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精义卷八下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八下

宋 朱子 撰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後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横渠曰颛臾主祀东蒙东蒙既鲁地则是已在邦域之中矣虽非鲁臣乃吾所以事社稷之臣也

范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圣人之言公而无私一而不二故疑冉求教季氏不为逆诈知季孙忧在萧墙不为亿不信易曰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故其言如蓍龟唯出於至公至一之心是以言而必中也吕曰均则贫富等故无贫和则多助故无寡安则人怀故无倾

谢曰社稷臣在社稷之内者当是时三家强公室弱冉求又欲伐颛臾而附益之夫子所以深罪之谓其瘠鲁以肥三家 又曰虎兕出於柙谓季氏龟玉毁於椟中喻公室三家强则公室必弱矣 又曰诸侯有道守在四邻可也岂以颛臾固而近於费为忧哉不患寡而患不均均无贫也不患贫而患不安安无倾也均则不积於有余故均无贫和则无相争不足之患故和无寡以此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何止保四封而已

杨曰季氏之伐颛臾其大欲不过广土衆民利其有而已其次以为今不取後世必为子孙忧也故孔子以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告之盖知均无贫则不必利其有知和无寡则不必广土而衆民知安无倾则後世必为子孙忧皆过论也而二臣者不能救此孔子所以谓之具臣与然冉求为季氏聚歛矣盖用事之臣也故独责之

侯曰孔子反覆语二臣者责其不能以道事君而居其位也器识窄狭故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尹曰颛臾主祀东蒙东蒙鲁地也则是已在邦域之中矣是吾社稷臣也当是时季氏已强公室益弱冉求为相而不能救之又为之辞孔子所以罪其言也虎兕喻季氏龟玉喻公室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范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十世矣天子希不失其天下者矣自大夫出者五世诸侯希不失其国者矣陪臣执国命者三世大夫希不失其家者矣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必久而後失之力有大小德有厚薄其理然也盖周自昭王故其世短道微缺至幽王而亡十世矣鲁自宣公三家始强季氏自武子至桓子制於家臣四世矣希不失者不必皆如之其大略不过此矣 又曰天子之政未尝不在公卿诸侯之政未尝不在大夫公卿大夫皆贤也则政出於君矣惟其非贤是以君弱臣强政出於下也诗曰先民有言询於刍荛古者上诵箴课士传民语庶人谤於道商旅议於市未尝不议也子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惟民言得达於上则下无所议也

杨曰变礼易乐革制度衣服而流讨之刑不能加然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德又下衰而礼乐征伐出於大夫国命执於陪臣则极矣故其衰愈甚则其失益近理势然也 又曰庶人不议者百姓谓我自然莫知为之者何议之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范曰鲁自宣公禄去公室至定公五世矣禄之初去公室大夫犹有未专政者也政逮於大夫无不专者四世矣陪臣执国命而大夫又失之故三桓之子孙亦微矣

吕曰十世五世三世云者盖所出不顺物理之所不容其久近之效随大小而为等庶人不议直谓民自无可议非不使之议

谢曰诸侯听命於天子大夫听命於诸侯如天无二日所谓理也故礼乐惟天子专之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盖如灾异何可常也故愈逆理则其失愈近政逮於大夫至如今四世矣三桓子孙不微何待冉有季路不知也而犹欲强之

杨曰所以徵前说也

侯曰世道交丧君不君臣不臣其能久乎

尹曰礼乐征伐出於天子者也诸侯专之逆天理也未有能过十世而不亡者愈逆於理则其亡愈近故大夫不过五世陪臣不过三世唯天子有道则政不在下而衆庶无得而议当时三家窃国已四世矣其子孙安得不微乎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横渠曰便辟足恭善柔令色便佞巧言

范曰自天子至於庶人友之损益皆同书曰侍御仆从罔非正人益友也巧言令色便辟侧媚损友也人君所友系一身之安危天下之治乱可不慎哉吕曰友直则知过友谅则进於诚友多闻则进於明便辟习於容善柔能为卑屈便佞习於口才友便辟则德不修友善柔则志不立友便佞则过不闻谢曰志无所惮则满谓人莫己若则亡有志於道者可自省也友直谅多闻则心常歉然矣友便辟善柔便佞则必自满

杨曰直则不回谅则不欺多闻则畜德故可资以为益便辟则不正善柔则无责善之义便佞则御人以口给皆非能忠告而善道之者也故损

尹曰便辟足恭也善柔令色也便佞巧言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其为损益有如是者可不慎择哉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横渠曰节礼乐不使流离相胜能进反以为文也骄乐侈靡宴乐宴安 又曰乐骄乐佚游宴乐则不能徙义

范曰自天子至於庶人乐之损益皆同礼所以修外主於敬乐所以修内主於和外貌庄敬则作事可法中心和乐则鄙诈不生动必以礼乐为节此益者之乐也乐道人之善则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故舜隐恶而扬善大有之世遏恶而扬善所以顺天休命也人君有天下则当友天下之善士故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乐多贤友也丹朱慢游是好傲虐是作骄乐也太康游畋十旬不反佚游也桀纣幽厉以酒亡国宴乐也人君所乐系一身之安危天下之存亡可不慎哉

吕曰节礼乐则义精通道人善则道弘多贤友则德有辅骄乐则淫佚游则荒宴乐则惰

谢曰节礼以乐节乐以礼则常庄和能乐道人之善则必不伐善乐多贤友则志在成德而不在圣【误】人骄乐佚游宴乐皆所谓酖毒不可怀也

杨曰节礼乐以进反为文则无销放之弊乐道人之善则与人为善者也乐多贤友则乐取人以为善者也故益骄乐则傲佚游则荒宴乐则怠宴安也故损尹曰礼有节则不离乐有节则不流乐道人之善是与人为善乐多贤友以成己之德骄乐侈靡也佚游也宴安也三者其为损益也如此君子之於好乐其可不慎乎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顔色而言谓之瞽

范曰君子养其内心故言无不中理欲无此三愆者在修其内而已矣

吕曰躁则不重隐则不忠瞽则不强

谢曰时然後言所谓时当其可也

杨曰君子有德位之通称也躁者以言餂之隐者以不言餂之皆穿窬之类也瞽者则人言皆失矣愆孰甚焉

侯曰愆过不及也言得其时则无过不及矣

尹曰时然後言则无侍君子之过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或问孔子言血气如何伊川曰此只大凡言血气如说南方之强是也南方人柔弱所谓强者是礼义之强故君子居之北方人强悍所谓强者是血气之强故小人居之凡人血气要须以义理胜之也

范曰圣人同於人者血气也异於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故舜耄期亦倦于勤志气无时而衰故曾子将死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己矣其少未定其壮方刚其老既衰者血气也戒之在色在鬭在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之所动是以孟子养浩然之气孔子年弥高而德弥邵也

吕曰少则动壮则好胜老则收敛皆气使然唯君子以德胜气

谢曰胜德者不为血气所使故持其志无暴其气以食之箪食豆羮呼尔而与之有所不受蹴尔而与之有所不屑此非义心胜血气胜故也万锺与不得则死远矣有不辨礼义而受之者血气衰故也知所以戒则不随血气盛衰血气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杨曰血气之刚故盛则强衰则弱强则尚气故戒在鬭弱则屈於物欲故戒在得若夫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矣尚何盛衰之有

侯曰君子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终日兢兢尚何血气盛衰之可戒哉此成德也学者则当恐惧修省无终食之间违仁故有为此三戒

尹曰君子之学在乎不为血气所使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伊川曰畏天命则可以不失付畀之重畏大人如此尊严亦自可畏畏圣人之言则可以进德

范曰君子修其在己者而听其在天者故畏天命大人者王公卿大夫之在位者也孔子见冕衣裳者虽少必趋故畏大人圣人之言天也故畏圣人之言小人行险以徼幸故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不明於人伦不严於君臣故狎大人浅不可以测深小不可以知大故侮圣人之言

吕曰心服曰畏畏天命者吾命之所由出大人者吾身之所以制圣人言者吾德之所以入无大於三者大人乃王公大人之称

谢曰天命不僭大人若天者也圣言谈天者也畏之故事之小人所以不畏特不知此故也

杨曰畏天命所以事天畏大人所以贵德畏圣人之言所以尊道

尹曰三畏者修己之诚当然也小人不务修身诚已则何畏之有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伊川曰生而知之学而知之才也

范曰此言圣贤之性分所以戒困而不学者之为下也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此所以勉困而能学者之为上也圣人之於人或戒之或勉之皆所以导人为善是以言各有当也

谢曰生而知不待学学而知不待困人皆有圣质特念不念敏不敏异尔困而学者知困然後能勉强以求复其初及其知之一也

杨曰生而知之者不思而得也学而知者思而後得也困而学之则出於强勉而已虽其?不同及其知之则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不学然後为下侯曰生而知之者上也然圣人未尝不学焉学之能【阙】

范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夫子之门人盖不为少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伯夷伊尹是也

尹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之门人为不少矣至於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非伊尹傅说之徒则不能故曰未见其人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伊川曰诚不以富亦祗以异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范曰知景公之富不如伯夷之饿则可谓志士仁人矣程颐疑此错简当属之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谢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质美者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不累於穷达者也隐居以求其志非爱身以自佚行义以达其道非志於功名杨曰汤之不可探人之所知也世非婴孺狂疾未闻有探汤则宁复有为不善者乎此明乎善者之所及也故闻其语又见其人焉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非达可行於天下者不能及也充此道者其惟伯夷叔齐乎是故当时孔子闻其语而未见也

侯曰民不称其德也富而无德虽有千驷何足道哉尹曰知伯夷之饿可称则景公之富不足道矣臣师曰疑此错简当在诚不以富亦祗以异之下

陈亢问於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伊川曰孔子之教未尝私厚其子学诗学礼止可告之如此学必待其自肯

范曰兴於诗故不学诗无以言立於礼故不学礼无以立夫子之教伯鱼无异於门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也

吕曰君子之教其子其法如是

谢曰心气和则能言知分定则能立

杨曰陈亢闻伯鱼之言而知君子之远其子也引而伸之如此然後为善学 又曰君子之远其子若使孔子与鲤常相亲则必知其学诗学礼之谓不待今因其过庭乃曰学诗乎学礼乎则其未尝私相之也故陈亢以是知之

侯曰学者当以圣人为标准学而不得圣人之心皆外驰私意也何以见之吾於陈亢问伯鱼及退而喜之心见之矣孔子圣人也圣人之心如天地四时万物生於其中未尝物物而雕刻之其畣子贡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之心也陈亢以私己之心期孔子故以异闻问伯鱼而伯鱼曰未也闻诗闻礼耳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是亦私意也异闻是陈亢以常人爱子之心问也退而喜以常人自私之心喜也圣人之於子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未尝迩也未尝远也亲亲之道亦人伦之理尽其道而已故曰圣人人伦之至若充陈亢之心以学圣人日见其离道矣尹曰夫子之教其子亦何以异於门人哉故陈亢以为远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范曰夫子之所正名者此其类也夫妇人伦之始也由此而正之则父子君臣莫不正矣有其名不可以无实故夫夫妇妇正家而天下定矣

谢曰欲以正名分也

杨曰当是时称谓不正而孔子以正名为先故尝言之

侯曰名正则分定孔子之时或以妾母为夫人小君者多矣故如此言之

尹曰此亦正名分之意也

论语精义卷八下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起定公五年尽九年】·杜预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林语堂
  九经误字·顾炎武
  卷三十九·沈廷芳
  卷三十六·湛若水
  卷十五·陈启源
  附录·崔子方
  卷目·李光地
  卷三十一·王昭禹
  第38章 三年问·戴圣
  第9章 礼运·戴圣
  (二十九)朱子之文学·钱穆
  闲适 原文·洪应明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六·念常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玄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泳·唐圭璋

      泳字子水,号兰泽。淳熙中,尝为溧水令,又为阬冶司斡官,淳熙末卒。   水调歌头   危楼云雨上,其下水扶天。群山四合,飞动寒翠落檐前。尽是秋清栏槛,一笑波翻涛怒,雪阵卷苍烟。炎暑去无迹,清驶久翩翩。   夜将阑,人欲静,

  • 吕天用·隋树森

    吕天用,明·程明善《啸余谱》作吕大作。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南吕】一枝花 白莲 瑶池施素妆,洛浦夸清景。庐山传绝艳,太华擅高名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八   康熙十六年正月己丑,调兵赴荆州。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奏言:将军穆占抵荆州,增拨在荆都统伯伊里布、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代、袭图、汉军副都统祖泽纯、宜思孝及满洲汉军边外蒙古绿旗官兵共六千余,率赴岳

  • 竹书统笺卷七·徐文靖

    周武王名初髙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以为不祥【笺按元命包曰姜嫄游閟宫地扶桑履大人迹生稷】弃之阨巷牛羊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防伐林者【笺按宋志者下有荐覆之三字】

  • 第三十回 仁爱与公正·德龄

    这一日的清晨,太后照例又在某一座大殿上集合了伊的群臣,举行着早朝的仪式;群臣参拜过后,那掌理军机重任的庆亲王便首先越班奏道:“关于查办广东抚台臣某某一案,昨天奴才那儿已有很详尽的奏报接到了!广东全省百姓所上的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夏四月。辛亥朔。享太庙。遣睿亲王魁斌恭代行礼。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卯。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锡珍奏请。将已革侍郎宝廷弃瑕录用。湖北荆宜施道于荫

  • 卷二·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      宋 萧常 撰帝纪二 少帝讳禅字公嗣昭烈皇帝子也建安二十四年昭烈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位为皇太子策曰维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

  • 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杜景升。○杜景升全州万顷县人质厚少文有勇力初补控鹤军手搏者招景升为伍其舅上将军文儒宝闻之曰: "搏贱技也非壮士所为。" 景升遂不往。 后

  • ●皇朝通典卷十五·佚名

    食貨十五 ○食貨十五 市糴 △市糴 (臣)等謹按周禮司市之法以泉府同貸而斂賒原以為酌盈劑虛之制後之言事者遂置平準立均輸藉口於泉府之法則失周制之遺矣我國家以時乂厥庶民凡陳肆辨物皆因商民所便時地所宜未嘗設立專官而

  • 卷一·曾巩

    圣宋,赵姓,帝高阳氏之后。自汉京兆尹广汉而下,世居涿郡。爰及唐季,僖祖生焉。燕蓟之俗尚武,时有僖祖以儒学显,终于县令,历永清、文安、武都三邑;顺祖即其子也,少博学,有时誉,终于御史中丞;翼祖即其子也,少年慷慨有大志,历营、蓟、涿

  • 二十三年·佚名

    (丁丑)二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丑,以鄭壽俊掌令,李畬爲大司憲,趙相愚爲承旨,李寅炳爲副校理,宋徴殷、李光佐爲副修撰,金時傑爲兼輔德。○江華留守李頣命馳啓請:「丁丑兵亂時餘存老人年八十以上,男子加資,女人及

  • 卷十三·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三 佚

  • 卷十一·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一閔公集說【楊氏士勛曰魯世家閔公名開莊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諡法在國逢難曰閔世本作啓方辟漢景帝諱故為開也】【庚惠王十申六年】元年【齊桓二十五

  • 卷二十九·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绩卷二十九宋 杨复 撰祭义 祭礼十三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甞冬祭曰烝【谓夏殷时礼也】礿禘阳义也甞烝隂义也禘者阳之盛也甞

  • 卷五·李光地

    <经部,诗类,诗所  钦定四库全书诗所卷五大学士李光地撰小雅三楚楚者茨言抽其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古音以】以介景福【方反】自昔者遡旧俗而言也此章言力

  • 诗札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予既依汝南太守听写官言诗削牍去之然犹未达也往以札问讯遂有征诸咫尺者续续为记曰诗札虽然此非言诗之为笺也特不可忘矣走者官自称耳谨奉敎乡但解毛苌作毛传从来亦如是此否耳鲁人大毛公毛享作故训传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授记品第十六之余尔时世尊。为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当授记时会中有二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彼普净世界金刚步如来刹

  • 大乘义章 第四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四卷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五门(十七因义 十一空义 十二因缘义 十八空义 二十二根义)十因义七门分别(列名解相一 十因生法二 对二因分别三 对六因分别四 对缘分别五 对果分别六 对人辨异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