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

    卢彦伦(子玑 孙亨嗣) 毛子廉 李三锡 孔敬宗 李师夔 沈璋 左企弓 虞仲文(曹勇义 康公弼附) 左氵必(弟渊 侄光庆)

  卢彦伦,临潢人。辽天庆初,萧贞一留守上京,置为吏,以材干称。是时,临潢之境多盗,而城中兵无统属者,府以彦伦为材,荐之于朝,即授殿直、勾当兵马公事。

  辽兵败于出河店,还至临潢,散居民家,令给养之,而军士纵恣侵扰,无所不至,百姓殊厌苦之。留守耶律赤狗儿不能禁戢,乃召军民谕之曰:“契丹、汉人久为一家,今边方有警,国用不足,致使兵士久溷父老间,有侵扰亦当相容。”众皆无敢言者。彦伦独曰:“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土,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且番、汉之民皆赤子也,夺此与彼,谓何。”

  初取临潢,军中有辛讹特刺者,旧为临潢驿吏,与彦伦善,使往招谕,彦伦杀之。辽授彦伦团练使、勾当留守司公事。

  天辅四年,彦伦从留守挞不野出降。授夏州观察使,权发遣上京留守事。师还,挞不野以城叛,彦伦乃率所部逐挞不野,尽杀城中契丹,遣使来报。未几,辽将耶律马哥以兵取临潢,彦伦拒守者七月。会援兵至,敌解围去,因赴阙。

  天会二年,知新城事。城邑初建,彦伦为经画,民居、公宇皆有法。改静江军节度留后,知咸州烟火事。未几,迁静江军节度使。天眷初,行少府监兼都水使者,充提点京城大内所,改利涉军节度使。未阅月,还,复为提点大内所。彦伦性机巧,能迎合悼合意,由是颇见宠用。岁余,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为宋国岁元使。改礼部尚书,加特进,封郇国公。天德二年,出为大名尹。明年,诏彦伦营造燕京宫室,以疾卒,年六十九。子玑。

  玑字正甫,以荫补閤门祗候,累迁客省使,兼东上閤门使,改提点太医、教坊、司天,充大定十五年宋主生日副使,迁同知宣徽院事。丁母忧,起复太府监,改开远军节度使,入为右宣徽使。章宗即位,转左宣徽使,致仕。明昌四年,起复左宣徽使,改定武军节度使,复为左宣徽使。

  是时,玑年已七十,诏许朝参得坐于廊下。复致仕。泰和初,诏玑天寿节预宴。二年,元妃李氏生皇子,满三月,章宗以玑老而康强,命以所策杖为洗儿礼物。章宗幸玉泉山,诏玑与致仕宰相俱会食,许策杖给扶。后预天寿节,上命玑与大臣握槊戏,玑获胜焉。从上秋山,赐名马。上曰:“酬卿博直。”其眷遇如此。泰和六年卒,年八十。子亨嗣。

  亨嗣字继祖,以荫补閤门祗候,内供奉。调同监平凉府醋务,改同监天山盐场。丁母忧,服阕,监莱州酒课,累调监丰州、任丘、汲县、东平酒务。课最,迁白登县令。明昌四年,行六部差规措军前粮料,入为典给直长,改西京户籍判官,历官西京、中都太仓使,中都户籍判官,尚酝署丞。丁父忧。大安初,复为典给署丞兼太子家令。崇庆元年,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是时,兵兴,征调烦急,亨嗣以办最,迁定远大将军,入为户部员外郎。贞祐二年,迁莒州刺史。三年,山东宣抚司讨杨安儿,亨嗣行六部,兵罢,还州。兴定二年,卒,年六十一。

  亨嗣与弟亨益,尽友爱之道。亨嗣初以祖荫得官,大定十六年,父玑为同知宣徽院事,当荫子,亨嗣以让弟亨益。亨益早卒,子兟。兟幼稚,亨嗣尽以旧业田宅奴畜财物与之。

  毛子廉本名八十,临潢长泰人,材勇善射。辽季群盗起,募勇士,子廉应募。辽主召见,赐甲仗,率百人,会所在官兵捕盗。以功授东头供奉官,赐良马。

  天辅四年,遣谋克辛斡特刺、移刺窟斜招谕临潢,子廉率户二千六百来归。今就领其众,佩银牌,招未降军民。卢彦伦怒于廉先降,杀子廉妻及二子,使骑兵二千伺取子廉。子廉与窟斜经险阻中,骑兵围之,两骑突出直犯子廉。子廉引弓毙其一人,其一人挺枪几中子廉腋。子廉避其枪,与搏战,生擒之,乃彦伦健将孙延寿也。余众溃去。

  天会三年,除上京副留守。久之,兼盐铁事。天眷中,除燕京院都监。辽王宗干问宰相曰:“子廉有功,何为下迁。”;宰相以例对。宗干曰:“卢彦伦何不除此职?子廉之功十倍彦伦,在临潢十余年,吏民畏爱如一日,谁能及此。”是时卢彦伦已以少府监除节度使,故宗干引以为比。除宁昌军节度使。海陵弑熙宗,子廉闻之,叹曰:“曾不念国王定策之功耶。”乃致仕。大定二年,卒。

  李三锡字怀邦,锦州安昌人,以赀得官。辽季,盗攻锦州,州人推三锡主兵事,设机应变,城赖以完。录功授左承制。辽主走天德,刘彦宗辟三锡将兵保白云山。

  金兵次来州,三锡以其众降。摄临海军节度副使,参预元帅府军事,改知严州。宗望伐宋,三锡领行军猛安,败郭药师军于白河。进官安州防御使。再克汴京,三锡从阇母护宋二主北归。复知严州,改归德军节度副使。诏废齐国,择吏三十人与俱行,三锡在选中。还为庆州刺史,三迁武胜军节度使。察廉第一,迁三阶,改安国军节度使,除河北西路转运使,致仕。

  三锡政事强明,所至称治。世宗旧闻其名,大定初,起为北京路都转运使。制下,而三锡已卒。

  孔敬宗字仲先,其先东垣人,石晋末,徙辽阳。辽季,敬宗为宁昌刘宏幕官。斡鲁古兵至境上,敬宗劝刘宏迎降,遂以敬宗为乡导,拔显州,以功补顺安令。天辅二年,诏敬宗与刘宏率懿州民徙内地,授世袭猛安,知安州事。将兵千人从宗望伐宋。汴京平,宗望命敬宗守汴。尝自汴驰驿至河北,还至河上,会日暮无舟,敬宗策马乱流,遂达南岸。迁静江军节度使,历石、辰、信、磁四州刺史,阶光禄大夫。

  海陵问张浩曰:“卿识孔敬宗否,何阶高职下也。”浩对曰:“国初,敬宗劝刘宏以懿州效顺,其后从军积劳,有司不知,故一概常调耳。”明日,除宁昌军节度使。徙归德军,致仕。大定二年,卒。

  李师夔字贤佐,奉圣永兴人。少倜傥,有大志。以荫入仕,为本州监。天辅六年,太祖袭辽主于鸳鸯泺,郡守委城遁去,众无所属,相与叩门请师夔主郡事。师夔许之,乃搜卒治兵。

  迪古乃兵至奉圣州,师夔与其故人沈璋密谋出降,曰:“一城之命悬于此举。”璋曰:“君言是矣。如军民不从,奈何。”师夔即率亲信十数辈诘旦出城,见余睹,与之约曰:“今已服从,愿无以兵入城及俘掠境内。”余睹许诺。诏以师夔领节度,以璋佐之。赐师夔骏马二,俾招未附者,许以便宜从事。明年,加左监门卫大将军。

  剧贼张胜以万人逼城,师夔度众寡不敌,乃伪与之和,日致馈给,胜信之。师夔乘其不备,使人刺胜,杀之。以其首徇曰:“汝辈皆良民,胁从至此,今元恶已诛,可弃兵归复其所。”贼众大惊,皆散去。别贼焦望天、尹智穆率兵数千来寇。师夔以兵临之,设伏归路,使人反间之。智穆果疑,望天先引去。智穆势孤,亦还,遇伏而败,遂执斩之。是后贼众不敢入境。以劳迁静江军节度留后,累迁武平军节度使,改东京路转运使,徙陕西东路转运使。致仕,封任国公。卒,年八十五。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行贼陷潞州,杀其守姚璠,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颜色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少顷,怒解。因召潞军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君活尔矣。”皆感泣而去。朝廷闻而嘉之,拜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杨建中榜及第。

  赞曰:危难之际,两军方争,专城之将,国家之轻重系焉。李师夔非有君命,为众所推,又能全活其人,犹有说也。卢彦伦之降,虽云城溃,初志不确,何尤乎毛子廉。至如子廉不仕海陵,沈璋以片言降张觉,一善足称,何可掩也。

  左企弓字君材。八世祖皓,后唐棣川刺史,以行军司马戍燕,辽取燕,使守蓟,因家焉。企弓读书,通《左氏春秋》。中进士,再迁来州观察判官。萧英弼贼昭怀太子,穷治党与,多连引。企弓辨析其冤,免其甚众。自御史知难事,出为中京副留守,按刑辽阳。有狱本轻而入之重者,已奏待报,企弓释之以闻。累迁知三司使事。天庆末,拜广陵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

  金兵已拔上京,北枢密院恐忤旨,不以时奏。辽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企弓以闻。辽主曰:“兵事无乃非卿职邪?”对曰:“国势如此,岂敢循例为自容计。”因陈守备之策。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时辽主闻金已克中京,将西幸以避之。企弓谏不听。

  辽主自鸳鸯泺亡保阴山。秦晋国王耶律捏里自立于燕,废辽主为湘阴王,改元德兴。企弓守司徒,封燕国公。虞仲文参知政事,领西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外诸军都统。曹勇义中书侍郎平章事、枢密使、燕国公。康公弼参知政事、签枢密院事,赐号“忠烈翊圣功臣”。德妃摄政,企弓加侍中。宋兵袭燕,奄至城中,已而败走。或疑有内应者,欲根株之,企弓争之,乃止。

  太祖至居庸关,萧妃自古北口遁去。都监高六等送款于太祖,太祖径至城下。高六等开门待之。太祖入城受降,企弓等犹不知。太祖驻跸燕京城南,企弓等奉表降,太祖俾复旧职,皆受金牌。企弓守太傅、中书令,仲文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勇义以旧官守司空,公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副使权知院事、签中书省、封陈国公。辽致仕宰相张琳进上降表,诏曰:“燕京应琳田宅财物并给还之。”琳年高,不能入见,止令其子弟来。

  太祖既定燕,从初约,以与宋人。企弓献诗,略曰:“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太祖不听。

  是时,置枢密院于广宁府。企弓等将赴广宁,张觉在平州有异志,太祖欲以兵送之。企弓等辞兵曰:“如此,是促之乱也。”及过平州,舍于栗林下,张觉使人杀之。企弓年七十三,谥恭烈。天会七年,赠守太师,遣使致奠。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济国公。

  虞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也。七岁知作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第进士,累仕州县,以廉能称。举贤良方正,对策优等。擢起居郎、史馆修撰,三迁至太常少卿。宰相有左降,仲文独出饯之。或指以为党,仲文乃求养亲。久之,召复前职。宰相荐文行第一,权知制诰,除中书舍人。讨平白霫,拜枢密直学士,权翰林学士,为翰林侍讲学士。年五十五,卒,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

  曹勇义,广宁人。第进士,除长春令。枢府辟令史。上书陈时政,累擢馆阁,迁枢密副都承旨,权燕京三司使,加给事中。召为枢密副使,加太子少保。与大公鼎、虞仲文、龚谊友善。与虞仲文同在枢密,群小挤之。复出为三司使,加宣政殿大学士。卒,谥文庄。天会七年,赠守太保。正隆二年,改赠特进、定国公。

  康公弼字伯迪,其先应州人。曾祖胤,辽保宁间以战功授质券,家于燕之宛平。公弼好学,年二十三中进士,除着作郎、武州军事判官。辟枢府令史,求外补,出为宁远令。县中陨霜杀禾稼,漕司督赋急,系之狱。公弼上书,朝廷乃释之,因免县中租赋,县人为立生祠。监平州钱帛库,调役粮于川州。大盗侯概陷川州,使护送公弼出境,曰:“良吏也。”权乾州节度使。卒,谥忠肃。天会七年,赠侍中。正隆二年,改赠特进、道国公。

  企弓子泌、瀛、渊。

  泌字长源,企弓长子也。仕辽,官至棣州刺史。太祖平燕,泌从企弓归朝。既而东迁至平州,企弓为张觉所害,泌复还燕。是时,以燕与宋,宣抚司遣至汴,泌以平州仇人在是,乃间道奔还。朝廷嘉之,擢西上閤门使。从宋王宗望南伐,破真定有功,知祁州,历刺泽、隰等州。贞元初,为浚州防御使,迁陕西路转运使,封戴国公。

  泌性夷澹,好读《庄》、《老》,年六十一,即请致仕。亲友或以为早,泌叹曰:“予年三十秉旄钺,侵寻仕路又三十年,名遂身退,可矣。”时人高之。卒年七十四。

  渊累官燕京副留守、中京路都转运使,历河北东路、中都路都转运使。渊贪鄙,三任漕事,务以钱谷自营。在中都凡八年,不求迁。与李通、许霖交关贿赂,诡纳漕司诸物,规取财利。世宗即位,渊使其子贻庆诣东京上表,特赐贻庆任忠杰榜第三甲进士,授从仕郎。贻庆还中都,世宗诏渊曰:“凡殿位张设悉依旧,毋增益。不得役使一夫,以扰百姓。谨宫禁出入而已。”大定二年,改沁南军节度使。世宗素知其为人,戒之曰:“卿宰相子,练习朝政,前为漕司,朕甚鄙之。毋或刻削百姓,若复敢尔,勿思再用。”渊到怀州未几,坐前为中都转运尝盗用官材木,除名。子光庆。

  光庆字君锡,幼颍悟,沉厚少言。渊尝谓所亲曰:“世吾家者,此子也。”以荫,补閤门祗候,迁西上閤门副使。丁父忧,起复东上閤门副使,再转西上、东上閤门使,兼太庙署令。

  光庆好古,读书识大义,喜为诗,善篆隶,尤工大字。世宗行郊礼,受尊号,及受命宝,皆光庆篆。凡宫庙榜署经光庆书者,人称其有法。典领原庙、坤厚陵、寿安宫工役,不为苛峻,使劳逸相均。身兼数职,勤慎周密,未尝自伐,世宗独察之。

  初,御史大夫璋请制大金受命宝,有司以秦玺文进,上命以“大金受命万世之宝”为文。径四寸八分,厚一寸四分,蟠龙纽,高厚各四寸六分有半。礼部尚书张景仁、少府监张仅言典领工事,诏光庆篆之。迁同知宣徽院事,改少府监。丁母忧,起复右宣徽使。世宗幸上京,光庆往上京治仪仗制度,时人以为得宜。

  二十五年,卒,年五十一。上遣使至祭,赙银三百两、重彩十端、绢百匹。平时喜为善言,蓄善药,号“善善道人”。晚信浮屠法,自作真赞,语皆任达云。

  赞曰: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四子者,皆有才识之士,其事辽主数有论建。及其受爵僣位,委质二君,陨身逆党,三者胥失之,哀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温峤 郗鉴(子愔 愔子超 愔弟昙 鉴叔父隆)·房玄龄
  本纪第十八 武宗 宣宗·刘昫
  第四十回 平海岛一将含冤 定外藩两邦慑服·蔡东藩
  卷首上·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绥冦纪略卷二·吴伟业
  二百四十三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纪昀
  ·渔船并配公文议·丁曰健
  神元帝纪·李延寿
  契丹传·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雍正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三·彭定求

        卷803_1 【酬人雨后玩竹】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卷803_2 【春望词四首】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

  • 卷三十五·董康

      ○百歲圓   不知何人所作。演司馬光事。謂光父子榮顯。母登百歲。故云百歲圓。種種謬誕。俱齊東野人語。蓋鄙妄人所編也。   劇云。司馬光妻鮑氏。子四人。長康。已中進士。母年九十六。光任龍圖閣■學士。

  • ◆宋逸士无(翠寒集 啽呓集 鲸背吟)·顾嗣立

    宋逸士无 【亦作无。】 无字子虚,旧以晞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以兵乱迁吴,冒朱姓。至元辛巳,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户案牍,适病痿,无丐以身代,许之。入海抵竹岛,风雹交作,随惊涛上下。经高丽诸山,罹沉痾,瘦骨柴立,未尝废吟咏。岁丁亥

  • 卷一百五十九·徐世昌

    姚濬昌姚濬昌,字孟成,号慕庭,桐城人。官竹山知县。有《五瑞斋诗钞》。军中杂感上卿承诏转双旌,独立东南万里清。千嶂青山环大幕,五更白雪压孤城。弓刀近徙良家子,刁斗遥传汉将营。为语孙恩莫轻敌,如公忠赤在

  • 卷四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    元 方回 编释梵类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於中国久矣士大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谓学此一流也至唐韩昌黎始辞而辟之其送文畅澄观灵师惠师虽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十四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开元二十年正月诏两京诸州置玄元庙天宝二年三月以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其乐章降仙圣奏煌煌登歌发炉奏冲和上香毕奏紫极舞撤醮奏登歌送仙圣奏真和会要

  • 列传第二十四 江敩何昌宇谢抃王思远·萧子显

    江籞,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祖湛,宋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父恁,着作郎,为太子劭所杀。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主簿,不就。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

  • 卷之四·佚名

    丙申春二月壬子朔张士诚陷平江○丙子 上率常遇春等击蛮子海牙于采石时敌舟联络江上势甚盛乃命遇春设疑兵以分敌势而以大兵薄之及战遇春率舟师冲其中敌舟分为二我师左右纵击飞礟中敌舟輙糜碎自辰至午战益急敌大败俘获

  • 卷一·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一元 胡一桂 撰三皇总论三皇之号昉於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周礼注云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而不指其名其次则见於秦博士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议【史记秦初并天下令议尊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

  •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宋濂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智耀亦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贺兰山中。太宗应河西众人的推荐,召他出来做官,智耀坚决推辞。皇太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智耀至王府对皇太

  • 十七年·佚名

    (辛未)十七年清康熙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備局以沃川郡守鄭履祥等四邑守令疏,回啓曰:「楊津倉穀一萬石,移送嶺南之外,令道臣參酌劃給。賑廳雜穀二千石,亦令本道,待解氷船運於楊津倉。而四邑之距楊津頗遠處,以近邑糴穀,推移

  • 春秋正义序·杜预

    唐孔颖达着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治万物四时序则玉烛调於上三才协则宝命昌於下故可以享国永年令闻长世然则有爲之务可不愼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

  • 卷十九·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九   明 季夲 撰小旻经防曰上无道揆大臣不肯任事而嘉谋不得信用故在位大夫之不得行其志者忧而作此诗也此亦在位者直言以讥切时事与正月同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智升

    (西域天竺国事)大唐西崇福寺沙门释智升撰出后汉书列传七十八案汉法本内传云。明帝永平年中。夜梦见丈六金人。光明特异色相无比。明帝寤不自安。至旦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

  • 斯塔福特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英国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推理小说,大雪覆盖下的斯坦福特宅邸内进行着一场降临会,但在游戏中精灵Ida却突然发出了埃克桑普敦镇的特里威廉上校被谋杀的口信。斯坦福特的人们于是不安起来,这时勇敢的伯纳比少校毅然

  • 舆地广记·欧阳忞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

  • 得一录·余治

    余治撰,《得一录》是一部总汇慈善章程的善书, 在晚清民初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余治,江苏无锡县人,字翼廷,号莲村、晦斋,别号寄云山人。过世后,其门人私谥其孝惠先生。早年入学应科举试,27岁时补金匮县学。后五应乡试不

  •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佚名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为四言诀,仅百余字,叙修真养性之要。其中有云:「不执不著,不与不并,视乎无形,听乎无声,心定神慧,是为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