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

  五年春正月壬申,如混同江。癸酉,赐宰相耶律孝杰名仁杰。乙亥,如山榆淀。三月辛未,以宰相仁杰获头鹅,加侍中。壬辰,以北院枢密使魏王耶律乙辛知南院大王事,加于越,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霂为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副使耶律特里底知北院枢密使事,左夷离毕耶律世迁同知北院枢密使事。夏四月己未,如纳葛泺。五月丁亥,谒庆陵。以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燕哥为南府宰相,北面林牙耶律永宁为夷离毕,同知南院枢密使事萧挞不也及殿前副点检、驸马都尉萧酬斡并封兰陵郡王。六月辛亥,阻卜来贡。丁巳,以北府宰相、辽西郡王萧余里也为西北路招讨使。己未,遣使隶囚。是月,放进士刘瓘等百一十三人。秋七月己卯,猎夹山。八月庚申,命有司撰《太宗神功碑》,立于南京。九月己卯,诏诸路毋禁僧徒开坛。壬午,禁扈从扰民。冬十月戊戌,夏国遣使来贡。己亥,驻跸独卢金。壬子,诏惟皇子仍一字王,余并削降。丁巳,振平州贫民。己未,以赵王杨绩为辽西郡王,魏王耶律乙辛降封混同郡王,吴王萧韩家奴兰陵郡王,致仕。十一月丁丑,召沙门守道开坛于内殿。癸未,复南京流民差役三年,被火之家免租税一年。十二月丙午,彗星犯尾。乙卯,幸西京。戊午,行再生礼,赦杂犯死罪以下。

  六年春正月癸酉,如鸳鸯泺。辛卯,耶律乙辛出知兴中府事。三月庚寅,封皇孙延禧为梁王,忠顺军节度使耶律颇德南院大王,耶律仲禧南院枢密使,户部使陈毅参知政事。夏四月乙卯,猎炭山。五月壬申,免平州复业民租赋一年。庚寅,以旱,祷雨,命左右以水相沃,俄而雨降。六月戊戌,驻跸纳葛泺。戊申,以度支使王绩参知政事。庚戌,女直遣使来贡。秋七月戊辰,观市。癸未,为皇孙梁王延禧设旗鼓拽剌六人卫护之。甲申,猎沙岭。九月壬寅,祠木叶山。己酉,驻跸藕丝淀。冬十月己未朔,省同知广德军节度使事,命奉先军节度使兼巡警乾、显二州。丁卯,耶律仁杰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庚午,参知政事刘诜致仕。癸酉,以陈毅为汉人行宫都部署,王绩同知枢密院事。辛巳,回鹘遣使来贡。十一月己丑朔,日有食之。癸卯,召群臣议政。十二月甲子,以耶律特里底为孟父敞稳。乙丑,以萧挞不也为北府宰相,耶律世迁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慎思同知北院枢密使事。庚午,免西京流民租赋一年。甲戌,减民赋。丁亥,豫行正旦礼。戊子,如混同江。

  七年春正月戊申,五国部长来贡。甲寅,女直贡良马。二月甲子,如鱼儿泺。夏五月壬子,驻跸岭西。癸丑,有司奏永清、武清、固安三县蝗。甲寅,以萧挞不也兼殿前都点检,萧酬斡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兼知枢密院事。六月甲子,诏月祭观德殿,岁寒食,诸帝在时生辰及忌日,诣景宗御容殿致奠。丙寅,阻卜余古赧来贡。丁卯,以翰林学士王言敷参知政事,封北院宣徽使石笃漆水郡王。秋七月戊子,如秋山。丙申,谒庆陵。八月丁卯,射鹿赤山,加围场使涅葛为静江军节度使。九月戊子,次怀州,命皇后谒怀陵。辛卯,次祖州,命皇后谒陵。乙巳,驻跸藕丝淀。冬十月戊辰,以惕隐王九为南院大王,夷离毕奚抄只为彰国军节度使。十一月乙酉,诏岁出官钱,振诸宫分及边戍贫户。丁亥,幸驸马都尉萧酬斡第,方饮,宰相梁颖谏曰:“天子不可饮人臣家。”上即还宫。己亥,高丽遣使来贡。辛亥,除绢帛尺度狭短之令。十二月丁卯,武定军节度使耶律仁杰以罪削爵为民。辛未,知兴中府事耶律乙辛以罪囚于来州。

  八年春正月甲申,如混同江。丁酉,铁骊、五国诸长各贡方物。二月戊午,如山榆淀。辛酉,诏北、南院官,凡给驿者,必先奏闻。贡新及奏狱讼,方许驰驿,余并禁之。己巳,夏国获宋将张天一,遣使来献。壬申,以耶律颇德为南府宰相兼知北院枢密使,燕哥为惕隐,萧挞不也兼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三月庚戌,黄龙府女直部长术乃率部民内附,予官,赐印绶。是月,诏行秬黍所定升斗。夏四月壬戌,以耶律世迁为上京留守。六月辛亥朔,驻跸纳葛泺。丙辰,夏国遣使来贡。丁巳,以耶律颇德为北院枢密使,耶律巢哥南府宰相,刘筠南院枢密使,萧挞不也兼知北院枢密使事,王绩汉人行宫都部署,萧酬斡国舅详稳。乙丑,阻卜长来贡。丙子,以耶律慎思知右夷离毕事。秋七月甲午,如秋山。南京霖雨,沙河溢永清、归义、新城、安次、武清、香河六县,伤稼。九月庚寅,谒庆陵。丁未,驻跸藕丝淀。大风雪,牛马多死,赐扈从官以下衣马有差。冬十月乙卯,诏化哥傅导梁王延禧,加金吾卫大将军。丙子,谒乾陵。十一月壬午,以乙室大王萧何葛为南院宣徽使。权知奚六部大王事图赶为本部大王。十二月癸丑,乌古敌烈统军使耶律马五为北院大王。庚申,降皇后为惠妃,出居乾陵。

  九年春正月辛巳,如春水。夏四月丙午朔,大雪,平地丈余,马死者十六七。五月,如黑岭。六月己未,驻跸散水原。甲子,以耶律阿思为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慎思北院枢密副使。庚午,诏诸路检括脱户,罪至死者,原之。闰月丁丑,以汉人行宫副部署可汗奴为南院大王。戊寅,追谥庶人浚为昭怀太子。丁亥,阻卜来贡。己丑,以知兴中府事邢熙年为汉人行宫都部署,汉人行宫都部署王绩为南院枢密副使。秋七月乙巳,猎马尾山。丁巳,谒庆陵。癸亥,禁外官部内贷钱取息及使者馆于民家。八月,高丽王徽薨。九月癸卯朔,日有食之。己酉,射熊于白石山,加围场使涅葛左金吾卫大将军。己巳,以高丽王徽子三韩国公勋权知国事。辛未,五国部长来贡。壬申,召北、南枢密院官议政事。冬十月丁丑,谒观德殿。己卯,南院枢密使刘筠薨。壬辰,混同郡王耶律乙辛谋亡入宋,伏诛。十一月丙午,进封梁王延禧为燕国王,大赦。以南院宣徽使萧何葛为南府宰相,三司使王经参知政事兼知枢密事。甲寅,诏僧善知雠校高丽所进佛经,颁行之。己未,定诸令史、译史迁叙等级。十二月丁亥,以邢熙年知南院枢密使事。辛卯,以王言敷为汉人行宫都部署。高丽三韩国公王勋薨。是年,御前放进士李君裕等五十一人。

  十年春正月辛丑朔,如春水。丙午,复建南京奉福寺浮图。戊辰,如山榆淀。二月庚午朔,萌古国遣使来聘。三月戊申,远萌古国遣使来聘。丁巳,命知制诰王师儒、牌印郎君耶律固傅导燕国王延禧。夏四月丁丑,女直贡良马。五月壬戌,驻跸散水原。乙丑,阻卜来贡。丙寅,降国舅详稳班位在敞稳之下。六月壬辰,禁毁铜钱为器。秋七月甲辰,如黑岭。九月癸亥,驻跸藕丝淀。冬十二月乙未,改庆州大安军曰兴平。是月,改明年为大安,赦杂犯死罪以下。

  大安元年春正月丁酉,如混同江。癸卯,王绩知南院枢密使事,邢熙年为中京留守。戊申,以枢密直学士杜公谓参知政事。庚戌,五国酋长来贡良马。二月辛未,如山榆淀。夏四月乙酉,宋主顼殂,子煦嗣位,使来告哀。辛卯,西幸。六月戊辰,驻跸拖古烈。壬申,以王绩为南府宰相,萧挞不也兼知南院枢密使事。丁丑,遣使吊祭于宋。戊寅,宋遣王真、甄佑等馈其先帝遗物。秋七月乙巳,遣使贺宋主即位。戊午,猎于赤山。八月丁卯,幸庆州。戊辰,谒庆陵。冬十月癸亥,驻跸好草淀。戊辰,夏国王李秉常遣使报其母梁氏哀。甲申,以萧挞不也为南院枢密使。十一月乙未,诏“比者外官因誉进秩,久而不调,民被其害。今后皆以资给迁转。”丁酉,以南女直详稳萧袍里为北府宰相。辛亥,史臣进太祖以下七帝《实录》。丙辰,遣使册三韩国公王勋弟运为高丽国王。己未,诏僧尼无故不得赴阙。十二月甲戌,宋遣蔡卞来谢吊祭。

  二年春正月辛卯,如混同江。己酉,五国诸部长来贡。癸丑,召权翰林学士赵孝严、知制诰王师儒等讲《五经》大义。二月癸酉,驻跸山榆淀。是月,太白犯岁星。三月乙酉,女直贡良马。夏四月戊戌,北幸。癸丑,遣使加统军使萧讹都斡太子太保,裨将老古金吾卫大将军,萧雅哥静江军节度使,耶律燕奴右监门卫大将军,仍赐赉诸军士。五月丁巳朔,以牧马蕃息多至百万,赏群牧官,以次进阶。乙亥,驻跸纳葛泺。戊寅,宰相梁颖出知兴中府事。是月,放进士张毂等二十六人。六月丁亥朔,以左夷离毕耶律坦为惕隐,知枢密院事耶律斡特剌兼知左夷离毕事。丙申,阻卜来朝。癸卯,遣使按诸路狱。甲辰,以同知南京留守事耶律那也知右夷离毕事。乙巳,阻卜酋长余古赧及爱的来朝,诏燕国王延禧相结为友。戊申,以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阿思兼知北院大王事。壬子,高墩以下、县令、录事兄弟及子,悉许叙用。秋七月丁巳,惠妃母燕国夫人削古以厌魅梁王事觉,伏诛,子兰陵郡王萧酬斡除名,置边郡,仍隶兴圣宫。戊午,猎沙岭。甲子,赐兴圣、积庆二宫贫民钱。乙酉,出粟振辽州贫民。八月戊子,以雪罢猎。九月庚午,还上京。壬申,发粟振上京、中京贫民。丙子,谒二仪、五鸾二殿。己卯,出太祖、太宗所御铠仗示燕国王延禧,谕以创业征伐之难。辛巳,召南府宰相议国政。冬十月乙酉朔,以枢密副使窦景庸知枢密院事。丙戌,五国部长来贡。丁亥,以夏国王李秉常薨,遣使诏其子乾顺知国事。十一月甲戌,为燕国王延禧行再生礼,曲赦上京囚。戊寅,高丽遣使谢封册。癸未,出粟振乾、显、成、懿四州贫民。十二月辛卯,以兰陵郡王萧挞不也为南院枢密使。己亥,夏国王李乾顺遣使上其父遗物。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 王弥 张昌 陈敏 王如 杜曾 杜弢 王机 祖约 苏峻 孙恩 卢循谯纵 载记序·房玄龄
  本纪第一 高祖上·姚思廉
  卷七·吴兢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八·焦竑
  卷十八内板经书纪略·刘若愚
  通志卷九十四·郑樵
  卷三十一·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八·佚名
  十国春秋卷十·吴任臣
  读例存疑卷五·薛允升
  志第二十 郡国二(原文)·范晔
  杨侃传·李延寿
  陆诜传·脱脱
  李德辉传·宋濂
  卷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徐世昌

    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历官江西分守湖西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迁侍读。有《愚山先生学余集》。浮萍兔丝篇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

  • 卷三十八·唐圭璋

    ○沁园春寄昆山友人并自述泉石膏盲,尘土驱驰,还家鬓霜。想吟边茗碗,清风习习,醉中琴操,流水洋洋。口不雌黄,眼无青白,凫鹤从教自短长。闲居好,有溪篷钓具,林馆书床。春风宾主壶觞。坐慈竹轩中挹翠香。尽剧谈千

  • 卷九·本纪第九·宣宗·张廷玉

        ◎宣宗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也。母诚孝昭皇后。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

  • 唐鉴卷十四·范祖禹

    德宗三帝问陆贽以当今切务贽以向日致乱【向音向】由上下之情不通劝帝接下从谏乃上疏其畧曰若羣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恶乌故切去上声】欲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又曰四方既患于

  • 卷二十四·唐·蒋一葵

    【明皇隆基】 〔小字三郎。梓潼县有上亭驿,帝幸蜀,问黄幡绰曰:“车上铃声颇似人言语。”对曰:“似言三郎郎当,三郎郎当。”故又名琅驿。〕 万岁通天元年铸九鼎成,置于东都明堂之庭,武后自制《曳鼎歌

  • 朱子年谱卷二·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淳熙二年乙未四十六岁夏四月东莱吕公伯恭来访近思录成【文集书近思录后云淳熙乙未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舎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万历三年九月丙申朔上御皇极殿受礼部进 郊 庙等祀日册○贵州右参政吴椿为广西按察使○丁酉 上御经筵○刑科都给事中严用和为大业方隆恳 圣明益懋时几以保久安长治 上答以儆戒忧勤未尝一时自懈尔大小臣工亦宜精勤

  • 通志卷三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一 六书序经术之不明由小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圣人之道惟借六经六经之作惟借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分何以见义经之有六书犹奕之有二棋博之有五木奕之

  •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司马迁

    邱永山 译注【说明】在这篇记载田叔事迹的传记中,作者以赞佩的口吻突出表现了田叔“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的品质和“刻廉自喜”的性格。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瑕疵互见,但瑕不掩瑜,他的忠诚、严于律

  • 孝文本纪第十·司马迁

    解惠全 白晓红 译注【说明】这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的种种仁政,赞颂了他宽厚仁爱、谦让俭朴的品德,刻画出一个完美贤圣的封建君主的形象。这篇本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录了许多文帝的诏

  • 卷四十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四 仪仗 通典曰黄帝振兵设五旗五麾则黄麾制自有熊始也汉卤簿有前後黄麾开元礼义纂唐大宗法夏后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宋制以绦帛为之如旛错彩成黄麾?字下绣交龙及云日朱漆竿金龙

  • 卷六十九 易五·黎靖德

      ◎乾下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来只是协韵说将去。"潜龙勿用,何谓也"以下,大概各就他要说处便说,不必言专说人事、天道。伊川说"乾之用"、"乾之时"、"乾之义",也难分别。到了,时似用,用似义。〔渊〕   问:"程易'乾

  • 平书订卷八 制田第五下·李塨

    平书曰:从来治田未有不通水利者,南方水利之兴已久,但修其弊举其废,强而理之,易易耳[水田饶沃,人授四十亩三十亩俱可。三十者公田六十,四十者八十。皆岁种,可不用代田法]。北方则不知以为利,而惟苦其害。徐贞明[万历时科臣]徐光启[崇

  • 卷十七·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七     宋 杨简 撰大雅二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

  •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辨正大广智三藏奉 诏译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色界顶第四禅成等正觉。即下须弥山顶。于金刚宝楼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皆悉云集。前后围绕异口同音。唯愿世尊转妙法轮甚深秘密。所谓金刚界轮。降三世

  • Y的悲剧·埃勒里·奎因

    哈特家族以疯狂、恶毒著称,在邻居眼中是“可恶”的人。所以,当有一天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专制、暴戾的哈特老太太被谋杀时,没人感到特别的不安、伤心,除了她在第一次婚姻中生下的女儿,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儿路易莎。同时,路易莎

  •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武汉臣

    简名《生金阁》。杂剧剧本。元武汉臣作,一说元末明初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旦末合本。剧写宋蒲州秀才郭成因避百日血光之灾,携妻李幼奴赴京应举。途避风雪于酒店,献三代传家宝生金阁干谒权豪衙内庞勣欲求得官。庞见此物遇

  • 阅藏知津·智旭

    中国佛教经录。四十四卷。明智旭著。智旭(1599—1655),俗姓锺,名际明、字蕅益,号八不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习儒学,誓灭释老,曾撰《辟佛论》。后读莲池《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论》烧毁。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