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七
宋 朱子 集注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能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者必其能穷夫理而无不知者也既知其理则其所从出亦不外是矣以大学之序言之知性则物格之谓尽心则知至之谓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谓操而不含养谓顺而不害事则奉承而不违也〉夭寿不贰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命之短长也贰疑也不贰者知天之至脩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立命谓全其天之所付不以人为害之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愚谓尽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存心养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不知其理固不能履其事然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则亦无以有诸已矣知天而不以夭寿贰其心智之尽也事天而能脩身以俟死仁之至也智有不尽固不知所以为仁然智而不仁则亦将流荡不法而不足以为智矣〉○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然惟莫之致而至者乃为正命故君子脩身以俟之所以顺受乎此也〉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命谓正命岩墙墙之将覆者知正命则不处危地以取覆压之祸〉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尽其道则所值之吉凶皆莫之致而至者矣〉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桎梏所以拘罪人者言犯罪而死与立岩墙之下者同皆人所取非天所为也○此章与上章盖一时之言所以发其末句未尽之意〉○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舍上声 在我者谓仁义礼智凡性之所有者〉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有道言不可妄求有命则不可必得在外者谓富贵利逹凡外物皆是○赵氏曰言为仁由已富贵在天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㣲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乐音洛○诚实也言反诸身而所备之理皆如恶恶臭好好色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不利矣其为乐孰大于是〉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上声○强勉强也恕推已以及人也反身而诚则仁矣其有未诚则是犹有私意之隔而理未纯也故当凡事勉强推己及人庶几心公理得而仁不逺也○此章言万物之理具于吾身体之而实则道在我而乐有馀行之以恕则私不容而仁可得〉○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赵氏曰人能耻己之无所耻是能改行从善之人终身无复有耻辱之累矣〉○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为机械变诈之巧者所为之事皆人所深耻而彼方且自以为得计故无所用其愧耻之心也〉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但无耻一事不如人则事事不如人矣或曰不耻其不如人则何能有如人之事其义亦通或问人有耻不能之心如何程子曰耻其不能而为之可也耻其不能而掩藏之不可也〉○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好去声乐音洛亟去吏反○言君当屈已以下贤士不枉道而求利二者势若相反而实则相成盖亦各尽其道而已〉○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句音钩好语皆去声 宋姓句践名游游说也〉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赵氏曰嚣嚣自得无欲之貌〉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徳乐义则可以嚣嚣矣〈乐音洛○徳谓所得之善尊之则有以自重而不慕乎人爵之荣义谓所守之正乐之则有以自安而不徇乎外物之诱矣〉故士穷不失义逹不离道〈离力智反○言不以贫贱而移不以富贵而淫此尊徳乐义见于行事之实也〉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逹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得已言不失已也民不失望言人素望其兴道致治而今果如所望也〉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脩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逹则兼善天下〈见音现○见谓名实之显著也此又言士得已民不失望之实○此章言内重而外轻则无往而不善〉○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夫音扶○兴者感动奋发之意凡民庸常之人也豪杰有过人之才智者也盖降
猜你喜欢 曾子大孝第五十二·戴德 富国篇第十·荀况 九流第五十五·佚名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 卷三十三·程公说 卷首二·严虞惇 卷一百六十六·秦蕙田 自序·崔子方 卷十四·盛世佐 说林上·韩非 卷之四十八·邵经邦 国疾第二十八·桓宽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四·欧阳竟无 论知行难易·太虚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