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元康传

陈元康,字长猷,广宝人。父亲陈终德,魏时任济阴内史,元康贵显之后,朝廷赠封终德为度支尚书,谥号为贞。

  元康广泛涉猎文学历史,机警敏捷,很有才干。北魏孝明帝正光时,他跟随李崇北伐,因建立军功赐爵为临清男。节闵帝普泰时,任主书,又迁任为司徒高昂的记室。司马子如、高季武与孙搴钦酒过量,孙搴醉死,神武帝命令找一个人代替孙搴。司马子如举荐魏收。过了几天,高欢对高季武说:“你们喝酒害死了我的孙主簿,魏收写的文书都不合我的心意。你曾说过一个人处事谨慎严密,这是谁?”季武说是陈元康,又介绍说:“他能够晚上在黑暗中写字,是一个很敏捷的官吏。”高欢召见他,一见面就授给他大丞相功曹的职务,掌管内部的重大机密。他善于陈述事情的内容,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粉饰。他迁任大行台都官郎,封爵为安平子。军国事务繁巨,他却无所不知。高欢出发,让元康跟在后边,高欢在马背上发布命令九十多条,他屈指而数,都能记住。高欢十分亲近他,说“:像这样的人才,世间真是少见。我今天得到了,是上天让他来帮助我呀。”当时,赵彦深也参与机密,人们称之为陈、赵,而陈元康的地位在赵彦深的前面。他的性格温柔谨慎,高欢讨伐刘蠡升,天寒地冻,大雪覆地,高欢命人用手支起毛毯挡住风寒,元康在毯子下起草军书,他挥动毫笔,飒飒有声,笔墨还没有结冰,不大一会儿就写成了几页公文。元康从毯下走出,高欢看了军书后说:“这与孔子相比又怎么样呢?”

  高欢曾对他的儿子高澄发恼,亲自用手打,用脚踢,任意斥骂。他把这情况告诉给陈元康,元康跪在地上哭泣,泪水滴落满地,说:“您这样教训太子,太过分了。”高欢说“:我性情急躁,教训太子,常常这样。”元康大声哭泣说:“一次过分,更何况经常如此呢!”高欢从此抑制自己容易发怒的性格,偶尔恼怒殴打太子,便说“:不要让陈元康知道了。”他又对左右的人说“:陈元康为人诚恳实在,一定与我儿同生共死。”高仲密的叛乱,高欢知道原因是由崔暹引起,准备处死崔暹,高澄却将崔暹藏了起来,并为他求情,高欢说“:我为了你不杀他,然而还需杖责。”高澄便让崔暹出来,对元康说:“崔暹如果被杖责,你以后不要来见我。”崔暹见到高欢,准备解开衣服接受惩罚。元康赶快进入,先制止住伍长行刑,然后跨上台阶,对高欢说:“您将把天下交给太子掌管,太子要保护一个崔暹却不能免受杖责,父子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呢?”高欢情绪缓解,说:“不是元康,崔暹得打一百杖。”便释放了崔暹。

  高澄入朝辅政,居住在邺城,崔暹、崔季舒、崔昂等都被重用,张亮、张徽篡都被高欢礼遇,然而,他们都在元康之下。高欢每次与元康长时间交谈,高澄都在门外等待他。当时人们传说“:三崔二张,不如一康。”左卫将军郭琼因犯罪被处死,他儿子的妻子是范阳卢道虔的女儿,被没籍入官。高欢奏请天子把卢氏赐给元康为妻。元康出身寒微,人们认为这是特殊的恩赏。元康便抛弃了原来的妻子李氏,认识他的人都因此鄙薄他。元康善于阿谀奉承,与人交结,而却不能公平地处理事情。贪于财利,收受的金银布帛多得无法计算,进行的种种不正当的交易遍于各个州郡。因此,他被议论所讥讽。

  他跟随高欢到邙山,即将开战,却丢失了作战用的地图,元康冒险找到了它。西魏军队被打败,高欢与将领们聚会,商议进取的策略。有人认为人马疲劳瘦弱,不能够远追敌人。元康说:“两国交战已经旷日持久,今天获得大捷,是上天授予我们的良机,机会不可失去,必须乘胜追击。”高欢问:“如果遇到伏兵,我将怎么办?”元康说:“前次敌人从沙苑退兵,他们尚且没有埋伏,现在是失败逃跑,怎么会有预先设下埋伏的深谋远虑?丢掉了这个机会不去追击,一定会成为我们的祸患。”高欢没有采纳。多次升迁,任大行台左丞。高欢病重,对儿子高澄说“:邙山之战,没有采纳元康的建议,才把这个祸患留给了你,我因此遗憾不已,死也不能瞑目。今后遇到事情都要与他一起商量。”

  高欢去世,密不发丧,只有元康知道。高澄接替父亲管理军中事务。从晋阳将到邺城,命元康预先以高欢的名义写好数十张布告,交给段孝先、赵彦深,在后面路上陆续张贴。朝廷另外封他为昌国县公,以使封爵和他美好的名声相符。侯景反叛,文襄帝高澄在全体将领们面前非要杀死崔暹,以安抚叛军。元康劝谏道“:现在枉杀无辜,违背刑典,不但上负苍天神明,又凭什么对下安抚黎民百姓?汉代晁错的事,希望您能慎重地从中汲取教训。”高澄才不杀崔暹。高岳讨伐侯景,没能取胜,高澄想派潘相乐做高岳的副将去襄办军务。元康说“:相乐机变缓慢,不如慕容绍宗合适。并且先王认为他堪与侯景匹敌。”这时慕容绍宗在远方带兵,高澄想召见他,又害怕他受惊叛变。元康说“:绍宗知道我对他特别看重,最近又派人送来钱币,以表达真诚的感情。我想安定他的心,所以接受了他的馈赠,并写一封热情诚挚的信作答,准保他不会有别的想法。”高澄便任用慕容绍宗打败了侯景。朝廷赏给元康金五十斤。

  王思政入侵颍城,将领们攻打却不能克拔。元康对高澄说“:您自从辅助朝政,还没有建立特殊的功勋。虽然打败了侯景,但他毕竟不是国外的敌兵,现在颍城即将失陷,愿您利用这个机会将他赶走,足可以树立威信建立功业。”高澄命元康骑快马前去观察情况,他回来说:“一定可以战胜敌人。”高澄便亲自征讨颍川,调集许多军队,一次决战就将敌人打败,又赏给元康金一百锭。

  最初,东魏授给高澄相国、齐王的封号,各位将领们都勤勉恭敬,服从朝廷。元康认为这样下去不好。崔暹借机离间元康与高澄的关系。他向高澄推荐陆元规为大行台郎,想削弱元康的权力。元康贪于财货,高澄对他渐渐嫌弃,又想任他为中书令,将他闲置起来。事情没有付诸实施。

  高澄即将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元康与杨忄音、崔季舒,同高澄坐在一起,准备大量调整朝臣,共同品评每个人的情况。高澄家的奴仆兰固成掌管厨房的事,与他的弟弟阿改,阴谋杀死高澄。阿改这时跟着高澄的弟弟、文宣帝高洋,他常暗藏利刃跟着高洋,等听到东面房子中有喊声,就把高洋杀死。这时,高洋到别的地方去,没有回来,而高澄却被杀害。兰固成利用送酒饭的机会把刀放在盘子下面,杀死了高澄。元康抱住了高澄,高澄连声说:“可惜!可惜!”元康与兰固成搏斗,发髻散开,被刺中,伤势严重,肠子都流了出来,但还写书信辞别老母,口授祖孝征向朝廷陈述权宜处理事变的办法。到晚上去世,时年四十三岁。这时,杨忄音吓得狼狈逃出,丢了一只靴子,崔季舒躲到厕所里不敢出来;库直纥奚舍乐与兰固成拼斗死去;散都督王师罗受伤。监厨的仓头薛丰洛率领掌管膳食的人拿着棍棒赶来,将兰固成擒拿。兰固成又名兰京,详细事迹见《齐本纪》。为了使高澄遇难的事情保密,所以把元康埋在宫中。假托他到南部边境巡视,又假装授予他中书令的职务。第二年,追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他去世后,他的母亲李氏因哀伤感发疾病而辞世。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九·列传第二百三十八·世家二·脱脱
  卷二一六 唐紀三十二·司马光
  提要·钱俨
  卷六十九 夏録四·崔鸿
  卷十二 惠帝·王夫之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下·袁枢
  通鉴答问卷五·王应麟
  王鏊传·张廷玉
  卷十八·楼昉
  魏纪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62)·司马光
  卷六十一·纪昀
  卷六·陈骙
  184.赵普收礼·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观·唐圭璋

      观字通叟,如皋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枉法受财,除名永州编管(或云曾官翰林学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辑本。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春意怎

  • 总目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五韦元甫王铤潘炎张叔良吕牧韦夏卿綦毋诚姚伦于结郑孺华张叔卿房孺复杨郇伯陈润杜诵郑丹郑昈朱长文【共一卷】戴叔伦【二卷】张建封

  • 大事记续编卷十六·王祎

    汉孝桓皇帝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本纪】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本纪】六月郡国地裂水涌【以本纪修】胡广免大司农杜乔为太尉【以袁宏汉纪列传修】秋七月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孙及弟侄四人为侯胡广赵戒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目录·佚名

    目录前言凡例太祖皇帝第一函 太祖皇帝丁未年至乙卯年第一册丁未年至庚戌年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11.迎击乌拉部兵&hel

  • 附录一·佚名

    崇祯长编(残本六十六卷)选录天启七年(九月)崇祯元年(正月、二月、三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崇祯二年(二月、闰四月、六月)崇祯三年(正月、二月、三月、五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崇祯四年(正月、二月、五月

  • 九九○ 寄谕江苏等各督抚留心访查《通鉴纲目续编》刻板一体铲改·佚名

    九九○ 寄谕江苏等各督抚留心访查《通鉴纲目续编》刻板一体铲改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尚书和<珅>字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各督抚,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据郝硕奏查改《通鉴纲目续编》,遍行明白晓谕,旋据

  • 第20章 “七七”抗战·冯玉祥

    那天,是日本的军队在河北省宛平县卢沟桥附近,同廿九军,宋哲元的军队发生冲突。宋军的团长吉星文,看着日本人处处都欺侮中国人,并且以为中国军队决不敢抵抗日本军队,吉团长下令他的全团官兵说:&ldquo;若日本人有一点越轨行动,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四 搬到哈尔滨·溥仪

    在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只有几个年轻些的人还有点兴趣谈天说笑,愿意跟看守员打打“百分”,其他的人则很少说话,即使说起来声调也不高。车厢里大部分时间都是沉寂的。有不少人夜里睡不着,白天吃不下。我虽然不像回国时那样

  • 结论·孙中山

    以上各章所详论之原理方式,足为领率议场者作指南之用矣。然欲为良议员者,徒诵读之、研究之犹未足臻其巧妙也,必须习练成熟,而后乃能左右逢源,泛应曲当也。欲议场之步调整齐,秩序不紊,则非常时开会演习议法不可。其演习之道,有

  • 第60章·老子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1)。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2)。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3)。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4)。【题解】本章,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统治阶级不要以烦

  • 卷十八·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聘礼第八之四聘遭丧入竟则遂之注曰遭丧主国君薨也入竟则遂国君以国为体士既请事已入竟矣关人未告则反敖氏曰入竟则遂为其已承主国君之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印光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1],动静不移,忆(识忽起)忘(识忽灭)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2],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3],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

  • 重刊五灯严统跋并赞·费隐通容

    重刊五灯严统跋并赞夫灯不明。继之以光。统既混乱。严之以正。偏颇狂狷。导之以中。恠诞纵庶。御之以庸。矫伪幻妄。示之以真。诡异变诈。指之以常。高古奇洁。处之以平。轻露眇薄。挽之以朴。斯乃师家铸人之妙用。挽

  • 摄大乘论疏卷第七·佚名

    事善知识即是生行解力。□□□□□云已入决定信乐□□□□正思惟力亦名加行力。由无量宿世所习因力故。得承事诸佛为修道□□缘。由值佛闻法生正思惟起决定信乐。得此所信之法精进勤修即是加行。信乐位乃通。今所正成

  • 农政全书[标点本]·徐光启

    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重要农书,作者徐光启。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是经过陈子龙修改加工过的。主要版本有平露堂本、《四库全书》本、万有文库本等。此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等12个门类,

  • 徐偃王志·徐时栋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