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三十四

    刘福 安守忠 孔守正 谭延美 元达 常思德 尹继伦 薛超 郭密 田仁朗 刘谦

  刘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傥,魁岸有膂力。周显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谒见于寿春。世宗奇之,因留麾下。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淮南平,录功授怀德指挥使。

  宋初,迁横海指挥使,率所部隶步帅刘光毅,由峡路征蜀。比至成都,孟昶已降。大将王全斌部送降卒归京师,至绵州,降卒盗库兵,劫蜀旧将全师雄以叛,焚庐舍,剽财货以去。刺史成彦饶以同、华兵百余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绪将七百骑及福所部以屯护之。光绪尽杀师雄妻孥,师雄领叛卒,益聚村民十余万众,攻城益急。会龙捷指挥使田绍斌率精锐百骑,由东山西北行,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贼众大溃,斩首及溺江死者以万计,以功授虎捷都虞候。继隶曹彬麾下,平江南。还,授指挥使,领蔚州刺史。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端拱初,出为洺州防御使。二年,改雄州防御使兼本州兵马部署。雄州地控边塞,常屯重兵。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淳化初,迁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傅。

  福虽不学,而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德之。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既死,上闻其言,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父审琦,为周平卢军节度,封陈王。晋天福八年,审琦出领山南东道,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建隆四年,湖南初平,命为永州刺史。乾德中,护河阴屯兵。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已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初,改濮州刺史。会河决澶州,命守忠副颍州团练使曹翰护役,河决遂塞。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砦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砦四十余,获牛羊数千。议将深入,会上崩,乃班师。

  太平兴国初,移知灵州,在官凡七年。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录功就拜濮州团练使。端拱中,知沧州,改瀛州,兼高阳关驻泊部署,迁瀛州防御使。初,守忠尝梦一"濮"字方丈余,及领是郡几二十年,于是始悟。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着,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录其子继昌为供备库副使,婿王世及为光禄寺丞。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初,审琦以爱妾故,为隶人所戕。守忠终身不畜妓妾,而喜佞佛,盖有所惩云。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幼事后唐明宗子许王从益。汉初,为东西班承旨,事魏王承训。周世宗征淮南,以材勇选为东班承旨。

  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属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北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以劳再迁日骑都指挥使,领濡州刺史。

  端拱初,迁龙卫都指挥使,领长州团练使,出镇真定。是年秋,出为颍州防御使。未几,太宗以其练习戎旅,特置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以授之。改领振州防御使。明年,拜殿前都虞候,领容州观察使。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淳化初,擢高阳关副都部署。军中小将有詈其校长者,守正械送阙下,取裁于上,未尝专决焉。明年,护浚惠民河,塞澶州决河,就命知州军。改慎州观察使,还,领代州部署,连移并代、夏绥、麟府三镇。与李继迁战大横冈,援范廷召出塞,破贼于白池,至行庄,焚掠甚众,改代、夏二州部署。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澶、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澶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

  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

  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擢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钤辖。

  端拱元年,徙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二年,进邕州观察使、判亳州,兼知代州。是时任边郡者,皆令兼领内地一州,处其家属。徙知潞、陕、泾州。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六年,卒,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子继伦,至崇仪副使;雍,虞部员外郎。

  元达,初名守旻,洺州鸡泽人。身长八尺余,负膂力,善射。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事任侠,纵酒。尝醉,见道旁槐树,拔剑斩之,树立断。达私喜曰:"吾闻李将军射石虎饮羽,今树为我断,岂神助欤?"尝从少年数十百人欲起为盗,里中父老交戒之,乃止。时郡以户籍调役,达当送徒阙下,行数舍,乃悉纵之,曰:"吾观汝曹,亦丈夫也,岂乐为是哉?可善自为计,吾亦从此逝矣!"已而郡遣追捕,至则达援弓引满待之,追者不敢近。由是亡命山林间,为乡里患。

  太宗居晋邸时,达求见,得隶帐下。尝侍太宗习射园亭,命之射,达射四发不中的,已而连中。上喜,为更其名曰达。及即位,补御龙直队长。雍熙初,累迁妫州刺史,继领本州团练使。进州郡部送亡命者至阙,左右讽杀之,达奏曰:"此类窜匿者众,岂能尽杀之哉?不如赦之,以开其自新之路,且以成好生之德。"上悦,因悉原之。端拱二年,擢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幽州刺史。历北面行营都部署,由常山镇入为京城巡检。淳化四年卒,年四十二,赠昭化军节度。

  达虽奋自草野,历职戎署,至交士夫,能折节尽礼,人以是称之。

  常思德,开封人。周显德初,以材勇应募,隶天武军,累迁神卫都虞候。雍熙初,从曹彬征幽州,因署牙校。寻镇威虏军。端拱初,以弓箭直都虞候领溪州刺史。淳化中,李顺叛蜀,命往夔、峡招捕,师次达州新宁县,调近州土兵掩杀贼徒三千余人于梁山。时雷有终领大军抵合州境上,贼众二万来拒。思德与尹元、裴庄等合击之,合州遂平。贼帅田奉正、苏荣据果州,思德因其遁而追捕之,斩首八百。果州既定,余贼保渠州,及走广安、梁山。乃分兵为二:抵广安、梁山者,思德领之;趣渠州者,元、庄领之。合力进讨,尽歼其党。自是川、峡赖以安静,无复寇患,以功真授汝州刺史。

  初,曹彬北征不利,至涿州,左右皆溃散,独思德以所部护至易州。语人曰:"既备戎行,则与主帅同死生可也。若视利害以为去就,将何面目以见君父乎?"太宗尝闻其言,至是陛辞,深加慰劳,且谕之曰:"为臣以忠实为本,汝少壮时,既以骁勇自效,且能尽心于主将,事朕之日虽久,而忠实如一。今虽老,亦当尽心乃职,庶无负乎朕之委寄也。"

  未几,移庆州路副都部署、屯邠州。咸平初,与李继隆同部刍粮赴灵州。以疾改陈留都监,换左神武大将军。二年,卒,年六十五。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淳化初,着作佐郎孙崇谏自契丹逃归,太宗询以边事,极言徐河之战契丹为之夺气,故每闻继伦名,则仓皇不知所措。于是迁继伦尚食使,领长州团练使,以励边将。淳化五年,李继隆奉诏讨夏州,以继伦为河西兵马都监。未几,以深州团练使领本州驻泊兵马部署。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薛超,辽州平城人。少有勇力。乾德初,应募为虎捷卒。从崔彦进伐蜀平,录功补虞候,迁十将。太平兴国初,四迁至天武指挥使。从征太原,领游骑千人备御镇、定境上,以张军势。及车驾还,契丹频寇镇、定,侵掠无已。超从大将刘廷翰率兵至徐河,贼将领骑十余出挑战,超跃马直前,连射数人毙,敌势遂却。大军乘之奋击,斩首万余级。以功加步军都军头,迁神卫军都校,领叙州刺史。

  雍熙三年,从潘美北征,至雁门、西陉,路与契丹遇,又战败之。追至寰州,斩首五百余级,其将赵彦辛以城降。超连被创,流血濡甲缕,部分军士自若,乘胜抵应州,其节度副使艾正以城降。还,加马步军都军头。淳化初,屯镇州,迁天武指挥使,领澄州团练使。至道元年卒,年五十七。

  丁罕者,颍州人。应募补卫士,累迁指挥使。从刘廷翰战徐河,以夺桥功,迁本军都虞候。累迁天武指挥使,领奖州团练使。淳化三年,出为泽州团练使、知霸州。会河溢坏城垒,罕以私钱募筑,民咸德之。五年,以容州观察使领灵环路行营都部署,与李继迁战,斩首俘获以数万计。至道中,率兵从大将李继隆出青冈峡,贼闻先遁,追十日程,不见而返。三年,真拜密州观察使、知威虏军,徙贝州。咸平二年,卒。子守德,能世其家。

  赵瑫者,贝州清河人。由卫士累迁龙卫指挥使。亦以徐河战功,加镇州团练使,至兵马部署。至道二年卒于官,年七十。赠归义军节度使。

  郭密,贝州经城人。躯干雄伟,膂力绝人。幼孤,随母适同郡王乙,因冒姓王氏。以知瀛州马仁瑀荐,隶晋王帐下,给事左右。太宗即位,补指挥使,复姓郭氏。至淳化间,凡八迁,移贝州驻泊兵马部署。会夏人寇边,以密有武略,擢领安州观察使,充灵州兵马都部署。训练土卒,号令严肃,夏人畏服,边境赖以宁谧。至道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保顺军节度。

  傅思让者,冀州信都人。少无赖,有勇力,善骑射。太宗居晋邸,补亲事都校。即位,补卫士直长,累迁至平州刺史。奉诏破契丹兵于唐兴口。端拱中,四迁为容州观察使、知莫州,移陇州。上命殿中丞林特同判州事,以夹辅之,以思让所为多不法故也。至道二年卒,年七十四。赠保顺军节度。

  李斌者,青州人。太宗在晋邸,闻其状貌魁伟,召置左右。即位,补御龙直副指挥使。太平兴国中,以天武指挥使领郑州刺史。七年,坐尝受秦王廷美馈遗,贬曹州都校。雍熙三年,迁营州刺史。四年,领溪州团练使,连为贝、冀二州驻泊都监。淳化中,继领莱州、洺州团练使。勤于政理,人服其清慎,转运使陈纬以状闻于朝。至道初,拜桂州观察使,仍判洺州,徙沧州。及代,吏民不忍其去,邻境亦上其善状,诏书褒美之。咸平三年卒,年六十一。

  田仁朗,大名元城人。父武,仕晋昭义军节度使。仁朗以父任西头供奉官。太祖即位,从讨李重进,攻城有功,还,与右神武统军陈承昭浚五丈河,以通漕运。

  乾德中,讨蜀,命仁朗为凤州路壕砦都监。伐木除道,大军以济,录功迁染院副使。太祖征太原,与陈承昭壅汾水灌城。城将陷,会班师。俄迁内染院使,数日,改左藏库使。为中官所谗,太祖怒,立召诘之,至殿门,命去冠带。仁朗神色不挠,从容曰:"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太祖怒释,止停其职。

  开宝六年,起为榷易使。七年,以西北边内侵,选知庆州。仁郎至,率麾下往击之,短兵将接,前锋稍却,仁朗斩指挥使二人,军中震恐,争乞效命,遂大破之。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

  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会李飞雄事败,召为西上阁门使。四年,征太原,命仁朗与阁门祗候刘绪按行太原城四面壕砦,阅视攻城梯冲、器械。太原平,留仁朗为兵马钤辖,闲厩使武再兴、军器库副使贾湜并为巡检。俄命仁朗与再兴役民筑榆次新城。从幸大名,又命为沧州钤辖,俄迁东上阁门使、知秦州。九年,判四方馆事。会议东封,命仁朗自京抵泰山,督役治道。

  李继迁为乱,命仁朗率兵巡银、夏,岁余召还。未几,继迁攻麟州,诱杀曹光实,遂围三族砦。命仁朗与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驰传发边兵数千击之。仁朗次绥州,奏请益兵,留月余俟报。会三族砦将折遇乜杀监军使者,与继迁合。太宗闻之大怒,亟遣军器库使刘文裕自三交乘疾置代仁朗。继迁乘急攻抚宁砦,仁朗不知为文裕所代,喜谓诸将曰:"敌人逐水草散保岩险,常乌合为寇,胜则进,败则走,无以穷其巢穴。今继迁啸聚羌、戎数万,尽锐以攻孤垒,抚宁小而固,兵少而精,未可以旬浃破。当留信宿,俟其困,以大兵临之,分强弩三百,邀其归路,必成擒矣。"仁朗部署已定,欲示闲暇,日纵其樗博,不恤军事。上知之,遣使召仁朗赴阙,下御史按问仁朗请益兵及陷三族状。仁朗对曰:"所召银、绥、夏兵,其州皆留防城,不遣。所部有千余人,皆曹光实旧卒,器甲不完,故请益兵。况转输刍粟未备,三族砦与绥相去道远,非元诏所救。昨臣已定擒继迁策,会诏代臣,其谋不果。"因言:"继迁得部落情,愿降优诏怀来之,或以厚利啖诸酋长密图之。不尔,恐他日难制,大为边患。"御史以其状闻,上大怒,切责宪府官吏曰:"仁朗不恤军政,得为过乎?"大理遂当仁朗乏军兴及征人违期二十日以上,坐死,上特贷之,下诏责授商州团练副使,驰驿发遣。

  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后数月,上知其无罪,召拜右神武军大将军。部修河北东路诸州城池,数月而就。留知雄州,加领澄州刺史。时河北用兵,大藩多用节将,朝议以通判权位不伦,选诸司使有吏干者佐之,以仁朗知定州节度副使事。俄召赴阙,未闻命而卒,年六十,时端拱二年也。

  仁朗性沉厚,有谋略。颇涉书传,所至有善政。雅好音律,尤臻其妙。时内职中咸以仁朗为称首,故死之日人多惜之。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携诣西京留守向拱,补汜水镇将,俄为散都头。宋初,迁许州龙卫副指挥使。会王师征广南,为前锋。还,改同州都校,卒。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便坐,亲选诸校,授谦西头供奉官、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给诸司使奉料。咸平初,迁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领勤州刺史,加殿前右班都虞候。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四年,迁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领本州防御使,权殿前都虞候。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罪。

  景德初,加侍卫马军都虞候,改领浔州防御使,俄权步军都指挥使。明年冬,制授殿前副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大中祥符初,从东封,上升泰山,诏都总山下马步诸军,与西京左藏库副使赵守伦阅视山门,设施有法,着籍者乃得上焉。礼成,进授都指挥使,移领保静军节度。明年八月卒,年六十,赠侍中。初,谦将应募,与同军王仁德讯于日者。日者指谦谓仁德曰:"尔当为此人厩吏。"及谦帅殿前,仁德果隶役厩中。

  子怀懿,后为东染院副使。怀诠,内殿崇班、阁门祗候。

  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刘福御下有方略,所至着绩,受禄虽厚,而不为燕安之谋,可谓国尔忘家者矣。守忠练达边事,礻是身谦慎,弭卒校之变于谈笑之顷,非善于行权者不能也。仁朗沈毅有谋,累从征讨,绥州之役,不惟无功,而反坐逗挠,岂其计之不善哉?特为谗邪所构尔。自余诸子,皆积战功以取通侯。若延美之开门示敌,思德之翼卫主帅,继伦之袭击契丹,薛超之裹创赴战,元达之请赦亡命,郭密之训抚士卒,斯皆忠义仁勇,有足称者。罕、瑫、思让,若斌、若谦,虽乏奇功,而亦克共乃职,能寡过者也。守正素练戎旅,累任边要,而矜劳肆忿,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范晔
  契丹國志卷之十五·叶隆礼
  卷之一百九·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徐紘
  ◎截靴科员·吴虞公
  稽古録卷二·司马光
  第三五九佥禀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纪昀
  节愍太子李重俊传·刘昫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二·王世贞
  王端毅奏议巻二·王恕
  仪制一○·徐松
  58.白登被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彦章妻·唐圭璋

      氏,嘉熙时兴化人。   沁园春   记得爷爷,说与奴奴,陈郎俊哉。笑世人无眼,老夫得法,官人易聘,国土难媒。印信乘龙,夤绿叶凤,选似扬鞭选得来。果然是,西雍人物,京样官坯。   郑郎上马三杯。莫把离愁恼别怀。那孤灯只砚,

  • ●卷五·刘衍文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日寇流窜,家毁学荒,唯多撰短文,刊于东南各报。父执叶寿康常见之,谓我曰;倘能随余先生学,则前程有望矣。余先生者,桑梓之人皆以此称余绍宋(越园)者,而以乡音连读变调出之,“余”音“依”,倘连

  • ●卷二·江顺诒

    ◎二曰体○古乐府非今之词毛西河词话云:“白乐天花非花、唐人醉公子词、长孙无忌新曲、杨太真阿那曲,自是词格。若回鹘、石洲、阿回、回波乐、乌盐角、浪堆、水调歌头,俱是乐府。然其辞有近词者,亦可以词名之。

  •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范晔

    郑众 蔡伦 孙程 曹腾 单超 侯览 曹节 吕强 张让《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阍者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又云「王之正内者五人」。《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

  •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丁曰健

    再,台湾地势,绵长一千四百余里,要口林立。臣等自上年先后亲往南北大小各口履勘,筑设炮墩,调兵募勇设防;复于沪尾添设石墩台一座;鸡笼炮墩,改筑石炮台,左右添筑石墙;并将督臣颜伯焘发还新铸之八千筋大炮四门、六千

  • 完颜昂传·脱脱

    完颜昂本名完颜奔睹,他是景祖的弟弟完颜孛黑的孙子,完颜斜斡的儿子。完颜奔睹少年时伴陪在金太祖身旁。金太祖命令几个人俩俩摔跤,当时完颜奔睹才十五岁,金太祖回头看着他说:“你能摔跤吗?”完颜奔睹回答说“:您已有命令,怎敢

  • 卷九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五雍正八年六月上谕十七道初一日奉上谕噶达等处兵丁口粮据该副将等称彼地米价甚贵商贩每斗须八九钱一两不等从前所定折色之价不敷买米之用请永远供运本色而宪德等则以民夫挽运艰

  • 七年·佚名

    (辛酉)七年清康熙二十年 春正月1月3日○丁巳,引見時,上命完寧君李師命進前曰:「當逆節初萠之時,卿與一二元勳,譏察密贊之功最多,而當初勘勳時,因卿辭避,不爲同錄。厥後逆獄復起,諸賊之招,一一相符,功勞益彰,不得不追錄。而卿連章固

  • 第64章·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1)。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4)。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5)。

  • 第57章·老子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2)。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3);民多知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4)。是以圣人之言曰(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 卷二十八·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八 明 何楷 撰 周敬王之世诗一篇 下泉曹人美晋荀跞纳周敬王也【焦贑易林蛊之归妺其繇云下泉苞稂十年无王荀伯遇时忧念周京今考诗与春秋事相符合焦氏所传确矣当从之按左传国语及杜

  • 卷上·德辉

    祝厘章第一圣节景命四斋日祝赞旦望藏殿祝赞每日祝赞千秋节善月报恩章第二国忌祈祷(祈晴)(祈雨)(祈雪)(道蝗)(日蚀)(月蚀)报本章第三佛降诞佛成道涅槃帝师涅槃尊祖章第四达磨忌百丈忌开

  • 致梁任公书·太虚

    任公先生史席:曩者、承赠与中国历史研究法之大著,今卒读之下,获帝网重重之法界观焉。随推一史迹之关系,其引伸可以无尽,则剖一微尘出大千经典,夫亦何奇之有!以之扩充为事事物物之研究法,诚吾人智慧之无尽藏哉!于中若穷三日之力

  • 序·晦翁悟明

    楚人鬻照乘之殊於郑。置之熏桂之椟。饰以翡翠。缀以玫瑰。郑人悦其外之泽也。不吝千金。争市其椟。珠则还之。呜呼今之雏僧。承言滞句。其类是欤。自七佛以还。初无一字示人。传灯广灯。暨前修一时机缘。虽言满宇宙。

  • 卷之四·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四 第七世祖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 襄王乙酉十五年。 第七世祖婆须蜜尊者嗣宗统(四十七年)。 丙戌十六年。 祖住世传法。 丁亥十七年。 戊子十八年。 己丑十九年。 庚寅二十年。 辛卯二十一年。 壬

  • 散花庵词·黄昇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 (昇)作昃,以叔旸 (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前有黄升序

  • 楞严经玄义·智旭

    亦称《大佛顶经玄义》、《首楞严经玄义》。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二年(1639)智旭撰述、道昉参订。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含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重刻于崇祯十七年(1644)。今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