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袁磠传

袁..字景章,陈郡陽夏人,是太尉袁淑的哥哥的儿子,他父亲袁洵,官至吴郡太守。

袁..最开始当豫州主簿,被推荐为秀才,他没有应征。后又补任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刘绍的南中郎主簿,世祖征虏、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官郎,江夏王刘义恭骠骑记室参军,汝陽王文学,太子洗马。当时袁..的父亲当吴郡太守,袁..随同父亲在官任上,恰遇此时元凶刘邵杀文帝自称皇帝。安东将军随王刘诞率兵进京讨伐,任袁..当谘议参军。刘邵被消灭后,他又被任为正员郎,晋陵太守。遇到父亲去世。他为父守丧孝三年期满后,当中书侍郎,又被调为晋陵太守,继承南昌县五等子的爵位。大明二年(458),他被调为东海王刘礻韦平南司马,寻陽太守,代管江州事务,再当义陽王刘昶前军司马,太守照旧。刘昶不久又被免除府职,袁..的司马职务便被解除,加号宁朔将军,改太守职为内史,再当寻陽王刘子房冠军司马,将军仍照旧,代管淮南、宣城二郡事务。大明五年(461),被召见,用为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兼领本州大中正。七年(463),迁官侍中,第二年(464),被调为晋安王刘子勋镇军长史、襄陽太守,加官辅国将军。还未赴任,再当侍中,兼领前军将军。

大明末年,新安王刘子鸾,因为母亲被宠幸而为皇帝宠爱,太子在东宫时有很多过失,孝武帝稍稍有些废去太子,立刘子鸾为太子的意思,不时平静地表露出来,袁..满口称颂太子喜欢读书,品德一天比一天进步。世祖又因为沈庆之才能不多,言语间常加以讥笑,袁..又说沈庆之忠诚勤奋,有能力有谋略能肩负重任。因此前废帝深深感激袁..,沈庆之也感谢他,景和元年(465),废帝杀掉众大臣,想引进袁..,让他参与朝政,迁他做吏部尚书,废帝又下诏说:“国家大事的好坏,取决于宰相们,皇室大业没有沉沦,皇室的福气再次恢复,如果不是忠诚的谋略被采纳,怎么能成就今日的光荣?侍中祭酒、前领军将军最近调任的吏部尚书袁..,游击将军、领著作郎、兼任尚书左丞徐爰,诚心效劳,上献好计策,有辅助的功效,我心中有数。应该酌量赏赐土地,以奖励忠诚。袁..可封为新淦县子,徐爰可封为吴平县子,食邑各为五百户。”但不久,废帝兴趣又变了,他们的宠遇突然消失,开始时叫袁..、沈庆之、徐爰参与管理选拔官吏的事,不久反而把这事当成他们的罪过,叫有关人员弹劾他们,因为袁..以布衣身份兼职。袁..随同废帝巡视湖熟往返几天,也不被废帝召见。

袁..担心祸患降临,说了些理由请求出外做官,沈庆之又为袁..坚决请求,于是被同意,袁岂页被调为建安王刘休仁安西长史、襄陽太守,加号冠军将军。刘休仁没有出任,便让袁..当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将军号照旧,袁..的舅父蔡兴宗对他说:“襄陽的岁星不吉利,怎么能冒死前往呢?”袁..说:“白刀子在面前交错,也不能挡住流失,是因为有快有慢的差别。此次的出外,我的愿望只希望逃出虎口,况且天意辽远,没准都会应验,如果确有那征兆的话,我也会修养道德以消除它们。”于是狼狈上路,常担心被追回,他走到寻陽时,才高兴地说:“今日才免除灾祸。”他与邓琬一见如故,亲密异常,经常两个人在一起,日以继夜。袁..和邓琬出身悬殊,周围的人知道他们有些异常的打算。

袁..到了襄陽后,便和刘胡修造兵器用物,纠集士卒。恰遇太宗平定乱子,升袁..爵号右军将军。因为荆州典签邵宰乘驿马回到江陵,路过襄陽,袁..反局已定,但粮食武器尚未充足,想上表推戴太宗,袁..的儿子秘书丞袁戬说:“一旦献上表文奏疏,便是他的臣子,以臣子的身份讨伐皇上,在政治上不利。”听从了这主意,袁..假称说接受太皇太后的命令,叫他起兵。于是便建立军政府,传播檄文,上表劝晋安王刘子勋即位做皇帝,给邓琬写信,叫他不要解除武装。刘子勋做了皇帝,升袁..的位号为安北将军,加官尚书左仆射。

太宗叫朝臣给袁..写信说:

坎坷和平夷相连,盛衰相互交替,或者因多难而兴邦,或者因多忧而导致圣明的局面,这是前人书籍中写得很清楚的,也是你平生多见的事。王室遭到不幸,昏庸暴君肆意作恶,皇位将沉沦,宋国几乎覆灭,幸好苍天还不想消灭宋国,天命终于有了依托。皇上是文帝的骨肉,继承先帝的英明,但曾像周文王那样被关在牖里,像商汤那样曾在夏台中遇到灾难,既而天地同时发怒,忠义的勇士奋勇行动,消灭大恶人,重新恢复原来的秩序,皇帝接受上天的命令和人民的希望,继承皇位。因此四海内的人民得以休息,中华外国得以光复。我们这些人免除刀锯的灾难,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且再辅助维新的朝廷,从容地议论时事,在太平盛世中做一个幸福的臣民。

你虽然在外面辛苦工作,远离京师,但我们对你的希望,汉江又怎么隔绝我们的相互思念?自从九州发生事变以来,人们都认为邓琬发疯迷乱,近日国人有些流言,对你有些议论,道听途说,当然说明不了什么,但听到这样的谣言,我们不得不担心。

废帝倒行逆施,日夜相继,亲近小人,从狼虎般的人那里搜寻毒计,不仅毒害人民,作恶朝廷,甚至想毁掉先皇陵墓,虐害崇宪太后,烧掉祖宗庙宇,糟踏皇帝用物,这之后便洗劫京城,定然会使首都被毁灭,如果不是皇上的深谋妙计,妥协回避,维护内外秩序,保护臣民的安全,那么九州便会落入异族铁蹄之下,百姓变成鱼鳖,这个事态,这个道理,难道你不应多想想吗?

幸好天老爷帮助正义的人们,称颂贤明的皇上,因为他是高祖的孙子,文帝的儿子,高尚的品德九州人民看清楚了,功盖日月,拯救国家,爱护人民,如果他不做皇帝管理人民,那么皇位将属于谁呢?但小人们制造纷乱,胡乱地靑觎朝廷,大位好比成轸蛊惑燕国人民,贯高捣乱赵国一般。谣言无限流传,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你是京城士族大家出身,世世代代都是以儒家精神自命,应该见过前代的史实,明确了解忠诚与邪恶的不同结果。怎么能舍弃你家郎中先人的贤贞榜样,忘掉了你家太尉的忠诚家风。你和朝中大臣或者是甥舅关系,或者是堂兄弟关系,或者是其他亲戚关系,一旦结下矛盾,便如胡越相斗,怎能没有遗憾。如果你是被人欺骗这样作,或者被邪恶之人逼迫,你应该奋力反击,消灭叛党而后饮食。如果是自已招致的误会,迷途不返的话,本来我们皇上仁心宽大,原谅臣子的小饼错,你归顺的话,不仅会享有雍齿首先被封赏那一些待遇,而且会发生管仲那样虽有射钩的过错,但终会被大大进用的奇迹,还是选择竭力抗拒,忠诚埋没无闻的道路呢!我们正企首盼望,日夜等待你的醒悟,如果回身到正道上,沿流而下,归顺朝廷,赏赐官职封赏爵土,不是你又是谁呢?我们这些在朝廷的人都受到皇上的宠爱,享受非常的待遇,穿着莽袍玉带,改换家门的气象,入则沐浴着皇帝的恩惠,出则看见伏羲舜帝般的太平,从容不迫的议论朝政,确实像白马在空谷之中驰骋,怎么能反而毁弃先人的基业,招致自己凶恶的后果,以致家门萧条,庭院无人打扫?想到这些后果,你怎么不想念父母故国,希望你接受我们这些意见,消除过去的罪恶,这些话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认真地选择吧。

当时尚书右仆射蔡兴宗是袁..的舅父,领军将军袁粲是袁..的弟弟,所以信中有群从舅甥的说法。

刘子勋命令袁..东下寻陽城,袁..派他的侍中孔道存代管雍州事务,他于是率兵驰下,叫他的儿子袁戬领着家人财物回去,当时刘胡驻屯鹊尾,双方好久不能决出胜负。泰始二年(466)夏天,刘子勋加官袁..都督征讨诸军事,赏赐鼓吹一套,叫他率领楼船一千艘,士兵两万驻进鹊尾。袁..本来不懂带兵打仗,性格怯懦,在军队中从未穿军服,也不谈论打仗的话,只高谈阔论而已,又不能抚纳众将领,刘胡每次与他商量军事,袁..意见都很简略,因此他很不得人心,刘胡常常咬牙切齿,非常愤恨,刘胡因为南方的军用物资没有运来,士兵缺衣少粮,和袁..商量先借襄陽的物资,袁..说:“我京城的两个房屋还未修成,也应该考虑考虑,我的这些物资是不能借人的。”又听信往来人员的传言,说京城大米很昂贵,每斗值几万钱,认为不须进攻,官军自动崩溃,于是待兵不动。太宗派袁..的门生徐项带着诏书劝说袁..:“你遍观古今,表面上重要和强大的势力,何曾值得依靠?自我做皇帝以来,路途受阻,你无法上表归顺,没有成为我们的朋友。现今向窦融学习,还不算晚。”

到刘胡叛逃,没有通知袁..,半夜袁..才得知这消息,大怒骂道:“今年我被这小子耽误!”喊叫拿节杖来,对他的手下说:“我应亲自追赶刘胡。”也乘机逃走。走到鹊头时,与戍主薛伯珍和他所带几千人相遇从陆路到青林,想到寻陽,晚上在山中歇息,杀死马匹慰劳左右的人。袁..回头对薛伯珍说:“我集中八州人马谋取王室,还未经过一场战斗便消散,这不是天意吗?并不是我不能自杀,怎么能在山野中保命?只希望走到寻陽,向主上请罪,然后再自杀。”于是慷慨流泪喊叫左右人找到节杖,但没有人回答他。天亮时,薛伯珍请在一个空隙地方谈事,他砍下袁..的脑袋,到驻在钱溪的骑兵将领襄陽俞湛之那里投降。俞湛之趁机杀了薛伯珍,把他们的脑袋一齐送到朝廷作为自己的功劳。袁..死的时候四十七岁,太宗特别愤恨袁..的反叛,把他的尸首扔到长江。袁..弟弟的儿子袁彖装扮成其他人访求他的尸首,十一日才找到。暗中运到岸上把尸首埋在石头后岗,和一个老仆人,亲自挑土掩埋了他。后废帝当皇帝时,才得以改葬。袁..的儿子袁戬做伪黄门侍郎,加号辅国将军,戍守宫城,寻陽造反失败,袁戬弃城而逃,后来被抓住杀了!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柯劭忞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赵尔巽
  ●卷下·江休复
  ●卷十·叶梦珠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八·佚名
  卷九·鄂尔泰
  卷五·班固
  桂阳王萧铄传·萧子显
  朱珍传·薛居正
  张荣传·宋濂
  卷三十·纪昀
  卷十一·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俨夫·唐圭璋

      俨夫字公望,号桃渚,平阳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第一。淳祐十二年(1252),著作郎兼礼部郎官、兼沂靖惠王府教授,除秘书丞。   西江月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吹箫人去燕归来。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酒

  • 卷十八·阮阅

      ●卷十八·辩疑门  王丝字敦素,越之萧山人。景初为县令,会岁歉,丝每家支钱一千以济之,期以明年夏输绢一匹。邑人大受其惠,称为德政。由此当路荐之。盖是时一缣售价不逾其数尔。仕止郎曹典州而已。范文正公为

  • 回文类聚补遗·桑世昌

    长洲朱存孝续补昌黎公云佛者西域之一法耳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世人惑其降福之说纷然是务至于奴隶之辈固不足怪何王公卿相之辈读书知古之人亦奉之不敢稍惰也古之事佛者莫如梁武观其国败身亡贻讥后世似亦可以为鉴

  • 《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

    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一)二十世纪是个动

  • 山谷别集诗注卷上·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别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别集诗注卷上   宋 黄庭坚 撰 史季温 注 濓溪诗【并序】 舂陵周茂叔【濓溪先生姓周名惇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也】人品甚高胷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光

  • 列传第六十二 文苑 应贞 成公绥 左思 赵至 邹湛 枣据 褚陶 王沉 张翰 庾阐 曹毗李充 袁宏 伏滔 罗含 顾恺之 郭澄之·房玄龄

    夫文以化成,惟圣之高义;行而不远,前史之格言。是以温洛祯图,绿字符其丕业;苑山灵篆,金简成其帝载。既而书契之道聿兴,钟石之文逾广,移风俗于王化,崇孝敬于人伦,经纬乾坤,弥纶中外,故知文之时义大哉远矣! 洎姬历云季,歌颂滋繁,荀宋之

  • 志第十八 历四·欧阳修

    《开元大衍历》演纪上元阏逢困敦之岁,距开元十二年甲子,积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一千七百四十算。○一曰步中朔术通法三千四十。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揲法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三。减法九万一千二百。策余万五千九百四十三

  • 第九十二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蔡东藩

      却说裕朗西夫人,及德菱姊妹,陪着太后,足足一日。俄见夕阳西下,天也将瞑,太后方命裕家母女回家,并嘱她即日来宫。裕夫人不好违拗,自然连称遵谕。临别时,太后又赐她衣料食物等件,母女叩首谢恩,不必细说。母女回家后,即把入觐

  • 读礼通考卷一百一·徐乾学

    变礼一干学案黄勉斋变礼六篇一曰奔丧二曰闻丧三曰并有丧四曰道有丧五曰因吉而凶六曰因凶而吉闻丧奔丧本一事勉斋厘爲二篇反以闻丧次于奔丧又取杂记诸文入于篇中未免割裂今仍用奔丧原文合爲一篇重改作也因吉而凶则如他

  • 卷五·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五        宋 苏辙 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帝喾之子也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原为帝喾元妃禋祀上帝以求子见巨人迹忻然践之身动如孕期而生子不坼不副疑而弃之隘巷牛羊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防伐林

  • 卷27·陈邦瞻

    仁宗天圣元年春正月癸未,命三司节浮费,遂立计置司,罢榷茶、盐,行贴射通商法。时承平既久,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夷狄,蠹耗中国,百姓纵侈,而上下困于财。三司使李咨请省浮费。盐铁判官俞献卿亦言:“天下谷帛日耗,稻苗未生而和籴

  • 提要·陈悦道

    【臣】等谨案书义断法六卷元陈悦道撰其自题曰邹次不知何许人书首冠以科埸备用四字盖亦当时坊本为科举经义而设者也其书不全载经文仅摘录其可以命题者载之逐句诠解各标举作文之窽要盖王充耘书义矜式如今之程墨而此书则

  • 卷第十一·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一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四世(临济十世杨岐三世) 五祖法演禅师法嗣 舒州太平佛鉴惠懃禅师 郡之怀宁人。族汪氏。丱岁。师广教圆深。试所习得度。每以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

  • 季总彻禅师语录叙·佚名

    季总彻禅师语录叙从古有言优昙钵华三千年一度现大善知识五百世许相逢且昙华作么现知识作么逢满眼烟波难泊岸钓竿未举早先知莫道世间无骏骨追风现有季法兄师生缘南楚姓刘适陈陈君宦西粤殒于非命师白简鸣冤报仇雪恨即

  • 12.说神变品·佛音

    兹因于地遍等得证第四禅的瑜伽者,当修瑜伽,成就所说的&ldquo;修定而有神通的功德&rdquo;的世间的诸神通,由于他修习这样的定而得证功德及更成坚固,且他既得具足那证得功德而成坚固的定的修习,则甚易成就于慧的修习,所以现在

  • 安南奏议·佚名

    安南奏议,一卷,不着撰者姓氏。所载为嘉靖时兵部尚书张瓒等会题疏稿及前后所奉诏旨。

  • 金箓斋忏方仪·杜光庭

    唐末五代杜光庭集。述向十方为皇帝祈福之仪。

  •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佚名

    1卷。清行植说。收序、上堂、小参、示众、颂古、佛事、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