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録一

宋版残序

清明集名氏

晦庵先生朱氏熹,字仲晦,新安人。

西山先生真氏德秀,字希元,建安人。

履斋先生吴氏潜,字毅夫,宣城人。

抑斋先生陈氏韡,字子华,三山人。

意一先生徐氏清叟,字直翁,建安人。

留畊先生王氏伯大,字幼学,三山人。

久轩先生蔡氏抗,字仲节,建安人。

庸斋先生赵氏汝腾,字茂实,三山人。

昌谷先生曹氏彦约,字简夫,南康人。

沧洲先生史氏弥紧,字固叔,四明人。

西堂先生范氏应铃,字旗叟,南昌人。

苕溪先生章氏良肱,字翼之,霅川人。

裕斋先生马氏光祖,字华父,婺州人。

铁庵先生方氏大琮,字德润,莆阳人。

后村先生刘氏克庄,字潜夫,莆阳人。

自牧先生宋氏慈,字惠父,建安人。

雨岩先生吴氏势卿,字安道,建安人。

丹山先生翁氏合,字与可,建安人。

秋崖先生方氏岳,字巨山,三衢人。

实斋先生王氏遂,字去非,镇江人。

石壁先生胡氏颖,字叔献,潭州人。

文溪先生李氏昴英,字俊明,番禺人。

浩堂先生翁氏甫,字景山,建安人。

庐山先生陈氏埙,字和仲,南康人。

桃巷先生刘氏希仁,字居厚,莆阳人。

立斋先生姚氏珤,字贵叔,延平人。

息庵先生叶氏武子,字诚之,邵武人。

臞轩先生王氏迈,字实之,莆阳人。

名公书判清明集析类目録

户婚门

立继十八条

归宗三条

检校三条

女承分一条

别宅子一条

取赎八条

违法交易九条

坟墓九条

库本二条

婚嫁十一条

接脚夫一条

户絶一条

分析一条

孤幼四条

遗嘱三条

义子一条

争业二十五条

伪冒交易九条

屋宇一条

争财二条

离一条

雇妾三条

刻清明集叙

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蒲坂张四维撰

曩余校録永乐大典,于清字编见有清明集二卷者,皆宋以来名公书判,其原情定罚,比物引类,可谓曲尽矣。命吏録一帙藏之。迨后校判字编,则见所谓清明集者,篇帙穰浩,不止前所録,而前所録者亦在其中。未谂二卷先行,后纂者并收之耶?将原为一书,或于其中撮録之耶?顾其始末,不著作者姓氏,其详不可考,然益足见古人用法权衡真锱铢必慎哉。因并録置箧中。侍御盛君以仁将出按辽左,语政间偶及是编,取而阅之,谓读律者必知此,庶几谳拟不谬,遂携入辽,为之校订诠次,以镵于梓。盛君,余壬戌所举士,尝司理岐凤,以无害称,今观其加意是编,其明慎于法可知已。

隆庆己巳八月朔日

清明集后序

清明集乃宋以来诸公判案之书,自真文忠公申儆官吏,讫于惩恶,凡为类十四,为目百余篇。笥藏中秘,世所希遘覩也。吾师凤盘先生校永乐大典,自羣集中表出之。岁戊辰,选

奉命按辽左,辞谒先生,且乞教,乃手授是书。选避席卒业,拜以请曰:循是慎法,庶拟谳不谬,盍梓诸,嘉惠人人。先生许可,已自序其端,选亦何敢以僣赘。夫法以弼教,圣人之所慎也。孔子万世儒学之宗,删书而载吕刑之篇,赞易而系噬嗑贲丰诸卦之象,晚修春秋,说者为孔氏刑书,使得君师之位,当必施诸行事矣。三代而下,九章起于萧何,而论相业者,辄以刀笔少之。世以刀笔少何也,儒者罕言法律之学,而汤周、罗吉之徒乃接踵于汉唐,兹无辜之所以吁天也。盖天地以春生而止之于秋,然阳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则积于空虚不用,而一元生气,无时不存,故天地之大德曰生。君相者,体天地之好生以代理天下者也。明兴,扫胜国之繁苛,着大明令以齐于前,复作大明律以申之后,每上一条,酌定惟谨,轻重比拟,克协厥中,自祖宗以至今日,圣君贤相,共相率循,不敢略有增损,可谓能体天地好生之德。而内外百执事,其役志于法律者尚鲜。吕刑曰;明清于单辞说,书谓明无一毫之蔽,清无一点之污,然后能察其情,民受祥刑,斯为哲人。清明集之作,义或肇于是乎。今观集中于民详于劝,于吏详于规,大都略法而崇教,其忠厚好生,瀁然在目,不必履疆考政,当时之治,亦可想矣。先生时谐著作之庭,内典多所裁订,又日侍经筵以资沃益,而乃于宋人判楮,手为集列如此,则于当代法程可知也已。他日赞吾君以共体天地之好生,而佐海内于禔福者,如执券矣。斯世斯民,不谓幸欤。时户曹丁君诚,以军储饷辽,巡道刘君田,以宪臬

佥辽,皆为先生所举士,得相订其讹以付梓人。刻既成,不知先生为然否,谨书以质之。时皇明隆庆三载冬月之吉。

赐进士第山东道监察御史门人燕山盛时选顿首譔。

名公书判清明集作者名号对照(以今存书判之作者为限)

一、有名可查者

①胡颖,字叔献,号石壁。

②蔡杭,字仲节,号久轩。

③翁甫,字景山,号浩堂。

④吴势卿,字安道,号雨岩。

⑤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

⑥范应铃,字旗叟,号西堂。

⑦吴革,号恕斋。

⑧方岳,字巨山,号秋崖。

⑨宋慈,字惠父,号自牧。

⑩真德秀,字希元,号西山。

马光祖,字华父,号裕斋。

王遂,字去非,号实斋。

姚珤,字贵叔,号立斋。

李昴英,字俊明,号文溪。

叶武之,字成之(诚之?),号息庵。

赵汝腾,字茂实,号庸斋。

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

史弥坚,字固叔,号沧洲。

方大琮,字德润,号铁庵。

二、无名可查或名字未能断定者

①叶岩峯。

②人境。

③天水。

④韩竹坡。

⑤韩似斋。

⑥叶提刑(提刑乃提典刑狱官简称)。

⑦叶宪(疑卽叶提刑)。

⑧莆阳。

⑨星渚。

⑩陈漕增(转运使陈增?)。

巴陵赵宰。

关宰瑨(知县关瑨?)。

叶县宰。

彭仓方(提举常平彭方?)。

刘寺丞。

包宰。

赵知县。

许宰。

潘司理。

邓运管。

三、署官名或地名者

①建阳佐官。

②建佥。

③建仓。

④通城宰。

⑤主簿。

⑥司法。

⑦刑提干。

⑧佥厅。

⑨婺州。

⑩建倅。

猜你喜欢
  卷一百0八 晉紀三十·司马光
  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蔡东藩
  第五回 信佞臣尽毁诗书 筑阿房大兴土木·蔡东藩
  卷之二十四·佚名
  三八八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等奏请派王太岳等编校《明史 本纪》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上·袁枢
  报任安书·司马迁
  元苌传·李延寿
  汪广洋传·张廷玉
  论女学·梁启超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雍正
  卷一百三十一·赵汝愚
  卷二十七·徐一夔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五月,盡柔兆攝提格(丙寅),凡二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天祐元年(甲子、九0四年)   五月,丙寅,加河陽節度使張漢瑜同平章事。   帝宴朱全忠及百官於崇勳殿,旣罷,復召全忠宴於內殿;全忠疑,不入。帝曰:

  • 卷四百八十一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起哲宗元祐八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己酉,監察御史黃慶基言:「涇原一路,內總師律,外控羌戎,邊面曠遠,最為重地,自非深謀遠略、智勇過人者,不可輕以畀付。如張利一,不特人材凡下,不足以當其任,而又以惡逆之家,其弟兄嘗以從叛而

  • 明英宗睿皇帝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景泰元年秋七月癸卯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礼部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显偕瓦剌知院使臣完者脱欢等使迤北瓦剌遣书其可汗曰我国家与可汗自祖宗以来和好往来恩意甚

  •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吕思勉

    前后汉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变。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就这么苟安下去的。后世的政治家奉为金科玉律的思想,所谓“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是这时候的人所没有的。他们看

  • 绎史卷七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二庆之乱【蔡弑景侯附】左传【襄公二十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

  • 钦定金史语解卷四·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四地理特哩衮 【蒙古语为首也卷四十二作土鲁浑地名】特赫 【渟水也卷四十四作忒黑河名】扎哈 【蒙古语田地边也卷四十四作离合地名】

  • 卷51·陈邦瞻

    徽宗崇宁四年五月,赐信州龙虎山道士张继元号虚靖先生。大观二年三月,颁《金箓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政和三年夏四月,作玉清和阳宫于福宁殿东,奉安道像,帝所生之地也。九月,赐方士王老志号洞微先生,王仔昔号通妙先生。老志,濮

  • 人不能不讲信用·孔子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

  • 三 无可无不可·林语堂

    中国人的忍耐虽属举世无双,可是他的“无可无不可”,享盛名尤为久远。这种品性,吾深信又是产生于社会环境。下面有一个对照的例子,故事虽非曲折,却是意味深长,堪为思维。吾人且试读英国文学里汤姆&#8226;博朗(TomBrown)母亲

  • 冠义·姚际恒

    冠,古乱反。此撮取郊特牲中言冠义者,及士冠礼一二事,前后敷衍,以为冠义一篇,昏义亦同,余说见郊特牲。此冠、昏之义,两篇所谓「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者」是也。自注疏以及诸儒,无不皆以礼记冠、昏、乡饮酒、射、燕、聘六义,为释

  • 卷九十八·佚名

    △妙慧童女会第三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时王舍城有长者女。名为妙慧。年始八岁。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诸相具足见者欢喜。曾於过去无量诸佛。亲近供养种诸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隋大興善寺沙門寶貴合入   [一]序品第一  〈此品標揭全經大旨〉   [二]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     王舍大城  耆闍崛山。   是時如來    遊於無量     甚深法性  諸佛行處.   過諸菩薩

  • 道院集要卷三·晁迥

    (宋)晁迥撰毘卢遮那文殊普贤合而为一强名曰毘卢遮那此梵语也以华言解之是种种光明徧照如来本觉为如今觉为来谓本真常觉夫何背本逐末今则悟而来复证其本觉故曰如来楞严五十七重修行等级初从干慧起其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 菩提资粮论卷第二·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已解释忍波罗蜜。今应说精进波罗蜜。答勇健体相。勇健作业等。是为精进。于中诸菩萨等。从初发心乃至究竟觉场。建立一切菩提分相应身口意善业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五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五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一八智。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云何法智。乃至道智。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

  • 全汉文·严可均

    《全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3卷,是一部汉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汉代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种福堂公选良方·叶桂

    方书。清叶天士原著,华岫云编。四卷。天士有《温热论》已著录。岫云,字南田,锡山(江苏无锡)人。精通医术,辑有《临证指南》等。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卷一为叶氏温热论和续医案。卷二至卷四载华氏所集内、外、妇、

  •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佚名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一卷,不着辑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滁洲,命有司岁时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其载祀典规条及寺庙人户。后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