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刑法畧 【六】

历代刑制 【明下】

○历代刑制六

明下

△明下

英宗正统元年正月命自今各处奸徒以妇女残疾老幼诬告平民者追坐壮丁又令重囚三覆奏毕仍请驾帖付锦衣卫监刑官领校尉

诣法司取囚赴市临决时囚有诉冤者直登闻鼓给事中取状封进仍批校尉手驰赴市曹暂停刑二年九月令盗贼株连者勿捕三年三月令

妇女非犯奸恶杀人及毁骂舅姑不孝等罪并毋提问四年八月敕令后法司论狱有妄援重律者以变乱成法罪之又定直省决遣之制徒流

就彼决遣死罪以闻五年行在三法司言洪武定律时钞贵物贱所以枉法赃至百二十贯者免绞充军今钞贱物贵若以物估钞至百二十贯

枉法赃俱发充军则轻重失伦今后文职官吏人等受枉法赃比律该绞者估钞八百贯以上俱发北方边卫充军其受赃不及前数者视见行

例发落从之六年正月命六品以下官有犯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四月以灾异频见敕遣三法司官详审天下疑狱时评事马豫言

臣奉敕审刑窃见各处捉获强盗多因雠人指攀拷掠成狱不待详报死伤甚多今后宜勿听妄指果有赃证御史按察司会审方许论决若未

审录有伤死者毋得准例升赏诏从之八年七月定窃盗巳刺遇赦再犯者依常例拟不论赦仍通具前后所犯以闻九年山东副使王裕言囚

当会审而御史及三法司官或踰年一会囚多瘐死因命审例仍旧复如详审例选按察司官一员与巡按御史同审失出者姑勿问涉赃私者

究如律十二年命民以后妻所携前夫之女为子妇及以所携前夫之子为婿者并依同父异母姊妹律减等科断景帝景泰元年令问拟笞杖

罪囚有力者纳钞笞十二百贯每十以二百贯递加至笞五十为千贯杖六十千八百贯每十以三百贯递加至杖百三千贯其官吏赃物亦视

今例折钞五年二月大理少卿薛瑄言法司发拟罪囚多加参语奏请变乱律意刑罚失中请敕自今法司问狱一依律令不许妄加参语从之

英宗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历代遂遵行之五年令罪囚纳钞每笞十钞二百贯余四笞递加百五十

贯至杖六十增为千四百五十贯余杖各递加二百贯又戒法司凡锦衣卫所行事枉人者许与辩理时帝召李贤屏左右问时政得失贤因极

论官校提人之害帝然其言阴察皆实又缉弋阳王事虚乃深戒之然是时指挥门达镇抚逯杲怙宠贤亦数为罗织达遣旗校四出杲又立程

督并以获多为主千户黄麟之广西执御史吴祯至索狱具二百余副天下朝觐官陷罪者甚众杲死达兼治镇抚司构指挥使袁彬系讯之五

毒更下仅免朝官杨琎李蕃韩祺李观包瑛张祚谏万锺辈皆银铛就逮冤号道路者不可胜记宪宗即位敕三法司中外文武羣臣除赃罪外

所犯罪名纪录在官者悉与湔涤其后岁以为常成化二年令妇人犯法赎罪四年二月命分别赌博轻重等差时获赌博者四十余人命枷项

示众仍榜禁之巳而犯者复三十余人有不胜苦至死者刑科给事中毛宏等奏其中情犯亦有轻重怙终之徒固不足惜愚民不知榜例一时

误犯致死可悯乞敕法司分为三等从之五年南大理评事张钰言南京法司多用严刑迫囚诬服其被纠者亦止改正而无罪甚非律意乃诏

申大理寺参问刑部之制六年刑科给事中白昂言凡盗处决例于行劫所在枭首示众其在京城关厢行劫则免然辇毂之下情犯尤为深重

亦须枭首于京城百里外冲要处示众庶令严知警部院议从之七年敕今后官司于军民词讼悉依律问拟毋许罚物十年都御史李宾言锦

衣卫镇抚司累获妖书图本皆诞妄不经之言小民无知辄被幻惑乞备录其书名目榜示天下使知畏避免陷刑辟报可又当决囚冬至节近

特命过节行刑既而给事中言冬至后行刑非时遂诏俟来年冬月山西巡抚何乔新劾奏迟延狱词佥事尚敬刘源因言凡二司不决断词讼

者半年之上悉宜奏请执问帝曰刑狱重事周书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特为未得其情者言耳苟得其情即宜决断无罪拘幽往往瘐

死是刑官杀之也故律特着淹禁罪囚之条其即以乔新所奏通行天下又定制凡盗贼赃仗未真人命死伤未经勘验辄加重刑致死狱中者

审勘有无故失明白不分军民职官俱视酷刑事例为民十三年正月置西厂令官校刺事初成祖起北平剌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左右为耳目

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嬖昵者提督之至是时尚铭领东厂又别设西厂刺事以汪直督之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

府不免 【伏读

御批通鉴辑览曰自永乐设立东厂寄宦官以访缉之任固巳作法于凉至宪宗信任汪直复为特置西厂其势益横甚

且擅行逮问易置近臣其初不过因汪直举发覃力明杀人事嘉其摘奸孰知此正若辈先为小忠小信以成其大不忠大不信之故智宪宗竟

堕其术中深相倚毗自此厂卫乘时窃柄日渐恣肆以底危亡宪宗岂得辞作俑之咎

圣训煌煌可为万世人君信任宦官者戒矣】 十四

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毋关白本卫即卫所行下亦径自上请可否卫使毋得与闻故镇抚职卑而其权日重又定讳盗罪例凡盗贼窃发

所司隐匿一二次不报者停俸三次者戴罪俱捕盗如故若四次以上者奏请降等叙用十五年南京巡抚王恕言在京书坊刊行大明律后有

会定见行律百有八条不知所起如兵律多支廪给刑律骂制使及骂本管长官条轻重失伦流传四方有误官守乞追板焚毁命即焚之有依

此律出入人罪者以故论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于大理寺审录谓之大审南京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辄

大审 【案内官同法司录囚始于正统六年命刑部侍郎何文渊大理卿王文审行在疑狱敕同内官典安巡抚侍郎周忱刑科给事中郭瑾

往南京敕亦如之时虽未定五年大审之制而南北内官得与三法司刑狱矣成化八年命司礼太监王高少监宋文毅两京会审而各省亦有

恤刑之使至是命太监怀恩同法司录囚嗣后五年一举大审之例乃定凡大审录赍敕张黄葢于大理寺为三尺坛中坐三法司左右坐御史

郎中以下捧牍立唯诺趋走惟谨三法司视成案有所出入轻重俱视中官意不敢违忤伏读

御批通鉴辑览曰中涓录囚滥觞于正统陵

夷巳非一曰但热审朝审之制自永乐以来守而不变何至宪宗竟尽改旧章而以会谳大典专任宦官廷臣遂无由过问纪纲倒置甚矣权势

既崇法司惟视其意指则其所宽者必其通苞苴者也不然必甚流离贫贱与彼无涉者也而其所严者必其有仇隙或受属托而欲置之于死

者也国法尚可问乎至九卿乃朝廷重职其于阉寺序次尊卑有关国体乃以刑余丑竖竟令其张葢倨中抑尚书以下使列坐亦竟无一人敢

与抗争骇观听而亵班联更不可问

圣训昭垂可见为人君者始谋不善祸且不可胜言若英宪二宗者寍得辞作俑之咎耶】 十九年十

月定窃盗三犯罪法例司以南京有三犯窃盗计赃至百贯者当绞斩罪虽系杂犯其情颇重三犯前罪即累恶不悛之人难准常例其不满贯

犯徒流以下罪者虽至三犯原情实轻宜依常例治之议上报可 【案定窃盗三犯罪例条实录作成化十九年事刑志隶弘治十三年误今

据实录改正】 孝宗弘治元年刑部尚书何乔新言旧制提人所在官司必验精微批文与符号相合然后发遣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

用符真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请给批文如故命复行之时有吕梁山等四人坐窃盗杀人死遇赦都御史马文升请宥死戍边帝特命依

律斩之又知州刘槩坐妖言罪斩以王恕争得长系六年五月令审录错误者以失出入人论罪其受贿及任巳见者以故出入人论罪闰五月

太常少卿李东阳言五刑最轻者笞杖今在外诸司笞杖之罪往往致死纵令事觉不过以因公还职以极轻之刑致之不可复生之地多者数

十甚者数百积骸满狱流血涂地可为伤心请凡拷讯轻罪实时致死累二十或三十人以上本律外仍议行降调或病死不实者并治其医诏

从之十二年正月巡抚彭礼言各府州县预备仓粮凡遇查盘每石准开耗一升三年准三升三年之外不准开耗若亏折不及百石者从常论

罪责偿其侵盗等项亏折百石以上者从重论罪帝从之十三年二月刑部上言洪武未定大明律后又申明大诰有罪减等累朝遵用其法外

遗奸列圣因时推广之而有例例以辅律非以破律也乃中外巧法吏多引例以便巳私而律寖格不用于是命尚书白昂等会九卿议增历年

问刑条例经久可行者二百九十七条以闻帝从之十四年定赎罪折收银钱之制例难的决人犯并妇人有力者每杖百应钞二千二百五十

贯折银一两每十以二百贯递减至杖六十为银六钱笞五十应减为钞八百贯折银五钱每十以百五十贯递减至笞二十为银二钱笞十应

钞二百贯折银一钱十七年吏部尚书马文升言会审重囚坐妖书惑众者甚多与其诛于巳犯不若禁于未然乞敕榜谕有收藏者许半月内

首告官司有私录厥罪惟均从之又定讦告原问官罪例先是成化间定议凡讦告原问官司者核究得实然后逮问至是南京御史王良臣按

指挥周恺等怙势黩贿恺等遂讦良臣诏下南京法司逮系会鞫侍郎杨守随言此与旧章不合请今后官吏军民奏诉牵缘别事摭拾原问官

者立按不行所奏事仍令问结虚诈者拟罪原问官枉断亦罪诏如所请十八年二月南京刑部奏决不待时者三人大理寺巳审允下法司议

谓在京重囚间有决不待时者审允奏请至刑科三覆奏或蒙恩仍监候会审南京无覆奏例乞俟秋后审竟类奏定夺如有巨憝难依常例者

更具奏处决请着为令从之武宗正德元年掌大理寺工部尚书杨守随言每岁热审事例行于北京而不行于南京五年一审事例行于在京

而畧于在外今宜通行南京凡审囚三法司皆会审其在外审录亦依此例诏可又命邱聚领东厂复设西厂以命谷大用 【按成化十三年

设立西厂行之数年大学士万安奏请革去帝从之至是复设焉】 皆刘瑾党也两厂争用事遣逻卒刺事四方于是无赖子乘机为奸天下皆

重足立三年改惜薪司外薪厂为办事厂荣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命刘瑾领之京师谓之内行厂虽东西厂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且创例罪

无轻重皆决杖永远戍边或枷项发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数日辄死尚宝卿顾浚副使姚祥等俱不免濒死而后谪戍御史柴文显汪澄以微

罪致凌迟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五年瑾以谋反伏诛西厂内行厂俱革独东厂如故时冤狱众多大学士李东阳等因风霾上言请王府逃

校窝主邻右连累者乞释放倾使假银伪造印信举放私债乞照本律问罪余皆放免充军正犯巳故无子妇人一应家属乞免遣死罪重诉三

次者乞免加罪妇人无夫者乞免配边军凡犯罪家产除重罪外乞免入官两京见监罪囚乞照热审事例奏夺文武官罚米家贫者乞展限仍

免倍纳各处获盗数多不无冤抑乞令研审毋得妄希升职免罪从之十年六月诏凡侵盗部解官物照侵盗仓库科断十六年十二月禁武臣

滥刑御史姚谟言各将于所辖官军除临阵退缩许用军法外其余有犯只用常刑如酷用非刑致损人命听抚按纠举论罪世宗即位因日精

门灾疏理冤抑又革锦衣卫传奉官十六汰旗校十五复谕缉事官校惟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他词讼及外州县事毋得与嘉靖元年锦

衣卫千户白寿等赍驾帖诣科给事中刘济谓当以御批原本送科使知其事两人相争并列上命检成弘事例以闻济复言自天顺时例即如

此帝入寿言责济以状对二年十月令决囚务于未刻前毕事凡决囚前期一日该科覆奏毕即给驾帖取囚赴市行刑限未刻前毕事如有鸣

鼓诉冤许三覆奏前封进奏后无得辄受违者坐罪五年九月申明诉冤之例凡民人冤抑止许赴通政司或登闻鼓下投递有擅入禁门叫诉

及摭拾辱骂原问官及挟制官吏者并主使之人俱重治其罪六年侍郎张璁等言祖宗设三法司以纠官邪平狱讼设东厂锦衣卫以缉盗贼

诘奸宄自今贪官冤狱仍责法司其有狥情曲法乃听厂卫觉察盗贼奸宄仍责厂卫亦必送法司拟罪诏如议行又敕有司凡狱囚逮系日月

并巳竟未竟疾病死亡者各载文册申报长吏较其结竟之迟速病故之多寡而黜陟之且命中外有用法深刻致戕民命者即斥为民虽才守

可观不得推荐凡内外问刑官惟死罪窃盗重犯始用拷讯余止鞭扑常刑酷吏辄用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栏马棍燕儿飞或

灌鼻钉指用径寸懒杆不去棱节竹片或鞭脊背两踝致伤以上者俱奏请罪至充军七年罢官校提人之例诏伪造印信及窃盗三犯者不得

用可矜例又刑部尚书胡世寍请编断狱新例命止依律文及弘治十三年所钦定者八年诏今后官吏犯枉法赃者追赃入官仍问军发遣酷

刑致死人命虽因公亦照例为民其故禁故勘者论如律十年令每年热审并五年审录之期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皆减一年十五年时有以

手足殴人伤重延至辜限外死者部议鬬殴杀人论绞大理寺执嘉靖四年例谓当以殴伤论笞部臣言凶器伤人虽平复例亦充军岂有实殴

人致死偶死限外遂不当一凶器伤人之罪乎请仍如条例诏依部议自今有犯辜限外人命者俱遵律例拟议奏请定夺二十二年定制文书

以印信为重押字次之今后盗用印信即无押字俱坐杖流若止犯押字不必概用前律如有诈为衙门关防俱比各衙门印信拟罪凡盗用弃

毁伪造悉与同科二十三年刑科罗崇奎言五六月间笞罪应释放徒流应减等者亦宜如成化时钦恤枷号例暂与蠲免至六月终止南法司

亦如之报可 【按热审始于永乐二年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寻并宽及流徒以下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其例

每年自小满后十余日司礼监传旨下刑部即会都察院锦衣卫题请通行南京法司一体审拟具奏京师自命下之日始至六月终止南京自

部移至日为始亦满两月而止】 正德二十八年刑部尚书喻茂坚言自弘治间定例垂五十年乞敕臣等会同三法司申明问刑条例及嘉靖

元年后钦定事例永为遵守弘治十三年以后嘉靖元年以前事例虽奉诏革除顾有因事条陈拟议精当可采者亦宜详检会茂坚去官诏尚

书顾应祥等定议增至二百四十九条诏有任情妄引者重治二十九年定制凡军民诸色人役及舍余审有力者与文武官吏监生生员冠带

官知印承差阴阳生医生老人舍人不分笞杖徒流杂犯死罪俱令运灰运炭运砖纳米纳料等项赎罪若官吏人等例应革去职役与军民人

等审无力者笞杖罪的决徒流杂犯死罪各做工摆站哨瞭发充仪从情重者煎盐炒铁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按年限四十三年定坐赃不及

百两产绝者免监追穆宗隆庆二年敕买休卖休本属奸条今后有犯非系奸情者不得引用五年定赃银止十两以上监久产绝或身故者热

审免追释其家属又命以大明律诸家注解折中定论纂辑成书参以续定事例附列条例之后刊布中外以明法守并敕中外有司及今科进

士各熟读之神宗万历二年罢岁遣清军御史并于巡按民获稍安又命法司定例奉特旨处发叛逆家属子孙止于本犯亲枝内勾补尽绝即

与开辖若未经发遣而病故免其勾补其实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着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勾原籍子孙其它充军及发口外者俱止终身

三年命今后三营官军有犯非命盗事情须关白总协大臣不许巡城御史竟自勾摄四年敕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并两犯徒罪应总徒四年

者各减一年其它徒流等罪俱减等五年敕有司有隐匿盗情反累失主者参奏重治六年诏京城内外钱法壅滞重困小民今再行申饬各地

方有犯私铸及倡言阻挠者除为首依律论死余各问罪不贷七年改侵盗钱粮加侵盗海边钱粮一倍者罪照边海事例着为令十二年严私

行披剃之禁凡披剃第四十以下并无度牒者放归农或递还本籍或收入里户私会者坐以左道惑众之律十三年命刑部尚书舒化等辑嘉

靖三十四年以后诏令及宗藩军政条例捕盗条格漕运议单与刑名相关者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凡三百八十二条刊布中外有申明刺字事

例凡盗贼犯徒罪以下者不问赃数多寡并从刺字监守常人盗二条据律各载刺字之文而满贯罪至斩绞者从无刺字之例敕今后除各盗

犯该徒罪以下刺字外其杂犯斩绞准徒者俱照旧免刺十五年因御史吴时来言令在外凶恶至于杀父者御史单详到院院寺单奏决单一

到实时处决其死者下府州县戮其尸熹宗天启时魏忠贤以秉笔领厂事用卫使田尔耕镇抚许显纯之徒专以酷虐钳中外东厂之属无专

官掌刑千户一理刑百户一亦谓之贴刑皆卫官其隶役悉取给于卫最轻黠獧巧者乃拨充之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

中府诸处会审大狱北镇抚司考讯重犯者曰听记他官府及各城门访辑曰坐记某官行某事某城门得某奸胥吏疏白坐记者上之厂曰打

事件至东华门虽夤夜投隙中以入即屏人达至尊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卫之法亦如厂然须具疏乃得上闻愍帝即位诛魏忠贤而

王体干王永祚郑之惠李承芳相继领厂事告密之风仍未尝息崇祯十一年冬以彗见停刑其事关封疆及钱粮剿寇者诏刑部五日具狱又

谕兵部编遣事宜以千里为附近二千五百里为边卫三千里外为边远其极边烟瘴以四千里外为率拘本妻无妻则巳不许擅句亲邻如衰

痼老疾准发口外为民十四年刑部尚书刘泽深复请议定问刑条例帝以律应恪遵例有上下事同而二三其例者删定画一为是然时方急

法有司救过不暇议未及行十五年御史杨仁愿极陈厂卫之害复切言缇骑不当遣帝谕东厂言所缉止谋逆乱伦其作奸犯科自有司存不

宜缉并戒锦衣卫校尉之横索者然帝倚厂卫益甚以讫于亡

(臣)等谨按明之刑制太祖惩元季废弛用重典以矫时之弊厥后定大明律例亦颇详尽然胡蓝之狱株连四万余人得毋巳甚乎成

祖初立因忠正不附大肆诛戮吏尚深刻盖钦恤之意渺矣仁宣之世颇事宽厚英宪而后任用中官如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之徒相继擅权

厂卫恣横专事罗织戕害善类延及无辜刑罚不中皆委任非人之故也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猜你喜欢
  大事记续编卷十二·王祎
  宦游纪(3)·张瀚
  ●卷一·法式善
  卷二百十二·杨士奇
  吏治类·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七·佚名
  续后汉书音义卷二·萧常
  四六三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详查《字贯》并相类书籍情形折·佚名
  卷十·郭居仁
  郭祚传·李延寿
  王家屏传·张廷玉
  卷之二十三  革除遺事四(明)黃佐 撰·邓士龙
  卷一百九十五·雍正
  卷三十二·赵汝愚
  卷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宋耆旧宇文太学虚中【五十首】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防皇统初上京诸虏俘谋奉叔通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系诏狱诸贵先彼叔通嘲笑积不平必欲杀之乃鍜链

  • 卷之二百二·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癸巳朔迁户部尚书杨靖为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沈溍为工部尚书刑部尚书赵勉为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秦逵为兵部尚书俱赐诰仍诏今后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杨靖诰曰于戏昔圣人以德化天下则民乐从者众违者寡天下治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九·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三月。庚辰朔。上至自南苑。幸瀛台。  ○遣官祭先农之神。  ○郧阳抚治胡全才奏报、饶营千总朱光祚等、擒伪总督李企晟。获伪印关防敕劄等物。又四川伪总兵胥登荣、遣伪副将张凤翼等、赍

  • 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夏四月。壬寅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刘树堂、前因豫东边境。土匪滋事

  • 中兴小纪卷十九·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五年秋七月壬申朔上谓赵鼎曰内侍亦有动人者如军器所初縁内侍李至道措置有法至今整齐至道左右手筹计不差毫厘是亦人妖尔鼎曰惟其精敏如此便非国家之福 丙戌都督张浚以知徐州何洋所条屯田利害来上癸巳

  • 一百零八 曹寅奏陈江宁扬州雨水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所有九月分江宁、扬州晴雨录,理合恭呈御览,谨具摺奏闻,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西域传·李延寿

    玉门以西直到西海,考查汉代史书,通称为西域,从高昌到波斯,就是西域之地。自从晋、宋以来,虽然西域人有时也到中国来,但说起那里的风土民情,书上却都说不清楚。如今大体收集西域各国的情况,编入本书。高昌高昌国,起初以阚氏为君

  • 童贯传(附方腊传)·脱脱

    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性情乖巧,从做给事宫掖时起,就善于揣度皇上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开始和蔡京交往。蔡京进京任官,得力于童贯。蔡京任相后,赞成攻取青唐,并

  • 提要·杨一清

    (臣)等谨案闗中奏议十八巻明杨一清撰一清字应宁安宁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皆其生平章疏之文分为六类巻一巻二曰马政类巻三曰茶马类则以副都御史督理陜西马政时所上巻四巻五巻六曰巡抚

  • 三十五年·佚名

    (戊戌)三十五年清不知六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七〉一日。〈陰曆丁酉十二月初九日〉詔曰:「練祭時文、蔭、武曾經實職人中,雖無實職,入參哭班。」又詔曰:「侍從官閔珽植,使之承候。」珽植因詔勅爲閔泳翊后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三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根犍度缘跋渠第七之一因者诸缘。当作次渐。五三及四。四亦共八。八等有八。八亦复四。诸根因过去彼根缘过去耶。设诸根缘过去彼根因过去耶。诸根因

  • 永嘉禅宗集注卷上·传灯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 传灯 重编并注永嘉禅宗集。题目五字。应从正安。先人后法。称为永嘉禅宗集。如天台止观之类。旧集者。先法后人。盖倒置也。永嘉。则大师所生之地。乃以处而彰人。禅宗。则大师所说之法。乃以

  • 灵宪·张衡

    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东汉张衡撰。原书已经散失,仅在《后汉书·天文志》中保存了一些内容,共一千七百余字。据学者研究,该书是一部与《史记·天官书》相类似的作品,描述周天星官的位置、星数、占星意义等。《隋书·

  • 大哀经·佚名

    全称《如来大哀经》。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八卷。是《大集经》中《璎珞品》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的异译本。共二十八品。经中谓佛陀成道后第十六年为诸菩萨宣说菩萨所行之无碍法,又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宣说应

  • 四分律·佚名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