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纠卷五

(明)朱明镐 撰

○宋史

孝宗帝纪

帝纪之谬莫过孝宗姑举大臣之书薨者言之干道六年既书辛次膺薨淳熙八年复书辛次膺罢淳熙元年二月既书虞允文薨淳熙八年八月复书以敷文阁学士虞允文为兵部尚书淳熙五年七月既书李显忠薨淳熙八年八月复书李显忠责授清远军节度使副筠州安置隆兴二年八月既书张浚薨干道五年二月又书赠太师谥忠献淳熙八年八月复书张浚都督江淮军马干道四年既书龙大渊卒淳熙八年八月复书龙大渊知合门事一人之身倐而就木倐而迁除倐而捐馆倐而降谪咄咄怪事可发大噱若隆兴元年七月既书给还岳飞田宅矣淳熙八年七月又复书之隆兴元年既书卢仲贤赍书至金帅府戒勿许四州仲贤擅许之下大理寺二年三月械送栁州编管淳熈八年八月又复书仲贤赍书之事前后重复何其无定据也总之修史者仰成于托克托一人而元顺帝复求成书之速不三年而宋辽金三史告竣宜讹谬不伦之狎出也

理宗纪

绍定四年皇太后年七十有五上诣慈明殿行庆寿礼愚谓杨后之龄断不踰老传之数此史官纪年之谬也按寜宗本纪崩年五十七距此止七岁耳寜宗存者不过春秋六十有四杨后以艶妃正位宫中反长于寜宗十一岁乎此理势所必无也即瀛国公即位时亦五岁非四岁是皆史官不核之过

度宗纪

纪曰咸淳元年故成都马步军总管张顺殁于王事诏特赠官五转此史官误甚按襄樊之围张顺张贵援之顺之死事在咸淳八年非咸淳元年也

瀛国公纪

元军驻钱塘江沙上潮三日不至时以为天意说之悠谬莫此为甚潮三日不至或周室将亡三川告竭之意吾不必寘辨独是蒙古驻军必不向钱塘江息肩也明甚蒙古军中如范文虎张弘范吕文焕辈累累皆宋人叛而入元谁不知钱塘江有罗刹水之号乃敢壁三军于死地即巴延误驻范文虎辈必大声疾呼告之以故何待迟之又久以至三日之后耶一夕不可何况三日临江不可何况沙上此理之所絶事之必无而史官采取异闻以哆张沙漠之盛事后儒不察遂深诧之真痴人前不可说夣并为史官所侮矣吾一言以断之曰海潮三日不至此理与事之所或有也元军驻钱塘江沙上此理与事之所必无也后人读史者毋为史官所误【此议前辈有发之者偶踵而论之忘其姓氏非敢掩为已有也】

天文志

周伯星既列之景星中矣复列之客星老子周伯既列之客星中矣更列之妖星王蓬丙旬始莵昌减光此妖星也皆以为瑞星仁宗时出竒星一时保章灵台所不识当属二帝北辕蒙古入朝之兆反以为瑞附之景星之末可谓载笔失伦矣至于五行志中水灾火灾帝纪既已详之而志中又尔复出是赘疣也

职官志

志曰观文殿即旧延恩殿庆厯七年更名观文殿置大学士自贾昌朝始又曰国初有文明殿学士宋庠言称呼同真宗谥号乃改为紫宸殿学士以丁度为之时称为丁紫宸庆厯八年御史何郯以为紫宸不可名官于是改延恩殿为观文殿即二说言之观文殿之改在庆厯八年乎抑在庆厯七年乎

艺文志

志曰周显徳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此言失之不考按刋板始自后汉之干佑中聂宅义为国子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刋板于国学则经籍刻板已大行于汉之干佑时矣愚又以刋板之事固不始于周亦不始于汉而实始于唐之季代五代之天子率兵强马壮者为之何知有诗书经籍之可重而屑屑为梓木之举乎其事始于武宗宣宗之世无疑但事实年月无所考耳又真宗景徳元年夏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邢昺经板几何昺曰十余万臣少从师业儒经有疏者百无一二葢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由此言之经籍刻板权舆于唐而盛行于宋即显徳学者无笔札之劳亦非确论也续名臣言行録志中以为不知谁氏所撰此书成于李士英之手李固考亭之自出也如此疎漏亦非一端

向敏中传

传曰天禧初进右仆射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徃观之勿言朕意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云云愚谓此非实録也按宗谔本传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宗谔已物故矣何得天禧之初复有李翰林入直耶此非实録一也真宗即位之后向敏中未尝仆射张齐贤先有端揆之命何得云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耶此非实録二也顾此不当责托克托而应责考亭名臣言行録中曽载此事修宋史者不过摭拾其词尔

张浚传

魏公之传强半失实杀曲端则委吴玢以咎平杨么则没岳飞之功诸如富平之败符离之溃庐州悍将之叛皆曲加掩饰深为之讳而巧为之辞宋史是非颇不背谬若此一传未免失之谀而可削也考亭为魏公撰状晚年自悔其失实元人作传纯取状中语而不一为窜定亦独何耶宜揭徯斯极论魏公之罪不少借也是非久而益定愆过葢而弥章即有南轩为之子考亭为之状终无补于魏公志大才疎之失可见人心良史自在天地间耳虽然魏公之失固不可逭魏公之美亦不可没徐梦莘之流所著北盟彚编厚诋丑诬一时正人如李伯纪赵元镇张徳远辈无不肆其恶喙此不过磨衲集碧云騢之属耳流传人间变乱黒白悉聚而火之可也 

曲端传

曲正甫在陜屡立战功既填牢戸张徳远犹假其旗斾以绐金元史官槩没不书至于欲杀王庶欲杀王■〈王燮〉即有其意而无其事则歴歴数之以证成其桀骜跋扈之罪此无他张徳远之传不得不佳曲正甫之传不容不恶此托克托诸人纯袭高宗日厯魏公家传而误焉者也且同传之人刘光世以浮沈窃荣张宗颜以选愞贬秩正甫何等反殿诸人之后愚意张浚曲端二传皆宜削而改之方无愧于信史

汪应辰传

传称汪圣锡廷试第一宰相赵鼎出班特谢旧进士第一人赐以御诗及是特书中庸篇以赐按此是新进士赐中庸自汪圣锡始也实大不然按张知白传仁宗即位进士唱第赐中庸中书上其本则是特赐中庸始于仁宗天圣之元年不始于高宗绍兴之五年矣又按宋史新编仁宗以中庸赐王尧臣以大学赐王拱辰则是特赐中庸始于进士第一之王尧臣不始于进士第一之汪应辰矣此史官纪事之误

梁颢传

本传梁颢年九十二及第十五年而卒推其登第之年七十有五与世俗所传耄年得隽初不甚殊遯斋闲覧亦载其登第谢表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果尔则颢之登第年当八十二不止七十五矣此宋史所纪复与遯斋小异及考洪容斋笔记则大不然梁颢少年登高科歴开封府推官遇病暴卒推其捐馆之日不过四十余耳容斋博覧强记自应悉其家乗有所考授宋史信遯斋之语畧容斋之笔遂致傅会俗说徒滋传疑耳

苏辙传

传云辙议归米脂安疆五砦夏人乃服此非实録也元佑四年归五砦五年夏人即攻兰州之质孤胜如堡矣六年又攻围麟府三日恣其杀掠矣七年又攻绥徳城以重兵压泾原境矣归砦之复歴岁被兵夏人初未尝服也总之夏人之服不服不系于五砦之归不归狼子埜心非我族类我圉既固我威既立戒边吏勿生事可也至于归地修好譬之小儿然啼则予菓失菓则又啼耳譬之犬然投之以骨则狺然益争耳此元佑诸君子之失计而绍圣崇宁之小人藉以为口实者此其一端也

外裔传

回鹘传曰回纥后讹为回鹘按新旧唐书回纥自请改为回鹘取迅捷如飞鹘之义非音讹也拂菻传曰歴代未尝朝贡按北魏书隋书拂菻已通中国载在外域志唐之贞观开元悉贡方物来朝王会图中久已有拂菻之号矣乃云歴代未尝朝贡耶

总论

宋史有三善有七失请歴言之宋世私史最多实録难据绍圣崇寜绍兴之间日厯悉出奸贼之手诸如魏泰之碧云騢王庭秀之磨衲集蒲宗孟之两朝国史徐梦莘之北盟彚编悉附会奸贼而起黑白混淆贤奸倒置睹之令人气嗌而宋史概行弃黜不以窜入笔端是非好恶颇不背谬于圣人此其善者一也文文山谢君直悉得佳传以视魏志之金祎耿纪晋书之诸葛诞母丘俭宋书之袁粲沈攸之唐书之骨仪阴世师或书为叛或指为逆大相径庭此其善者二也忠义立传必请于天子直书无讳凡与元朝抗命矢死靡贰者悉得具载以养天地正大之气厉人臣事君之节此其善者三也至于铨次失伦徃徃有之李中师谄阿新法富郑公之家遂至免役率钱乃与李大临祖无择同传俞充媚悦中官出妻拜之【中官王中正】乃与李纲朱光庭同传郑雍明比杨畏共勅刘挚兼以白帖结章惇之欢乃与梁焘王岩叟同传王汉为蔡京之客居然入幕岂复杨时张觷之流乃与孙鼛李昭玘同传郑望之奉使无状李伯纪露章劾之乃与朱弁洪皓同传成闵送敌声喏贻笑于金淿之率乃与王友直李寳同传韩公裔掌韦妃笺奏为东朝故人曹勋父子曲承宣和恩幸兼保金主亮之守盟乃与王肖胄胡松年同传梁成大李知孝极恶穷竒为士族之所不齿乃与林勲许欣同传君子小人各有其类无故以蛣蜣含粪之物寘诸荪蕙之丛此其失者一也张叔夜何栗孙传皆死国难名义无諐乃与张阁聂昌同传曾辅以小臣抗疏争徽宗微行之失乃与余深薛昂同传曲端守陜张徳逺中以危法乃与刘光世张宗颜同传杂薫草于莸中混骥足于驽步其谓之何此其失者二也陆佃感旧师之恩【安石为佃师】许将有趋时之智似有可议而大端无亏终不应与林希温益同传安焘协规绍述尚畏名教终不应与黄履蒲宗孟同传侯蒙疵类不免能救刘仲武十人于死地终不应与林摅朱谔同传萧振有治行党桧挤鼎事尚可原何铸初附桧议后辨岳氏之寃二人终不应与王次翁罗汝楫同传史浩显阻恢复之论大殊通敌之秦桧王淮徳开道学之禁差异质首之胡纺二人终不应与程松张岩同传林栗抚定夔蛮议事通逹即显核大儒尚当在议功之条终不应与何澹胡纮同传上官均初议甚正祗与蘓吕意见各殊大立同异终不应与杨畏董必同传史官之笔一出一入具有严科不以小媺盖巨慝亦不以一眚掩大端总之君子小人当辨其内不当辨其外有阳入君子之■〈尚阝〉而阴祸君子者其人可诛也有阳入小人之■〈尚阝〉而阴庇君子者其人可原也君子有过亦宜绳之不敢以君子之名而或寛之小人有善亦宜录之不可以小人之名而或距之宋史持例未免过核将使貎为君子者人争附之而不敢与其究也小人之■〈尚阝〉愈盛而君子之势愈孤人亦乐于■〈尚阝〉小人而并絶其为善之路此其失者三也陈靖奏劝农之议泥古难行无益民生不必入循吏传辛文恱为太祖之师一时宠异不过因师获印如周仲进之流不必入儒林传邓若水处末流之会发禅让之谈清狂不惠一至于此幸而一麾出外否则足取葅醢不必入忠义传种放以终南一山为仕宦之快捷方式北山移文闻之恬不知耻本属常秩一流不必入隠逸传巢谷豁逹好竒万里茧足喜与二蘓作缘至今传为美谭径附子赡子由传后可也不必入卓行传凡立一传必使名实允协倘訾议可加终有媿于良史此其失者四也叶梦得宣力建炎绍兴之间宜与范宗尹辈同传而顾入文苑邓孝甫抵触蔡京列名党人之碑安世道痛愤吴曦移书制使之幙宜与张觷杨巨源辈同传而顾入隠逸陈师道峻却赵挺之之衣刘道原面督王介甫之过宜在卓行传而顾入文苑王樵以父母被虏志灭契丹筑茧室以自居号赘翁而鸣志宜入节义传而顾入隠逸赵蕃为正学之望坚不仕之节宜入儒林传而顾殿文苑之末徐中行父子考亭慕之题诗墓上推为道学之宗刘勉之胡宪并属考亭师资之敬邵雍邃于易理魏掞之明于治要六君子宜皆入道学传而顾入隐逸命名既舛位置并失按部而就班觉所处之非据此其失者五也更有不必立传而强立者丁澣没于契丹且为石晋之臣于宋朝何预而存之成闵张宗颜无足比数附见张浚刘光世之传末是亦足矣张磻饶虎臣戴庆炣赵与■四人之传止有官衔可书絶无事实可纪何不削去而徒有词费之讥此其失者六也儒林传之孔宜孝义传之姚宗明陈兢歴载其先世谱系刺刺不休以语乎家乗则详以言乎国史则渎此其失者七也去其失而存其善是在乎后之删宋史者

○辽金二史

辽史纂于耶律俨陈大任金史纂于元裕之刘京叔托克托袭其成而已辽史赘疣最多金史重复不少一事而列传杂见一语而前后复出以语体要槩可芟析作史之意以为不如是则谋篇不衍卷帙不大未可以成一代之书耳辽史之闰考朔考此表断不可废宋辽不同厯故闰朔相殊各自成家史详载之使后之观者燎若指掌此修史之功也至于公主表游幸表纪传已胪事实年表何烦赘陈累牍不休徒费纸耳金史规模稍阔兼有元刘两家为之属笔所以迥胜辽史顾其中不无可议者太祖纪云追及辽主大败之获其传国玺按辽史天祚纪玺已失之桑干河中矣此玺何缘再获当是刘石之后典午为白版天子自是厥后悉以得玺为荣遂讳桑干失玺之事然作史者辽金皆成一人之手何前后两截也宋扆天资刻薄许其死节容竒剽掠身毙旌以尽忠叛臣传之张觉在宋史附奸臣之中在金史列叛臣之首既入宋史而复入金史是不可不删也列女传之韩庆民妻夫则辽之贵官妻则辽之命妇宜入辽史而反入金史是不可不校正也

史纠卷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三·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佚名
  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零三·佚名
  ◎江西之斯巴达·李定夷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绎史卷五十三·马骕
  世家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三十二·郑麟趾
  提要·明周玺
  杨逸传·李延寿
  胡安国传·脱脱
  齐纪十 和皇帝中兴元年(辛巳、501)·司马光
  卷四十八·佚名
  卷三十·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昨夜入梦 五·胡也频

    语——被宰者,安安静静地休息着你的幽灵去吧,莫,莫张这样的狰牙,獟须,留下你的血和泪到阴冥去洒,或者在那儿的人们会为你悲愤,为你哭泣!这世间的惨事是太多了,更惨更惨的映到我眼底;当你茫昧怆惶地走向我们的战线,我胆

  • 卷一百五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二十七 苏轼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 卷四百七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卢殷【宋时避讳改作隐】卢殷范阳人为登封尉诗十三首妾换马伴凤楼中妾如龙枥上宛同年辞旧宠异地受新恩香阁更衣处尘蒙喷草痕连嘶将忍泪俱恋主人门七夕河耿月

  • 陆淞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陆淞(1109-1182)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长兄。以祖恩补通仕郎,历秘阁校理、工部郎中、知辰州,官至朝请大夫。淳熙九年卒,年七十三。又《耆旧续闻》卷二:“陆辰州子逸,左丞佃之孙,晚以疾废,卜筑于秀野,越之

  • 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二·宋濂

        张禧   张禧,东安州人。父仁义,金末徙家益都。及太宗下山东,仁义乃走信安。时燕蓟已下,独信安犹为金守,其主将知仁义勇而有谋,用之左右。国兵围信安,仁义率敢死士三百,开门出战,围解,以功署军马总管。守信安逾

  • 卷十三 漢紀五·司马光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十年。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一八七年)   冬,太后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平、太尉勃

  • 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纪昀

    儒林传宋 【二】○宋二贾同刘颜高弁孙复石介胡瑗刘羲叟 林槩李觏何涉 王回【向同】 周尧卿贾同刘颜高弁孙复石介胡瑗刘羲叟林槩李觏何涉王回 【王向 王同】周尧卿△贾同贾同字希得青州临淄人五代时杨光远反同

  • 志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八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二。宿卫。○成宗元年六月正匡崔承老上书曰: "我朝侍卫军卒在太祖时但充侍卫宫城其数不多及光宗信谗诛责将相自生疑惑。 简选州郡有风彩者

  • 后晋纪四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天福七年(壬寅、942)·司马光

    后晋纪四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1]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杀守陴民二万人,执安重荣,斩之。杜重威杀导者,自以为功。庚申,重荣首至邺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 [1]春季,正月,丁巳(初二),镇州牙将从西廓

  • 卷七·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七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帝学下【亲儒生】上神宗乞择经术耆艾之士以备顾问钱 勰臣伏见汉制侍中左右曹诸吏常侍给事中皆加官多至数十人或得入禁中掌顾问应对唐制供奉学士以文学言语出入侍从因

  • 心意品第十一·佚名

    昔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更心法身静意游曾无宁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其所。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

  • 决定藏论卷上·佚名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第一之一  智慧靡不通  于净更无治  济世论世尽  顶礼最胜尊  法如所说者  静地道为道  未解此三法  世转如轮转  圣僧住于法  过缚过余众  十分八分八  

  • 菊子夫人·皮埃尔·洛蒂

    《菊子夫人》是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7年。故事讲述了海军军官“我”和伊弗随船从布列塔尼航行来到了日本长崎,在漫长而又无趣的长途跋涉后,“我”打定主意一到日本便娶一位当地人为妻

  • 倪文僖集·倪谦

    三十二卷。明倪谦撰。倪谦,字克让。上元 (今江苏南京) 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编修。十四年 (1449) 出使朝鲜。景泰元年 (1450) 归国。后预修 《寰宇通志》,进春坊大学士。天顺三年 (1459)主北闱试,被斥有弊,谪戍

  • 圭塘欸乃集·许有壬

    元代诗词总集。2卷。本集所收的是许有壬、许有孚兄弟及许有壬之子许桢的唱和之作。《四库全书》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至正八年(1348)许有壬在御史中丞任上,因一再受到权臣攻击,便称病辞归故里。他以赐金买

  • 质孔说·周梦颜

    理学著作,二卷。上卷儒门宗旨,下卷读书管见。质:就正,请评定。作者就《四书》中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仰望孔子之在天之灵予以评定,故名。书前其《告圣庙文》:“小子与先儒,出世虽有后先,同学原无彼此,况道之所在,本原互为商榷

  • 正恭敬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正法恭敬经、威德陀罗尼中说经、善敬经、应恭经。北魏佛陀扇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叙说比丘敬法、敬师之仪则,与隋代阇那崛多所译之善恭敬经为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