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智耀亦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贺兰山中。太宗应河西众人的推荐,召他出来做官,智耀坚决推辞。

皇太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智耀至王府对皇太子说,儒生从来是免于服役的,如今把他们与一般人对待,不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智耀入朝拜见皇帝,再次奏请免除儒生徭役,他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他们则国家强盛,不用则国家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材,以备将来任用,所以应免除儒生徭役,让他们能多受教育。”宪宗也采纳了他的意见,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世祖即位前就闻知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与他反复辩论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智耀引古证今滔滔不绝,世祖佩服他见识渊博,专铸官印,用以签发免除儒士徭役的公文。这时,淮、蜀一带儒生被俘者,均降为奴隶,智耀奏请释放,世祖允准,并拜他为翰林学士,巡视各县郡。被他查出释放的儒生数千人。

智耀又建议设置御史台以整肃朝廷纲纪。于是至元五年(1268)设立御史台,智耀升为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西北藩王遣使入朝,奏问本朝为何要采行汉人的文化和各项制度,世祖派智耀去进行解释说明,行至上京病卒。世祖为之哀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子高睿。

高睿禀性耿直,为人光明磊落。高智耀死后,世祖问其子何在,近侍之臣引睿进见,当时才十六岁。世祖授他为符宝郎,很久以后又授为唐兀卫指挥副使。嗣后历任翰林待制、礼部侍郎。

高睿任嘉兴路总管时,境内老练的强盗白昼掠夺民财,官府虽派出衙役捕卒,亦将他们无可奈何。睿下令追捕,不到十天就生擒归案,全郡得以安宁。升为江东道提刑按察使,境内草寇嚣张,声言要围攻宣城,州郡官胆小如鼠,不敢打开城门。睿斥责他们:“寇势大张,将官们先示弱,老百姓去依靠谁?”他密布卫军,洞开城门,听百姓自便出入贸易。盗寇知宣城有备,不敢冒进,睿派兵讨平之。委他为同佥行枢密院事,调升浙西肃政廉访使,拜为江南行召御史,晋升御史中丞,委为淮东道肃政廉访使。真州库钞三万缗被盗,官府大肆搜索,逮捕平民数百人。睿亲自详审,终得实情,当即释放。不久真盗缉拿归案。复拜睿为南台御史。

高睿于延..元年(1314)卒,六十六岁,累赠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贞简”。子纳麟,官至太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毕沅
  提要·卫宏
  卷之二百七·佚名
  卷之八百四十八·佚名
  第十四卷 清举人 (五)·缪荃孙
  第六十一卷 忠节 五·缪荃孙
  第一节 业主权·佚名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马骕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七·佚名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陈寿
  吴悌传·张廷玉
  一五二、邹衍与公孙龙辨于平原君家考·钱穆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161.李泌归山·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单雄信跚马引卒子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听知的唐元帅领着段志贤观看我洛阳城,更待于罢!某领三千人马赶去来。(下)(段志贤珊马上,云)某段志贤。我唐元帅观看他洛阳城,不想单雄信领兵赶将来了,怎好也?(单雄信赶上科,云)段志贤及早下马受

  • 卷356 ·佚名

    苏辙 次韵子瞻赠张憨子 得罪南来正坐言,道人闭口意深全。 天游本自有真乐,羿彀谁知定不贤。 构火暾暾初吐日,飞流滚滚旋成川。 此心此去如灰冷,肯更逢人问复然。 苏辙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 第一回 孝子出妻·蒲松龄

    诗曰:二十余年老友人,买来矇婢乐萱亲;惟编姑妇一般曲,借尔弦歌劝内宾。 [西江月]家中诸人好做,惟有婆婆极难:管家三日狗也嫌,惹的人人埋怨。十个媳妇相遇,九个说婆婆罪愆;惟有一个他不言,却是死了没见。 人家众口难调,这做婆婆的

  • 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柯劭忞

      ○外国四   缅暹罗 八百媳妇   缅国为西南夷,不知其族类所出。有城郭宫室以居,有象马以乘,舟筏以济。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谓之缅书。   世祖至元八年,大理宣慰司遣乞台脱因等招之,不得

  • 卷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四年闰七月戊午朔升刑部郎中杨应魁为北京长芦盐运司运使王敬为山东盐运司运使户部郎中李溟为两浙盐运使李全为福建盐运司运使后军都督府经历伏伯安为两淮运司运使○己未 敕征讨安南总兵官成国公朱能等曰师入安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嘉靖十年四月乙卯朔时享 太庙 世庙 选授历事举人孙翥为工科给事中阮薇为广东道御史历事监生张澍为广西道试御史 礼部具上大禘仪注前期 上告庙如常仪太常寺奏致斋三日备香帛牲醴如时享仪锦衣卫侍从太常寺卿请奉 皇初祖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正德五年九月乙卯朔上在扬州遣都督宋彬祭旗纛之神于蕃厘观○丁巳抚按等官设晏庆功其仪用金银牌各二轴一旗帐一彩币若干匹其余折价以进○广西镇安等府杲化等州各遣官族人等贡马并方物赏彩叚钞锭有差○戊午 孝恭章皇后

  •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王淑艳 译注【说明】这是仲尼弟子的一篇多人合传。在这篇列传中,有的人记述较详,洋洋洒洒一大篇;有的人记述简略,只有两个字的人名。本传主要记述了仲尼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五明 俞汝楫 编列传侍郎世家宝世家宝蒙古人姿貌丰整善言论性刚果有谋略读书知兵元末以集贤院学士守胶东登莱等郡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下山东参政傅友德兵至莱阳世家宝以所守城降授大理寺少

  • ●卷下·徐咸

    玉笥生张宪为《研补歌》,沧洲生朱■《打研文》并释音一通,写宪诗于左,与好事者传之。至正十一年春三月初吉,杨子维桢廉夫《在■类村民,试奎章赐墨,谨识张宪歌并序》曰:玉带生者,端人也,事宋文山丞相,为文墨宾,与同馆谢先生翱友善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十三嘉礼皇帝经筵之礼嵗春秋仲月皇帝将举经筵礼部承防诹吉奏闻豫期翰林院奏定满汉讲官各二人直讲经书掌院学士曁直讲官拟篇目撰讲章豫进御览钦定翰林院恭缮以竢右戒办届期祗告传心殿先圣

  • 宣公(元年~十八年)·左丘明

    宣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

  • 卷九十四·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四    宋 卫湜 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於乐义近於礼郑氏曰礼为异乐为同乐法阳而生礼法隂而成孔氏曰自此至天地官矣申明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五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三复次嗢拖南曰 如理摄集谛得相处业障 过黑异熟等大义后难得若于谛智增上如理。及不如理。不如实知。不能尽漏。与此相违。如实知故。能尽

  • 论宋明儒学·太虚

    ──十二年冬作──尝论我国自晚唐、五代以入于宋,禅宗实为学者思想之结核,故不惟佛教之天台、贤首、净土等,能畅行于宋、明来者,皆托禅宗为根底,各开应化门户;虽道家、儒家,亦取禅宗为骨,涂附或道、儒之旧业为皮肉,以号为性命

  • 全后汉文·严可均

    《全后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06卷,是一部后汉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后汉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淇园编·陈道潜

    诗文集。明陈道潛(1364—1433)撰。四卷。 道潛字孔昭, 别号拙斋, 东阳(今属浙江)人。 建文进士。 累官礼科给事中、 湖广彝陵州判官、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 曾纂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诸书。此书最早由其裔孙淇塘

  • 童蒙须知·朱熹

    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