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

入祠士民(上)

武舉陳蠡測、生員梅友松,俱良鄉人;崇禎二年,大兵破良鄉,同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武舉唐之俊(一作之鏞),盧龍人;崇禎三年,大兵破城,同妻西向再拜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元輔,興化人;寓居永平。崇禎三年,大兵破永平,元輔不屈,死(見畿輔通志)。

生員韓原洞(一作洞性),東勝衛人;崇禎三年,大兵破■〈木泰〉子鎮,戰敗,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周祚新,永平人;崇禎三年,城破,祚新視妻及子女縊死,舉火焚廬,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胡登龍,子光奎,永平人;城破,闔門自焚(見畿輔通志)。

生員羅世傑,弟埈(一作俊)、埰、圻,永平人;城破,自殺,諸弟戰死(見畿鋪通志)。

生員馮繼克(一作維京),弟聯京,永平人;城破,陣亡(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李光春、丁應掄、李文燦、胡起鴻(一作起鳴)、劉可廷(一作可足)、武生張鴻鸞,俱永平人;城破,死之(見畿輔通志)。

生員田種玉,子福元、姪士俊,俱永平人;城破,戰死東城上,妻子闔家自焚(見明史及輯覽)。

廩生張汝恭,灤洲人;崇禎三年,永平破,死之(見畿輔通志)。

義民李應陽、張俊、郭重光、張宗仁、張禮、李大敬、張尚義、傅守望,並盧龍人;崇禎三年,大兵破永平,死之(見畿輔通志)。

生員姚時中、張師載,俱保安人;崇禎七年,大兵破保安,自縊死(見畿輔通志)。

生員夏祖禹,保安人;崇禎七年,大兵破保安,與妻子並投井死(見畿輔通志)。

布衣唐中潁,雄縣人;崇禎九年,縣被兵,父八旬不能避難,依之勿去。大兵破城,死之(見畿輔通志)。

生員桑開基,玉田人;崇禎十一年,大兵臨城,勸有司死守,不從,縊死文廟(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董祚,隆平人;崇禎十一年,分汛守城,大兵破隆平,祚殉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檀光閭,任縣人;崇禎十一年,大兵破任縣,死之(見畿輔通志)。

武生田興國,深洲人;崇禎十一年,大兵破深州,戰歿(見畿輔通志)。

養馬官陸凱(一作楊陸凱),崇禎十一年,盧象昇死難,凱恐殘其屍,以身覆之,背負二十四矢以死(見明史及輯覽)。

邏卒俞振龍,籍貫未詳;崇禎十一年,楊嗣昌疑盧象昇未死,遣三邏卒驗之,振龍以實告,被箠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劉化光,子舉人漢儀,歷城人;崇禎十一年,大兵至濟南,與有司同守城,父子俱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道充,豐縣人;崇禎十五年,委守東門,大兵破豐縣,道充與子賓死之(見江南通志)。

皇甫世明,豐縣人;崇禎十五年,大兵破豐縣,世明從知縣劉光先守南門,死節(見江南通志)。

貢生郭獻書,清豐人;崇禎十五年,大兵破清豐,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安守夏,齊東人;曾為土寇,張日新招降之,與日新同守齊東;崇禎十五年,城破,力屈,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基,即墨人;御史宗昌次子。崇禎十五年,即墨被兵,宗昌率鄉人拒守,城獲全,基中流矢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滋陽羅于宁、昌邑李治躬,拔貢新城王與朋、生員新城王與斌、王與玫、王與才、王與藎、王與獻、王與璧、王與纓、王與滿、王士駒、王土奇、王士瞻、畢伸、畢倬、耿廷梓、張嗣詵、徐醇如、張炅然、張炳然、張熒然、張沖然、城武劉珣、堂邑孫祖法、武城商醇儒、商大儒、徐衍泗、徐士雅、王國俊、吳文光、朝城岳爾高、昌邑宋奇英、宋奇士、泰安張遇留,俱崇禎十五年城破死節(見山東通志)。

武舉馬驥,新城人;崇禎十五年,城破,死節(見山東通志)。

舉人宋明佐,昌邑人;崇禎十五年,大兵下昌邑,死之(見山東通志)。

舉人丁大榖(一作轂),諸城人;崇禎十五年,分守東門,戰死(見山東通志)。

貢生劉以楷,生員戴彰甫,俱夏津人;崇禎十五年,同守西門,勢不支,同死節(見山東通志)。

生員馬之騆、馬之駉,寧波人;崇禎十五年,與給事中張焜芳抵臨清,遇大兵,同被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女姑營長楊京,膠州人;崇禎十五年,以單刀力戰死(見山東通志)。

生員宋文麗,新和人;城破,與妻李氏自縊,五子三媳並殉節,一門死者十九人(見畿輔通志)。

貢生何燧,莒州人;城破,不屈死(見一統志)。

生員單經翰,招遠人;城破,與妻王氏同縊死(見山東通志)。

生員竇啟先,平度州人;城破,妻先自經,啟先見殺(見山東通志)。

以上封疆死事士民九十八人。

貢生郭鳴(一作明)世,祁州人;崇禎十七年,保定城陷,時臥病,賊入,鳴世持棒擊賊,死於亂刃中(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韓楓,滿城人;崇禎十七年,居府城,保定陷,手刃數賊,同妻王氏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劉會昌、貢生王聯芳,俱清苑人;崇禎十七年,與給事尹洗守保定城,罵賊被殺,賊揭其首於竿,書曰「據城抗節惡官逆子」,見者飲泣(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孫從範,清苑人;張爾翬,滿城人。崇禎十七年,賊陷保定,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武進士陳國政,完縣人;崇禎十七年,守保定城,及陷,赴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之珽,保定衛人;崇禎十七年,城陷,同妻齊氏並三子二女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何一中、杜日芳、王(一作韓)法,俱清苑人;崇禎十七年,保定城陷,一中等二十七人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景曜、王弦(一作紘)、吳栻、王世珩、王致中、王建極、王昌祚、王敬嗣、趙居晉、趙世珩、頡學曾、韓延珍(一作廷珍)、劉士廉、周之韓、王建基、何光岳同妻師氏、孫誠同妻許氏、王繼桂(一作繼貴)同母及妻張氏、楊(一作湯)拱辰、楊善譽(一作善舉)、阮積學同妻何氏、王嘉印、王祚(一作允)昌、王性,俱保定人;城陷,同殉節死(見畿輔通志)。

布衣劉宗向、劉(一作田)自重、田仰名,俱清苑人;崇禎十七年,保定城陷,宗向等二十人或自經、或溺、或受刃,皆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儒士黃(一作王)棟、義民李懋(一作茂)倫、王捷、張智、劉養心、朱永寧、胡來獻(一作猷)、胡得銀(一作德)、鄭國寧、張嘉善、李強子,俱保定人;城陷,死節(見畿輔通志)。

舉人高經(一作涇),清苑人;崇禎十七年,負母避難,遇賊,求釋母而己被執,乘間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張羅善,清苑人;與兄羅俊等守城,比陷,投井死,妻高氏同三女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武進士張羅輔,清苑人;崇禎十七年,與兄羅俊等守城,羅輔為游兵巷戰,射賊矢盡,持短兵殺數人,被創死;妻白氏同女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馮澤,蠡縣人;賊陷蠡縣,死之(見畿輔通志)。

韓紹源(一作紹淹),安肅人;流賊陷安肅,拒戰死(見畿輔通志)。

歲貢生陳嘉猷,慶都人;賊破慶都,死之(見畿輔通志)。

布衣成文桂,霍州人;兵部郎成德之父。懷柔城破,死之,家屬盡歿(按成德賜謚介愍。見明史)。

生員祝洪籙,順天人;都城陷,同妻王氏縊死(見畿輔通志)。

舉人黃士彩,江南人;聞變,自縊死(見江南通志)。

舉人李毓梁,孟縣人;流賊陷京師,徵赴西安,遣妻與二子送母入山,遂自縊(見河南通志)。

進士石嶐,三原人;聞北都陷,痛哭數日,不食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許王家、顧維寰,俱長洲人;甲申聞變,死節(見江南通志)。

生員常州嚴紹賢、金壇王崇圖、王榮圖、王明灝、王希高,俱甲申聞變殉節(見江南通志)。

生員王養心,徐州人;甲申聞變,痛哭絕粒七日,自縊死(見江南通志)。

舉人馬嘉,祁門人;聞都城陷,投繯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李幹才,鹽城人;聞京師破,不食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張秉純、徐正夫,俱和州人;聞北都之變,秉純絕粒死,正夫自縊(見江南通志)。

生員張不二,含山人;聞闖賊陷北京,號泣絕粒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蒙陰陳主忠、滋陽唐賓、曹縣趙振極、單縣孫國顯、城武劉武聚、即墨王曦如,俱甲申聞變殉節死(見山東通志)。

生員王啟賢、王採、符應第、符應舉、符振芳,俱饒陽人;甲申城破,死之(見畿輔通志)。

生員張玉瓚,順天人;都城陷,同妻魏氏投井死(見畿輔通志)。

生員蔣士忠,順天人;都城陷,同妻黃氏投金魚池死(見畿輔通志)。

生員徐燝,順天人;都城陷,同妻鄔氏舉家自焚死(見畿輔通志)。

生員魏起元、蘭衛(一作位)卿,俱順天人;都城陷,舉家殉節(見明史及畿輔通志)。

生員鄒欽堯,瑞安人;甲申聞闖變,自沈永寧江死(見浙江通志)。

生員陳則從,平番人;聞京師陷,不食死(見貴州通志)。

生員李若葵,大同人;闖賊陷京師,與兄象葵、弟心葵、從子柱周並婦女五人同縊死,題曰「一門完節」(見明史及一統志)。

生員金錝,武進人;兵部主事鉉之弟。殮兄後,即自縊死(按金鉉,本朝賜謚忠潔。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溫元春、生員杜桂枝、金章、王汝盤、監生郭梁,俱安定人;聞京師陷,散家貲倡義,同殉節死(見陝西通志)。

生員許炎,長洲人;以孝稱。聞京師陷,聚諸生同哭於學宮,遂絕粒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徐嶧,常熟人;甲申聞變,焚儒衣冠於文廟,赴泮水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周讜,順天人;闖賊陷京師,被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李汝翼,順天人;布政司本緯子。闖賊陷京師,罵賊,被磔死(見明史及畿輔通志)。

生員王介休,丹陽人;闖賊陷京師,不食七日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肥鄉宋湯齊、郭珩(一作型)、王拱辰(一作宸)與雞澤殷淵,京師陷,俱倡義起兵討賊,事洩,為賊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曹遜、曹肅、曹敬,俱興州衛籍,長洲人。城陷,與祖母姜氏、母張氏、遜妻李氏、肅妻周氏、妹持順同日縊死,闔門殉節(按明史傳有肅弟持敏,持敏為曹遜字,肅之兄也。見明史及江南通志)。

舉人周元孝,敘州人;甲申,賊執之,不受偽官,死節(見四川通志)。

布衣湯文瓊,石埭人;總兵九州從孫。嘗上書言時政,不見用,授徒京師。城陷,呼眾殺賊,書其壁曰「位無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因自縊死於石埭會館(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郝奇遇,柏鄉人;京師陷,仰藥死,妻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童生周汧,大興人;京師陷,悲憤搥胸,嘔血數陞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儒生張世禧(一作僖),大興人;貧而好學。京師陷,與子生員懋賞、懋官同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范箴聽(一作箴),大興人;端方有義行,受業於高攀龍。京師陷,絕食七日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楊鉉,大興人;善畫,時推名手。京師陷,攜二子赴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閻守義,順天人;都城破,罵賊,被創死。妻李氏自縊死,婢從焉(見畿輔通志)。

布衣田祥宇(一作大年),宛平人;都城陷,合門自焚死(見畿輔通志)。

賣菜傭,不知姓名;都城陷,荷菜過東華門,哭拜莊烈帝后畢,觸石死(見畿輔通志)。

布衣唐文運,密雲人;都城陷,慟哭飲酖死(見畿輔通志)。

農夫牛德富,輝縣人;方執鋤田間,聞京師陷,號慟走百泉,躍入水死(見河南通志)。

屈坦之、祝舜齡,俱常熟人;甲申之變,死節(見江南通志)。

孫源文,無錫人;聞北京陷,咯血淚盡而絕(見江南通志)。

周日曜,桐城人;聞闖賊陷京城,絕粒九日死(見江南通志)。

陳公誥,貴池人;工文善書。聞北京陷,痛哭自經死(見江南通志)。

布衣光岳奇,陽信人;聞京師陷,躍井死(見山東通志)。

文襄,絳州人;闖賊陷京師,死之(見山西通志)。

農夫鞠鳴秋,長山人;甲申聞變,大慟,自經死(見山東通志)。

布衣王汝紹,金壇人;甲申聞變,死節(見江南通志)。

太學生顧杲,無錫人;慷慨有奇氣。明亡,殉節(見江南通志)。

布衣李夢禧,順天人;京師陷,率妻杜氏、二子、二女、一婢俱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內閣供事張應選,順天人;給衛經歷銜。都城陷,與妻妾子女俱自縊(見畿輔通志)。

京營卒徐道,宛平人;守安定門,冒矢擊賊,城破,墜城死(見畿輔通志)。

彭月浴,寧鄉人;京師陷,死之(見一統志)。

劉鳳池,溧水人;聞流賊入都,赴水死(見江南通志)。

髯樵叟,吳縣人;採薪洞庭山中,聞闖賊陷北京,投震澤死(見江南通志)。

以上甲申殉節士民一百六十三人。

進士鄭元勳,歙縣人;福王時,高傑攻揚州,元勳責以大義,城獲全,後為亂兵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歲貢生盧渭,長洲人;入史可法幕府。揚州城破,守鈔關,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歸昭,崑山人;在史可法幕府,守揚州西門,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文乘,吳縣人;大學士震孟子。南都亡,殉節(見江南通志)。

舉人張錫眉,嘉定人;邑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國子生吳可箕,休寧人;南都破,自縊於雞鳴山英靈坊(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夏維新,江陰人;縣城破,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許德溥,如皋人;聞揚州陷,慟哭刺其臂曰「生為明臣,死為明鬼」;事發,遂受殺。妻朱氏亦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傅凝之,嘉定人;參總兵吳志葵軍。兵敗,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高孝纘、王士琇、王纘、王績、王續、武生戴之藩,俱揚州人;城破,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武舉黃金璽,江寧人;謀募兵為守禦計。南都破,扼吭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司石盤,鹽城人;與都司酆某同舉兵,兵敗被執,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陳大任,崑山人;舉兵守城,城破,死之。子思翰,同死。

生員陶炎,崑山人;與朱集璜等舉兵,城破,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孫道民、張謙,崑山人;皆朱集璜弟子。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徐趨,江陰人;初舉兵行塘,事敗,逸去;後偵知江陰無備,率壯士十四人襲之,不克死(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朱集璜,崑山人;與里人守城,城破,投東禪寺後河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華,江陰人;縣城破,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呂九韶,武進人;在江陰。會城破,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黃毓祺,江陰人;初舉兵行塘,縣城破,避江北,有發其與門人募兵事,被收;將刑,取襲衣自斂,趺坐而死,仍戮其屍(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馬元調,上海人;僑居嘉定。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戴泓,華亭人;松江破,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謝球,溧陽人;毀家募兵,後兵散,被獲,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馬純仁,六合人;南京既下,六合歸附,純仁題銘橋柱,抱石自沈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湛,太倉人;州城破,與兄淳舉兵,事敗,被斫死。

生員王臺輔,邳州人;南京破,視其廩曰:此我所樹,盡此死。明年,粟盡,北面再拜,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夏雲蛟、唐全昌,俱嘉定人;與里人守城,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會稽潘集、周卜年、山陰朱瑋、諸暨傅日炯,浙東破,先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許用,江陰人;南京破,倡言守城,與英山主簿閻應元堅守三月、城破,舉家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顧咸受,崑山人;邑城破,死之(見江南通志)。

生員李獨明、柳清,俱德化人;左良玉兵至,赴府學泮池死(見江西通志)。

生員李全昌,德化人;左兵東下,依母殯,不忍離。城破,入陽明祠,縊死。妻孫氏亦投井死(見江西通志)。

生員李鴻,德化人;乙酉左兵倡亂,鴻負母潛逃,賊追及之,不忍捨,冒白刃而死(見江西通志)。

選貢項志寧,常熟人;南都潰,屏食而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宋祥遠,江都人;乙酉城破,偕妻縊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韓默,江都人;城破,墜井死。妻蕭氏、子彥超,皆死(見江南通志)。

生員汪應坤、張映發、劉慶遠、金颷、呂家齊、饒餘、汪自盤、王廷佩,俱丹陽人;揚州破,俱死之(見江南通志)。

生員方天眷,仁和人;整衣冠再拜,自剄死(見浙江通志)。

生員諸復,仁和人;巾服詣羅木營,死之(見浙江通志)。

布衣陳士達,南都破,自盡(見明史及輯覽)。

徐洺,崑山人;城破,以救母死(見明史及輯覽)。

沈徵憲、朱國軾,俱崑山人;城破,以代父死(見明史及輯覽)。

陸彥沖、周復培、歸之甲、陸雲將、陸世鏜、莊萬程、蘇達道,並崑山人;竭力守禦死(一云陸彥沖在隨州,與知州黃燾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徐溵、王在中、吳行貞,俱崑山人;城破,自盡(見明史及輯覽)。

虎邱儒士,不知姓名、里貫;南京破,儒冠藍衫躍虎邱劍池中死,土人憐而葬之(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鄞縣趙景麟、浦江張君正、永嘉鄒之琦,浙東破,俱先後殉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醫士陳天拔、畫士陸愉(一作瑜)、義兵張有德(一作德)、義民馮應昌、舟子徐某,並揚州人;城破,殉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張瓚、楊士奇,俱宿松人。乙酉,城潰,救父死(見江南通志)。

方都韓(一作翰);懷寧人;遇兵,代父死(見江南通志)。

蔣奕之、阮之釪,俱懷寧人。乙酉城潰,救母死(見江南通志)。

黃淡,懷寧人;城潰,母被刃,與兄中通、中德俱死(見江南通志)。

呂雲奇,太倉人;城破,以救父被殺(見江南通志)。

胡士恂,懷寧(一作潛山)人;左兵陷城,死。二子再寅、紹虞,俱悲憤不食死(見江南通志)。

馮知十、徐守質,俱常熟人;兵至,死之(見江南通志)。

王加封,建寧衛人;崇禎甲申,散財募義勇,從軍婺源,死之(見福建通志)。

石樓寺僧,不知何許人,見王臺輔死,持麻鞭指其屍曰:此常事也,烏用矜張!後即縊死(見一統志)。

以上福王殉節士民九十九人。

舉人曹志明,上高人;起義兵,佐陳泰來攻撫州,兵敗,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畢貞士,貴溪人;佐黃道周等守廣信。城破,赴水,家人救之,至五里橋,觸橋柱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錢文龍,寧國人;舉兵應金聲,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馮百家、胡天球、劉鼎甲、阮善長、阮恒、吳太平,俱寧國人;募兵應麻三衡,兵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孫兆奎,生員沈自駉、沈自炳,俱吳江人;吳之福,武進人。並從吳易舉兵,被獲,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劉日佺,贛縣人;贛州破,偕母、妻、弟婦、子良竑、姪良翊同日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祝淵,海寧人;學於劉宗周。杭州失守,時方葬母,還家設祭畢,投繯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毓蓍,會稽人;學於劉宗周。杭州失守,宗周絕食未死,貽書請早自裁,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麻三衡,宣城人;布政使溶孫。舉兵屯於姑山,戰敗被執,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沈壽蕘,宣城人;都督有容子。舉兵應金聲,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夏之旭,松江華亭人;以陳子龍獄詞連及,執至江寧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鄧思銘,南城人;聞北都陷,集庠兵思為國報讎,請於有司,不應;南城破,殉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趙初浣,涇縣人;據涇縣城拒守,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吳漢超,宣城人;募兵襲寧國,兵敗,死。妻戚氏擲樓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李魯,上杭人;崇禎末,隱福員山,邑令強之仕,椎心泣血,絕吭卒(見福建通志)。

生員李大載,甌寧人;乙酉秋,謁孝陵,被執,慷慨就死(見福建通志)。

舉人陳鼎,泉州人;大兵入城,死之(見福建通志)。

進士吳煌,永定人;福建破,一門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舉人林尊賓,莆田人;福建破,兵敗死(見福建通志)。

舉人林說,莆田人;福建破,入深山,絕粒死(見福建通志)。

舉人林化熙、卓震,福清人;福建破,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舉人繆士珦,福安人;福建破,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廩生張璇光,同安人;福建破,投井死(見福建通志)。

生員吳應鉉、李欣春,俱邵武人;福建破,應鉉絕食七日死,欣春同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生員鄒宗善,上杭人;走明倫堂,自經死(見福建通志)。

生員石魁,長樂人;福建破,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生員韓元亨,平遠人;起兵至上杭,為盜所遏,失援,被害(見貴州通志)。

生員唐周慈,零陵人;從萬元吉守贛州死(見一統志)。

舉人樊于震、生員郭景相、樊良佐、黎士奇、李應春、樊廷槐、孫玉■〈王垔〉、孫玉球,俱南海人;廣州破,隨太僕卿霍子衡死節(見廣東通志)。

生員盧象同,宜興人;兵部尚書象昇從弟。南都亡,起兵戰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周瑞,吳江人;與吳易舉兵,被獲,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楊文奇,寧都人;臨安通判燧從子。從楊廷麟守贛州,城陷,死之(見江西通志)。

布衣鐵銳,永豐人;兵至,不屈,死。妻黃氏,亦投城濠死(見江西通志)。

馬乾,長汀人;禦賊牛嶺隘,失援遇害;妻黃氏同死(見福建通志)。

彭君選,不知何許人,寓居永平;唐王兵敗,投水死(見福建通志)。

唐鍾祚,平樂人;應募團練仙迴鄉兵,廣東陳恩兵突入,被執,罹害。妻孫氏、妾馬氏,亦罵賊死(見廣西通志)。

江豫、江復,泰寧人;福建破,兄弟同死節(見福建通志)。

徐英,侯官人;始以肩販為生,後折節讀書。福建破,不食卒(見福建通志)。

李上林、陳颺言,長樂人;福建破,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劉景瑗,永豐人;僑寓浦城。福建破,縊於泮宮(見福建通志)。

布衣趙宗人,侯官人;福建破,自縊死(見福建通志)。

贛州紳士月世光、謝讚、楊萬言、孫經世、徐餘慶、郭其昌、聶邦晟、董讚、謝明登、馮復京、楊麗天、徐孝義、金之杰,贛州破,俱死節(見江西通志)。

以上唐王殉節士民七十五人。

定西侯參謀顧明楫,順天人;生員林世英,福建人。俱舟山破,殉節死。明楫妻亦自盡(見明史)。

貢生華夏,定海人;杭州破,與錢肅樂等起兵守寧波。後以密謀通舟山事泄,被執死;妻陸氏從之(見明史)。

舉人周宗彝,海寧人;熊汝霖令守硤石鎮,兵潰,赴海死。妻卜氏與二妾從死。弟啟琦,巷戰,力竭被殺(見浙江通志)。

貢生婁文煥,昌國衛人;舟山破,痛哭拱坐海邊沙上,潮至,隨水湧去(見浙江通志)。

布衣倪文徵,山陰人;為蒙師。紹興破,掘坎坐缸中,自■〈疒〈癶上土下〉〉死(見浙江通志)。

以上魯王殉節士民共七人。

舉人龍孔蒸,湘鄉人;賊破長沙,授以偽官,不屈;尋扶母避寇,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李(一作季)嗣先、楊時生(一作時陞)、王大年、柳三錫、丁昌期,俱常德人;丁亥,與萬國寧同罵賊,死(見湖廣通志)。

生員熊應鵬,常德人;母年八十二,為賊所獲,請以身代,賊殺之而釋其母(見湖廣通志)。

生員楊夢鼎、張維翰、羅三才,俱武陵人;與萬國寧同罵賊,死(見湖廣通志)。

貢生王景昌、生員張登元、陳正猷、布衣劉德本,俱保山人;大兵至永昌,皆死之(見雲南通志)。

舉人金世鼎,大姚人;佐知州何思等守姚安。城破,自殺(見明史及輯覽)。

歲貢張如良,昆陽人;流寇之亂,與子景輝、景耀及妻媳俱殉節(見雲南通志)。

生員馬應芳(一作房),順德人;陳邦彥之門人。邦彥遣會余龍軍取順德,大兵至,戰敗,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學生朱學熙,清遠人;與邦彥守清遠城。城破,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周金湯,莆田人;死節於粵(見福建通志)。

生員薛大觀,子生員之翰,昆明人;雲南破,謂之翰曰:吾不惜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汝其勉之。之翰曰:大人死忠,兒當死孝。其母楊氏謂其妻孟氏曰:彼父子能死忠孝,我兩人不能死節義耶!侍女瑣兒方抱幼子,曰:主人皆死,何以處我?五人同赴黑龍潭死,其僕亦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祝維霍,保山人;流寇之亂,與妻子三人俱投井死(見雲南通志)。

廩生李玉衡,昆陽人;流寇至,一家七口俱投水死(見雲南通志)。

廩生胡郁然,昆陽人;流寇陷城,其母先死,郁然守母屍;賊至,見殺(見雲南通志)。

生員王開,寧州人;流寇入滇,其母與妻先赴昆明池死,開被執見殺(見一統志)。

舉人陳士道、貢生朱國龍、布衣鄧貴、戴鳳,俱福建人;與揭重熙同被戮(見福建通志)。

貢生蔡紹周、胡修超(一作起)、王孫齊,俱貴陽人;與興寧知縣吳子騏等拒孫可望,被執不屈,死(見貴州通志)。

廩生王家祥,楚雄人;流寇入城,一家二十九口皆投水死(見雲南通志)。

貢生單武襄,昆明人;遇兵潰,闔家舉火自焚(見雲南通志)。

生員施于京,昆明人;流寇破城,闔門自焚(見雲南通志)。

舉人席上珍,姚安人;孫可望等攻姚安,上珍與知州何思舉兵守城;城陷,罵賊被磔,全家沈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杜天禎,楚雄人;初佐楊畏知拒沙賊有功,後畏知督兵擊孫可望敗績,天禎即自縊(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饒謨,定番州人;孫可望攻州城,率州人生員王道中、顧從龍、黃文芳、李一龍、夏朝卿、李二龍、毛一練、尹湯傅、尹湯卿、熊化、楊東明、唐璉、賈翰、張新建、王仰、王基昌巷戰死;舉人毛琛投井死,生員周卜年、尹湯賓、熊鍾隨鄉約杜凡六赴火死,謝賜璠、黎應陽、江山秀、潘達、黎應辰投泮池死;武舉蒙九錫為賊將艾能奇逼降不屈,中箭死(見貴州過志)。

舉人段伯美、生員余繼善、耿希哲,俱晉寧人;繼善、希哲皆伯美門人,同助冷陽春城守拒李定國,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李開芳,富民人;李定國陷城,先令妻及二子赴井死,開芳自經於松花壩(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王朝賀,富民人;李開芳之友。開芳死,朝賀掩埋畢,即自經(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曾和應,臨川人;主事亨應弟。江西破,奉父入閩,又走肇慶;遇變,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陳文豹,新安人;募兵保境,從張家玉取新安、襲東莞。大兵至,戰敗於赤岡,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武生李師泌,姚州人;土寇吾必奎叛,楊畏知委師泌協守州城,城破被執,遇害(見雲南通志)。

馮師寵,湄潭人;隱居。城破,不食死(見貴州通志)。

布衣李方泌,昆陽人;為流寇所獲,不屈,死。其妻抱子罵賊,投水死(見雲南通志)。

進士左廷皋、生員陳懷瑾,蒙化人;沙賊攻城,登陴守禦,城破,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舉人高拱極,大理人;丙戌沙賊陷城,投池死(見明史及輯覽)。

舉人楊士俊,太和人;丙戌沙賊陷城,同母妻妹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貢生楊■〈王師〉、生員李褒、宋應奎、馬斯龍、張相業、王寧、陳捷、尹亮工、蘇昇、楊大鴻、胡康、尹宏載、李元鳳、張書紳、楊先芔,俱太和人;沙賊之亂,皆殉節死(見雲南通志)。

生員張景仲,太和人;沙賊陷城,死;妻女皆投井死(見雲南通志)。

楊毓華,弟時華、振華、李嗣淳,俱太和人;沙賊陷城,毓華一家焚死,嗣淳投五印菴池水死(見雲南通志)。

司慎,昆明人,沭天波參隨。定洲襲天波,直入府第;慎叱之,被刃死(見雲南通志)。

向六、馬三,俱昆明人;沙賊反,陰約敢死士共圖賊,不克,被死(見雲南通志)。

生員尹夢旗、尹夢符,大里人;沙賊攻城,倡義助守,戰敗,被執,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馮大成,大里人;沙賊攻城,倡義助守,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楊憲,太和人;沙賊至,倡義守城,城陷,一門俱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布衣馬生,保山人;流賊至永郡,縱火舉家自焚死(見雲南通志)。

布衣莫貴德,宜良人;流寇陷城,與妻麻氏同赴井死(見雲南通志)。

簡成書,定番州人;孫可望陷州,殉節(見一統志)。

以上桂王殉節士民一百十一人。   

猜你喜欢
  第十二回 诛文幹传首长安 却颉利修和突厥·蔡东藩
  东林列传卷三·陈鼎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卷十六·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纪昀
  史记疑问卷中·邵泰衢
  卷十七·张守节
  附录一 关于阿Q正传·周作人
  宇文孝伯传·李延寿
  于栗瞡传·李延寿
  南霁云传·欧阳修
  琉美修好条约·佚名
  卷三十八·宋敏求
  卷六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六·唐圭璋

    ○踏云行一得冲和,重观幽胜。乌飞兔走交相应。化成天理任纵横,丹炉万道金光迸。开度诸天,祝邀真圣。升腾发显如如性。福生无量见元初,这回了了无修证。○踏云行赠刘妙真化缘普化行缘,心清步稳。通玄路上同

  • 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脱脱

        裴满亨 斡勒忠 张大节(子岩叟) 张亨 韩锡 邓俨 巨构 贺扬庭阎公贞 焦旭 刘仲洙 李完 马百禄 杨伯珫 刘玑(兄珫) 康元弼移剌益   裴满亨,字仲通,本名河西,临潢府人。其先世居辽海,祖讳虎山者,天辅间移屯东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杨士奇

    宣德三年八月庚辰朔○辛巳赐湖广唐崖长官司故土官长官黄晟子敏前归德宣抚司等衙门故土官宣抚彭驴送子万隆等容羙宣抚司通事向谨等钞彩币表里绢有差○ 上御武英殿问侍臣历代户口盛衰侍臣对曰禹平水土民奠厥居至桀而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四月癸卯朔大学士赵志皋奏言齿甲岁增衰残日甚乞放归以全晚节<锍-釒>入 上宣札慰留○户部覆御史崔邦亮<锍-釒>一稽仓庾以严出纳京通二仓米粟凡系出纳无论巨细悉报巡仓御史令与仓场衙门互相稽察一处工

  • 第二三章程(第二四号之附件)一一二○二-一·佚名

    淡水厅八房办案章程计开列〔八房办〕案章程(注)一、升授官员,报捐贡监,及登挂各书卯册,应归吏房办理。一、开设蔗廍、牛磨、当饷,及地丁、钱粮、耗羡,示禁小钱,并设秤等项,应归户总办理。一、报垦田园,升科

  • 序·缪荃孙

    旧草古迹,属于地理,今以过繁,爰为分析。宁郡最盛,八代所遗;苏郡次之;余郡所载,亦不为少。古初已有,吴晋而后,不可胜原。都邑、城戍、宫殿、府寺、楼台、亭苑、津梁、第宅,凡似此者,甲于各省。清代有者,已入建置;朱明以前,则胥入此。

  • 七、自刘家浜至桃花坞·包天笑

      我家自刘家浜迁移至桃花坞,在我幼年时期是一转变。  这一年,我是七岁吧,我们自己没有置屋,都是租屋居住的。但刘家浜的房子大,对面是一个大庭院,花木扶疏。我记得有一棵山茶花树,还有两棵木犀,春来沿壁还有蔷薇花。草花

  • 安德王高延宗传·李延寿

    安德王高延宗,文襄帝的第五个儿子。母亲陈氏,是广阳王的乐伎。延宗幼时被文宣帝收养,长到十二岁,文宣帝还让他骑在自己肚子上,让他尿在自己的肚脐里,抱着他说:“真可怜,只有这一个。”问他想当什么王?他答道“:想当冲天王。”文

  • 刘翰传·脱脱

    刘翰,沧州临津人。世代为医,开始为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954~959)初,到朝中献上《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周世宗嘉奖他,命他为翰林医官,他献的书交到史馆,又加官为卫尉寺主簿。宋太祖北征

  • 张纙传·张廷玉

    张罛,字习之,四川潼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改选做庶吉士,又改任当刑科给事中。期间告病还乡,起复后当了户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后,曾颁布诏书禁止地方向皇宫在定额外另搞什么进贡。第二年,中都镇守宦官张阳又来进贡新产的茶

  • 卷十一 泰誓中第二·孔颖达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次,止也。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于河之北。[疏]传“次止”至“之北”○正义曰:“次”是止舍之名,《穀梁传》亦云:“次,止也。”序云“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则师以戊午日渡也。此戊午日次于河朔,则是师渡之日

  • 卷九·朱熹

    春秋录拾遗《诗》、《书》、《易》言圣人之道备矣,何以复作《春秋》?盖《春秋》圣人之用也。《诗》《书》、《易》如律,《春秋》如断案;《诗》、《书》、《易》如药方,《春秋》如治法。始隐,周之衰也;终麟,感之始也。世衰道不

  • 卷三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三十二    宋 卫湜 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郑氏曰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 春秋讲义卷三下·戴溪

    宋 戴溪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鱼石之入也彭城不书宋诸侯之围彭城也复繋之宋何也虎牢郑地也诸侯夺而城之故不书郑言郑之不能有其地也戍郑虎牢复系之郑言

  • 加祖号跋·德辉

    百丈大智觉照禅师。加赐弘宗妙行师号。玺书一通。至元二年丙子。今上皇帝之所授也。先是有旨申行百丈清规。寻增赐禅师师号。故有是命。朝论初拟降制词。时玄备列词林。为直学士。实典书命。一日本山住持德辉。偕国子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八·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子摄颂室利笈多之余尔时世尊便生是念。此室利笈多。由于我处当见谛理。又彼意乱造诸恶行。若不受请。与彼圣谛而为障碍。我宜受请。尔时世尊默然而受。室利笈多即生是念。此乔答摩非

  • 隐忧续记·林西藩

    浙江杭州林西藩著。南京图书馆藏稿本,1卷。起咸丰十一年十一月,止同治三年。太平军二克杭州时,作者适在城中,后去宁波,并在太平军中供事。内中记太平军在浙江的情形,以及中、法反动武装联合镇压太平军事。多为其亲见,

  • 春秋左传要义·魏了翁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此书亦其所辑《九经要义》之一。其体例亦同于诸经要义,乃节录先儒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为标题,而系以先后序第。魏了翁《李明复春秋集义序》云:“余尝览诸儒之传,至本朝先正,谓此为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