇德初,征服朝鲜。四年,国王李琮立纪恩碑于三田渡。其铭曰:天降霜露,载肃载育。惟帝则之,并布威德。皇帝东征,十万其师。殷殷轰轰,如虎如貔。西番穷发,暨夫北貊。执殳前驱,厥灵赫濯。皇帝孔仁,诞降恩言。十行

  • 卷九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师古曰以殷时始奔北边】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师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张晏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徐广曰一作莫辽东有番污县番音普塞反】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

  • 康有为事实·梁鼎芬

    光绪二十四年十月梁鼎芬稿康有为平日议论,专以散君局、废君权为本意,以平等为要旨。今年春间,康适在京,乘外患日亟,人心忧惶之际,造言煽惑,意图乘机举事。每向众人昌言,不?云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

  • 卷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三钱币考【一】【臣】等谨按自上古刀布之用一变为九府圜法厥後轻重代殊而肉好之式未之有易於以权百物之贵贱通农末之有无钱之所关诚钜矣顾利之

  • 卷八·佚名

    △授记品之馀尔时息华魔眷属同声唱言:世尊,我等眷属随顺佐助。若汝善男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与我等授菩提记。息华魔言:如是善男子,魔眷属言:所有众生下种於地收诸果实而受食者,以此善根当令我等得大安乐得大利益。

  • 甚希有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住鹫峰山。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无量菩萨诸天人等。尔时尊者阿难。于日初分为乞食故。著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行乞。遥见一所有大层阁。营构初成严丽

  • 贤劫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度无极品第六  尔时喜王菩萨。燕坐七日无他异念。七日已后试自思惟。从燕坐起往诣高座。稽首礼佛及谒一切。现诸化佛并众菩萨。则往佛前叉手礼座。于时世尊寂然庠序。从三昧起普观众会。

  • 鹤峰悟禅师语录序·济悟

    鹤峰悟禅师语录序鹤公品诣予于塔志铭中已略详其概矣。兹其门人戒雷勒其师语录。告成复问叙于予。谓予因和尚生前所托不敢以不文辞也。但予闻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此中授受不着语言。安有文字。且昔古德尝云。吾无暇拜

  • 白乌鸦的故事·缪塞

    法国作家阿尔弗里·缪塞的作品。作为天才的白乌鸦的孤寂和落寞。出生因为特别的色彩被父亲驱赶,后又因作品被众人追逐,以为注定要独身生活,出现了白色的雌乌鸦,后又发现·····

  • 任氏传·沈既济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据《类说》卷28,《异闻集》中收有本篇。《太平广记》卷452题作《任氏》,不注出处。本文篇末说明是沈既济撰,看来原曾单篇传世。《虞初志》、《绿窗女史》、《唐人说荟》、《龙威秘书》

  •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佚名

    亦称《佛临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般涅槃教诫经》、《佛垂般涅槃略诫经》、《佛临般涅槃经》等,简称《佛遗教经》、《遗教经》。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叙述释迦牟尼即将进入涅槃前对弟子们所作的教诫

  • 止观辅行传弘决·湛然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782)撰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原分为十卷,开为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亦为研究摩诃止观之最高权威

  • 佛果击节录·圆悟克勤

    凡二卷。宋代雪窦重显拈古,圜悟克勤击节;即雪窦重显拈提百则古则,圜悟克勤对之一一着语评唱。又称佛果击节录、圜悟击节录。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其形式类于碧岩录(为圜悟克勤所编)。所谓击节,即相对于拈古而言,谓击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