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十八 长孙俭 长孙绍远 弟澄 兄子兕 斛斯征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迁洛,改为长孙。五世祖嵩,魏太尉、北平王。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光破陇右。太祖临夏州,以俭为录事,深器敬之。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从平侯莫陈悦,留俭为秦州长史。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和乃举州归附。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 :“此由刺史教诲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太祖又与俭书曰:“近行路传公以部内县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肃群下。吾昔闻“王臣謇謇,匪躬之故 ”,盖谓忧公忘私,知无不为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罚己以训群僚者也。闻之嘉叹 。”荆蛮旧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在州遂历(二)载。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 :“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俭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又除行台仆射、荆州刺史。时梁岳阳王萧察内附,初遣使入朝,至荆州。俭于厅事列军仪,具戎服,与使人以宾主礼相见。俭容貌魁伟,音声如钟,大为鲜卑语,遣人传译以问客。客惶恐不敢仰视。日晚,俭乃着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因序梁国丧乱,朝廷招携之意,发言可观。使人大悦。出曰:“吾所不能测也。”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俭对曰 :“今江陵既在江北,去我不远。湘东即位,已涉三年。观其形势,不欲东下。骨肉相残,民厌其毒。荆州军资器械,储积已久,若大军西讨,必无匮乏之虑。且兼弱攻昧,武之善经。国家既有蜀土,若更平江汉,抚而安之,收其贡赋,以供军国,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深然之,乃谓俭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俭还州,密为之备。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太祖与俭书曰 :“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但吴民离散,事藉招怀,南服重镇,非公莫可 。”遂令俭镇江陵。进爵昌宁公,迁大将军,移镇荆州,总管五十二州。

俭旧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世宗,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官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诏曰 :“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言寻嘉尚,弗忘于怀。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今还其妻子 。”子隆。长孙绍远字师,河南洛阳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雅好坟籍,聪慧过人。时稚作牧寿春,绍远幼,年甫十三。稚管记王硕闻绍远强记,心以为不然。遂白稚曰 :“伏承世子聪慧之姿,发于天性,目所一见,诵之于口。此既历世罕有,窃愿验之。”于是命绍远试焉。读月令数纸,纔一遍,诵之若流。自是硕乃叹服。 魏孝武初,累迁司徒右长史。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绍远随稚奔赴。又累迁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每谓群公曰:“长孙公任使之处,令人无反顾忧。汉之萧、寇,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堂,足为当今模楷 。”六官建,拜大司乐。孝闵践阼,封上党公。

初,绍远为太常,广召工人,创造乐器,土木丝竹,各得其宜。为黄钟不调,绍远每以为意。尝因退朝,经韩使君佛寺前过,浮图三层之上,有鸣铎焉。忽闻其音,雅合宫调,取而配奏,方始克谐。绍远乃启世宗行之。绍远所奏乐,以八为数。故梁黄门侍郎裴正上书,以为昔者大舜欲闻七始,下洎周武,爰创七音。持林钟作黄钟,以为正调之首。诏与绍远详议往复,于是遂定以八为数焉。授小司空。高祖读史书,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废八而悬七,并除黄钟之正宫,用林钟为调首。绍远奏云 :“天子悬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轨,万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详诸经义,又无废八之典。且黄钟为君,天子正位,今欲废之,未见其可 。”后高祖竟(废)〔行〕七音。属绍远遘疾,未获面陈,虑有司遽损乐器,乃书与乐部齐树之。

澄字士亮。年十岁,司徒李琰之见而奇之,遂以女妻焉。十四,从征讨,有策谋,勇冠诸将。及长,容貌魁岸,风仪温雅。魏孝武初,除征东将军、渭州刺史。

魏文帝尝与太祖及群公宴,从容言曰 :“孝经一卷,人行之本,诸公宜各引要言 。”澄应声曰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座中有人次曰 :“匡救其恶 。”既而出合,太祖深叹澄之合机,而谴其次答者。

后从太祖援玉壁,又从战邙山,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孝闵践阼,拜大将军,封义门公,为玉壁总管。卒,自丧初至及葬,世宗三临之。典祀中大夫宇文容谏曰 :“君临臣丧,自有节制。今乘舆屡降,恐乖礼典 。”世宗不从。

澄操履清约,家无余财。太祖尝谓曰 :“我于公间,志无所惜,公有所须,宜即具道。”澄曰:“澄自顶至足,皆是明公恩造。即如今者,实无所须 。”雅对宾客,接引忘疲。虽不饮酒,而好观人酣兴。常恐座客请归,每敕中厨别进异馔,留之止。

兕字若汗,性机辩,强记博闻,雅重宾游,尤善谈论。从魏孝武西迁。天和初,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迁绛州刺史。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父椿,太傅、尚书令。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

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修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中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征曰:“孝经云“闻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郑译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 。”帝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帝不纳。译因谮之,遂下征狱。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开皇初,薨。子谚。征所撰乐典十卷。

猜你喜欢
  孝献帝纪第九·范晔
  志十二 郡县志(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薛居正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八·宋濂
  卷八·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二·胡三省
  皇清开国方略目録·阿桂
  卷之四十·佚名
  卷之六十五·佚名
  第七二甲牌示光绪九年十月十日一一二一一-七·佚名
  袁磠传·沈约
  种师道传·脱脱
  徐贞明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阿桂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司马光
  光緒七年·曾纪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七言卷四十七·洪迈

      七言  禁直寄崔员外      郑 畋  银台楼北蕊珠宫夐与人间路不同在省五更春睡侣早来分梦玉堂中  初秋寓直三首  晓星独挂结麟楼三殿风高药树秋玉笛数声飘不住问人依约在东头  宿鸟翩翩落照微右台

  • 卷四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四十九韩愈【四】古体诗【四】送区?南归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野有象犀水贝玑分散百宝人士稀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稀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彞训或

  • 列传第二 邵惠公颢·令狐德棻

    子什肥 导、护 什肥子胄 导子广 亮翼 椿众 杞简公连 莒庄公洛生 子菩提 虞国公仲 子兴邵惠公颢,太祖之长兄也。德皇帝娶乐浪王氏,是为德皇后。生颢,次杞简公连,次莒庄公洛生,次太祖。颢性至孝,德皇后崩,哀毁过礼,乡党咸敬异焉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七·焦竑

      都察院四(總鎮尚書)   ◆總鎮尚書   兵部尚書孫原貞傳   尚書才寬傳(永平志)   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姚公鏌墓志銘(翟鑾)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聯峯翟公□行狀(王道中)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太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雍正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静,你为什么要甘愿赴蹈灭族死罪而谋反呢?  【原文】  奉旨讯问曾静:你供称“身居山谷,我皇上御极初年,大德尚未遍洽,即为奸言先入,遂尔步步生疑,后此入耳谣传,皆与圣祖皇帝为仇为敌之事。因身

  • 袁督师斩毛文龙始末·佚名

    李清撰崇祯二年己已五月二十二日,辽东督师袁崇焕牌仰旗鼓司查东江官兵在清江者给赏。随登岸,轻骑。标下各官当有龙武右营都司金鼎卿带船二十八只接应,俱列坐觞酒。二十四日,赏东江官兵每员行粮二斗,登岸试放佛郎机大炮,远者

  • 卷十·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 唐 司马贞 撰 吴太伯系家第一【系家者系诸侯代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

  • 利议第二十七·桓宽

    大夫曰:“作世明主,忧劳万民,思念北边之未安,故使使者举贤良、文学高第,详延有道之士,将欲观殊议异策,虚心倾耳以听,庶几云得。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伐匈奴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辩

  • 论语精义卷八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八下 宋 朱子 撰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 第五章 24·辜鸿铭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辜讲孔子说:“夸夸其谈、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这些都是我的一个朋友(即左丘明,相传为《左传》的作者)不屑一顾的事情,我对这样的事情也感觉

  • 卷二·真德秀

    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二宋 真德秀 撰气质之性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朱子曰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逺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逺尔○程子曰此言气质之

  • 齐鲁夹谷之会(定公十年)·佚名

    ——圣人知礼而有勇 【原文】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1),实夹谷。孔丘相(2)。犁弥言于齐侯曰(3):“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4),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5)!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

  • 卷三百七十九·佚名

    △初分无杂法义品第六十七之二菩萨摩诃萨於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行无得无说无示。於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何以故?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皆不可行得说示故。菩萨摩诃萨於地

  • 正法华经卷第一·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光瑞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一切无著。诸漏已尽无复欲尘。已得自在逮得己利。生死已索众结即断。一切由已获度无极。已脱于慧心解得度。名曰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安乐世界。尔时观自在菩萨。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大吉祥天女菩萨摩

  • 卷第三十二(阳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二(阳字号) 甲子(唐德宗兴元元年起)乙丑(改元贞元)乙酉(顺宗永贞元年)丙戌(宪宗元和元年)辛丑(穆宗长庆元年)乙巳(敬宗宝历元年)丁未(文宗太和元年)丙辰(改元开成)辛酉(武宗会昌元年)癸亥(唐武宗会

  •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佚名

    《黄庭内经》和《黄庭外经》孰先孰后,学者间看法不一。王明《黄庭经考》疑公元252年已有黄庭草本,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左右魏夫人得《黄庭内景经》。述修炼精气,存思身中五脏六腑神,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系早期内丹术。

  • 四书讲义困勉录·陆陇其

    清陆陇其为补充朱熹《四书集注》而辑录的明以后各家《四书》解说。共37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20卷,《孟子》14卷。陇其“一生心力毕萃于孔、曾、思、孟之书” ,“其于《四书》义蕴如食充饥,如衣御寒,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