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

嘉靖十七年六月壬寅朔  上谕礼部曰朕恭备  祖宗一代之制命建  慈庆宫为  太皇太后居  慈宁宫为  皇太后居今上有次弟以  慈宁奉  圣母章圣皇太后以  慈庆奉  皇伯母昭圣皇太后一应供帐悉取给内府如  祖宗例行

○乙巳

○山西辽州同知李文察进所著乐书四圣图角□羊二卷乐记补说二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兴乐要论三卷因请兴正乐以荐  上帝祀  祖考教  皇太子章下礼部覆言我  太祖惓惓欲复古乐草创未就今  皇上兼明圣速作之全值礼乐百年之会考正音律协和神人此其时也顾乐之道广太微非惟情义难明而所谓制度亦失传久矣未西汉大□□圣未远有制氏世在乐官但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况数千载之后乎今文察所进乐书其于乐理乐声乐原多前人所未发者且于人声中考定五音以为制律气之本□氵大□□似径截深合虞书言志永言依永和声之旨宜令文察及太常知音律者选能歌乐舞生百余人协同肄习本部及该寺正官以时按试候声律谐协扬吹候气成有应验更议擢用诏授文察太常寺典簿协同该寺官肄乐

○乙酉  诏降汝阳王府辅国将军睦櫋镇国中尉睦葈为庶人夺奉国将军安□氵昍鬲□禄米一年各以奸盗不法为抚按所奏也

○壬子

○先是广东巡按御史按上重囚严官旺情有可矜都察院覆奏已得旨宥死充军矣比审录官亦以可矜闻刑部不知谓官旺罪当死仍令禁之广东按察司以先后奉旨不同奏请刑部复议改拟  上责其先后矛盾尚书杨志学等引罪上得旨人命至重如何輙甚意出入堂上官姑不究承行郎中吴至夺俸三月官旺如审录官原拟发遣

○甲寅

○总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湛以母年九十乞归餋许之

○乙卯

○云南按察司佥事郭田乞休诏升左参议致仕以吏部覆其守官廉谨故也

○丙辰

○先是致仕杨州府通判同知豊方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  皇孝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  上帝下礼部会议尚书严嵩等言自昔羲农肇祀上帝或为合宫或为明堂嗣是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作为明堂之制视殷夏加详焉盖古者圣王以为人君天之宗子其事天也亦如子之事父义尊而情亲故制为一岁四享祀之礼有冬至圜丘礼有孟春祈谷礼有孟夏雩擅礼有季秋明堂礼皆所以遵之也明堂帝而享之又以亲之也先儒曰天即帝也郊而曰天以后稷配焉以尊稷也明堂而曰帝以文王配焉以亲文王也此周事然也臣等及覆思惟今日秋享之礼国典有缺委宜举行但明堂之制古汯难寻要在师先王之意自为令制切惟明堂圜丘皆所以事天也今  大祀殿在圜丘之北禁城东南正应古之方位穹窿閟侐允称严祀今明堂秋享之礼即以  大祀殿行之为当至于明堂配侑之礼昔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诗传以为物成刑于帝犹人成形于父故季秋祀帝于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汉武帝明堂之享以景帝配孝章以光武配唐中宗时以高宗配明皇时以睿宗配永泰时以肃宗配宋真宗以太宗配仁宗时以真宗配英宗时以仁宗配皆世以递配此主于亲亲也宋钱公辅曰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维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配焉于是既推周公之心为严父又惟成王之心为严祖是以司马光孙忭诸臣执轮于朝难诸大贤倡议于下此主于祖宗之功德也我国家复古明堂大享之制其所当配之帝亦惟二论而已若以功德论  太宗文皇帝再造家邦功符  太祖当配以  太宗也若以亲论则  献皇帝  陛下之所自出也  陛下之功德  皇考之功德也是当以  献皇帝配也至于称宗之议臣等又议得人君之位天位也以天位相承谓之统设人称宗周人称王继统之严不容或紊此圣人至礼至正不易之道也夫既已称宗则未有帝宗而不济附于太庙者窃恐我  皇考在天之灵亦有所不安者矣臣等仰思  圣训远揆旧章称宗说不敢妄议入得旨明堂秋报大礼于  奉天殿行其配  帝务求归一之说  皇考称宗在今日不为过情具古人未常概称其君为宗近代皆若是何在  皇考为不宜再会议以闻于是户部左侍郎唐胄上争之曰宋儒朱熹尝以天地合配  宗庙同堂为非礼谓千五百年无人整理今我  皇上创  两郊建  九庙使三代礼乐涣然复明于世使熹及见之不知当如何以为颂也然三代之礼莫备于周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说者谓周公有圣人之德制作礼乐而文王适其父故引以证圣人之孝答曾子问而已非谓有天下者皆必以父配天然后为孝不然周公辅成王践阼其礼盖为成王而制于周公为严父子成王则为严矣然周公归政之后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父之制而移于武王也及康继成亦未闻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制而移于成王也后世祀明堂者皆配以父此乃误识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礼故有问于熹曰周公之后当以文王配耶当以时王之父配耶熹曰只当以文王为配又问继周者如何熹曰只以有功之祖配之后来第为严父说所感乱耳由此观之明堂之配不专于父明矣且昔我  皇上入纂大统之初廷臣讲礼不明执为人后之说于时推明一本力正大伦者惟习书张摠桂萼方献夫霍韬数人而已可谓忠臣矣及何渊有建庙之议书等则尽力斥之其言之最切者在书则曰  献皇帝入祀大内者以止生  陛下一人庙祀不可缺也不敢祔庙者以未为  天子大统不可干也在璁则曰先儒谓孝子心无穷分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为不孝  皇上追尊  献考别立庙者此礼之得而为者也附  献考主于  太庙者此理之不得为者也在萼则曰仲尼有言孝子不顺情以违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渊说诚陷君矣  皇上可顺情而信之乎夫岂不道而数臣言之盖爱君之切也于时  陛下嘉答诸臣亦云朕奉  天法  祖岂敢有干  太庙  圣明深见固已超越前代矣而岂今日乃感于豊坊之说乎第恨礼部会议不能辩严父之非不举文武成康之盛以告  陛下而乃滥引汉唐宋不足汯之事为言耳虽然豊坊明堂之议虽未可从而明堂之礼则不可废盖今冬夏南北  两郊皆主于尊必季秋一大享  帝于  奉天殿而亲亲之义始备自三代以来郊与明堂各立所配之帝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王帝功德之盛上并  帝王比之于周  太祖则后稷也  太宗则文王也南北  两郊及春祈谷皆奉配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犹未有配甚为缺典故今  奉天殿大享之祭必奉配  太宗而后吾  圣朝一代之大典礼始备故臣谓坊明堂之礼不可废也若夫我  皇考恭穆献皇帝得  皇上大圣人为之子不待称宗不待议配而专庙之享亦足垂亿万世无疆之休矣伏惟裁察入  上曰兹所论诬礼无君为尤  文皇帝谁之祖  献皇帝谁之父朕为人孙子有轻重乎其借朱熹为言不遇箝子耳朱子每叹君臣终不若父子臣之于君未见真如子之于父也人臣之于君固多不同人子然未有甚于胄者动日时君时君不立则祖统何入继况内将  皇考尊谧擅改又以张子敬避君奏赐写肆欺不道下锦衣卫拷讯礼部乃再会廷臣先议配帝之礼言考季秋成物之旨严父配帝之文  献皇帝配帝侑食允合周道  上曰明堂秋报大典当以严父配帝之文为正本与郊礼不同人孰无父其父即祖兹礼自朕行宜奉  皇考配  上帝嵩等复言  高皇帝作配圜丘  皇考作配秋享无容议矣  文皇帝继体首君祀天享帝独少一配似有未安臣等窃谓孟春祈谷可仍用廑祭之义于  大祀殿举行恭奉  皇祖文皇帝配祀冬至以  太祖孟春以  文祖季秋以  皇考如此则礼文周悉诚孝流通义  皇上爱亲敬祖之心两无所憾矣得旨报闻已乃复以称宗之礼集文武大臣于东阁议言礼称祖有功宗有德释者曰祖始也宗尊也汉书注曰祖之称始始受命也宗之称尊有德可尊也孝经曰宗祀文王以配上帝王肃注曰周公于文王尊而祀之也此宗尊之说也古者天子七庙刘欹曰七者正法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宗不在数中尊变也朱熹亦以欹之说为然陈氏礼书曰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礼而无定法者义也此宗无数之说礼以义起者也惟  皇考献皇帝锡封藩服系天下骏望与文王居四伯之位同笃生圣人光承天序与文王生武王克集大命同今  皇上中兴功业皆  皇考功业故今日宗祀之典援据古义推缘人情则  皇考至德昭闻密佑  穷昊宗以其德可也  圣子神孙传受无疆皆  皇考一人所衍布宗以其世可也惟  皇上推武王周公宗祀之义师孔子之训下宋诸大儒之说明宗尊之义加  宗  皇穷配  帝明堂永为有德不迁之庙则  圣孝隆备垂之无穷矣  上以不言祔庙留中不发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问以示辅臣其文曰明堂或问者非上人以好辩以效常情之所为也实不得已之言也我  皇祖尝假臣下作对奏因作楼城之上焉故此或问以作云问曰明堂大享之礼邃古无者本周之始固亦报  天之情祇以配位之位每论不同且在今日有甚难者汝其何用情哉答曰明堂享礼次于大报重于他祀虽古远有无未可知周始着之载籍今日之举未难时人之情甚非古人比也曰配帝为难将欲奉  太宗配庶几可以服天下每思不知视  太宗为何如之主今日  圣灵在天犹昔日御世一般  太宗本时君之远祖以父近之亲宗之是非人道之正降祖为亲经所未闻孔子不曾有是言以教后世但世愈降道愈湮文人学士之心一日昧于一日但骋比舜文矣智恣已胡为上箝君父下愚细人此非难者决不可行之礼也问曰汝盖欲问  考配亦非晚于爱亲而不爱祖也答曰明堂本议是以秋时群物成以报父即人成于父之义以其所合干义之正大典则为礼故父配为正不为昵豊不为忌远问曰父配固是矣将来一世一易抑且以一乎答曰今既用周制为准则即如武王行礼奉以文王配之义一而已矣问曰周公制礼汝何谓武王行之答曰周公者臣职也虽然必称武王为正岂有臣行君礼哉周自武为之则严父必文今日我举必  皇考配也问者又曰配义虽明称宗何为答曰称宗之义在今时无有一说但不过是尊亲之意亦无凭据比附亦无轻重亦无利害则是个崇上之义耳问曰称宗祔庙否答曰祔庙与称宗是一行今文臣但以祔庙必祧不如专享百世为上此不过愚哄其君耳我  皇考虽未即生存之位今日亦有如生之义  祖示列圣欢聚一堂独去我  皇考一人人情不堪时义不顺  皇天  皇考之所眷思子子孙孙之所不忍独攵人残狠之无比也非害于义害于礼者即无意思之争辩必称宗必祔庙亲尽必祧则可以成一代宗庙之礼岂有  太庙中四亲不全之礼乎人而无父有诸况人君为人之极可乎问者又曰称宗祔庙祧礼皆明明堂之配亲尽将何为答曰明堂之配百世不可易奉祧何害两不关涉也问者又曰时人但为  太宗不得一配为争耳答曰此说不是尊崇之实假借以制时君又上欺  太宗为无道之甚夫假借制君之罪固重上欺  太宗之罪尤重今日之  始祖  太祖也  始祖故配郊也今日之  严父  献考也  严父故配明堂也此文人亦知之明明知  太宗即不可上并  始祖又不降拟近亲故曰所谷可一奉配又欲复屋下以重明堂之祭此强牵妄拟欺愚君上是人为哉问曰若是说者则  太宗永无配享之典汝宁忍之哉答曰礼之正所当为者不可避不可让也避则自诡让则负天礼之不正不当为者不可妄不可欺也妄则自失欺则诈情以事神神必不欲圣人教人如是耶问曰  太宗功兼创守将何以报之哉答我  太宗当  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坏复兴起之便是再创一般今同  太祖百世不迁此乃报崇之正然称号  太宗未免无异于  列圣当以祖字列之庶见其宜也此人情之真焉夫何谓古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令概以宗尊之  太宗所谓有功者焉可同宗称之此当别之者也云仍令礼官导照或问会议来闻于是当书嵩等复言  皇上以明堂宗庙典礼重大顷月以来三诏定议又而持廑  睿思作为或问以示臣民  圣人之见度越千古诚孝之念发自  天衷非臣下所能测识万一今日之礼制自  皇上以奉  皇考配帝乃合严父义  太宗远祖降而为亲非人道之正崇上  皇考宗号祔享  太庙兴  祖宗列圣欢聚一堂尽如生之义以备四亲之制皆我  皇上至孝至庸之所形见有不能自已者臣等敢不唯命但祔庙之文考之古者父子异昭穆兄弟同世数故殷有四君一世而同庙宋以大祖太宗同居昭位此古事之可据者今  皇考与  孝宗同气之亲为一世臣等窃拟宜奉  皇考祔于  孝宗之庙至于  太宗再造之功同于开创盖与汉之高光二祖不殊宜进尊称为祖以别  群宗  圣见允当  上览其议谓  皇考同  皇伯考一庙此本古礼当为法者但今恐不能容奉二主若无设位必同一方今再详议以闻嵩等复言  孝宗皇帝陵寝殿不足容奉二主欲建新宫则地势难于展拓臣寝谓  皇考特庙已  寝成之安尊称昭谒同符  列圣  皇上惟崇之孝大矣今  皇考神主宜仍于特庙而遇祫享  太庙恭设  神座与  皇伯考同居昭位则在庙有常尊之敬在祫无不预之嫌矣于是  上亲视  孝宗庙亦以为然乃悉如所拟已法司拟唐冒罪赎杖还职诏特黜为民

○戊午  恭睿渊纯宽穆纯圣献帝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

○辛酉

○先是武定侯享□阝勋奏迩来科道奉委验收仓库钱粮废职侵官招权规利殊失言官之体宜行裁革但令专事谏诤事下工部覆议谓勋所奏深得修明职守之意  上命仍查原设验收部官以闻至是工部言甲字等十库原设本部员外郎一员军器局原设郎中一员设司监御马监中马局针工局银作局司苑局内官监兵仗局酒醋面局宝钞司嘉靖九年始命原管十库员外郎一并验收并增设十库监局科道官  上曰十库监局部官原有者仍旧系九年增设者俱革之

○壬戌

○降工部虞衡司署员外郎皇甫汸为湖广黄州府推官汸以  山林运石垫道稽迟为武定侯享□阝勋所论刑部议赎罪还职  上不从特旨降用

○追封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方锐妻孙氏为夫人赐葬如例孙氏  皇后母也  孝陵王完绍赏镇远误顾寰永康侯徐源太监潘镇王德萧通南京兵部尚书王軏南京工部尚书蒋瑶右侍郎胡训先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先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尧封苏民南京给事中钱焕曹迈曾均监察御史高懋方免各银帛南京工部营膳司郎中李暹员外郎高忡升一级屯田司郎中周志韦莫同等各升俸一级余皆赏赉有差

○癸亥

○升监察御史姜润身为顺天府府丞

○丙寅

○改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总理河道

○丁卯  孝庄睿皇后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  裕陵

○戊辰

○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韩邦奇乞致仕许之

○己巳 孝穆皇后忌辰遣英国公张溶祭茂陵

猜你喜欢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脱脱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二百十五·外国八鞑靼·张廷玉
  ●卷八  人物第八·王克昌
  第三十二回 武则天革命称尊 狄仁杰奉制出狱·蔡东藩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吕思勉
  ◎手足几成伉俪·李定夷
  儒林宗派卷四·万斯同
  三一 惜花诗·周作人
  序·张廷玉
  周迪传·姚思廉
  卷四十二·杨士奇
  卷四十七·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僧儿·唐圭璋

      僧儿,广汉营妓。   满庭芳   团菊苞金,丛兰减翠,画成秋暮风烟。使君归去,千里倍潸然。两度朱幡雁水,全胜得、陶侃当年。如何见,一时盛事,都在送行篇。   愁烦。梳洗濑,寻思陪宴,把月湖边。有多少、风流往事萦牵。闻

  • 第八出 倩优·李渔

    〖缕缕金〗(丑上)央媒妁,聘家婆。谁知乔女子,忒心多。要相中才郎貌,方才许可。这桩险事待如何?几乎难杀我,几乎难杀我!我阙里侯央了媒婆,遍求亲事,许他一个元宝谢媒。自古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果然寻了一位小姐,是个绝世佳人。

  • 第四十二出 灵山说誓·佚名

    【粉蝶儿】(末判净鬼)亲领娘娘敕旨,不敢违迟。神通变化无比,威风显圣无偏,金炉内香烟不离。小神不是别神,便是灵山庙娘娘殿前着法判官便是。娘娘出去赴会未返,恐畏远近弟子来庙烧香下咒<纸>,须着速扮威仪。(净)正是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杨仲良

      太祖皇帝   收复西川   建隆三年十二月,蜀主命官磨勘四镇十六州逋税,自广政十五年至二十年,别行追督。龙游令田淳上疏谏,蜀主不能用。淳每谓所亲曰:『吾观僭伪改厅堂为宫殿,改紫绶为黄服,改前驱为警跸,改僚佐为卿相,改

  • 提要·邢凯

    《坦斋通编》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说郛》题曰宋邢凯撰,亦不详。其爵里时代所纪,有淳熙中,见《冷世光论姓氏事》。在孝宗时又有庆元间,《高秉文命题京镗攻中官王德谦二事》及近见《杨诚斋易传语》,则是书成于宁宗以后。又纪干

  •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宋孝宗二乙酉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圆坛行礼,端诚殿受贺毕,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端礼等同班奏事于后幄。上宣谕曰:『宿斋日大雪,及飨京灵、太庙、圜丘,幸得晴霁礼成。』端礼等奏曰:『斯实陛下诚意格天。』端礼等退

  • 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上篇卷二·陈洪谟

    丁巳三月,宣内阁臣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至文华殿。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环跪于案侧。上曰:“看文书。”诸太监取本付溥等,又分置朱砚笔,授片纸数幅。上曰:“与先生辈计较

  • 卷三十六·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六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宋公族废兴【鱼石之乱 子罕之贤 华向之乱乐大心辰地之乱 桓魋之乱 大尹之乱 内附景公灭曹】成公十五年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

  • 郁新传·张廷玉

    郁新,字敦本,临淮人。洪武年间,以人才被征,授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为郎中。过了一年,升为本部右侍郎。皇上曾问他天下户口田赋的数据,以及地理险易情况,郁新都应答无遗,皇上称赞他的才华。不久他进升为尚书。当时亲王每年的禄米

  •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司马迁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索隐】:韦昭堵音赭,又音如字,地名,属南阳。【正义】:应劭曰:“哀帝改为顺阳,水东南入蔡。”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及苏秦传云‘楚北有郇阳’,并谓此也。”字季。有兄仲同

  • 第五十三卦:《渐卦》·佚名

    渐:女归吉,利贞。【白话】《渐卦》象征循序渐进:如同女子出嫁那样,按照一切婚嫁的礼节循序渐进,就会得到吉祥,有利于坚守正道。《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白话】《象辞》说:《渐卦》的卦象是艮

  • 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九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复云何应知一切法略广相。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不合不散。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当知一切法略广相。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何等一切法不合不散

  • 卷十四·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四六祖下三十世临济宗竟陵荆门天琦本瑞禅师南昌锺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无常。弃家远游。投荆门无说能剃发。能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后遇高邮全首座。同往襄阳。途中偶闻妇人呼猪声

  • 今传是楼诗话·王揖唐

    诗话著作。近人王逸塘撰。王逸塘(一作揖唐,1877—1948),原名志详,后改名为赓,字一堂,号揖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曾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后,曾先后在清廷及袁世凯、段琪瑞手下任职。抗日战争期间公开附日,任汪伪政府考试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

  •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阿难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