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

  三年春正月乙卯,如鱼儿泺。甲戌,出钱粟振南京贫民,仍复其租赋。己卯,大雪。二月丙戌,发粟振中京饥。甲辰,以民多流散,除安泊逃户征偿法。三月乙卯,高丽遣使来贡。己未,免锦州贫民租一年。甲戌,免上京贫民租如锦州。庚辰,女直贡良马。夏四月戊子,赐中京贫民帛,及免诸路贡输之半。丙申,赐隈乌古部贫民帛。庚子,如凉陉。甲辰,南府宰相王绩薨。乙巳,诏出户部司粟,振诸路流民及义州之饥。五月庚申,海云寺进济民钱千万。秋七月丙辰,猎黑岭。丁巳,出杂帛赐兴圣宫贫民。庚午,大雨,罢猎。丁丑,秦越国王阿琏薨。九月乙亥,驻跸匣鲁金。冬十月庚辰,以参知政事王经为三司使。壬辰,罢节度使已下官进珍玩。癸卯,追封秦越国王阿琏为秦魏国王。十一月甲寅,以惕隐耶律坦同知南京留守事,辽兴军节度使耶律王九为南府宰相。十二月己卯朔,以枢密直学士吕嗣立参知政事。

  四年春正月庚戌,如混同江。甲寅,太白昼见。甲子,五国部长来贡。庚午,免上京逋逃及贫户税赋。甲戌,以上京、南京饥,许良人自鬻。丁丑,曲赦西京役徒。二月己丑,如鱼儿泺。甲午,曲赦春州役徒,终身者皆五岁免。己亥,如春州。赦泰州役徒。三月己丑,免高丽岁贡。己巳,振上京及平、锦、来三州饥。夏四月己卯,振苏、吉、复、渌、铁五州贫民,并免其租税。甲申,振庆州贫民。乙酉,减诸路常贡服御物。丁酉,立入粟补官法。癸卯,西幸。召枢密直学士耶律俨讲《尚书·洪范》。五月辛亥,命燕国王延禧写《尚书·五子之歌》。乙卯,振祖州贫民。丁巳,诏免役徒,终身者五岁免之。己未,振春州贫民。丙寅,禁挟私引水犯田。六月庚辰,驻跸散水原。丁亥,命燕国王延禧知中丞司事,以同知南院枢密使事耶律聂里知右夷离毕,知右夷离毕事耶律那也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庚寅,北院枢密使耶律颇德致仕。秋七月戊申,曲赦奉圣州役徒。丙辰,遣使册李乾顺为夏国王。庚申,如秋山。己巳,禁钱出境。八月庚辰,有司奏宛平、永清蝗为飞鸟所食。庚寅,谒庆陵。冬十一月丁丑,猎辽水之滨。己卯,驻跸藕丝淀。癸未,免百姓所贷官粟。己丑,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阿思封漆水郡王。癸巳,以乙室大王耶律敌烈知西北路招讨使事,权知西北路招讨使事萧朽哥知乙室大王事。壬寅,诏诸部长官亲鞫狱讼。十一月庚申,兴中府民张化法以父兄犯盗当之,请代,皆免。十二月戊寅,南府宰相耶律王九致仕。癸未,以孟父敞稳耶律慎思为中京留守。闰十二月癸卯朔,预行正旦礼。丙午,如混同江。

  五年春正月癸未,如鱼儿泺。甲午,高丽遣使来贡。三月癸酉,诏析津、大定二府精选举人以闻,仍诏谕学者,当穷经明道。夏四月甲辰,以知奚六部大王事涅葛为本部大王。壬子,猎北山。甲子,霖雨,罢猎。五月丁亥,驻跸赤勒岭。己丑,以阻卜磨古斯为诸部长。癸巳,回鹘遣使贡良马。己亥,以同知南府枢密使事耶律那也知右夷离毕事,左祗候郎君班详稳耶律涅里知北院大王事。六月甲寅,夏国遣使来谢封册。壬戌,以参知政事王言敷为枢密副使,前枢密副使贾士勋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秋七月庚午,猎沙岭。九月辛卯,遣使遗宋鹿脯。壬辰,驻跸藕丝淀。冬十月乙巳,以新定法令太烦,复行旧法。庚申,以辽兴军节度使何葛为乙室大王。十一月丁卯朔,燕国王延禧生子,大赦,妃之族属进爵有差。

  六年春正月,如混同江。二月辛丑,驻跸双山。三月辛未,女直遣使来贡。夏四月丁酉,东北路统军司设掌法官。庚子,以同知南院枢密使事耶律吐朵知左夷离毕事。五月壬辰,驻跸散水原。六月甲辰,遣使决五京囚。秋七月丙子,如黑岭。冬十月丁酉,驻跸藕丝淀。十一月壬戌,高丽遣使来贡。己巳,以南府宰相窦景庸为武定军节度使。是年,放进士文充等七十二人。

  七年春正月壬戌,如混同江。二月己亥,驻跸鱼儿泺。壬寅,诏给渭州贫民耕牛、布绢。三月丙戌,驻跸黑龙江。夏四月丙戌,以汉人行宫副部署耶律谷欲知乙室大王事。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六月甲午,驻跸赤勒岭。己亥,倒塌岭人进古鼎,有文曰:“万岁永为宝用。”辛丑,回鹘遣使贡方物。癸卯,以权知东京留守萧陶隗为契丹行宫都部署。丁未,端拱殿门灾。秋七月戊午朔,回鹘遣使来贡异物,不纳,厚赐遣之。八月庚寅,以霖雨,罢猎。壬寅,幸庆州,谒庆陵。九月丙申,还上京。己亥,日本国遣郑元、郑心及僧应范等二十八人来贡。冬十月辛巳,命燕国王延禧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十一月庚子,如藕丝淀。甲子,望祀木叶山。

  八年春正月乙酉,如山榆淀。乙未,阻卜诸长来降。三月己亥,驻跸挞里舍淀。丁未,曲赦中京、蔚州役徒。夏四月乙卯,阻卜长来贡。丁丑,猎西山。惕德酋长胡里只来附。五月甲辰,驻跸赤勒岭。六月乙丑,夏国为宋侵,遣使乞援。秋七月丁亥,猎沙岭。九月乙巳,驻跸藕丝淀。丁未,日本国遣使来贡。冬十月庚戌朔,遣使遗宋鹿脯。丙辰,振西北路饥。辛酉,阻卜磨古斯杀金吾吐古斯以叛,遣奚六部秃里耶律郭三发诸蕃部兵讨之。壬申,南府宰相王经薨。戊寅,以左夷离毕耶律涅里为彰圣军节度使。十一月戊子,以枢密副使王是敦兼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韩资让参知政事,汉人行宫都部署奚回离保知奚六部大王事。丁酉,以通州潦水害稼,遣使振之。戊申,北院大王合鲁薨。是年,放进士冠尊文等五十三人。

  九年春正月庚辰,如混同江。二月,磨古斯来侵。三月,西北路招讨使耶律阿鲁扫古追磨古斯还,都监萧张九遇贼,与战不利。二室韦、拽剌、北王府、特满群牧、宫分等军多陷没。夏四月乙卯,兴中府甘露降,遣使祠佛饭僧。癸酉,猎西山。六月丁未朔,驻跸散水原。庚申,以辽兴军节度使荣哥为南院大王,知左夷离毕事耶律吐朵为左夷离毕。秋七月辛卯,如黑岭。壬寅,遣使赐高丽羊。九月癸卯,振西北路贫民。冬十月庚戌,有司奏磨古斯诣西北路招讨使耶律挞不也伪降,既而乘虚来袭,挞不也死之。阻卜乌古札叛,达里底、拔思母并寇倒塌岭。壬子,遣使籍诸路兵。癸丑,以南院大王特末同知南京留守事,命郑家奴率兵往援倒塌岭。甲寅,驻跸藕丝淀,以左夷离毕耶律秃朵、围场都管撒八并为西北路行军都监。乙卯,诏以马三千给乌古部。丙辰,有司奏阻卜长辖底掠西路群牧。丁巳,振西北路贫民。己未,燕国王延禧生子,肆赦,妃之族属并进级。壬戌,以枢密直学士赵廷睦参知政事兼同知南院枢密使事。癸亥,乌古敌烈统军使萧朽哥奏讨阻卜等部捷。甲子,宋遣使告其母后高氏哀,即遣使吊祭。己巳,诏广积贮,以备水旱。十一月辛巳,特抹等奏讨阻卜捷。十二月丙辰,宋遣使以母后遗留物来馈。

  十年春正月,如春水。癸未,惕德来贡。戊子,乌古紥等来降,达里底、拔思母二部来侵,四捷军都监特抹死之。二月甲辰,以破阻卜,赏有功者。丙午,西南面招讨司奏讨拔思母捷。癸丑,排雅、仆里、同葛、虎骨、仆果等来降。达里底来侵。三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山北路副部署萧阿鲁带奏讨达里底捷。夏四月壬寅朔,惕德萌得斯、老古得等各率所部来附,诏复旧地。甲辰,驻跸春州北平淀。丙午,乌古部节度使耶律陈家奴奏讨茶紥剌捷。庚戌,以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斡特剌为都统,夷离毕耶律秃朵为副统,龙虎卫上将军耶律胡吕都监,讨磨古斯,遣积庆宫使萧虬里监战。辛亥,朽哥奏颇里八部来侵。击破之。己巳,除玉田、密云流民租赋一年。闰月庚子,赐西北路贫民钱。达里底、拔思母二部来降。五月甲辰,驻跸赤勒岭。甲寅,括马。戊午,西北路招讨司奏敌烈等部来侵,统军司出兵与战,不利,招讨司以兵击破之,敦睦宫太师耶律爱奴及其子死之。辛酉,以知国舅详稳事萧阿烈同领西北路行军事。六月辛未,宋遣使来谢吊祭。乙酉,乌古敌烈统军使朽哥有罪,除名。丙戌,和烈葛等部来聘。癸巳,惕德来贡。己亥,禁边民与蕃部为婚。是夏,高丽国王运薨,子昱遣使来告,即遣使赙赠。秋七月庚子朔,猎赤山。是月,阻卜等寇倒塌岭,尽掠西路群牧马去,东北路统军使耶律石柳以兵追及,尽获所掠而还。九月己未,以南院大王特末为南院枢密使。甲子,敌烈诸酋来降,释其罪。是月,斡特剌破磨古斯。冬十月丙子,驻跸藕丝淀。壬午,山北路副部署萧阿鲁带以讨达里底功,加左金吾卫上将军。癸巳,西北路统军司获阻卜长拍撒葛、蒲鲁等来献。十一月乙巳,惕德铜刮、阻卜的烈等来降。达里底及拔思母等复来侵,山北副部署阿鲁带击败之。十二月癸酉,三河县民孙宾及其妻皆百岁,复其家。甲戌,以参知政事赵廷睦兼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王师儒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己卯,诏录西北路有功将士及战殁者,赠官。乙酉,诏改明年元,减杂犯死罪以下,仍除贫民租赋。戊子,西北路统军司奏讨磨古斯捷。

猜你喜欢
  卷二一九 唐紀三十五·司马光
  卷二百八十四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甲集·叶绍翁
  ○孝贞后五则·许指严
  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三十一·苏辙
  第七十三册 所记天命事十三件○1·佚名
  一一九四 承办四库全书事务处为抬运书籍需用苏拉文·佚名
  德宗请脉记·杜钟骏
  六十、重帏弃养·包天笑
  斛律光传·李百药
  黄佐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三·努尔哈赤
  第十三章 统一政府之回光返照【西晋兴亡】·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店小二上,云)造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若是空心吃一盏,登时螫的肚皮疼。小可人是个卖酒的,在此开着个酒店,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负担,都来我这店里吃酒。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牛员外的酒店。他闲常不

  • 唐诗镜卷三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四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侯希逸表佐幕府府罢十年不仕李勉任宣武复辟之建中初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集五卷】 七言古诗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

  • 清献诗钞·吴之振

    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壒。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有莼

  •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范晔

    陈蕃 王允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

  • 列传第七十一·刘昫

    ○仆固怀恩 梁崇义 李怀光 仆固怀恩,铁勒部落仆骨歌滥拔延之曾孙,语讹谓之仆固。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其部落来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于夏州,别为蕃州以御边,授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

  • ●卷一百六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秩六十一。   起绍兴四年八月三日庚辰,尽九月十九日乙丑。   八月三日庚辰赵鼎为知枢密事川陕宣抚处置使。   赵鼎为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旧校云:宋史八月戍子改命赵鼎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   当时献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六月庚戌朔 上谕法司如今天气暄热两法司并锦衣卫见监罪囚笞罪无干证的放了徒流以下便减等拟审发落重囚情可矜疑并枷号的都写来看○升河南右布政蔡逢时为四川左布政使○予故工部尚书姚继可赠太子少保荫一

  • 中兴小纪卷十七·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四年九月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奏以遣使议和非便欲进兵恢复乙夘上谓宰执曰世忠为国之心甚切可谕以二圣在逺当遣使通问 丁夘合祀天地于明堂以太祖太宗并配大赦天下 庚午诏朱胜非听持余服服阕以为观文殿

  • ●魂南记·易顺鼎

    易顺鼎哭盦撰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夏五月辛未朔,余甫自京师还唐山大营。初,余与岘帅约:战则留,和则归。至是,和议成,赔款二万万,割辽东、割台湾,皆从来所无。余墨絰从戎,志在殉母;今时局如此,不入山披发何时!因岘帅挽留,不得已,约再缓月

  • 杜希全传·欧阳修

    杜希全是京兆醴泉县人。任郭子仪部下裨将,积累功劳官至朔方节度使。军令严整,士兵都怕他的威严。皇帝流亡奉天,杜希全与..坊节度使李建徽、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带兵奔赴国难,在漠谷宿营,被叛军半路拦击,登上高山

  • 辟韩·严复

    往者吾读韩子《原道》之篇,未尝不恨其于道于治浅也。其言曰:“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 洪武六年夏四月壬申朔,享太庙。 太仆寺丞梁野仙帖木儿言:“黄河迤北、宁夏所辖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田膏沃,舟楫通行,宜命重将镇之。俾招集流亡,务农屯田,什一取税,兼

  • 卷十九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孔颖达

    康王既尸天子,尸,主也,主天子之正号。○马本此句上更有“成王崩”三字。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既受顾命,群臣陈戒,遂报诰之。因事曰遂。康王之诰求诸侯之见匡弼。[疏]“康王既”至“之诰”○正义曰:康王既受顾命,主天子之

  • 卷七·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七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记【记者记述其事也】养鱼记【此篇想见伊川爱物之仁心不特於鱼为然殆欲周徧天下】伊川先生书斋之前【书院之前】有石盆池【以石为池其大如盆】家人买鱼子食猫【

  • 譬喻品第十四·佚名

    若菩萨发坚固心,修行最上般若行。超过声闻缘觉地,速能证得佛菩提。如人欲渡於大海,所乘船舫忽破坏。不依草木命不全,若得依附达彼岸。若人不发坚信心,依於般若求解脱。溺轮回海无出期,处生老死常苦恼。若有信心持般若,解有无

  •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毗富罗山中。与大比丘众满足百千人俱。复有百千诸菩萨众。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迦楼罗等。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净居诸天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七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圣道果人品之二复次如此违舍二退。何法为性。偈曰。二退非至得。释曰。此二退以非至得为性。违退必由罪过成。舍退则不定。已得暖人后若退堕。必定以涅槃为法

  •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佚名

    元杂剧剧本。一作《大妇小妇还牢末》。简名《还牢末》。无名氏撰;一作李致远撰。末,谓剧本主角为正末。叙梁山泊头领宋江遣李逵下山至东平府招降五衙都首领刘唐、史进。不料李逵路见不平,将人打死,拘至府衙。本是死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