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十二·志第六十五·礼十五等

    ◎礼十五

  ○圣节 诸庆节

  圣节。建隆元年,群臣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正月十七日,于大相国寺建道场以祝寿,至日,上寿退,百僚诣寺行香。寻诏:"今后长春节及诸庆节,常参官、致仕官、僧道、百姓等毋得进奉。"

  太宗以十月七日为乾明节,复改为寿宁节。

  真宗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其仪:帝御长春殿,诸王上寿,次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次使相,次管军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次节度使至观察使,次皇亲任观察使以下,各上寿,仍以金酒器、银香合、马、袖表为献。既毕,咸赴崇德殿叙班,宰相率百官上寿,赐酒三行,皆用教坊乐,赐衣一袭,文武群臣、方镇州军皆有贡礼。前一月,百官、内职、牧伯各就佛寺修斋祝寿,罢日以香赐之,仍各设会,赐上尊酒及诸果,百官兼赐教坊乐。

  景德二年,始令枢密三司使副、学士复赴百官斋会,少卿、监、刺史以上及近职一子赐恩,僧道则赐紫衣、师号,禁屠,辍刑。

  仁宗以四月十四日为乾元节,正月八日皇太后为长宁节。诏定长宁节上寿仪:太后垂帘崇政殿,百官及契丹使班庭下,宰臣以下进奉上寿,阁门使于殿上帘外立侍,百官再拜,宰臣升殿,跪进酒帘外,内臣跪承以入。宰臣奏曰:"长宁节,臣等不胜欢抃,谨上千万岁寿。"复降,再拜,三称万岁。内臣承旨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同喜。"咸再拜。宰臣升殿,内侍出帘外跪授虚盏,宰臣跪受,降,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内侍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升,陈进奉物当殿庭,通事舍人称"宰臣以下进奉",客省使殿上喝"进奉出"。内谒者监进第二盏,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皆再拜舞蹈。太后还内,百官诣内东门拜表称贺。其外命妇旧入内者即入内上寿,不入内者进表。内侍引内命妇上寿,次引外命妇,如百官仪。次日大宴。

  英宗以正月三日为寿圣节。礼官奏:"故事,圣节上寿,亲王、枢密于长春殿,宰臣、百官于崇德殿,天圣谅沍皆于崇政殿。"于是紫宸上寿,群臣升殿间,饮献一觞而退。又一日,赐宴于锡庆院。

  神宗以熙宁元年四月十日为同天节,以宅忧罢上寿,惟拜表称贺。明年,亲王、枢密使、管军、驸马、诸司使副诣垂拱殿,宰臣、百官、大国使诣紫宸殿上寿,命坐,赐酒三行,不举乐。明年,以大旱,罢同天节上寿,群臣赴东上阁门表贺。

  中书门下言:"同天节上寿班,自今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进酒一盏;亲王、宗室、使相至观察、驸马、管军观察使以上,皆赴紫宸殿,依本班序立上寿,更不赴垂拱殿。"盖以管军观察使以上及亲王、驸马并于垂拱殿以官序高下各班进酒毕而日晏,外朝有班者仍诣紫宸殿,议者以为近渎,改焉。而诏袒免以上宗妇听班贺于禁中。

  哲宗即位,诏以太皇太后七月十六日为坤成节。宰臣请以十二月八日为兴龙节。哲宗本七日生,以避僖祖忌,故后一日。

  徽宗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定上寿仪:皇帝御垂拱殿,群臣通班起居毕,分班,从义郎以下医官、待诏等先退。知引进司官一员读奏目,知东上阁门官一员奏进寿酒,由东阶升,舍人通教坊使以下赞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复位。次看盏人稍前,舍人赞再拜,上殿祗候,分东西两阶立,侯进酒升殿。次舍人引亲王入殿庭,北向立,赞再拜,班首奏万福。舍人引进奉西入,列于亲王后,酒器檐床置马前,揖天武躬奏万福,进奉马先出。内侍进御茶床,殿中监酹酒讫,知东上阁门官殿上躬奏:"亲王某以下进寿酒。"舍人揖亲王以下躬赞再拜,乃引亲王二员升殿,知东上阁门官引诣御坐前,舍人东阶下西向立,尚酝典御奉盘、盏授班首,搢笏受盘、盏,西向立,奉御启盏,亲王一员搢笏注酒,班首奉诣御坐东进讫,少退,虚跪,兴,以盘授典御,退,阁门引降阶。舍人引当殿北向立,东上,赞拜,兴,搢笏跪奉表,舍人接表,一员在东,余诣亲王西,置表笏上,授引进。知引进司官殿上读奏目,退,亲王以下俯伏,兴,躬,舍人赞再拜,引班首升东阶,余殿下分立。阁门引诣御坐东,北向搢笏,尚酝典御如前奉盘立,乐作,皇帝饮讫,受盏,复位,再拜如上仪。知引进司官诣折槛东,西向宣曰"进奉收"。赞拜,舞蹈,又再拜,西出。亲王以下赴紫宸殿立班。引进官宣"进奉出",天武奉进奉以出。阁门复立殿上,教坊使赞送御酒,又再拜,教坊致语讫,赞再拜,退。次枢密官上寿,次管军观察以上上寿、进奉并如仪。内侍举御茶床,舍人赞教坊使以下谢祗应,再拜讫,阁门侧奏无公事。

  皇帝赴紫宸殿后阁受群臣上寿。质明,三公以下百僚并于殿门外就次,东上阁门、御史台、太常寺分引入诣殿庭东西立。阁门附内侍进班齐牌,皇帝出阁,禁卫诸班亲从迎驾,自赞常起居。皇帝升坐,鸣鞭,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至执政官,御史台、东上阁门分引百官,并横行北向立,典仪赞再拜舞蹈,班首奏万福,又再拜讫,分东西立。礼直官引殿中监、少监升东阶,诣酒尊所稍西,南向西上立,舍人揖教坊使以下通班大起居,次看盏人谢升殿,赞再拜。内侍进御茶床,殿侍酹酒讫,礼直官、通事舍人分引三公至执政官,御史台、东上阁门分引百僚,并横行北向立,典仪赞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上公升东阶,东上阁门官接引升殿,授盏、启盏如上仪。上公诣御坐,俯伏跪奏:"文武百僚、上公具官臣某等稽首言:天宁令节,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俯伏,兴,退,降阶,舍人接引复位,典仪赞再拜讫,礼直官引知枢密院官诣御坐前承旨,退诣折槛稍东,西向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庆。"典仪赞拜如仪,百官分东西立。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上公升东阶,东上阁门官接引诣御坐东,搢笏,殿中监授盘,上公奉进御坐东,北向,乐作,皇帝饮讫,阁门引接盏,典仪赞拜如上仪。宗室遥郡以下先退。礼直官引枢密院官诣御坐前承旨,退诣折槛稍东,宣曰:"宣群臣升殿。"典仪赞拜讫,礼直官、通事舍人分引三公以下升东阶,亲王、使相以下升西阶;御史台、东上阁门分引秘书监以下升两朵殿,并东西廊席后立。尚酝典御以盏授殿中监,奉御启盏,殿中监西向立,殿中少监以酒注于盏,奉诣御坐前,躬进讫,少退,奉盘西向立。乐作,皇帝饮讫,殿中监接盏退,授奉御,出笏复位。通事舍人分引殿上官横行北向,舍人赞再拜,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皆再拜。舍人赞就坐,各立席后,复赞就坐,群官皆坐。酒初行,先宰臣,次百官,皆作乐。尚食典御、奉御进食,太官设群官食,皇帝再举酒,群官兴,立席后,乐作,饮讫,舍人赞就坐,再行群官酒,皇帝三举酒,并如第二之仪。酒三行,舍人曰"可起",群官兴,立席后。若宣示盏,即随东上阁门官以下揖,称"宣示盏",躬,赞就坐。若宣劝,即立席后,躬,饮讫,赞再拜。内侍举御茶床,礼直官引左辅诣御坐前北向俯伏跪奏:"左辅具官臣某言礼毕。"俯伏,兴,退,复位。礼直官、通事舍人分引三公以下文武百僚降阶横行北向立,枢密院官在亲王后。典仪赞再拜,皆舞蹈再拜退。

  靖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太宰徐处仁等表请为乾龙节。至日,皇帝帅百官诣龙德宫上寿毕,即本宫赐侍从官以上宴。

  建炎元年五月,宰臣等上言,请以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诏曰:"朕承祖宗遗泽,获托士民之上,求所以扶危持颠之道,未知攸济。念二圣銮舆在远,万民失业,将士暴露,夙夜痛悼,寝食几废,况以眇躬之故,闻乐饮酒,以自为乐乎?非惟深拂朕志,实增感于朕心。所有将来天申节百官上寿常礼,可令寝罢。"至是止就佛寺启散祝寿道场,诣阁门或后殿拜表称贺。

  绍兴十三年二月,臣僚奏:"臣闻孝理天下者,帝王之盛德,归美报上者,臣子之至诚。是皆因性自然,发于观感,必各尽其至,然后为称。恭惟陛下抚艰难之运,忧勤在御,兢兢业业,图济中兴,孝德通于神明,皇天为之悔祸,长乐还阙,适当诞节之前,陛下以天下养,获伸宫闱上寿之仪,臣民得于观听,天下无不欣庆,所以崇大养而成孝理之功者,既以尽善尽美矣。陛下诞圣佳辰,乃臣子所愿奉觞上寿,以尽归美之意,其可不举而行之乎?臣愚,欲望将来天申节许令有司举行旧典,至日,百官得以奉万年之觞,仰祝圣寿,天下幸甚。"太常、礼部讨论:每遇圣节,枢密院以下先诣垂拱殿上寿毕,宰臣率百僚于紫宸殿上寿。前一月,分日启建道场,至前一日,枢密院官满散依例作斋筵。至日,三省官上寿立班讫,次赴满散作斋筵。后二日,大宴于集英殿。时命御史台、太常寺修立仪注。

  孝宗隆兴元年,太上皇帝天申节,皇帝及宰臣、文武百僚诣德寿宫上寿。是日,以钦宗大祥,前一日,皇帝起居如宫中仪,百僚拜表称贺。

  乾道八年,立皇太子,皇帝率皇太子及文武百僚诣德寿宫上寿。前期,仪鸾司陈设德寿宫殿门之内外,设御坐于殿上当中南向,设大次于德寿宫门内南向,小次于殿东廊西向,设皇帝褥位二:一于御坐东南,西向;一于御坐之南,北向。尚酝设御酒尊、酒器于御坐之东,有司又设御茶床于御坐之西,俱稍北。其日,文武百僚内不系从驾者,并先赴德寿宫门外以俟迎驾起居。质明,皇帝服靴袍出即御坐,从驾臣僚、禁卫起居如常仪。皇帝降坐,乘辇将至德寿宫,文武百僚迎驾再拜起居讫,前导官、太常卿、阁门官、太常博士、礼直官先入,诣大次前分左右立定。皇帝降辇入次,御史台、阁门、太常寺分引皇太子并文武百僚入诣殿廷,东西相向立定,前导官导皇帝入小次,帘降。皇太子并文武百僚并横行北向立。太上皇帝出宫升御坐,鸣鞭,小次帘卷。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诣殿折槛前北向褥位,再拜,躬奏圣躬万福,再拜,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坐之东褥位西向立,前导官于殿上随地之宜立。次舍人揖皇太子并文武百僚躬,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皇太子不离位,奏圣躬万福,各再拜,直身,分东西相向立。礼直官引奉盘盏官、受盘盏官、承旨宣答官、奏礼毕官、殿中监、少监升殿。内侍进御茶床,尚酝典御以盘盏、酒注授殿中监、少监,次礼直官引奉盘盏官诣酒尊所北向,殿中监启盏,殿中少监注酒,奉盘盏官奉酒诣皇帝前北向,礼直官引受盘盏官诣太上皇帝御坐前,西向立,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奉盘盏官躬进皇帝,皇帝奉酒,前导官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坐前躬进讫,少后,以盘授受盘盏官。前导官导皇帝诣太上御坐前褥位北向俯伏跪,殿下皇太子并百僚皆躬身。皇帝奏:"臣某谨率文武百僚稽首言:天申令节,臣某与百僚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奏讫,伏,兴,再拜,在位官皆再拜。承旨宣答官宣曰:"得皇帝寿酒,与皇帝并百僚内外同庆。"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分东西相向立。皇帝诣御坐东,西向立,奉盘盏官以盘北向恭进,皇帝奉盘,乐作,俟太上皇帝饮酒,皇帝躬接盏讫,皇帝少后,以盘盏授受盘盏官,以授殿中监,各复位立。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皇帝诣褥位北向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皇帝诣太上御坐东褥位西向立,皇太子、文武百僚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讫,内侍举茶床,奏礼毕官北向俯伏跪奏:"具官臣某言礼毕。"在位官再拜。太上皇帝驾兴,皇帝从入,文武百僚以次退。

  淳熙二年十一月,诏:"太上皇帝圣寿无疆,新岁七十,以十一日冬至加上尊号册宝,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是日早,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德殿立班,听宣庆寿赦。宣赦讫,从驾至德寿宫行庆寿礼,致词曰:"皇帝臣某言:天祐君亲,锡兹难老,维春之吉,年德加新。臣某与群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余与前上寿仪注同。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称贺。

  十年十二月,以太上皇后新年七十,诏以立春日行庆贺之礼。十三年春正月朔,以太上皇帝圣寿八十,帝率群臣诣德寿宫行礼,其仪注、恩赦并如淳熙二年典故。

  孝宗以十月二十二日为会庆节,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宁宗以十月十九日为天祐节、寻改为瑞庆节,理宗以正月五日为天基节,度宗以四月九日为乾会节,瀛国公以九月二十八日为天瑞节。其上寿称贺之礼,大略皆如天申节仪。

  诸庆节,古无是也,真宗以后始有之。大中祥符元年,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两京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然灯。又以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又以七月一日圣祖降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降延恩殿日为降圣节,休假、宴乐并如天庆节。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改御崇德殿,赐百官饮,如圣节仪。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绯彩罗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礼毕,宴百官于锡庆院。天禧初,诏以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为天祯节,一如天贶节。寻以仁宗嫌名,改为天祺节。

  政和三年十一月五日,以修祀事,天真示见,诏为天应节。又以五月十二日祭方丘日为宁贶节,既又以二月十五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降圣日为真元节,八月九日青华帝君生辰为元成节,正月四日有太祖神御之州府宫殿行香为开基节,十月二十五日为天符节,皆如天庆节,着为令。

  高宗建炎元年十一月五日,诏:"政和以来添置诸节,除开基节外,余并依祖宗法。"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 南燕录二·崔鸿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卷九十五·国朝·蒋一葵
  ●卷七·陈康祺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纪昀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佚名
  五·钱穆
  卷二十五·乾隆
  卷二十四·徐天麟
  杨恩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正末同旦赵氏、搽旦萧娥、两俫儿上)(正末云)小生李荣祖。观为东平府都孔目。嫡亲的五口儿家属:大嫂赵氏,二嫂萧娥,他原是个中人,我替他礼案上除了名字,弃贱从良,就嫁我做个次妻。这孩儿叫做僧住,女儿叫做赛娘。今日是大嫂生

  • 巻三十二·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三十二明 胡震亨 撰集録三诗话在集部与文史同类用以标成法搉往篇备琐闻一切资长吟功此焉在不可无录第作者篇目泛滥多襍糅小说家言中难以区扸今但据唐宋各志及焦氏国朝经籍志所载诗话一目诸书

  •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沈约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 秀子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

  •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蔡东藩

      却说元帝连接逆表,已知王敦造反,不由的动起怒来,当下飞召征西大将军戴渊,镇北将军刘隗,还卫京师,一面下诏讨敦。略云:  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当统率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正德三年三月戊戌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 裕陵○大亦辖等族番人容中锅等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赐宴并彩叚绢钞如例○南京工部尚书韩重奏 太庙殿宇 孝陵墙垣及武英等殿当修理者工役烦多请行南

  • 史纠卷五·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宋史孝宗帝纪帝纪之谬莫过孝宗姑举大臣之书薨者言之干道六年既书辛次膺薨淳熙八年复书辛次膺罢淳熙元年二月既书虞允文薨淳熙八年八月复书以敷文阁学士虞允文为兵部尚书淳熙五年七月既书李显忠薨淳熙八

  • 卷四十五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五下 朱批沈廷正奏摺 雍正七年正月十六日云南廵抚【臣】沈廷正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上年十二月内因抚【臣】张广泗寄书云丹江事

  • 卷七十五、宣统嗣立·黄鸿寿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帝自上年入秋以来患疾,不御殿者两载馀,上月达赖喇麻勒朗结来朝二十日,帝犹勉御仁寿殿接见。是月初六日,复御紫光阁赐宴,至初十日,太后万寿节,勒朗结率徒祝嘏,帝已疾甚,不能亲诣行

  • 第四节 炀帝荒淫·吕思勉

    左氏曰:俭德之共,侈恶之大。伊古以来,人君之以骄淫败者多矣,然其人或本无知识,堕于恶而不自知,若乃明知其恶而故为之,而又悍然不顾,纵恣无极,则未有若隋炀帝之甚也。炀帝于即位之岁,十一月,幸东都,即命于伊、洛营建东京。明年二月

  • 卷十·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十明 陈士元 撰礼仪考禘孔融氏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羣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郑氏曰天子祭圜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以毁庙羣庙之主于太祖庙合而祭之禘则増及

  • 卷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僖公二经【庚午】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説卒【杜四同盟林桓公卒子襄公兹父立○御鱼吕反説音悦】○夏公防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杜周公宰孔

  • 大乘掌珍論卷上·欧阳竟无

      清辯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普爲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等觀世間常爲種種不正尋伺紛擾暴風亂   心相續.邪見羂網之所羂網生死樊籠之所樊籠.無量憂苦毒箭所射諸有所行皆離   明慧.故我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无  药师琉璃功德经一卷 慧琳  药师七佛经二卷 慧琳  阿阇世王经二卷 玄应  普超三昧经三卷 玄应  放钵经一卷 玄应  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玄应  大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七·宗喀巴

    十二缘起〔科〕壬二由于十二缘起思惟分四癸一支分差别癸二支分略摄癸三几世圆满癸四此等摄义今癸一支分差别十二缘起支中,初无明者,如《俱舍》云:「无明如非亲实等。」此亦如说怨敌虚诳,非唯遮无亲友谛实,及异亲实,是说亲友

  • 佛教宏誓会简章·太虚

    ──二年春在延庆观宗寺作──名义 佛教宏誓会,为佛教中之特别团体。宗旨 本会以四宏誓愿为宗旨: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事业 分利人、兼利、自利三种。甲、利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一·澄观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已上入第五十三经)初明来意。来意有三一分来。前明修因契果生解分。则于法起解。今明托法进修成行分。则依解起行义次第故。二会来者。前会因圆果满生解之终。此会正行处世无染。通于始终故次来也。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盗戒因缘第二之二国中以王舍城优填王国。于十六大国最为第一。于阎浮提内。中国边方一切统摄。而优填王国。用王舍国法。以此义推于阎浮提一切国法礼义。以王舍城为正。阿阇世王于人王第一。佛为法王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净挺

    弟子智元编书问复祁季超居士书接来教谓天王之误实始于张商英觉范虽讹然僧宝传中自行改正不宜与商英同条受罚也又谓林间录出于大观元年误引玄素碑文以道悟嗣马祖后十九年为宣和六年觉范僧宝传成请侯延庆作序谓庆曰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