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类考卷十

明 陈士元 撰

礼仪考

孔融氏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羣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

郑氏曰天子祭圜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以毁庙羣庙之主于太祖庙合而祭之禘则増及百官配食者审谛而祭之杜佑氏曰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丧毕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虞夏之制元年二年丧毕而祫三年夏特禘四年夏祫禘每间嵗皆然以终其代殷制元年二年丧毕而祫自三年以后春皆特禘周制天子诸侯三年丧毕禫祭之后乃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羣庙以后五年一禘祫禘以夏祫以秋

赵匡氏曰禘王者之大祭王者立始祖之庙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朱子曰祭法周人禘喾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及太祖之庙而七周之太祖后稷也禘喾于后稷之庙而以后稷配之所谓禘其始祖之所自出以始祖配之者也祭法又曰周祖文王而春秋家説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于庙亦谓之吉禘是祖一号而二庙禘二名而二祭也王者有禘有祫诸侯有祫而无禘杨恪氏曰郑氏以禘祫皆为鲁礼不知诸侯有祫无禘成王赐周公以禘礼盖亦禘于周公之庙耳闵僖二公窃禘之盛礼以行吉祭致夫人春秋特书闵僖二禘者恶僣窃之始也今乃据春秋书二禘以为鲁礼可乎又以禘祫同为殷祭不知祫者合羣庙之主于太祖之庙方为殷祭禘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不兼羣庙之主为其尊逺不敢亵也今乃谓禘为殷祭可乎自郑氏之説倡而后之言禘者皆求于一禘一祫之中混禘于祫而不知有禘矣

马端临氏曰虞夏禘黄帝殷周禘喾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郑氏谓王者之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周之祖后稷也祖之所自出者苍帝灵威仰也遂指禘为祭天之礼混禘于郊舍喾而言灵威仰妄矣尔雅以禘为大祭夫子答或人之问禘不敢易其对而后儒以禘为祭之至大者必推尊其所以大之故谓禘为配天谓禘为合羣庙之主谓禘为非时享而禘之説纷纷矣

罗泌氏曰周郊天帝鲁郊五帝周禘帝喾鲁禘文王周郊日至鲁郊孟春周牛以骍鲁牛白牡岂鲁之疑其僣而自为之制耶周祖后稷故禘帝喾鲁祖周公故禘文王日至天帝用事之始故祀天帝孟春五帝用事之始故祀五帝春秋四卜不从鼠食牛死有天道矣鲁颂皇皇后帝后帝非灵威仰也享以骍牺骍牺非白牡也骍刚赤脊公羊有明文而禘周公以白牡固明堂位之説也岂祭周公以白牡而鲁公反骍刚乎周礼王建十有二斿而觐礼天子载大旂以象日月交龙而鲁以龙旂承祀载弧韣十有二旈日月与天子之礼无毫末异矣周礼在鲁果足信乎

元按禘祫之礼略同祫则合羣庙之主禘则上及其祖之所自出马融王肃皆云禘大祫小是也郑注二礼乃云祫大禘小贾逵刘歆则云一祭二名礼无差降盖不深考大传小记之文与四代禘郊祖宗之义但以禘祫同为殷祭故云无差降耳而杜佑通典则以郑説为长谓祫备五齐三酒禘惟四齐三酒祫用六代之乐禘用四代而下又无降神之乐贾公彦亦谓祫十二献禘惟九献此皆溺于祫大禘小之説故也周以后稷为始祖而禘喾季本谓姜嫄履武生稷稷本无父不宜推及于喾此不通之论也鸟之祥欧苏已辨其诬安可谓稷为无父而周不宜禘喾哉鲁之禘则非喾与稷矣春秋闵公二年夏五月吉禘于荘公注云鲁之为禘追祭文王而以周公配之也于荘公者以荘公配也追祭文王而配以周公鲁禘之常也配而及于荘公者为庆父也又僖公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又荀防辞荀偃士曰鲁有禘礼宾祭用之夫以禘而致夫人飨宾客失礼愈甚矣王制云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説者谓鲁宜禘也然不知王制所谓诸侯之禘乃时享耳岂鲁之大禘乎明堂位云成王以周公有勲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旈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季夏以禘礼杞周公于太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山罍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瓉大圭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君衮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房中君肉袒迎牲于门夫人荐豆笾卿大夫赞君命妇赞夫人董仲舒云成王之使鲁郊盖报徳之礼也于乎曽谓成王伯禽而有是悖礼之事哉周公虽有勲劳亦人臣之分所宜然者成王岂得越典而报之礼天子禘诸侯祫大夫享庶人荐诸侯僣分而禘辱其祖矣岂得谓之报周公乎盖使鲁之郊禘者由于周王而非由于周之成王耳史记云平王东迁之初鲁恵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公止之自后鲁有墨翟之学据此则鲁之僣天子礼自平王惠公始也鲁请郊庙而天子使史角往者犹且慎重其事使监临焉而公遂止之不遣者取便于己庶习熟其仪而成其僣也两观大辂万舞冕璪有不始于兹乎自后移所以祀文王周公之礼而徧及于羣庙不知其非矣孔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其有伤于平王惠公之时乎吕氏春秋以为桓王使史角往非是

朱子曰灌者方祭之始用郁鬯之酒灌地以降神也许谦氏曰灌用秬黍酿酒以郁金草十叶为贯百二十贯为筑以煑之臼以掬杵以梧以捣之而和酒中其芬香畅达故谓之郁鬯用圭瓒盛之于始祭之时灌之于地使香气达九泉以求其神然后迎牲元按禘礼九献灌乃一献二献之礼也禘前十日典瑞共灌献之珪璋禘日夙兴室中近北陈郁鬯有郁人掌灌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濯灌玉诏灌将之仪与其早晏之节及沃盥之事将灌则王服衮冕而入奏王夏后服副袆从王而入奏齐夏次乃尸入则奏肆夏王以圭瓒酌斚彞之郁鬯以授尸尸受之灌地祭之以降神乃啐之奠之此求神之始也是为一献后乃以璋瓒酌黄彞之郁鬯以亚献尸尸亦祭之啐之奠之是为二献灌以求神谓之二始盖周人尚臭故以鬯臭也自后王始迎牲入奏昭夏由三献至于九献王酌玉爵后酌瑶爵馔馈既殊而乐奏亦异此大禘之礼也明堂位云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斚周以黄目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先儒谓既灌而往始列尊卑序昭穆孔子以鲁祀跻僖为逆故不欲观然既灌之后何昭穆之可序乎朱子谓鲁之君臣浸以懈怠故无足观此亦臆度之耳而孔子之意固未发也

宗庙之事

邢昺氏曰宗庙之祭祀谓禴祭烝尝及追享朝享禘祫之类

元按有虞氏宗庙四时之祭春杓夏禘秋尝冬烝其祭尚气夏后因有虞其祭贵心用昏殷亦因夏其祭尚声贵肝用日出周祭则春祠夏礿秋尝冬烝以禘为殷祭之名殷大也易曰殷荐上帝配祖考是也其祭尚臭故用郁鬯以灌也祭用肝用朝及闇子路祭于季氏质明而始行事孔子取之谓用朝也周礼大宗伯以肆献祼馈食享先王以祠禴尝烝享先王【祼与灌同禴与礿同】祭法则云王立七庙诸侯五庙皆月祭之是周礼有时祭无月祭祭法有月祭无时祭周语祭公父云日祭月祀时享嵗贡楚语射观父云日祭月享时类嵗祀然祭仪曰蔡不欲数数则烦祭不欲疏疏则怠家语谓亲庙有月祭似涉于烦四亲庙有享尝而无时祭又涉于怠纬书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岂有逺祖惟三年五年一祭而间年不得一享者哉故皇氏谓虞夏每年一祫其説必有自矣王制云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程子遂以此祫为时祫谓诸侯祀礿尝之祭为烦故毎年四祭之中三祭合食于祖庙惟春则祭羣庙然春秋宣公八年夏六月有事于太庙释者以为时祫而春秋又书烝书尝书绎则犆不止于春也何为而又有时祫乎四时皆有祭而享尝追享朝享乃间祭之名享尝即秋尝也追享即禘也朝享即祫也享尝于不迁之庙行之故礼记有大尝之名祫禘皆于冬烝之月行之故周礼有大烝之名周公告祭文武庙于雒邑亦禘礼也而周书谓之烝盖禘祫行于秋冬者皆得称时祭故孔安国以烝尝为大享谓秋冬易于洽百礼耳然鲁文公行祫于建未之月闵公行禘于建辰之月僖公又行于建午之月皆非冬月大烝也而后儒多引此以明祫禘之义将何取乎盖后儒多惑于王制犆祫纬书祫禘之説而不知起于汉儒之附防也

告朔

郑氏曰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鲁自文公始不视朔

元按周礼太史颁告朔于邦国郑注云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谓之告朔人君即以此日听视此朔之政谓之视朔春秋文公十六年公四不视朔僖公五年公既视朔是也视朔者听治此月之政亦谓之听朔玉藻云诸侯皮弁听朔于太庙是也其日又以礼祭于宗庙谓之朝庙周礼谓之朝享司尊彛职云追享朝享是也其嵗首为之则谓之朝正襄公二十九年正月公在楚左传云不朝正于庙是也告朔视朔听朔朝庙朝享朝正二礼各有三名同日而为之也每月朔之朝必朝于庙朝庙小于告朔文公废其大而行其小故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犹者可止之辞也周自平王以后政令不行告朔礼废不独鲁也夫子作春秋特书文公四不视朔深致意焉子贡欲去饩羊其亦昧于先王之制矣

朱子曰旅祭名

元按尚书禹贡云蔡蒙旅平又云九山刋旅孔安国注云祭山曰旅又引论语季氏旅于泰山为徴是以旅为祭山之名然周礼国有大故则旅上帝郑注云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祈焉是旅祭非但祭山而已释文云旅众也陈氏礼书云国有大故然后旅其羣神而祭之季氏旅泰山岂亦徧祀羣神以徼福耶尔雅云祭山曰庪县

媚奥媚灶

郑氏月令注曰春祀户祭先脾夏祀灶祭先肺中央土祀中霤祭先心秋祀门祭先肝冬祀行祭先肾凡祭五祀于庙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奥焉灶在庙门外之东祀灶之礼先设席于门之奥东面设主于灶陉乃制肺及心肝为俎奠于主西又设盛于俎南祭黍肉醴既祭彻俎设馔如祀户礼

孔颖达氏曰祭户祭中霤在庙室之中先设席于庙室之奥若祀灶门行皆在庙门外先设席于庙门之奥谓庙门外西室之奥也诸侯特牛大夫或特羊也既三祭移主于初设奥之筵上乃出户迎尸入即席而坐中霤之主设于庙室牖下户主中霤主北向门主行主南向灶主西向

朱子曰室西南隅为奥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马端临氏曰白虎通云五祀者门户井灶中霤也大夫以上得祭之士但祭先祖耳天子诸侯以牛卿大夫以羊或曰户以羊灶以雉中霤以豚门以犬井以豕或曰中霤用牛余用豚井以鱼

元按五祀见于周礼礼记仪礼杂出于史传惟祭法加司命泰厉为七祀而左传家语皆以五祀为重该修熈黎勾龙之五官月令以五祀为户灶中霤门行白虎通及刘昭范以五祀为户灶中霤门井祭法七祀不见于他经而郑以七祀为周制五祀为商制然周官虽天子亦止于五祀仪礼虽士亦五祀则五祀通于上下非独商制也五祀或言行或言井杨慎云井即行也行者井间道八家同井井有八道八家所行也陈祥道云门户人资以出入中霤人资以居灶井人资以养先王兴此所以报之也王孙贾乃云媚灶媚之为言岂先王制祭之义哉

食祭

邢昺氏曰祭谓祭先也敌客则先自祭降等之客则后祭若臣侍君而赐之食则不祭若赐食而君以客礼待之则得祭亦须君命之祭乃敢祭也

朱子曰古人饮食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

元按礼食必祭如将田祭貉将射祭侯用火祭爟用师祭祃爨祭先炊至于先衣先虞先蚕先卜先马先牧先农先穑之类莫不有祭先王制礼莫非教也记曰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徧祭之周礼春官大祝辨其九祭一曰食祭所以报本也玉藻云祭瓜上环祭鱼尚膴惟水浆鱼腊湆醤馂余不祭昔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泛祭工于是乎赋茅鸱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孔子侍食于君君祭先饭食于季氏则不辞不食肉而飱者季氏之进食失礼也今人固有当饮食而祭者亦古礼之遗耳而佛氏窃效之又引为佛鬼之説如纪闻録所载薛直暴死事真欺俗不经之谈也

论语类考卷十

猜你喜欢
  卷第五·董仲舒
  乘马第五·管仲
  东宫备览卷五·陈模
  卷十三·孙奇逢
  春秋属辞比事记卷四·毛奇龄
  第十七部分·毛公
  第五十四卦:《归妹卦》·佚名
  (二)·钱穆
  卷二十二·佚名
  大雲初分宝雹健度第十五·佚名
  合部金光明經品目·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玄奘
  双溪摩诃讲园章程序·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李叔同
  第五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沧浪诗话全文·严羽

      (一)诗辩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

  • 第四出 郊饯·李渔

    〖菊花新〗(小生带末上)衰年情愈笃嘤鸣,闻道良朋赋远征。恰遇柳条青,好折取一枝相赠。下官戚天衮,字补臣,与詹烈侯是同榜弟兄,最相契厚。闻得他有赐环之诏,今日起身,因此备下祖饯的筵席,来在邮亭相等,想此时已出门了,叫家僮拿了贴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一九一二年春初,傍晚。地点 秦宅。人物 秦顾师孟 秦赵氏 秦叔礼 方 妈 凤 贤 秦大章 秦二利 曾墨侠 秦仲义 张 二 铁 子 顾秀才 邱立本 秦伯仁 邢也达 冯 策 鲁遇斋〔幕启:距前幕已十多年

  • 卷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八 诗 石鼓诗【十章】 【风雅逸篇曰石鼔诗周宣王猎碣也於诗体属小雅或以为周成王时诗以左传成有岐阳之蒐证之亦一说也○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於佛

  • 卷一百三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四鸟兽麒麟赋【有序        明】夏原吉永乐十有二年秋榜葛剌国来朝献麒麟今年秋麻林国复以麒麟来献其形色与古之传记所载及前所献者无异臣闻麒麟瑞物也中国有圣人则至昔轩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张廷玉

        ◎世宗一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宪宗孙也。父兴献王祐杬,国安陆,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国事。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袭封。丙寅,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

  •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九·徐紘

    (明)徐纮 撰大学士文穆胡公神道碑铭  杨士奇太宗皇帝御天下二十有三年文武之臣各展其才能达诸事功若竭诚效力始终不渝者其身虽没所以宠眷之率有进而不衰其文臣遭遇之盛者文渊阁大学士胡公尤著者也公初以进士第一为翰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纪昀

    宗室传金 【五】○金五太祖诸子△太祖诸子景宣帝宗峻 【元】 宗杰宗干 【充 兖襄 衮】 宗望 【齐 文京】 宗隽睿宗宗辅宗弼 【亨】 宗强 【阿林 克实阿苏】 宗敏太祖十六子圣穆皇后生景宣帝豊王乌里赵王宗杰

  • 魏纪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司马光

    魏纪四 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 [1]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浚姨兄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秦浚遗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表以示浚,而召还,免官。

  • 汉纪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司马光

    汉纪四十 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 [1]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故事。 [1]春季,正月,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予北匈奴于除印信绶带,命中郎将任尚持符节护卫,屯驻伊吾,一

  • 卷四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三礼部祠祭清吏司大祀四凡祭社稷之礼崇建社稷坛於端门之右为坛二成上敷五色土如其方色岁春祈秋报皆以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太稷之神以后土句龙氏后

  • 166.颜真卿刚强不屈·林汉达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扩大兵力,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kuò)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

  • 十六年·佚名

    (戊寅)十六年大明崇祯十年春正月1月1日○乙丑朔,上於宮庭設位,西向中原哭拜,爲皇明也。是時,內外文書,多用淸國年號,而祭享祝辭,仍用大明年號。〈史臣曰:「聖上哭拜之禮,出於朝宗之誠。苟能擴充此心,終始不懈,則雪恥亦可期矣。今日

  • 叙录 第三十六·王符

    夫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二〕。阘茸而不才〔三〕,先〔四〕器能当官〔五〕,未尝服斯■〔六〕,无所效其勋。中心时有感,援笔纪数文〔七〕,字以缀愚情,财令不忽忘〔八〕。刍荛虽微陋,先圣亦咨询〔九〕。草创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九下·智顗

    释寿量品先出异解。睿师序云。寿无量劫未足以明其久。分身无数不足以异其体。然则寿量定其非数。分身明其不异。普贤显其无成。多宝明其不灭耳。河西道朗云。明法身真化不异存没理一。多宝现明法身常存。寿量明与太虚

  • 卷第七·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七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三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童子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意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转。云何意业随智慧转。善男子如来无有心意识过

  • 皇明文征·何乔远

    总集名。明何乔远编。七十四卷。所收作品起于明洪武迄于崇祯初,分赋、乐章琴操、乐府、古体诗、近体诗、诗余、各体文诸大类。以“词之雅驯而近古”为标准,编纂时注意选取不同流派的作品。有明崇祯四年刻本。

  • 曹月川集·曹端

    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做过霍州学正。学宗朱熹。提出 “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认为“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