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随机推荐

  • 崔若砺·唐圭璋

      若砺字公治,新兴人。大观元年(1107)生。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真阳尉、河源令。绍兴十九年(1149)卒,年四十三。   失调名   愁殢有兵尊,老怕能言李。

  • 第一幕·老舍

    时间 二十九年秋。地点 重庆郊外,迁建区内某机关。人物 佟秘书于科长秦医官欧阳雪 周明远 方心正 单鸣琴 赵 勤〔开幕。佟秘书血压高而有时通夜打牌,朋友的面子不可却也,昨夜打了十六圈,今天午时才勉强起床,午后三

  • 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魏收

    李灵,字虎符,赵郡人,高平公顺从父兄也。父勰,字小同,恬静好学,有声赵魏。太祖平中原,闻勰已亡,哀惜之,赠宣威将军、兰陵太守。神?中,世祖征天下才俊,灵至,拜中书博士,转侍郎。从驾临江,除淮阳太守。灵以学优温谨,选授高宗经。后加建

  • 表第八 方镇五·欧阳修

    表格略

  • 提要·张廷玉

    【臣】等谨案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四十卷乾隆四十年奉勅撰初大学士张廷玉等奉勅采明一代事迹撰通监纲目三编以续朱子商辂之书然廷玉等惟以笔削褒贬求书法之谨严於事迹多所挂漏又边外诸部於人名地名多沿袭旧闻无所考正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范晔

    孝灵帝纪(刘宏)孝灵皇帝刘宏,肃宗玄孙。曾祖河间孝王刘开,祖父刘淑,父亲刘苌。祖父、父亲都封解渎亭侯,刘宏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死后,无子,皇太后窦氏与其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宫中,使代理光禄大夫刘矹持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

  • 卷二十九断狱律·窦仪

    【七门】律条十四并疏令式格敕条二十二起请条三应囚禁枷鏁杻枷杻式样有官品及有邑号犯罪合禁推就问并申奏取裁令録非赃犯不得妄有禁系与囚金刃等令自杀及得解脱者死罪囚雇倩人杀受囚财教导令翻异囚应请给医药衣食减囚

  •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索隐】:名横,考烈王完之父。顷襄王以歇为辩,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於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適至於

  • 第十七章 8·辜鸿铭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辜讲孔子有一次对一位学生(子路)说:“

  • 明哲品法句经第十四·佚名

    明哲品者,举智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故世有福,念思绍行。善致其愿,福禄转胜,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押附上士,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慧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将解下别释义门二。初开章悬叙中六者。盖于纶绪。何者。夫圣人所作必不徒然。兹论发兴有何所以。故受之以教起因缘也。名教既兴已知由渐释氏之学三藏统收。约法约人如何摄属。故受之以明藏所摄也。论藏

  • 卷第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三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业品之四由分别安立业道。此中是义应说。几种业道故意。与彼相应俱起。偈曰。故意俱乃至。与八恶业道。释曰。有时故意。与一恶业道俱起。离余业道。若贪欲

  • 卷第四十四·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四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十四 江州圆通道旻圆机禅师(南十四泐潭乾嗣) 因左丞范冲宇致虚守豫章时过谒。茶罢曰。冲行将老矣。堕在金紫行中。去此事稍远。通呼内翰。公应诺。通曰何

  • 佛母经·佚名

      尔时世尊入般涅槃。倚卧双告诸大众。吾今欲般涅槃。不见阿难及吾迦叶。来时语言。吾与汝不相见也。即使忧波梨往诣刀利天上。告吾母知。举身疼痛不可思议。愿母早来。礼敬三宝。尔时佛母于其中夜作六种恶梦。一者

  • 多角关系·茅盾

    中篇小说。1935年创作。共13节。1936年刊于《文学》6卷1期,1937年5月由文学出版社出版,现收入《茅盾全集》第4卷。小说以上海附近的小县城为背景,以地主兼资本家唐子嘉1934年年关时节的债务纠纷为线索,来组成复杂的故

  • 四书讲义困勉录·陆陇其

    清陆陇其为补充朱熹《四书集注》而辑录的明以后各家《四书》解说。共37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20卷,《孟子》14卷。陇其“一生心力毕萃于孔、曾、思、孟之书” ,“其于《四书》义蕴如食充饥,如衣御寒,穷

  • 略论安乐净土义·昙鸾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安乐净土义、安乐土义、略论。相对于‘广论’。本书略说三经一论之广义,论安乐净土之相及其生因。由六个问答构成:(一)安乐净土之形成,并确立不摄属欲、色、无色之三界。