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侃传

杨侃,字士业,酷爱弹琴读书,更喜好计谋筹划。当时,他的父亲杨播家族中许多人在朝廷取得高官厚爵,子弟们也早已显达,而惟独杨侃不与人交游,公卿大臣很少有人知道他。亲朋好友劝他出来做官,他说:“如果有良田,还会发愁没有收成?只恨自己没有才能啊!”三十一岁那年,承袭华阴伯的爵号。

  扬州刺史长孙承业聘请他为录事参军。南梁豫州刺史裴邃想偷偷袭击北魏,暗中收买寿春人李瓜花、袁建等人,让他们为内应。裴邃已经调集好军队,担心寿春守将觉察,便故意给魏军写信说“:北魏开始在马头那里驻军戍守,听说又想修筑白捺的旧城。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向那里发动小规模进攻。这也需要在欧阳营建堡垒,做好交战的准备。现在,军队已经集中,单等着听你们的回信。”长孙承业的幕僚想给裴邃写信以实相告,说并没有修建白捺城的意思。而杨侃却说:“白捺是一座小城,并不是形胜地险的要地,裴邃调集兵力,送来书信,虚构了一套攻打白捺的谎话,难道会没有别的阴谋吗?”长孙承业便说“:录事你可以给他写一封回信。”杨侃写信给斐邃,说:“你调集兵力,想来别有用意,何必编造攻打白捺的谎言?你别有用心,我们已经估计到了,不要认为我们这里没有人才。”裴邃收到信后,认为自己的意图已被识破,便遣散军队。李瓜花等人因为与南军约好时间却没有见着,便互相告发,被处死的有数十家。裴邃后来竟袭击寿春,进入城墙外的小城圈后又退了回去,驻扎在黎桨、梁城一带,不分白天黑夜抢掠。长孙承业奏请朝廷任杨侃为统军。

  后来,雍州刺史萧宝夤在本州谋反,长孙承业去讨伐他,朝廷任命杨侃为行台左丞。军队到达恒农,杨侃对长孙承业说“:现在叛贼把守潼关,完全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应该向北攻取蒲坂,赶快坐船到达西岸,设置兵力,置敌于死地。如果士气旺盛,华州之围可不战而解,潼关的贼兵,一定望风而逃。各处平定之后,长安自然会被攻克。如果我的计谋可以采用,请求做您的先锋。”承业同意他的谋略,派自己的儿子长孙子彦等率领骑兵与杨侃在恒农渡河,占据了石锥壁。杨侃向当地发布文告说“:现在军队暂且驻扎在这里,一面等待大部队的到来,一面察看这里人心的向背情况。如果前来投降的,还让你们各回各村,等候我军燃起三次烽火,你们也点燃烽火响应,以表明投降的诚意,不点燃烽火响应的就是不愿投降的村庄,理应将全村杀戮。”居民便互相传告,实际上不想投降的,也点燃烽火诈降。一夜之间,火光照亮数百里。围攻华州的敌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各自散去。长安平定,杨侃出了很大的力。

  建义初年,他任岐州刺史。北海王元颢叛乱,占据洛阳,四处攻掠。孝庄帝下诏命杨侃为北中郎将。孝庄帝渡黄河北退,拉着杨侃的手说:“我停止你许多别的职务,调任现在的职务,正是为了今天。不过,你家里老老小小有一百来口,如果跟着我,要受很大的连累。你可以回到洛阳,以后再图谋大事。”杨侃说:“我宁可全家被杀戮,也不愿废除君臣之间的情义。”坚决要求陪同孝庄帝。他被任命为度支尚书,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敷西县公。孝庄帝率军南返,元颢命南梁将领陈庆之把守北中城,自己占据黄河南岸。叛军中有一位夏州的义士替元颢守卫黄河中的一块阵地,偷偷写信给魏军,请求破坏叛兵架设的浮桥以立功。尔朱荣率领军队到这里,浮桥破除,接应部队却没有跟上,义士的人都被元颢的叛军杀死。尔朱荣想退回。然后再图进攻。杨侃说:“如果现在就回去,人们会大失所望。不如召集百姓,搜罗木材,多捆绑大筏,再加上舟船,沿黄河广为停放,在数百里内,都摆出渡河的架势。元颢不知道要防守哪里,一旦渡河成功,一定能立下大功。”尔朱荣高兴地同意了。于是,尔朱荣等在马渚同杨侃渡过黄河。元颢向南退却。孝庄帝重新回到洛阳,杨侃要求解除自己担任的尚书和正黄门的职务。因渡黄河的功劳,他晋爵为济北郡公,朝廷又任他的长子杨师仲为秘书郎。

  当时使用的钱,人们多私自铸造,显得又薄又小,以至于风能吹动,还能在水上飘浮,一斗米因而需钱一千。杨侃奏报,允许人们与官府一起铸造五铢钱,让人乐意去干,私铸钱币的流俗积弊就会改变。孝庄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又任他为侍中,加封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孝庄帝图谋除掉尔朱荣,杨侃与内弟李..、城阳王元徽、侍中李..等都参与了这个预谋。尔朱兆入据洛阳,杨侃当时正在休假,便逃到华阴。普泰初年,尔朱天光占有关西一带,派杨侃儿子的岳父韦义远招抚他,发誓立盟,要饶恕他的罪过。他的从兄杨昱恐怕使全家遭祸,让他答应尔朱天光。认为假如天光自食其言,不过他一人受害,可以保全一家百口人的性命。杨侃到了尔朱天光那里,被杀害。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张廷玉
  王隱晉書卷七·汤球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蔡东藩
  卷之四百九十七·佚名
  二百六十六 内务府奏奉旨赏给曹颀房屋摺·佚名
  第四六保结状光绪七年八月一一二○六-三·佚名
  六七三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三·裴骃
  十国春秋卷一·吴任臣
  东平王元匡传·李延寿
  孙德昭传·欧阳修
  第六章离奇之动议并地位之释义·孙中山
  卷二百十四之一·雍正
  卷三·徐一夔
  蔡光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公自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未有云洙曰拾遗陈子昻常为县令叚简收系忧愤死狱中射共梓州之属县也】籍甚黄丞相能名自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 卷七十七·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傒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懈繇是贯通百氏大悳间游湘汉程钜夫卢摰先後为湖南宪长咸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佑间程卢列荐於朝特授

  • 卷十一·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一 【起庚午明景帝景泰元年尽丙子明景帝景泰七年】凡七年 【庚午】景皇帝景泰元年春正月朔罢朝贺 【以上皇在卫喇特也】 筑城天夀山南 【名曰永安以居陵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万历七年七月乙巳朔上亲诣 太庙○户部题查开纳事例银两先是以边费日增帑积告匮故不得已为权宜之计至是通行催查自隆庆四年始至万历七年春季止将前项开纳银两每年终尽数解部其山西四川辽东都司银两虽抵充各边年例亦如

  • 卷之九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附录一·陶希圣

    ◎日汪密约全文△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签订⒈以日满支建设东亚新秩序为烟幕,置中国于日本奴役之下。⒉以善邻修好为甘饵,实行政治侵略的野心。⒊以经济提携为手段,实现搜刮资源的企图。⒋以共同防卫为幌子,到达华北驻兵的

  • 刘彦宗传·脱脱

    刘彦宗字鲁开,大兴宛平人。其远祖怦,为唐朝卢龙节度使。石晋把幽、蓟划入辽国,刘氏六代做辽国的官,相继任宰相。刘彦宗父亲刘霄官至中京留守。刘彦宗擢进士乙科。辽天祚帝逃到天德。秦晋国王耶律捏里在燕自立为帝,提升刘彦

  • 陈纍传·张廷玉

    陈蠧,字彦纯,合肥人。父亲陈闻,以义兵千户归顺太祖,累任都指挥同知。陈蠧承袭父职。父亲犯罪被遣戍辽阳,陈蠧拜伏在宫门请求替父戍守,诏令一并原谅了他们父子。陈蠧少年时随从大将军幕府,以善射雁见称。他屡次随军远征南番,又

  • 交际 第三十·王符

    语曰:“人惟旧,器惟新〔二〕。昆弟世疏,朋友世亲〔三〕。”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四〕,背故而向新〔五〕;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悟先圣之典戒〔六〕,负久要之誓言〔七〕。斯何故哉?退而省之〔八〕,亦

  • 二十国年表·胡广

    周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邾莒薛许小邾(表略)

  • 卷一·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一      宋 欧阳修 撰关雎论曰为关雎之説者既差其时世至于大义亦已失之盖关雎之作本以雎鸠比后妃之德故上言雎鸠在河洲之上关关然雄雌和鸣下言淑女以配君子以述文王太姒为好匹如雎鸠雄雌

  • 卷二十·朱公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二十  元 朱公迁 撰 鲁颂四之四 鲁少皥之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辑录袭庆府今兖州府东平府今东平州海州今宁海州密州今高密县与

  • 论倭铿赫克尔·太虚

    学者以一生坚决固持之论说,而表示其一种系统组织之思想,此思想之既深入人心,即渐著为群众之行动,而形成国家及国际之政治,其影响必遍及全世界而后已。其尤强有力者,且往往主持十年、数十年、百年、数百年之世运焉。徒见政治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八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八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三十五如是已说广大无尽解脱海海摩诃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海王道路中  具足百自在以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一(并序)·从义

    摩诃止观者法华之妙行也止观义例者妙行之轮輗也传止观之道而不明义例者则妙行倾覆也昔天台智者禀之於灵岳悟之於道场说之於玉泉付之於章安自章安至荆溪师资道契德音莫违后以清凉僻见逆路论兴背我天台朋他贤首抑根本之

  • 冯京三元记·沈龄

    宋元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明有改编本,沈寿卿(或作沈受先)著。剧叙良贾冯商40岁无子,妻劝纳妾。既成,却于合卺夜闻其苦情、不染其身立即遣归,原聘分毫不取。王以德受其恩,无以为报,旅舍中令妻侍枕席,冯商秉笔坐以达旦,决不乱人

  • 词坛丛话·陈廷焯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