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智耀亦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贺兰山中。太宗应河西众人的推荐,召他出来做官,智耀坚决推辞。
皇太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智耀至王府对皇太子说,儒生从来是免于服役的,如今把他们与一般人对待,不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智耀入朝拜见皇帝,再次奏请免除儒生徭役,他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他们则国家强盛,不用则国家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材,以备将来任用,所以应免除儒生徭役,让他们能多受教育。”宪宗也采纳了他的意见,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世祖即位前就闻知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与他反复辩论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智耀引古证今滔滔不绝,世祖佩服他见识渊博,专铸官印,用以签发免除儒士徭役的公文。这时,淮、蜀一带儒生被俘者,均降为奴隶,智耀奏请释放,世祖允准,并拜他为翰林学士,巡视各县郡。被他查出释放的儒生数千人。
智耀又建议设置御史台以整肃朝廷纲纪。于是至元五年(1268)设立御史台,智耀升为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西北藩王遣使入朝,奏问本朝为何要采行汉人的文化和各项制度,世祖派智耀去进行解释说明,行至上京病卒。世祖为之哀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子高睿。
高睿禀性耿直,为人光明磊落。高智耀死后,世祖问其子何在,近侍之臣引睿进见,当时才十六岁。世祖授他为符宝郎,很久以后又授为唐兀卫指挥副使。嗣后历任翰林待制、礼部侍郎。
高睿任嘉兴路总管时,境内老练的强盗白昼掠夺民财,官府虽派出衙役捕卒,亦将他们无可奈何。睿下令追捕,不到十天就生擒归案,全郡得以安宁。升为江东道提刑按察使,境内草寇嚣张,声言要围攻宣城,州郡官胆小如鼠,不敢打开城门。睿斥责他们:“寇势大张,将官们先示弱,老百姓去依靠谁?”他密布卫军,洞开城门,听百姓自便出入贸易。盗寇知宣城有备,不敢冒进,睿派兵讨平之。委他为同佥行枢密院事,调升浙西肃政廉访使,拜为江南行召御史,晋升御史中丞,委为淮东道肃政廉访使。真州库钞三万缗被盗,官府大肆搜索,逮捕平民数百人。睿亲自详审,终得实情,当即释放。不久真盗缉拿归案。复拜睿为南台御史。
高睿于延..元年(1314)卒,六十六岁,累赠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贞简”。子纳麟,官至太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毕沅 提要·卫宏 卷之二百七·佚名 卷之八百四十八·佚名 第十四卷 清举人 (五)·缪荃孙 第六十一卷 忠节 五·缪荃孙 第一节 业主权·佚名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马骕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七·佚名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陈寿 吴悌传·张廷玉 一五二、邹衍与公孙龙辨于平原君家考·钱穆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161.李泌归山·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