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贞明传

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父亲徐九思,参见《循吏传》。徐贞明考取了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任浙江山阴县知县时明敏而有仁爱。万历三年(1575)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遇上御史傅应祯被治罪,徐贞明到监狱中调护他,被降职为太平府的知事。十三年升任为尚宝司丞。

起初,徐贞明担任给事中,就水利和军班两事上奏,称:

“京城雄居上游,兵源和粮食都应取之于京郊,现在都仰仗东南地区供给。难道西北地区古时的富强之地,不可以充实粮仓、训练兵卒吗?赋税出自于对民脂民膏的搜刮,但是军船船夫的费用,常达到开支数石才能运来一石,东南地区的财力枯竭。又因为河道多变,运输线多处阻梗,颇有隐隐忧虑。听说陕西、河南的旧渠废堰,处处存在;山东的诸眼泉水,引灌那里就可以成为农田;但是京郊的几个郡,有的有支流流经,有的当地就有山涧泉水涌出,都足以供给灌溉。北方人不熟谙水利,只是苦于水害,不知道水害也能清除,正是由于没有兴修水利设施。水聚积了就是祸害,分散了就是利事。现在顺天、真定、河间各郡,是桑麻的产区,一半为低湿地带,由于上游十五条河水只排泄到猫儿湾,想它们不堵塞泛滥,势必不可能行。现在果真在上游疏通渠道和沟壑,引水灌溉农田,减弱水势,在下游多开挖支河,排泄横溢四方的水,最低洼的地方,留作储蓄水之用,稍高的地方,都像南方人筑堤坝,那么水利兴起,水患也解除了。

“至于从永平、滦州到沧州、庆云,满地芦苇,土地肥沃。元代的虞集想在京城东面临海的地区筑塘蓄水以便开辟稻田。如果仿效虞集的意见,招揽南方人,让他们耕耘,北起辽、海,南临青、齐,都是良田。应该特派专员,给他权力,不必阻止非议,保障时间,不求近期功效。或者抚恤穷困的百姓给他们提供耕牛和粮种,或者任用富户而延缓对他们征收赋税,或者选择强健的士卒分别建立屯营,或者招募南方人给予附籍用地的便利。等待有了成绩,再推广到河南、山东、陕西。可望使东南地区的漕运减少,西北地区的储蓄常保充足,国家永远没有穷困之日。”

他关于军班的奏章称:

“东南地区的百姓一向柔弱,不能担负边远地方的防卫。现在远隔数千里征兵,使他们骨肉分离。而军队的壮士出自户丁,帮助解运出自里甲,每支队伍的开支不下一百两黄金。而且不是土著兵的队伍,没有长期安定的志向,动辄贿赂卫所的长官请求回乡。卫所的长官从其贿赂中谋利,并且可以冒领粮饷,也就放纵他们。这使东南地区的百姓困苦,却对军政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应该仿效匠班制,军户应当担负军务的,每年向他们征收银两,用以召募土著人求得足员的便利。”

事情都下达给有关部门。兵部尚书谭纶称征兵的制度不可偏废。工部尚书郭朝宾则认为水田劳累百姓请求等待他日。事情就都被搁置起来了。

等到徐贞明被贬职,到了潞河,始终认为先前的提议可以实施,就撰写了《潞水客谈》完备他的观点。它的大意是说:

“西北地区遇上旱灾就赤地千里,遇上涝灾就万顷洪流,唯有晴雨适调才可能有常年的欢乐而没有饥饿之苦,这样能长久依赖吗?唯有兴修水利而后对旱涝有备,这是第一件利事。中国人谋生必须有常年丰收的农田,将国家的全盛唯独寄托于东南地区的粮食供给,难道能够得成吗?水利振兴了就有大量的余粮屯积仓库,这是第二件利事。东南地区的转运费高于货值数倍。如果西北输送一石粮,那么东南的就减省数石粮食的输送,时间长了就颁布减免田租诏书,东南地区的民力或许稍稍得到休整,这是第三件利事。西北地区没有沟壑,所以河水横流,百姓的房屋大都淹没了。修复水田就可以分散河水,减少水患,这是第四件利事。西北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放骑可以长驱直入。如果全部开挖了沟渠,那么田野就全是金汤,这是第五件利事。游民轻易离开乡土,容易发生骚乱。兴建了水利就使务农的人依附田亩乡里,并且使一些游民回归,这是第六件利事。招募南方的人耕种西北的田地,那么民力均衡,田亩也均衡。这是第七件利事。东南地区逃避劳役的百姓很多,西北地区却深受苛重徭役之苦,因为南方的赋税繁多而徭役减少了,北方的赋税减少了而徭役加重了。如果垦田聚民,那么赋税增加了,北方的徭役就可以减少,这是第八件利事。沿着边关的各镇都有积蓄,转运不麻烦,这是第九件利事。依附富户做佃客的浮户有无数,召募他们务农,选拔他们当兵,屯防的事没有不兴办的,这是第十件利事。边塞上的兵卒,土著人较少。兴起屯防则兵源自然充足,可以节省到远方召募的费用,减少换防的劳苦,停止勾捉军丁的苦楚,这是第十一件利事。宗族的俸禄浩繁,势必难以继续。现在从中尉以下依照俸禄授田,使他们在自己的禄田上自食其力,为子孙做长远考虑,可以减免宗族的俸禄,这是第十二件利事。修复水利,仿效古时的井田制,可以限制百姓占田。而且自古的养民政策渐渐可以施行,这是第十三件利事。百姓与田亩分配均衡,可以仿效古时邻里族党的制度,逐渐兴起教化,风俗自然美好,这是第十四件利事。”

潭纶读后赞美:“我在边塞任职很久,知道它必然可以推行。”不久顺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推行此法,都有效果。等到徐贞明返回朝廷,御史苏瓒、徐待极力称道此法可以推行,而且给事中王敬民又特意上奏评论与举荐,神宗才晋升徐贞明为少卿,赏赐他敕令,命令他与抚按大臣们核查、商议。

当时苏瓒刚刚奉命巡视边关,又献计说:“治水与垦田相互协调,没有不治好水却可以开垦田亩的。京郊最忧患的河流是卢沟、滹沱两条河流。卢沟发源于桑干河,滹沱发源于泰戏河,源远流长。又汇聚了深、易、濡、泡、沙、滋各条河水,散布各淀,泉渠溪流都注入其中。所以高桥、白洋等淀,大的方圆一二百里,小的也有四五十里。每当夏秋受涝积,肥沃的农田变成咸卤地,菽麦变成芦苇,很可惜呀。现在治水的办法有三条:疏浚河道排除水的堵塞,疏通渠道减少各淀的水势,撤除弯曲的堤防使百姓都能受益。”皇帝将奏章一起下达给徐贞明。

徐贞明亲自到京东的州县,审察高原和低地,揣度土壤的适宜情况,详细巡视河水的分合态势,上奏逐条陈述事宜。户部尚书毕锵等人极力赞助他,采用徐贞明的奏疏,建议着手六件事:请按郡县有司开垦田亩的勤懒情况列出前后次序听凭徐贞明举荐、弹劾;适宜种稻的地方渐渐劝民众种稻,适宜种黍、粟的地方依旧,不急速责令他们完成;召募南方人,提供衣食农具,使他们以一教十;能开垦百亩以上的人,就可以世代以此为业,子弟能够寄托户籍入学,其中卓有成效的人,仿效古时对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积极耕作的人的奖励办法,根据情况授予他们为乡村的首领;无力垦荒的人,贷给他们谷物,秋收后还给官府,遇上旱涝灾就免还;郡县的壮丁,只服三个月的劳役,派他们疏浚河道,清除杂草。而开垦农田则召募专门的人手。神宗全部同意他的意见。当年九月就命令徐贞明担当监察御史兼任垦田使,对阻挠的有关部门弹劾、惩治。

徐贞明先到永平,召募南方人进行倡导。到了第二年二月,已经开垦三万九千多亩田。他又遍巡各条河流,探究源流,全部分派职责,准备大举疏浚。但是太监、外戚中占据闲田的人,担心兴修了水田使自己失去了利益,争相称此举不好。在皇帝面前进行无根据地诽谤。皇帝对此疑惑。三月,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借风沙的情况陈述时政,极力称赞此举的好处。神宗最终未消除疑虑。御史王之栋,是京郊的人,称水田必然不可以推行,并且陈述了开凿滹沱河的十二条不便。皇帝召见申时行等人,下令停止工程。申时行等人请求罢除开河之举,专门从事垦田。此后,工部讨论王之栋的奏疏,也同内阁大臣的观点一致。皇帝最后罢除了修河垦田事务,并想追究建议人的罪责,因为内阁大臣的劝谏才终止。于是徐贞明回任以前官职。不久请假回乡。万历十八年(1590)去世。

徐贞明才思敏捷,办事干练,颇有治理世务的抱负。京东的水田实为百世的好事,事情刚刚兴起就被虚浮的议论阻挠,舆论的人对此都很惋惜。刚讨论的时候,吴地人伍袁萃对徐贞明说:“可以让百姓跟从,不可以让他们明了。你的话,太说得详尽了。”徐贞明询问原因,伍袁萃讲:“北方人害怕东南地区的漕运负担加派到西北地区,厌烦的话必然会出现。”徐贞明沉默不语。不久王之栋竟然如袁萃预先所说那样进行上奏弹劾。

猜你喜欢
  卷一百 晉紀二十二·司马光
  卷二百六十二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凡例·吴广成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元明事类钞卷十六·姚之骃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二十四·傅恒
  卷十五 晋语·左丘明
  读例存疑卷三十九·薛允升
  李稷传·宋濂
  卷九·楼昉
  齐纪九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0)·司马光
  谭襄敏奏议巻九·谭纶
  职官八·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石仓历代诗选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石仓历代诗选五百六卷明曹学佺编学佺有周易可说别着録是编所选历代之诗上起古初下迄於明者也凡古诗十三卷唐诗一百卷拾遗十卷宋诗一百七卷

  • 唐僧弘秀集巻十·李龏

    宋 李龏 编尚顔十八首寄华隂司空侍郎劒佩已深扃茅为岳靣亭诗犹少绮美画肯爱丹青换笔修僧史焚香阅道经相邀来未得但想鹤仪形送刘必先力进凭诗业心焦阙问安远行无处易孤立本来难楚月船中没秦星马上残明年有公道更以命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二·杨仲良

      哲宗皇帝   回河下   绍圣元年正月丁亥,左司谏虞策言:『今岁大河水入德清军城,一城生聚,被害者众,盖是水司失于豫备。若选臣僚与熟于河事之人子细行视,必可以见得将来水势所向紧慢,于逐处州县镇城预作堤防,免公私仓卒

  • 自序·王国维

    《汲冢紀年》佚於兩宋之際。《今本》兩巻,乃後人搜羅,復雜採《史記》、《路史》、《通鑑外紀》諸書成之,非汲冢原書。然以世無別本,故三百年來,學人治之甚勤,而臨海洪氏頤煊、棲霞郝氏懿行、閩縣林氏春溥三校本尤爲雅馴。最

  • 读礼通考卷二十九·徐乾学

    丧期二十九通论下【禫月之辨】戴徳丧服变除篇礼二十五月祥二十七月而禫干学案公羊传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盖汉以前无有以禫为二十七月者言之自戴德始自此以后郑康成则主戴说而以为二十七

  •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春。正月。乙酉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卷十六·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十六   宋 陈均 撰仁宗皇帝【起己亥嘉祐四年止癸夘嘉祐八年】己亥嘉祐四年【契丹清宁五年】春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去冬诏以明年日食正旦避殿减膳知制诰刘

  •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 第三十三·班固

    (戻太子刘据)【原文】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

  • 尉迟纲传·令狐德棻

    尉迟纲字婆罗,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弟弟。从小就是孤儿,与兄尉迟迥被舅舅收养。太祖西征关、陇,尉迟迥、尉迟纲同母亲昌乐大长公主留在晋阳,后来才入函谷关。跟随太祖征讨,常在帐内陪侍,出入卧室。后来由于奉迎魏孝武帝有功,授殿

  • 第十四章 38·辜鸿铭

    公伯寮想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辜讲有一次有人(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国人,季氏的家臣)在

  • 卷二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七蔡仲之命考异古本经克慎厥猷惟厥终改厥度厥并作其 克勤无怠无若尔考皇天无亲民心无常无作聪明无并作亡注罪不相及下有也字 册书命之册作防 

  •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 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太虚

    ──二十三年四月作于宁波延庆寺──中华民国朝野名德缁素硕彦,于二十三年四月日,公请班禅护国广慧大师莅杭州灵隐寺修建‘时轮金刚法会’。时轮金刚,乃西藏黄衣派密宗无上瑜伽五大金刚之一;而班禅大师则黄衣派之宗主也。

  • 第三十九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八(夜摩天之四)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名为积负。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行善业。精勤持戒。常不恼他。持戒和合。成就不缺。不孔不穿。坚固不坏。

  •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佚名

        宋大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凡欲课诵法事供养。先归命佛念八大愿。真言曰。  唵(一)没腾达啰[牟*含](二合)左(二)僧伽左(三)怛哩(二合)啰怛曩(二合)誐啰(二合四)么努怛[口*朗](二合五)母

  • 禁色·三岛由纪夫

    日本男同志性爱长篇小说,作者三岛由纪夫,分两部,于1951年~1953年间发表。第一部描写一个老作家桧俊辅的第一任妻子是窃贼,第二任妻子是疯子,第三任妻子是荡妇,三次婚姻都失败,同时又被几个情人所背叛,于是他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

  • 御制诗·乾隆

    《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弘历所著之诗甚富,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其古今体诗以编年为次。已刻者凡四集。《初编》四十

  • 华影吹笙阁遗稿·戴小琼

    一卷。清戴小琼撰。戴小琼,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与沈珏女史《画理斋诗稿》合刻。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共收二十二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