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六十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官教习庶吉士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三库事务管理刑部事务加二十三级纪录十六次臣周祖培总裁官太子少保管理内繙书房事务对引大臣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户部尚书管理三库事务加四级随带加五级纪录十二次臣宝鋆总裁官经筵讲官弘德殿教习清文谙达上书房总谙达国史馆总裁官正蓝旗蒙古都统礼部尚书管理太常寺鸿胪寺事务加二级军功加四级随带加八级纪录五次臣倭什珲布等奉敕修  

咸丰八年。戊午。八月。癸卯朔。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上亲诣传心殿行礼。御文华殿经筵。直讲官肃顺、周祖培、进讲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讲毕。上宣御论曰。天下事皆实理所充周。顾实理必宰以实心。然后无虚假。无闲断。而天下国家皆就理矣。此九经之实。必要于一诚也。夫九经之事。君人者、所当励于行而慎于中。苟行之不本于诚。则朝宁之恩意未孚。扩及万邦。而期其德施威制。有是理乎。是惟矢以一诚。斯真实无妄之意。合朝野宫府内外而靡不贯通。显诸仁者为九经。其藏诸用者皆诚也。夫临事而惧。亦诚之谓。然非积诚有素。焉能及物施人。故豫立之诚。即九经之诚也。进而论之。一诚之要。首重修身。若道不立。而欲表率万邦。是以自欺之心欺诸人。吾知其必不行。所令所好。皆视上为法则。有临民建极之责者。其可忽诸。直讲官双福、沈兆霖、进讲易经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讲毕。上宣御论曰、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言其体、实至要而不繁。推其用、又至溥而无际。孔子之系易传曰。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其示人以易<闲>也。旨深哉。夫参天地之谓人。人也者。所以通天地之心也。顾德不崇。无以立久道而成之体。业不广。无以扩大德曰生之用。非易<闲>之意也。惟因易知而有亲。则绵绵延延。万年之命基之。由易从而有功。则荡荡巍巍。天下之人仰之。可久可大。非贤者而能若是乎。于是通神明之德。而悠久法乎天。定天下之业。而广大象乎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成乎德行。则鼓之舞之。莫神于此矣。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则形上形下。尽该于此矣。然则天地之盛德大业。即阴骘下民之理。而君子之进德修业。皆旦明上帝之心。所以然者。则以我之易<闲>。与乾坤同原故也。人可不穷理尽性以至命哉。礼成。上幸文渊阁、赐讲官及听讲诸臣茶。复赐宴于本仁殿。  

○幸圆明园。  

○遣官祭文昌帝君庙。  

○颁朱谕。今岁秋仲朔。举行经筵之典。四书论题。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南斋翰林所拟御论。朱未发明奥旨爰亲加改定。以期验诸力行也。是日早在弘德殿理事。恭读案头高宗圣制经筵御论册。方知乾隆辛酉春。亦用是题。大圣人贯始贯终。至诚无闲。发乎文者。皆传心之要道也。予小子岂能窥测万一哉。虽此次御论。与圣制默相符合。方惕思肯构之无遑。又岂敢自诩哉。因命侍郎沈兆霖、恭录成帙。首书圣制文。次则朕之御论。南斋原稿并附录焉。  

○谕内阁、前因载垣等奏、军营挑补炮手、恐有情弊。请旨饬查。当交西淩阿明白回奏。兹据该都统奏称、镶黄旗汉军副参领隆春、于呈请挑缺之时。率称宝荣熟习演炮。并未将甫经到营声明。迨经节次查询。始称出缺之后。指名调营挑补。实属有意蒙混。隆春、着交部严加议处。  

○又谕。瑞麟奏、请将随同守城之监犯免罪、并将知县及道府等、分别议处一摺。本年四月。夷船驶入内河偪近天津府城。该县尹佩玱、将监犯六十七名。提交绅士管带。协同兵勇守城。均能出力。着照所请。所有未定罪名人犯刘凤鸣等五名。情节较重。着于获案后讯明、酌量减免。其余寻常人犯。均着免罪免缉。至撤任天津县知县尹佩玱、并不先将监犯安置妥协。遽行释放究属冒昧。着与失察之天津府知府石赞清、天津道英毓、一并交部分别议处。  

○又谕、晏端书奏、请将带勇滋事之参将革职严讯等语。四川绥甯营尽先参将李培基、在徽州府调养伤病。辄敢带同勇丁。私入尼庵内、用刀行凶。生员江澳、监生吴孝先浙江委员赵永铨、均被殴戳受伤。实属大干法纪。李培基、着拔去花翎。撤销副将衔。先行革职。归案严行审办。张芾办理徽防。未能约束亦难辞咎。并着交部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瑞麟奏、请复设水师、以重海防、并酌筹增饷各摺片。天津海口、原设水师。于道光元年六年。先后将水师总兵、及水师营裁撤。现值海氛未靖。自应亟筹复设。以重防务。本日已谕知黄宗汉、庆端等、于闽广两省。抽调大号战船艇船各二只。备齐器械。派员管带来津。以备操演。其瑞麟请设水师二千名。与马步官兵、共成三千名。除将原额抵补外。共添兵一千三百余名及添盖兵房等事。均着照议办理。惟直隶提督、移至大沽海口一节。从前立法。酌量通省形势。安设提镇。以资弹压。自有深意。今专为防夷起见。于形势有无窒碍。着僧格林沁、会同庆祺筹酌或将天津镇总兵、加提督衔。准其专摺奏事。而提督仍驻古北口。以符旧制。着妥议具奏。至添设水师以后。每年增饷十余万两。现在添建兵房营。署及署备器械等项。复需银十余万两。据瑞麟奏请将长芦盐引。每斤减价制钱二文。除京引照常减价外。余拟仍复旧价。并将缉私巡费。复归官办。及闽广商船。准其在大直沽地方起剥。每年捐交剥价钱数万串。并劝办抽厘等事。均为协济饷需起见。既称商情悦服。自可无碍施行。并着酌定章程具奏。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瑞麟奏、筹办海防善后、请于闽广抽调战艇各船一摺。天津现筹复设水师。以备不虞。所需添调各船。自应及早筹备。着庆端、瑞瑸、黄宗汉、毕承昭、于各该省抽调大号战船艇船各二只。配带炮械。酌派熟谙海洋将弁各二员。精健水兵各四十名。管驾迅速赴津。以资调遣。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户部奏、清查五宇完欠帐目。分别催追。得旨。依议办理。虽未能彻底根究。但可作此完局。尚属可行。若必逐款清查该五宇私帐。徒兴大狱。无裨大局。惟以后豫筹民铺防制之法。务须慎益加慎。不可为后人作俑。他日艰于补救也。  

○江南河道总督庚长奏、剿办东匪获胜。请将带勇各员。择尤汇奖。得旨。似此追剿微有斩获。即思保举。殊觉不值。俟一律肃清。根株尽净。方准择尤酌奖。  

○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舒精阿、署泰甯镇总兵官。  

○改铸浙江石门县知县印信。从前巡抚晏端书请也。  

○予浙江阵亡都司秦坤、千总李新官、把总李从兴、外委陈孝、马金光、朱耀明、从九品戴大川、安徽阵亡把总徐正南、祭葬世职。  

○甲辰。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灵濩龙王之神。昆明湖安佑普济沛泽广生龙王之神。密云县白龙潭昭灵广济普泽龙王之神。  

○遣官祭圆明园惠济祠。河神庙。  

○谕内阁、庆端奏、官军联丁、连日克复二县城池一摺。福建松溪、政和、二县。被逆窜踞。六月二十九等日。候选知府陈维汉等、激励兵勇。进攻松溪。该逆出城抵御。均被击败。兵勇四面围攻。登陴进城。毙贼三百余人。贼势穷蹙。向东门逃逸我军穷追十余里。复杀贼四百余人。当将县城克复。又二十六七等日。游击袁艮、政和县知县杨国荣、督率兵勇。攻剿政和逆匪。设伏诱贼。引至山后。各军一齐杀出。该逆溃乱。退入城中。我军乘胜进攻。烧毁贼营十余座。政和县城。亦于七月初一日克复。剿办尚属得力。着即督饬文武。乘胜追捕。毋留余孽。所有此次打仗出力、员弁兵勇联甲人等。准该署督择尤请奖。毋许冒滥。  

○谕军机大臣等、前经选择平安峪吉地。现拟诹吉兴工。惟该处后山。有无庙宇。或庙已拆毁。尚留基址。其地距志桩处所。远近若干。着载华等、详细覆勘。即行覆奏。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江西教谕彭定澜、通晓堪舆。前曾随同陆应谷相度吉地。兹据彭蕴章面奏、该员现系安徽候补知县。在张芾军营效力。着何桂清、即行咨照张芾。饬令彭定澜迅速来京。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据都察院奏、四川彭水县民人彭新开、以县役聚众强掳、毙命弃尸等词。赴该衙门具控。据供县民廖美连、因体长龙鳞朱痣。阴蓄逆谋。集聚逃亡。纠结丁役。并私造炮械船只。藉充团首为名。私通外匪。因彭新开未与合团。将伊子廪生彭志仓、截拴勒赎。迨伊母妻等、赴县喊控。复被廖美连党污辱。并纠领千人。抢劫团内二百余家。伊侄媳丁氏、张氏、彭贵等六人。不知下落。又用炮打死伊侄彭德喜等四人。弃尸河内。种种情状。不法已极。如果属实。亟应彻底根究。以安善良。着王庆云、提集人证卷宗。严拏务获究办。毋任聚众滋事。致滋后患。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胜保奏、店埠、梁园、相继失陷。定远危急。并翁同书奏、兵勇溃散情形、及饬溃勇归队各摺片。览奏实深愤懑。发捻各逆。纷扰皖北。自庐州失陷。南路粤匪。与凤怀捻匪。相去愈近。惟恃定远一城。为之闲隔。设再有疏虞。则贼势蔓延。何堪设想。胜保经朕授为钦差大臣。专办皖省军务。翁同书身任巡抚。现派帮办。均属责无旁贷。胜保自闻梁园失陷。已于怀远各营。拨兵三千余名。分布殷家涧等处。以杜该匪等南北句结。兼为定远后路声援。并饬穆腾阿、率领马队。由定远迎击。怀远攻剿事宜。暂令徐广缙、督同龙泽厚等、轮流进攻。不使坐失机会。其东西两路。复飞咨袁甲三等、随时侦探贼情。设法进偪。所筹均尚周密。惟贼势鸱张。非速将庐州克复。恐难遏其北窜。此时胜保已移营凤南一带。着即督饬将士。实力进剿。与翁同书和衷共济。将失陷地方。速图克复。翁同书所请饷需。已谕令和春、何桂清、德兴阿、于江南北粮台。各拨银二三万两。即日解往接济。其所请调郑魁士赴皖之处。亦已谕令和春、斟酌调派矣。至李孟群溃勇。已由翁同书、督令赴六安归队。军中法令宜严。非独溃勇无可姑息。即将弁中、有畏葸不前、致误事机者。亦当执法从事。庶使稍知儆惧。该抚既知皖省兵将、疲玩积习。务宜力图振作。毋负委任。李孟群逃往六安。置庐州于不顾。即治以军法。亦不为过。姑念其平日尚属勇往。业经革职留营。仍着胜保、翁同书、调遣。如有玩误。即着严参治罪。至此次店埠、梁园、相继失守。其带兵各员。有无临阵退缩情事。并着胜保等查明参奏。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据胜保、翁同书驰奏、皖省军情紧急、请饬速拨饷银接济各一摺。皖省自庐州失守后。店埠、梁园、相继报陷。定远危急。粮台罄洗。虽前经部拨饷银。恐一时未能即到。着和春、何桂清、德兴阿、于江南北粮台项下。先行就近各筹拨银数万两。派员迅速解交翁同书军营。以资接济。毋稍延误。至皖省现少带兵大员。郑魁士、本系寿春镇总兵。自调往江南后。现在紫荆山带兵防剿。如该处情形。不至十分吃紧。或另有接替之人。即着和春饬令郑魁士、酌带兵勇。驰回皖省。一面由驿具奏。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又谕、僧格林沁奏、请调察哈尔马匹等语。前据庆昀奏称、该处捐输项下。賸马无多。已将驳回更换。并已报捐输、尚未送到、各项马匹。咨行转催。现在南苑牧放马匹。屡次调拨。膘壮者亦少。着该署都统、即在太仆寺牧群。并捐输马匹内。挑选膘壮马八百匹。迅速派员解京。交南苑牧放。以备调用。俟将来捐输马匹解齐。仍如数拨还太仆寺牧群。毋令短少。  

○镶黄旗蒙古都统胜保奏、店埠、梁园、相继失陷。拨兵赴定远堵剿。得旨。览奏曷胜愤懑。汝能不分畛域。力任其难。殊堪嘉尚。现已授汝为钦差大臣。谅汝必能无负委用。分朕之忧。  

○刑部右侍郎李清凤、因病解任。以通政使司通政使黄赞汤、为刑部右侍郎。  

○以陕西宜君营参将鲍超、为湖南绥靖镇总兵官。前任浙江衢州镇总兵官饶廷选、为江西南赣镇总兵官。  

○命河南河北镇总兵官乐善、已革总兵官柏山、开复主事王式言、赴安徽军营。交钦差大臣胜保差委。  

○以安徽军营失律。革总兵官扎隆武、嵩瑞、吉顺职。吉顺仍留营效力。降副将鲍云翥为参将。  

○以福建调兵迟延。革护总兵官梁翼之职。仍留任。  

○乙巳。谕军机大臣等、前因袁甲三军营需饷。谕令崇恩等筹拨接济。本日据袁甲三奏称、自奉拨以后。山西、山东称有批解之款。尚未收到。河南则未闻报解。该军营所收徐属钱粮、及厘捐等项。不敷放款十分之二。必须山东等省。按月如数拨解。方可支持等语。徐宿等处。匪势甚炽。袁甲三督兵剿办。所称需饷急迫。均属实情。山东河南两省。与徐宿壤地毗连。自应就近协济。着崇恩、瑛棨、遵照前旨。将奉拨饷银。速行拨解。即不能按月筹措。总须源源接济。毋任饷缺兵饥。致贼匪愈形延蔓。山西省奉拨之款较多。惟该营需饷孔亟。不能不量为协拨。着恒福于业经批解外。仍设法筹拨。陆续解往。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调署工部左侍郎潘曾莹、署礼部左侍郎。署兵部右侍郎陈孚恩、署左侍郎。署刑部右侍郎李维翰、署兵部右侍郎。  

○命兵部左侍郎万青藜、提督顺天学政。礼部左侍郎孙葆元、提督江苏学政。右春坊右赞善邵亨豫、提督安徽学政。翰林院编修俞奎垣、提督湖北学政。太常寺少卿郑敦谨、提督山东学政。翰林院编修彭瑞毓、提督山西学政。修撰翁同和、提督陕甘学政。侍讲学士李德仪、提督四川学政。编修陈亮畴、提督云南学政。编修黄图南、提督贵州学政。浙江学政张锡庚、福建学政徐树铭、江西学政单懋谦、河南学政李鸿藻、湖南学政胡瑞澜、广东学政殷寿彭、广西学政李载熙、奉天府府丞兼学政梁敬事、俱留任。  

○以截剿安徽怀远凤阳捻匪获胜。赏骁骑校德祥、台祥等、花翎。余升叙有差。  

○予安徽阵亡参领奇永、千总张镇标、领催台斐音、祭葬世职。  

○丙午。谕军机大臣等、文彩等奏、停泊海口商船、请饬催北上等语。据称海运未到商船。尚有八十余只之多。其船户多籍隶山东。深恐任意耽延。有误海洋风信。着崇恩严饬沿海文武员弁。查明境内各海岛。如有停泊米船。饬令赶紧起碇。驰赴天津验收。如查无八十余只之多。即着转咨江浙各督抚、于沿海一带。催趱北上。以免贻误而重漕运。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又谕、德兴阿奏、拨解饷银军械、接济皖军。请催拨马队、速赴浦口助剿。并李兆受投诚、尚未可信各等语。前因庐州失陷。谕令江南北粮台。各拨饷银解往。兹据德兴阿奏称、已饬杨能格、筹解饷银协济。并拨军械以备应用。所请调拨马队。因马匹短少。不能多拨。已据僧格林沁奏称、抽调吉林马队二百五十名。派佐领博勒合图统带。于八月初一日启程。又调直隶提标马队官兵二百名。亦即行南下。此项马队、共四百五十名。自可陆续到浦。至李兆受投诚一节。当胜保奏到时。朕即以滁州城内。尚有杨逆踞守。何以于李兆受往来大营。密约投诚。毫无知觉。恐其尚有诡诈。谕令胜保严密防维。不可大意。此时李兆受、既仍在乌衣等处督战。又移文来安县营。自称必不骚扰。一到即回。似欲懈我军心。其投诚尚不可信。着德兴阿、鞠殿华、严谕该处文武员弁。如滁全匪众。果敢前来扑扰。即当认真剿击。毋为所惑。致中其奸计。至该匪等、欲由水口窥伺六合。情形吃紧。着德兴阿等督饬将士。实力堵截。毋任滁和逆匪、得与南路句通。是为至要。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丁未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柏葰、行礼。  

○谕内阁、给事中常通等奏、五城饭厂、恳恩展限一摺。现在粮价尚未平减。贫民糊口仍艰。所有五城饭厂。着加恩再展至九月十五日。以资接济。仍着该给事中等、督饬司坊官役。妥为经理。以恤穷黎。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贵州需饷孔亟。当谕四川、山西、陕西、各筹银五万两。湖南筹银三万两。分起解往。以济急需。兹据蒋霨远奏、军务吃紧、请饬催各该省拨款解黔等语。粤匪窜入黔境。黎平告急。各路军务。亦形紧迫。必得添募练丁。接济饷糈。以顾全黔大局。着王庆云、恒福、曾望颜、仍遵前旨。各筹银五万两。迅速拨解。并着骆秉章、仍速筹银三万两。径解黎平等处。以资防剿。毋误事机。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以贵州威甯州剿匪出力。赏土目安域臣等、蓝翎。余升叙有差。  

○以失守贵州婺川县城、旋即克复。革署知县阮文藻职。仍留任。  

○戊申。祭大社大稷。遣恭亲王奕恭代行礼。  

○谕内阁、桑春荣奏、应办事件、恳恩展限一摺。现在云南省军务。渐经就绪。该督及护抚已到省城。所有地方应办事件。如钱粮奏销。秋审案牍。均关紧要。自应逐件清厘。未便再事迟延。着吴振棫等、饬属造报。照例分晰奏咨以重公务而免积压。  

○谕军机大臣等、前谕何桂清、饬令薛焕、晓谕夷酋。令其静候钦差、会同商办。现在明善等、计已驰抵江苏。桂良、花沙纳、亦将次赶到。所有夷务。自应遵照内定办法。未可擅出巳见。傥于地方有窒碍之处。不妨与桂良等、悉心筹议。稍加变通。大致不可更改。不得以现议办法。恐致军饷短绌为词。须知办成后、各口税课足以相抵。毋庸过虑。至前派臬司薛焕、清查夷税。如果该员熟悉夷情。办理妥善。即饬令认真经理。以专责成。傥其办法未合。或不甚得力。即着该督先与明善、段承实、密商办法。毋庸令该员与闻。将此由六百里密谕知之。  

○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柏葰、为顺天乡试正考官。兵部尚书朱凤标、署户部右侍郎程庭桂、为副考官。  

○以兵部尚书全庆、兼署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朱嶟、署兵部尚书。工部左侍郎杜翰、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以御前大臣德木楚克扎布、署正黄旗汉军都统。  

○以归诚效力。赏云南回子掌教头人马德新、四品顶带。  

○以剿办云南傥塘等处回匪出力。赏同知李定南等、花翎。知县张嘉澍等、蓝翎。余升叙有差。予阵亡把总陈开用、外委黄朝贵、张瀚、祭葬世职。  

○以收复云南邓川州城、并剿办迤西回匪出力。赏都司张正泰、巴图鲁名号。都司范成章、土司罕恩沛等、花翎。府经历郑锡彤等、蓝翎。余升叙有差。予阵亡额外外委唐自顺、祭葬世职。如把总例。  

○庚戌。遣官祭关帝庙。  

○谕内阁、监临景廉等、奏参承办乡试试卷迟延、并御史徵麟等奏、名册又有舛错各一摺。顺天府治中蒋大镛、粮马通判萧鼎禧、承办乡试试卷。已属迟延。名册复有舛错。实属玩忽。均着交部议处。  

○又谕、全庆、廉兆纶奏、遵查剥船经纪、赔缴成数、意见不同各一摺。向来由津承运到通。亏短米石。于道光二十八年五月闲。叠奉谕旨。剥船起卸米石。如稍有折耗。即照前案、责令经纪剥船。各半分赔。剥船如有使水亏短等弊。系由经纪拏获。即着剥船独赔。与经纪无涉。一船了一船之案。其余名船。仍照旧章。责令经纪船户。各半分赔等因。圣训煌煌。立法极为平允。自应永远钦遵。仓场侍郎崇纶、李菡、于本年二月间。奏请改定新章。殊属非是。嗣后着仍照旧章妥办。以归画一而免纷更。至现在通州验收米石。已有十分之七。前二十起、应赔银米。着仍照新章、分别追缴。自此次奉旨之日为始。即改归旧例核办。其现在承运经纪。查明尚无通同舞弊情事。至船户所供、经纪斛手人等、有需索钱文等事。着将该船户解送刑部。如讯有经纪舞弊。无论在津在通。一并指名咨提。严讯惩办。  

○又谕、翁同书、奏参擅提厘捐之参将、请革职拏问等语。参将于昌麟、于皖军需饷紧急之时。擅将蒋坝厘捐二千串。提作勇粮。致误急需。实出情理之外。于昌麟、着即革职拏问。勒交所提钱文。如有玩延贻误事机。即着从严惩治。  

○谕军机大臣等、何桂清奏、夷酋急欲回国、请饬催钦差、兼程赴苏一摺。据称、<口英>酋本欲起碇回国。经何桂清发给照会。告以钦差业经启程。该酋始肯在上海静候。其咪口□佛二酋。仍欲暂赴香港。本月初旬。即须起碇。又经薛焕与之再三要约。已据应允、八月内准回上海等语。现在桂良、花沙纳、计已驰抵清江。着即兼程前进。无稍迟缓。该大臣接奉此旨。先行知照何桂清、业已迅速前行。以便该督即知照该酋、安心听候。本日已谕何桂清、于明善、段承实、到后。先令密筹办法。桂良等一到。即可会商酌办也。将此由六百里密谕知之。  

○又谕、何桂清奏、请饬催桂良等、兼程来苏一摺。各夷因桂良等、尚无到苏消息。以急欲返棹为词。现经设法开导。<口英>酋允在上海暂候。咪口□佛二酋、暂赴香港。约定八月内准回上海。夷情现尚驯顺。仍着谕令听候办理。现在明善、段承实、计已将次抵苏。何桂清即可与该员等、密商办法。毋庸候桂良、花沙纳到后、再行议办。本日谕令桂良等、兼程赴苏。一面知照该督、饬令该夷、俾安心静候。至现议办法。明善等到后。该督自必知悉。办成后、利权不至尽归夷人。可毋庸鳃鳃过虑也。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又谕、翁同书奏、饷道将绝。定远危急情形一摺。庐城全椒之贼。欲向张桥掠粮。虽已退回梁园。而土匪蜂起。深虑与逆贼相应。且定远遥对清流关。东通滁城。北达临淮。西南悉通庐郡。有四面受敌之势。若饷道被断。外无援师。大局不堪设想。胜保已移营凤南一带。着即统领各军。迅速前进。与翁同书妥筹堵剿。毋令定远再有疏虞。现在翁同书、兵饷既断。又无军械。何能进兵却敌。本日据何桂清奏、已酌拨军饷。由德兴阿拨兵护送。未知何日解到。并着胜保就近通融办理。至李兆受纳款投诚。前据胜保奏到。朕即疑滁州城内。有伪国宗杨逆盘踞。何以李兆受出城迎降。及委员出入城中。杨逆竟若罔闻其中恐有诡计。昨闻滁贼有占踞乌衣。扰及东西葛。及由水口图窥六合之信。并闻李兆受亲在乌衣等处督战。既有投诚之言。复有抗拒之事是其居心叵测。欲令官兵漫无设备。堕其诡谋。胜保久历行闲。或有成算。然仍宜密加防范。未可深信不疑。致有意外之患。将此由六百里加紧各谕令知之。  

○又谕、李定太奏、击退浦城窜匪、援剿玉山等处获胜、并片奏、玉山解围各情形。此次浦城匪徒。窜入江山念八都。即经升用副将陶茂森、分路进杀。收复各隘。江山、龙泉、两路援师。亦经该总兵分饬前进。江常开三邑、派拨兵勇。协同堵剿。布置均属周妥。玉山现已解围。窜逃各匪。即着饬令副将朱承先等、由婺源、德兴、跟踪追剿。以杜该逆分窜之路。援闽之师。既经副将张腾蛟、总兵周天培、饶廷选等、两面进劄。直捣浦城。谅不难即日殄除。江常各处、回窜堪虞。该总兵仍应驻劄该处。策应诸军。以固浙省门户。毋庸亲往浦城。反致疏于防堵。其婺源一路。仍咨会张芾、一体严防。毋令纷扰为要。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命仓场侍郎李菡、开缺以侍郎候补。调户部右侍郎廉兆纶、为仓场侍郎。工部右侍郎刘昆、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以内阁学士宋晋、为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蠲缓广西被贼滋扰之马平、雒容、柳城、怀远、来宾、象、容、岑溪、桂平、平南、贵、武宣、横、永淳、脩仁、灵川、兴安、永甯、恭城、苍梧、藤、宣化、新甯、崇善、左、养利、永康、甯明、融、罗城、宜山、宾、上林、临桂、永福、平乐、永安、荔浦、昭平、怀集、迁江、北流、四十二州县、及万承、太平、安平、龙英、田、五土州、白山、兴隆、定罗、那马、四土司、上年新旧额赋有差。  

○辛亥。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内阁、有凤、王庆云奏、匪徒滋事反狱、剿捕完竣、并请将该管文武、及出力各员、分别参保一摺。四川会理州匪徒罗升等、因私售厂铜。被官罚赔。辄敢纠约多人。结盟抢掠。拒捕官兵。经署甯远府知府祥庆、建昌中营游击德茂、带兵往剿。节次获胜。阵斩匪首。余党悉数歼捦。其在监之犯。犹复起意脱逃。拒伤兵役。实属罪大恶极。现经按名拏获。依律斩枭正法。地方一律肃清。办理尚为妥协。署会理州知州彰明县知县王锡之、于私售厂铜之案。违例科罚。致肇衅端。着交部严加议处。署会川营参将怀远营都司花连布、当匪徒句结之初。党与无多。不能即时扑灭。着以守备降补。以示惩儆。其剿办此案出力员弁。准其择尤酌保数员。毋许冒滥。  

○贝子载华等奏、遵查平安峪后工。现无庙宇。得旨。承修吉地工程王大臣、复勘具奏。  

○以署泰甯镇总兵官舒精阿、署总管内务府大臣。  

○壬子。上诣安佑宫行礼。  

○谕内阁、曾望颜奏、知府贤能出众、据实保奏一摺。陕西西安府知府沈寿嵩、据该抚奏称、该员自莅任以来。时阅三载。于弭盗安民、孝核属吏等事。无不任劳任怨。实心经理。似此廉明公正。卓着贤能。亟应据实保奏等语。沈寿嵩、着送部引见。再降谕旨。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八·礼六·张廷玉
  卷八·舒赫德
  卷之九十·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卷七·欧阳昱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班固
  樊子鹄传·魏收
  韩凤传·李延寿
  巢王李元吉传·刘昫
  苏耮传·欧阳修
  周洪谟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十四·杨士奇
  卷五十五·雍正
  卷十七·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宋诗卷七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四七言絶句十一钱选题山水卷江南北苑出奇才千里溪山笔底囘不管六朝兴废事一尊且向画图开烟云出没有无间半在空虚半在山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湲题秋江待渡图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

  • 石延年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一字安仁,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康定二年卒,年四十八。《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五十二·脱脱

        白华 斜卯爱实(合周附) 石抹世勣   白华,字文举,庾州人。贞祐三年进士。初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迁为枢密院经历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来归,朝廷方经理河北,宋将彭义斌乘之,遂由山东取邢、洺、磁等

  • 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八·赵尔巽

      ◎忠义五   王淑元高延祉 黄为锦 瑞麟曹燮培 杨映河等   刘继祖翟登峨等 刘作肃 沈衍庆李仁元 李福培王恩绶   李右文从弟载文 李榞 陈肖仪万成 袁祖德李大均   于松 尚那布李淮 唐治锺普塘等 林源恩唐德

  • 卷第一百七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五〔起玄黓执徐(壬辰),尽阏逢敦牂(甲午),凡三

  • 康熙十九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蒋良骐

    康熙十九年正月,赵良栋与王进宝分道进师,连挫贼众于白水坝等处,复龙安府。王进宝克朝天关,遂复广元县。诏安亲王岳乐班师。赵良栋至绵竹,伪将军汪文元、伪巡抚张文德等迎降,遂复成都。王进宝复保宁。二月,诏顺承郡王勒尔锦等

  •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秋七月。己卯朔。享太庙。遣惇亲王奕誴恭代行礼。外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未皆如之。内记注○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所有神机营本年七八九三个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纪昀

    列传宋 【七十】○宋七十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绩 梅执礼程振刘延庆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绩梅执礼程振刘延庆△何灌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虽数试其材而常沮抑之不假借久乃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

  • 颜杲卿传(附颜泉明传)·刘昫

    颜杲卿,琅笽临沂人。先祖世代在江苏一带做官。五代祖颜之推,是北齐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齐朝灭亡辗转至北周,开始住家函谷关以内,便成为长安人。曾伯祖颜师古,贞观年间为秘书监,另外有传。曾祖颜勤礼,为崇文馆学士。祖父颜甫

  • 卷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九亲王公主亲王       宗室公主       郡县主亲王天眷元年定到国封等第大国二十辽燕梁宋秦晋汉齐魏赵越许楚鲁冀豫雍兖陈曹次国三十蜀隋郑卫吴韩

  • 神迹·方以智

    神而明之,不可迹也。迹迹者泥,不泥则迹亦神矣。偏言迹,其神失;偏言神,其神亦尘。以不生灭之神寓生灭之迹,以增减之迹存不增减之神。以不迹迹,以不神神;迹仍可以救迹,神祗贵于传神。知此者,知圣人真有大不得已者乎?六经传注,诸子舛

  • 卷二十八·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八宋 吕本中 撰定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左氏传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师退冉猛僞伤足而先其兄防乃呼曰猛也殿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左氏传公侵齐攻廪丘之郛泰山孙氏曰公一嵗而再

  •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三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真如若常若无常。说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说真如若乐若苦。说法界法性不虚

  • 法华玄论卷第三·吉藏

    问。释论解问乘品云。列十种大经所谓云经大云经华手经法华经等。是摩诃波若经于中最为深大。又论第百卷云。法华是秘密法明阿罗汉受记作佛。波若非秘密法不明二乘作佛。又论释毕定品云。须菩提闻法华经明一切众生皆作

  • 杂阿毗昙心论 第九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九卷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杂品第九已分别诸法一一定相续于上众杂义是今当略说已分别诸法一一定相续者。已说诸法展转相续种种品类。于上众杂义(谓决定应相续说者已说竟即此义上众杂

  • 最上乘论·弘忍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

  • 卷第二十三(冬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三(冬字号) 甲子(汉后主延熙七年。魏正始五年。吴赤乌七年起)己巳(魏嘉平)辛未(吴大元)壬申(吴建兴)甲戌(魏正元。吴五凤)丙子(魏甘露。吴太平)戊寅(汉景耀。吴永安)庚辰(魏景元)甲申(魏咸熙。吴元

  • 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

    小品文选集。二十卷。今人施蛰存编。成书于一九三五年。按作者分卷编次,本书选录了二十位晚明文人的小品散文,每位作家的作品辑为一卷,共二十卷。依次是:徐文长、陆树声、李本宁、屠赤水、虞长孺、汤若士、袁伯修、袁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